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政组织共70页
2023年度辽宁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度辽宁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行政机关与其他组织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为被申请人。
A.行政机关B.其他组织C.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D.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2.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
A.收取复议或诉讼费用B.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C.可以收取工本费用D.可以代为收取个人所得税3.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第65页共89页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
A.三B.五C.十D.二十4.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
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5.下列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是()。
A.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B.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C.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D.地方政府颁布政府规章6.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A.公开B.不公开C.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D.公开审理和不公开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行政许可。
A.注销B.撤销C.取消D.吊销8.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的办法。
A.开庭调查B.开庭审理C.书面审查D.文字审查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当事人()。
A.申请复议,也可以选择诉讼B.必须复议,不得诉讼C.先复议,不服复议再诉讼D.直接诉讼10.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加处罚款;A.百分之一B.百分之三C.千分之一百D.千分之三11.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6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19世纪越南北部平原乡村的行政组织结构与运作

历史•文化19世纪越南北部平原乡村的行政组织结构与运作韩周敬摘要:19世纪越南北部乡村的基层行政组织分为总—里—甲三级。
这种结构有其自身独特的发生机制,它既扎根于越南古代乡村的自治传统,又与19世纪阮朝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总”是越南古代独有的一种基层行政组织,阮朝的社村一直处在王权下行和地方精英权威的张力之中,王权下行的举措主要是“总”的大规模推行。
总—里—甲组织相应的头领分别是正总、里长和甲长,通过这种安排,阮朝的政府权力由中心向周边、上层向下层扩展,这种组织架构是阮朝权力下行和细化的过程,也是维持乡村自治传统的一种手段。
除了总—里—甲这种职役组织外,还存在以家族为代表的祭祀组织和以“豪目会同”为代表的社区组织。
如果说祭祀、职役组织的功能较为单一,那么社区组织则具有等级实践、层序展现、贯通控制等多重属性。
阮朝的基层行政是多种力量合力共治的结果,政府对基层地区没有进行整齐划一的管控,这固然起到了维持传统、尊重故俗的效果,但反过来看,也可能导致基层地区矛盾丛生。
越南古代乡村的自治是一把双刃剑,政府作为持剑者,关键是如何在经制权力和地方自治之间找到平衡。
19世纪后期法国控制北圻之后,开始谋求更深刻地插手乡村,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越南北部乡村;总;职役组织;基层控制;乡村自治收稿日期:2023-02-26作者简介:韩周敬(1986—),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越南古代历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6-20世纪前期越南边疆经略研究”(项目编号:19XSS005)、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京族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VJXT003)的阶段性成果。
在越南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高层的汉化权力结构并行的,是基层保有本土特色的乡村结构。
在传统体国经野的书写中,越南志书往往按照省—府—县结构进行叙述,对县以下区域着墨甚少。
第三章 行政职能 - 第三章 行政职能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职能、治安职能、 外交职能、民主职能等内容。教材上讲的 是保卫职能、专政职能、民主职能,只是 说法不同,实际内容是一致的。
经济职能指行政机关在经济事务中所 负有的职责。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资源的 配置主要依靠市场规则来实现。
行政机关为弥补市场经济缺陷而担负 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节 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的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2、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 3、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职能 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
二、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历程
第一次转变即是由阶级斗争向民主改革转变。 在这期间,我国进行了三次行政改革,均以机 构精简为目标。在1956年到1958年的第一次机构改革 中,国务院所属机构从81个减到60个,第二次机构 改革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了1/3左右;第三次所 谓的精简则将国务院机构减少到33个,其中,工作 人员减少了2/3以上。
2、行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从行政职能的属性出发,可以 将行政职能划分为统治职能、管理职能 和服务职能。统治职能指统治阶级为了 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担负的职责。
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里, 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国家为 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常常需要保证 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制度。
管理职能:包括经济管理、文化管 理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经济管理职能 是行政机关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职 能。国家为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秩 序的良好,经济制度的运行常常要对经济 实行必要的管理。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 行政职能被称为“行政功能”,行政功能 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社会生 活诸领域的职能作用。”
该定义高度概括了行政职能实现的主 体、客体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但因成文 较早,并没有突出行政职能的公共性,并 且将行政职能局限于管理,没有包括不断 发展的行政服务。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第三章--美国行政法---47页

• 三、美国联邦政府的组成
• 1、总统 • 2、总统的执行机构 • 3、内阁 • 4、行政部 • 5、独立管制机构 • 6、政府公司
• 总统的权力和职务包括:
- 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和下级联邦法院法官──所有任命必须得到参 议院确认批准; - 任命政府各部部长和直属机构负责人──所有任命必须得到参议院 确认批准; - 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 担任名义国家元首; - 谈判签署国际条约以及同美国印第安部落的条约──条约必须经参 议院通过批准; - 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提案; - 赦免或缓期执行联邦罪处罚(弹劾定罪除外)。
• 美国的独立管制机构兴起于19世纪末,于罗斯福新政时 进入全盛发展时期。
• e.g.1887年美国国会设立的州际贸易委员会(ICC), 主要负责对铁路的管制 。中央情报局 (CIA)。
• 特点:
1、独立性。美国的独立管制机构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部门 之外,既不归国会领导,也不对总统负责,被称为“无头的第四部 门”, 集准立法权、准司法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政权于一身。
•
• 4、联邦条例汇编(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 收 集在《联邦登记》上正式发布的各行政机构的规章。
• 5、各州法规汇编——各州行政法的主要法源。 • 6、各州规章汇编——并非每一个州都有其州规章汇编,只
有38个州有。) • 7、各州政府手册(State Manuals)和州政介绍(The
• 这一时期的美国行政法着重关注行政法的宪法依 据、授权裁量的合法性以及对自由裁量的立法上 的控制等方面。因此,此时美国行政法的概念可 以概括为议会依宪法制定的调整行政活动合法性 的法律。(“传送带”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免受破坏。
政府——“守夜人”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8页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
时 间: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
前后达到高峰 。
基本特点: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 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
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 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 与是极为有限的。
费的外部性可以得到解决,其生产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因而 私人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是必然的。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公共产品消费的外部性可以得到解 决,其生产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因而私人生产和提供是必 然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8页
(三)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
1、纯公共产品领域私人一般不进入。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
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即谁来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生产者和 提供者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否可 以分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分工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8页
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学习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实质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与体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8页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演变 与决定因素
其一、维护好基层公共事业活动的基本秩序。 其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行政组织概论(PPT 70页)

缺点:易形成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导致管 理混乱。
21.11.2019
23
4.矩阵式结构
为完成特定任务或突击性任务,由有关职能 部门组成综合性机构,协调配合。
优点: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相互取长补短,协同攻关;较为灵活,能较 好应付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组织环境。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地方行政组织的主 要形式。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上级业务部门垂直 领导的工作部门的 管理形式,如铁路、 地质、气象等部门。
编制单列、条块结合——公安、安全等部门。
21.11.2019
37
6.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方法
(1)经济手段。编制预算制度,核定人员和 经费。
(2)法制手段。通过编制管理法规、组织机 构法规、人员编制法规、审批程序法规等 使编制管理工作法制化。
同级政府相互之间和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 构成的分工合作、并列的排列组合方式。
1.领导机关(首脑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2.职能机关(执行机构)公安局、教育局、民政 局、
3.辅助机关(办公机构)办公厅(室)、政研室、 行管局
4.派出机关(派出所、街道办事处)
21.11.2019
统一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各 级机关、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的规定,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门的编制总额的确定,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和中央各部、委司局 一级机构的设置的审批由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负责。
分级管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国家的方针 政策,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本地区编制总额,具体 安排本地区的编制,审批下一级国家机关工作部门 和本级各部门的内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