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教案)小草和大树 (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小草和大树》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类文学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草和大树的生命故事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小草和大树》的主题和情节;2.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故事,并从中领悟人生道理;3.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命故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2.难点:让学生从生命故事中领悟人生道理。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感性活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当小草和大树成为朋友的情节会是什么样子。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排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这张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整体朗读课文《小草和大树》,让学生自己感受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步骤三:课文解读1.分段阅读:将课文分为若干段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理解每一段内容。
2.生字词解释: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生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段落分析: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四:深度理解1.语音语调学习:通过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意象和情感交流: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草或大树,或者表演小草和大树的身份,从而体会生命故事之间的情感交流。
3.人生道理领悟:通过生命故事领悟人生道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人生道理。
步骤五:小结归纳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五、教学须知1.教材准备:语文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篇目《小草和大树》;2.辅助教具:黑板、彩笔、音频播放器、PPT等;3.注意事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防止教师片面讲解,应尝试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和大树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和大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诗歌《小草和大树》;2.认识平仄、押韵;3.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二、教学准备:1.课堂PPT、录音设备;2.教材《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课堂试讲录音。
(老师可提前录音,作为后续授课的参考)三、教学过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诗歌《小草和大树》的学习来帮助学生认识平仄、押韵,并且掌握相应的朗诵技巧,内容如下:3.1 自主学习(10分钟)这一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草和大树》的录音,让学生自主朗诵,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本和网络对生字和不懂的词汇进行查询,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2 诗歌分析(15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平仄、押韵、韵脚”三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授课:3.2.1 平仄平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音韵的长短的描述。
平文中的字都是平的,韵文中押韵的字必然为平或仄。
这次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让带头学生朗诵、模仿教学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平仄的概念。
3.2.2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并且在前面的音节不需一致。
诗歌《小草和大树》有很多押韵的词汇,“比比皆是”,老师可以提醒同学们在朗诵诗歌时注意押韵。
3.2.3 韵脚韵脚是指在以平仄相间的诗句中诗句末尾的平仄。
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多次朗诵,模仿、感悟,更好地掌握。
3.3 合唱和分组朗诵(20分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已经让同学们对《小草和大树》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全班一起合唱,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朗诵,并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朗诵技巧。
四、课后作业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同学们对诗歌的认知得到了提高,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课后作业,例如:1.课后复习诗歌,熟记朗诵技巧;2.分组进行小组诵读比赛,比较分数,发掘不足;3.收集更多的经典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古诗,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草和大树》。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故事内容,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 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的种植绿化等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教材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危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关键词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生态、环保、大气、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
5.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已经准备好的教材中的练习和任务,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 课后小结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吸收文章中内容并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完本课后,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书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布置学生每周的环保任务,例如:在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
其中,课堂讨论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测试的主要重点是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小草和大树_苏教版

读。
2.组内交流。
2.组织展示并点评
3.班级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
【检测反馈】
题
1.推荐格言警句。
1.指导学生再读
阳光总在风雨后。 宝剑锋从
课文,提问:文题中的
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草”和“大树”有
2.勃朗特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
何含义?
有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说
2.组织展示并点
①思考:夏洛蒂三姐妹的写作转
慧
型说明什么?她们又是怎样做的?
1•指导阅读课文5—7
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然段。
2.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①提问:夏洛蒂三姐妹
3.班级交流。(从朗读开始哟)
的写作转型说明什么?
活动三:理解“小草”和“大树”。
她们又是怎样做的?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小草”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9、《小草和大树》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学习生字
一、简介人物,导入新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
课
生字新词。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
2.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收获,
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
重点理解文后第二题的词语。
口丿人'— 。来源学+4 +网Z+X+X+K]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体会“艰辛”与“意志”。
一、感悟人物,体会艰
1.轻声读课文第2—4自然段,
辛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1 苏教版

8、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4)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
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草和大树∣苏教版

第三部分(第5-7段):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二)学习第一部分。(演示第13-18张幻灯片)
1.相关链接:
作者:谈雨山,青年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在冰雪上行走》《我与小草一起摇摆》,长篇小说《长春垃圾》,文章《小草与大树》等。
在这些困难面前她是怎样做的呢?
这里说明主人翁有什么样的性格?
2.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妹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锥心的羞惭和痛苦、钉到床头、刺激、鞭打。
说明了夏洛蒂姐妹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有。
改写小说。
写诗没有达到她们期许的样子。
她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敢于开拓新路的勇气。
说明了三姐 妹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为了梦想持之以恒的精神。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都出版了自己的小说。
夏洛蒂:《简·爱》。
艾米莉:《呼啸山庄》。
安恩:《艾格尼斯·格雷》。
她为什么会“惴惴不安”呢?
说明了她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说明了什么?
她得到回复了吗?
她等的时间长不长?从哪可以看出来?
她得到回复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9课《小草和大树》苏教版

2.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1.写作练习:
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对比手法,描述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品质,并谈谈自己对这两种品质的理解和感悟。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2.课后阅读:
阅读一篇关于自然界的文章,观察文章中是否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来描绘事物特点的。将阅读心得整理成文字,与同学们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培养环保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形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4.学会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用文字进行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形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小草和大树|苏教版 (6)

9.小草与大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够正确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学以致用。
3.能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并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理解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谈话淡入1.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小草和大树分别是怎样的植物?2.大自然中,小草能变成大树吗?今天,我们走进文学的世界,看一看文学世界里,小草能不能变成大树?3.出示课题:9.小草和大树齐读课题,读出小草与大树的不同。
设计思路:以同学们眼中的小草和大树导入,即创造了轻松的谈话氛围,又紧叩课文的文题。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题目做好铺垫。
二、生字教学同学们,课文预习了吗?考一考大家生字预习的怎样?Ppt出示:Kān nì piē bèi(称)(境)(下)(前) xiá hénɡ yì qiān ɡānɡ(窄)(权)(力)(笔)(铁)完成填空,并指名板书。
说一说难写的字,并板书“撇”的书写,提醒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写好“撇”字,并及时规范书写。
鼓励学生写好汉字,即使这一次写的不是很好,但是将来一定能够写好汉字,只要我们认真的写好每一个字,小草是能够变成大树的。
指出“撇”是多音字,念piē时可组词:撇下、撇开。
念piě时,表示笔画名称。
设计思路:针对六年级学生可以独立识字的特点,我采用的是根据拼音写生字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激起学生挑战的心理,比单纯的出示生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写不好的汉字,教师可及时的板书示范,对于学生出错,也可以把握这次的教学资源,集体订正,加深印象。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并随文理解词语。
1.仙人掌花,出示仙人掌花的图片。
说明仙人掌花外表壮丽但是生长的环境却是很恶劣的。
2.理解嗷嗷待哺、要强好胜的意思,并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要强好胜节衣缩食脱颖而出寥寥无几惴惴不安孜孜不倦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
三、学习第二大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教学板书:
9 小草大树
逆境成才的典范(总述)
遭遇逆境
终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