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之唯美主义探析

合集下载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川端文学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其中,尤其以《雪国》为代表,其对自然、人性和人文的反思与探索,深刻地展现了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美的形象。

本篇论文将以《雪国》为中心,探讨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为此,将列举如下9个提纲标题:1.《雪国》中自然美的体现。

作为一部以自然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将自然美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无论在狂风暴雪中的飘逸雪野、还是在夏日的涓涓小溪边,在作者的笔下,自然都展现出了独特而又神秘的美丽。

2. 《雪国》中人物形象的美的感悟。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感,而且在衣着、语言、举止等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美的氛围。

3. 《雪国》中病态美的显现。

作品中的美并不限于健康、活力和正常的美感,相反,作者更加注重探索那些扭曲、病态、颓废等深邃而诡异的美。

4. 《雪国》中情感美的抒发。

作者通过冷峻而精细的叙述技巧,将人物在情感方面的细腻和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美不仅令读者心动,更是让读者对人性和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雪国》中文化美的表现。

作者通过刻画小说中所呈现的日本文化,完美地描绘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精彩绝伦。

6. 《雪国》中心境美的感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表现了属于心灵世界的那种境界之美。

这种美与自然环境、人物形象、文化等不同的美相比,更加抽象而又持久。

7. 《雪国》中超现实美的表现。

作为一篇奇幻小说,作者刻画的世界不仅包括现实世界、心灵世界,还有一些梦幻和超现实的元素。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小说中更加贴近人们内心深处的异想天开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8. 《雪国》中禅美的折射。

在川端文学中,禅的哲学思想贯穿整个作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灵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禅美——那种超越语言、超越物质的内心世界之美。

9. 《雪国》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美感。

川端文学代表着日本文化的顶峰之作,其作品与日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川端康成的《雪国》以其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氛围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孤独与美的世界。

在这个寒冷而纯净的雪国之中,孤独成为了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而美则在孤独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小说中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沉浸于虚无与徒劳之中的人。

他从东京来到雪国,试图寻找某种心灵的慰藉,却始终无法摆脱孤独的缠绕。

岛村的孤独,并非来自于外界的孤立,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迷茫和对情感的无力。

他对于艺伎驹子的爱慕,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非真正的爱情。

驹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爱情的执着,在岛村眼中,如同虚幻的泡影,美丽却无法触及。

这种心灵上的隔阂,让岛村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

驹子是雪国中美的象征,也是孤独的承受者。

她身世坎坷,为了给行男治病而沦为艺伎,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努力学习琴艺、书法,认真地记录日记,试图在这无常的世界中抓住一些真实的东西。

然而,她的努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她的爱情也始终得不到回应。

驹子的孤独,是一种被命运捉弄的无奈,是在美好追求中无法摆脱的寂寞。

叶子则是另一种孤独与美的存在。

她纯洁、空灵,仿佛是雪国中的仙子。

她默默地照顾着行男,却又似乎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叶子的美,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她的孤独则是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她的存在,如同雪国夜空中的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雪国的环境描写,也为孤独与美的主题营造了独特的氛围。

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覆盖着寂静的山村,仿佛将世界隔离在一个纯净而寒冷的空间里。

这种寂静与寒冷,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人物内心孤独的外在体现。

在这银白的世界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美也因此变得更加珍贵和易碎。

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孤独。

岛村在面对驹子的热情时,内心的矛盾和迷茫;驹子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叶子在面对生死时的平静与超脱,都让读者感受到了孤独的沉重与无奈。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

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以《雪国》为中心川端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描写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中,《雪国》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作为川端文学中的典型代表,《雪国》中的美的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以《雪国》为中心,探讨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

一、背景介绍二、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三、《雪国》中的自然美四、《雪国》中的人物美五、《雪国》的美学意义六、美的形象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七、美的形象表现的文化意蕴八、川端文学美的形象的影响与借鉴九、结论与展望本文首先介绍了川端文学和《雪国》的背景和基本情况,然后系统阐述了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分析了自然美和人物美在《雪国》中的表现和美学意义,并通过分析美的形象对人物情感的作用以及表现出的文化意蕴,进一步揭示了川端文学的美学价值。

最后,本文探讨了川端文学美的形象的影响与借鉴,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上是本文的提纲,通过对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和《雪国》中的美的形象的探讨,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川端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和借鉴日本文学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本文能够启发更多人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和探讨。

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介绍川端文学和《雪国》,从而为后续的论述做好铺垫。

可以包括川端文学的历史和影响、川端雪藏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雪国》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等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整个论文所讨论的背景和环境。

2. 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阐述川端文学中的美学思想。

可以讲述幸福的“浮世”和“彼岸”的概念、日常的物质性与经验性的最高境界,以及描写风景和人物的创作方法等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川端文学中的美学理念和特点。

3. 《雪国》中的自然美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分析《雪国》中自然美的表现形式。

可以从季节、气候、地形、植物、动物等方面入手,阐述自然和人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代表的意义。

这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雪国》作为川端文学代表作品中,自然美的表现和意义。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川端康成的《雪国》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孤独与美的世界。

在这片银白的天地里,孤独如影随形,而美则在孤独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小说中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内心充满孤独的人。

他来自繁华的都市,却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和空虚。

他来到雪国,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却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

岛村的孤独,源于他对人生的迷茫和对真爱的渴望。

他沉迷于研究西洋舞蹈,却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欣赏,无法真正投入其中。

他与驹子之间的感情,也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

驹子对他的爱热烈而真挚,而他却始终无法给予同等的回应。

这种情感上的落差,让岛村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驹子是小说中另一个孤独的灵魂。

她出身贫寒,为了给师傅的儿子治病,不得不沦为艺伎。

尽管生活艰辛,她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憧憬。

她努力学习琴艺,认真地记录日记,试图在这无奈的生活中寻找一丝温暖和希望。

然而,她的命运却注定了她的孤独。

她深爱着岛村,却无法得到他的心。

她的爱情如同雪国的雪花,美丽而短暂,最终只能在孤独中消逝。

叶子则是孤独的化身。

她的出现总是那么神秘而空灵,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她默默地照顾着行男,却无法留住他的生命。

她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忧伤和迷茫,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

叶子的孤独,是一种超越尘世的孤独,她的存在如同雪国的雪,纯洁而又遥远。

《雪国》中的孤独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

川端康成通过对孤独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在雪国这片寂静的土地上,人们的孤独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却又悄无声息地融化在岁月的长河中。

这种孤独的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深沉和无奈,也让人更加珍惜那些短暂而美好的瞬间。

小说中的雪景,是孤独美学的重要体现。

雪国的雪,洁白无瑕,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了大地,也掩盖了世间的一切喧嚣和纷扰。

在这片银白的世界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孤独的灵魂在雪中徘徊。

雪的寂静和寒冷,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赋予了这个世界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雪国》

《雪国》

《雪国》一场唯美的冬季恋歌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川端康成的《雪国》,下面我将从作品介绍、作品解读、个人感悟、作品延伸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作品介绍《雪国》的作者为川端康成,他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授奖词是: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

他的文章体现了痛苦与悲哀的文学底蕴。

关于《雪国》的写作背景,《雪国》写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时期。

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许多文人的创作,包括川端康成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

这本书更是是反抗日本暴乱统治的代表作。

而故事的梗概,小说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

二、作品解读人物形象上,敢爱敢恨的驹子,悠闲慵懒的岛村,美丽空灵的叶子,三者形象存在的本身,都是虚无的;意境构造上,缥缈无垠的雪国,一片银白,若隐若现的山峰等皆充满虚幻;生命起伏上,作品在叶子与驹子脆弱的生命幻灭时结束。

虚无的生命,忽起忽落。

在《雪国》中,“虚无”两字构筑起了小说的主题。

三、个人感悟关于写作,古往今来,无论哪位作家写作都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

环境给予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作于我们大众来说,它影响着我们的品行,而对于作家来说,则影响着他们的写作。

生活不会像幻想中那样理想,人们若止步于幻想,那么命运给予我们的只有空白。

我们想要去做一件事,那就努力地去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谁说幻想不能实现?只要你够努力,合理的幻想就会变为现实。

想要认真的研究一个东西,就得实践,不能纸上谈兵。

爱情,并不是每个人都圆满。

川端康成曾说过:“《伊豆的舞女》也罢,《雪国》也罢,我都是抱着对爱情表示感谢的心情写就,这种表现,在《伊豆的舞女》中纯朴地表现了出来,在《雪国》中则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现。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前言《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小说中将雪国的美景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小说在文学和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探讨《雪国》小说中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雪国的美学意义雪国是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背景,被川端康成赞誉为“日本最高峰的时代之美”。

小说中,雪国的美景不仅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其壮美,更让读者领悟到了精神的内涵。

一、雪花的美学价值“雪是一片死寂、寂静而净美的世界”(川端康成)。

在《雪国》中,雪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现象,川端康成通过对雪花的描写,大量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来表达雪花的美学价值。

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对雪花的描写中极度注重细节和感受的传达。

文中对雪花的描写过度详细,简单而精致的文字透露出一种调和中的美感,极富感染力,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美好情感,传达出玄妙的东方美学。

二、雪国的审美意义《雪国》的雪国,是一个孤独而神秘的空间,它是藏匿着感情的地方,也是情感突破的地方。

在小说中,雪国似乎是一面镜子,将主人公的孤独、无助和苦恼映照了出来。

主人公的情感与雪国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审美意义。

《雪国》的审美内涵一、静默与情感“她的呼吸着实是轻巧。

他甚至可以闻到她的吐息,她呼吸的节拍,正如一片叶子悄然地翻动。

”(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静默和情感的处理,让读者与主人公在视觉和感受上产生了共鸣。

通过对两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的美感。

静默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准确、深刻地表达心灵的方式。

二、俗世与超脱“生活是皆因存在而感性的,而感性却将人推向了孤独。

”(川端康成)在《雪国》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主人公生活中的苦恼和痛苦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的美学内涵。

小说中的主人公慕名前往雪国寻找情人,但最终意识到自己与情人之间的隔阂,反而在主人公与一名当地的女孩的相处中获得了一种超脱的体验。

《雪国》中的超脱不是一种放弃,而是一种转化。

谈《雪国》清冷孤寂之美的文学表现

谈《雪国》清冷孤寂之美的文学表现

到清寂 的虚 无状 态,包含 神秘 、余情和冷艳的要素。 川 端康 成在 《 国》中运用幽玄塑造 了驹子和 叶子两个 I 雪 女性形象 。他侧 重从精神方 面表现她们清 纯哀怨 、清澈 深邃 的美,她们 出现 在岛村虚空 的视角里 ,闲寂之感赋予她 们风 雅 的情调 ,而她 们身处悲哀 的现实生活 中,为 了纯真美 好的 情感 、精神不懈 地挣扎 ,哀感 浓厚 。这种精 神上的清纯 哀怨 的美是 由虚无超 脱状态生发而 来 ,是物哀 的审美特征 ,是清 冷孤寂 的美感在 女性美方面 的体现 。这样 ,清 冷孤寂之 美便 具有 了朦胧 的色 调。对于驹 子,川 端侧重 塑造 她的纯真精 神 I 美 ,并且通过 肉体的洁净美和精 神的纯真美 来表现她 的清 纯 哀 怨。川端康成精 致地刻画 了驹 子 肉体 的洁净 美 ,这正 体现 了冷艳 的特 点,而且 也衬托 了驹子精神性 的纯真 美。 驹子 的纯 真 美主 要体 现在 三 个方 面 ,第 一个 方面 ,驹 子是社 会下层女 子,生活坎坷 ,但她为救 治恩人之子而卖 身 做 了艺妓 ,她 的这种 牺牲精神 正是她纯真美 的表现之一 。第
谱子练 习三弦琴 ,用 纤纤素手弹 出铿 锵有力 的琴 声 ,弹得如
同在 舞 台 上 一 样 具 有 艺 术 魅 力 。最 突 出的 是 驹 子 努 力 地 追 求 纯 真 的 爱情 ,这 是 她 纯 真 美 在 精 神 上 的 纯 粹 体 现 , 也 十 分 具 有 余 情 美 。 在 不 幸 的 艺 妓 生 活 中 ,她 不 自暴 自弃 , 她 爱 惜 着 自己的身体 ,她渴望 纯真的爱情 。这 也体现 了驹 子纯真 的品 格 。起初遇 到相遇做 知 己的 岛村 ,她 拒绝 岛村情欲 的要求 , 与 岛村相 恋后 ,她对 这场 希望渺茫 的恋爱倾注 了纯 真之情 , 苦难 的生活 并未 阻止她精 神上对 爱情 的炽热追求 。在很寒冷 的清晨 ,她 可 以攀爬 山路赶赴 岛村 的约会 ;赴 宴时让叶子给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川端康成的《雪国》,宛如一幅清冷而深邃的画卷,在那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孤独与美学交织共生,触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小说中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沉浸在虚无与孤独中的人。

他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远的雪国,试图寻找某种精神上的慰藉,却始终在孤独的泥沼中徘徊。

岛村对西方舞蹈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并非源于对艺术的真正热爱,而是他逃避现实、寻求虚幻美的一种方式。

他的内心空虚,对生活缺乏热情,这种精神上的孤独使他在雪国的旅途中越发感到迷茫和无助。

雪国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孤独的气息。

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寂静的山峦,以及在严寒中显得格外冷清的村落,都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这里的人们生活简单而平静,却也难以摆脱孤独的笼罩。

驹子,这个在雪国中奋力挣扎的女子,为了给行将病危的师傅的儿子治病,无奈沦为艺伎。

她对岛村的爱情炽热而真挚,却始终无法得到回应。

她在孤独中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努力追求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对她百般捉弄。

驹子的孤独,不仅来自于她所处的社会地位,更源于她内心深处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

叶子,这个如同梦幻般的女子,她的存在仿佛是雪国中的一抹纯净的光。

她的孤独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她默默地照顾着行男,却又仿佛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她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哀伤和迷茫,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寻她内心深处的秘密。

叶子的孤独,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她如同雪花般纯洁而脆弱,在寒风中独自飘零。

在《雪国》中,孤独并非仅仅是一种负面的情感体验,它更是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

川端康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独中的美,让读者在感受到人物内心痛苦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那种凄美与哀愁。

雪花的飞舞,是孤独的舞蹈;寂静的山峦,是孤独的守望;而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坚守,则是孤独的乐章。

这种孤独的美学,让我们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语言也充满了孤独的韵味。

简洁而含蓄的表达,如同一首首清冷的小诗,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深深的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国》之唯美主义探析
作者:刘璐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7期
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古典文化影响,中期创作显露出感物的哀愁和深沉的忧思,他长于用哀婉沉静的语调描摹景物,构建虚幻的情感世界,将人与人,人与物,爱恨情仇等复杂情愫纠葛在一起,本文以《雪国》文本为分析对象,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走进川端康成的美学世界,从三个层次来把握他的唯美主义倾向。

进入文本之前,必须先阐释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物哀”和“幽玄”。

林少华认为,日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美学——将美推向极致,表现为“物哀”和“幽玄”,“物哀”侧重心与物,物我一体;“幽玄”则往往超然物外,直下内心底层,于扑朔迷离之外捕捉和体委心灵机微。

广义上,日本美学概念的对立面是低俗浅薄和浮躁的现代社会。

对当下文风学风和世风都极具启示意味。

一、景物美:人景交融,心物一体
川端康成延续了“物哀”的表现手法,以敏锐的感知力觉察人与物之间的相互牵引,将人心对外在环境的感受表现为“物之心意”,以物及我,将飘渺幽玄的雪国景色浮现在心灵之上,散发幽玄之美。

本文以日本的越后新泻县为中心点,以山雪原野等乡村景色和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都市景象作对比,两种景象交叉预示着内心的变化。

景物描写以雪国的自然景观为主,静谧而不失温情,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却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冷暖烘托对比得当。

无论是火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看着山峦起伏,还是温泉旅馆外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无论是山中清泉潺潺的清新之美,还是迷蒙雨中山峦起伏的模糊之美,都透露着淡淡的哀愁。

随着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心与物的隔阂逐渐消失并融合为一体,岛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杂乱飘忽的心安定下来。

川端的表现手法现代化,直接间接地书写人的本能,非理性和潜意识的内容,呈现出象征主義的意味,但表现的审美意蕴则是日式古典化的,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了完美结合。

二、人物美:美人胜雪,全方位感知
人景之美相辅相成,尤其以女性美为突出代表,书中细致描绘了艺妓们的外貌妆容、神态动作、服饰变换,以及日本底层女性的温柔顺从、善解人意、柔弱动人的性格特质。

全方位发挥各种感官机能,视觉、听觉、触觉统统被调动起来,现实层面的客观表现之外,还充分发挥了想象、梦境等手法进行虚拟展现。

从现实层面来讲,书中的艺妓外貌穿着和性格品质都符合
亚洲男性幼齿化的审美趣味,驹子的容貌描写十分典型,女子樱桃小口肤如凝脂,双眼有神,腰肢纤细,性格特质则纤弱、哀婉、温柔、洁净,女性多以温婉顺从的形象出现。

书中感伤情绪肆意蔓延,似乎感伤不知因何而起、因何而来,人物看到某种特殊的物像,从某个瞬间就能体会得到。

从想象层面看,岛村初遇叶子被叶子照顾病人的温柔姿态和优美声音所吸引,岛村初见叶子后,对她魂牵梦绕,甚至出现幻觉见到姑娘,他欣赏的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叶子,他更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手指)等多种感官来捕捉女性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构建起了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是一种来自男性视角的“误读”。

人世中的位置关系与命运发展状态也使《雪国》中的人物陷入徒劳的境地,他们往往舍弃现实,追逐虚幻理想化的境界中,以岛村、驹子、叶子三个主人公的行动线索为主线,组织了一部哀婉曲折的悲剧。

岛村本来生活在繁华纷扰的东京闹市之中,为了寻求心灵的自由摆脱庸碌的人生,选择来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作为修身养性之地,他沉醉于雪国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中,将桃花源的理想寄托其中,他沉醉于日本古典舞蹈当中,他寄情山水,与艺妓们整日嬉笑打闹。

艺妓们优美温柔的姿态,曼妙哀婉的声线,始终如梦似幻,近在眼前又很快消失不见,雪国仅仅是他逃离繁华都市的驿站,不是久留之地。

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下的理性自持与慢节奏的理想生活使他分裂矛盾纠结无法调和。

岛村来到雪国后,最先影响到的人是驹子,驹子本是一个温柔本分的艺妓,做艺妓赚钱供养卧病在床的未婚夫,却因为岛村这个东京来的青年,受到极大影响,整日耽于幻象,沉湎于“物哀”的境地,岛村的到来使她神魂颠倒,不惜背弃已有婚约的行男来追随岛村。

早期日本社会,女性经济地位低下,能选择的工作种类也极为有限,无非贴身护理的护士和艺妓这些供下层女性来选择,否则就得依附于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来生存。

随着驹子自我感情的觉醒,她向岛村发出了明确的求爱信息,然而岛村的情感却在叶子之间来回游走,忽略了驹子的情绪,驹子的精心付出被岛村忽略,她沉沦于与叶子争风吃醋之中失去了自我,镜花水月终成泡影。

而书中最纯洁最美好的少女叶子则始终远远的,叶子是岛村想得而不可得的理想女性化身,主人公与叶子的直接接触较少,多为远观想象,仅有的几次接触也就寥寥数语,而叶子却始终横亘在岛村与驹子的感情之间,全书以叶子葬身火海结束,构成了文本生命层次的悲剧。

日本人社会自杀事件屡见不鲜,似乎唯有毁灭生命才能逃离俗世生活。

三人因一次旅行、一间旅馆、一片雪国而结缘纠缠不休的命运悲剧是“物哀”的外延。

三、行动美:死生无常,徒劳之美
《雪国》生存本身是徒劳的,虚无的,毫无意义的,通过空虚的舞蹈艺术家岛村的视角,展现了艺妓驹子和少女叶子的徒劳人生,以及岛村徒劳追求美的历程。

行动多是无意义的重复,全书沉浸在一种徒劳之美当中。

小说情节的推动由人物接连不断的行动构成。

驹子与秋冷冻死的昆虫相结合,驹子为报答师傅,给师傅的儿子治病而委身做了艺妓。

但她依然憧憬美好爱情,她努力读书整日写日记,勤奋练琴,赚钱给行男治病,爱上根本不可能爱上她的岛村,
驹子的所有付出,都是无意义的挣扎,都是一种徒劳,她为了和命运做抗争,一切都是终将化为泡影。

小说中秋冷的昆虫冻死仿佛是驹子生命的写照。

而叶子则是与萤火虫相对应的,叶子死去的场景凄美无比,又图同银河一般壮丽,不过是她“内在生命的变形”,叶子会因为“失去生命而显得更加自由了”。

当姑娘的星眸如同灯火重合叠印的一霎那,她的眼珠便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飞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

叶子使人感到萤火虫一般人生的虚无。

通过叶子的丧生,川端康成向读者展露了艺妓们生命的无常和人生虚无的悲哀。

主人公岛村远离日本繁华都市东京,来到偏僻清冷的雪国山村来追寻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他的日常行动都体现了日本古典主义的审美追求。

自《源氏物语》时代,就有了“好色”“雅情”的文学观念,日本文学作品自古好写畸形不伦之恋,从《失乐园》再到日剧《昼颜》,畸形的爱恋追求下爱而不得,明知不可得而执意追求求索的过程中,完成了他们的精神蜕变。

《雪国》充满了独具岛村和驹子不伦爱恋的包容与理解,甚至有几分赞赏。

岛村本来是有家室的人,驹子则身有婚约,两人冥冥之中相遇,情感走向脱离了世俗礼教的师傅,情感如开闸的洪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两人违背先天的伦理桎梏,一次次冲破情感牢笼推进关系,开出徒劳而悲哀的花朵。

岛村的内心不仅爱恋着驹子,还深深眷恋着未得的叶子,有人天生多情不可能钟情于一人,他得到驹子的爱恋产生了厌烦,于是寄托理想女性叶子,以至于叶子身亡时,“岛村总觉得叶子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岛村并未得到叶子的身体,其纯洁的精神内核使其成为雪国中最美好的存在。

而驹子面对叶子的死,“放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至美的女性毁灭,使得读者不由厌倦叹息,“物哀”的悲痛音绕心间,持久不散。

与其说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动人赢得了诺奖,不如说笼罩全文的日式美学和唯美主义追求打动了西方世界的评奖者,隐含透露着西方权利话语向现代东方抛出的橄榄枝。

作者简介:刘璐,女,生于1995年,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7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生于199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茅盾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