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第9课导学案
[优选]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 生活需要法律(一)共3篇
![[优选]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 生活需要法律(一)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aaeaeb1a37f111f0855b1c.png)
生活需要法律【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习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自主学习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仅需要依靠来协调,而且需要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而的,又对生活加以。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2)法律已经深深地我们的生活之中, 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而且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和的。
2.法治的脚步(1)法律是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
(2)法治是依法对进行治理,强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3)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二、合作学习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三、复习巩固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来协调和调整。
①道德②亲情③友情④法律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
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3.法律约束着每个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上至宪法下至各种条文历律规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百姓安居。
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导学案 09

蒙城县汇贤中学七年级下册政治导学案班级 ____ 姓名 _______ _ 日期: 2013-6-8 编号: 09 主编:唐怀永备课组长签字:课题:第9课生命的林子老师寄语:争做课堂学习尖兵,充分展示个人精彩。
一、【学习目标】(2分钟)1、通过学习认识到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体会竞争的积极意义;2、要正确看待失败,敢于竞争;感悟竞争要有“道”,要善于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三、【达标测评】【基础题】一、选择题:1、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句话表明()①竞争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竞争对人有消极作用③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④竞争给人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人们压力和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李嘉诚曾说: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事业刚起步时,个人赤手空拳,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都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的小公司一样,也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的。
李嘉诚的话告诉我们()①成功很容易,关键是有没有运气②成功离不开竞争③竞争使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并努力赶上④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增强斗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我们应这样认识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①在竞争中,要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②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不以成败论英雄③竞争就在于成功者将失败者置于死地④竞争就在于不能失败,只能成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4、“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
”这句话包含的深刻道理是()A、失败就是成功B、前一次失败了,后一次必定成功C、在失败中,看到孕育着成功的可能,经受考验去争取成功D、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悔,不在有前进的勇气5、当前商业竞争异常激烈,下列属于正当竞争方式的是()A.某生产白酒的小厂假冒一大型企业的著名品牌标志B.某牛奶生产企业对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竞争对手C.某减肥产品故意跨大其产品的实际效果D.某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使新产品质优价廉【提高题】二、人类社会充满着竞争,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现象各一例。
七下9--13课导学案

禄新中学七年级思想政治科导学案编号:09课题:第九课少年的权利课时:一课时主备人:黄来武复备人:覃世红审核人:韦昭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法律,感受关爱,珍惜权利,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自我保护的能力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自身权益;由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自身权益的存在。
【学习重点】认识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学习难点】生活中常见现象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0—73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
)一.课前预习1、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和。
2、①每个儿童都有并和朋友玩耍的权利②每个儿童都有的权利③每个儿童都享有获得的权利④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⑤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毒品危害的权利⑥每个儿童都有的权利⑦每个儿童都有知道他们的权益的权利⑧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有害工作伤害的权利⑨每个儿童都有不受暴力侵犯、得到保护的权利。
3、此外,刑法、民法、、、教育法、、婚姻法等法律中,也都有对“儿童”“少年”和“学生”权利的明文界定和具体保护条款。
二.合作探究1、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2、未成年人拥有哪些权利?(列举四项即可)3、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丁丁想,“这下可好了,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就可以享有自己想要的一切权利啦!”丁丁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李强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学生,一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在玩一个变形金刚,老师发现后,非常气愤,就把他赶出教室,并说:“你今后数学课就不要来上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一到上数学课,郝顽就去逛街,有时也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再后来他在网吧结识了一些“朋友”,抽烟、喝酒都慢慢地学会了,有时和“朋友”们玩起来,一整天既没到学校上课,又没回家。
班主任老师见到这种情况,多次对他教育帮助仍不见效,就劝其退学:家长知道后,恨铁不成钢,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并让他辍学到自家办的瓷厂劳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总第9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50页概括契丹势力不断强大的原因2、阅读教材50—52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3、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4、阅读教材53—54页,标记并记住金、南宋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及时间5、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可与同学交流)6、简述宋金议和的时间、内容、影响(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结合课本51页的两种观点,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②岳飞抗金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什么?你怎样看待岳飞?③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
(三)拓展延伸1、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与后来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是同一类性质的战争吗?你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2、你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有何看法?(四)系统总结1、方法归类:学习民族关系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网络建构辽民澶州之战澶渊之盟族北宋政交战议和和平、民族友好、权西夏民族融合是历史并金发展的主流立郾城之战宋金议和南宋(五)巩固训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
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
3、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年。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5、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C、划定双方的边界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6、阅读下列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9 课导学案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解释说明“五代十国”?
2、列举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3、宋金议和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4、怎样认识北宋与辽和夏的议和?
5、小结:
五、学习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牢记重点知识,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澶渊之盟。
四、知识链接: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被尊为华夏杰出先烈。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胜率最高的将领之一,在中华军事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
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
人教部编版七下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答案课堂检测答案

⑶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四、知识拓展:鲁迅古体诗欣赏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祖母的启蒙
1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虽然一生贫困, 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 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 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 《孔融让梨》 《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 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 慈祥地望着他们。 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 亲切地说:“细伢子呵, 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 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 宽,要帮助比自己穷 困的人。”
7.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答案:
第一课时
三、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阿长;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后三件事详写; 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 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七年级下第九课导学案

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就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选出你赞同的观点()
①如果班级是一个美丽的花环,“我”就是其中的一朵花②如果班级是一个链条,我就是其中一环③如果班级是夜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④有一个最优秀的班主任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②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③每个人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④同学们应各尽所能,发挥特长,奉献集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应该是()
A.个人不影响集体B.集体不影响个人
C.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集体D.良好的班集体决定个人的一切
9、小明想竞选班长,带领大家一同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下是他的演讲提纲。其中不恰当的是()
3、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指挥交响乐团时强调三个高,即“起点高、专业高、团队高”如果把我们班集体比作一支乐队,那么这三个高的含义应该是()
①共同的集体目标②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③同心协力、团结奋斗④关心学生、爱戴老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说明了()
A离开社会,自己照样能生存和发展
B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独自在家上网,就不用和老师打交道
D鲁宾逊在孤岛上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4.武汉市中学生汤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题为《武汉市禽流感成功阻击战背后的隐患》的调查报告,并把调查报告寄给了该市市长。汤伟同学的行为()
A、不值得提倡,因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1)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益虽然受到损失,但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案】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2、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科尔沁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链接:知道“九一八”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1931年9月18日,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对东北的侵略,东北沦陷了,东北人民从此成了亡国奴。
3、解释词语
炽痛:
标直: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污秽:
【课内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誓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为什么会发出誓言?请阅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布置作业:
给生字词注音、释义、造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赏析:
1、文章用了很多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含义丰富。
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
..着一种热情。
(点拨:“泛滥”:一般用于何处?(洪水)这里是来表现什么?)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
..过我的欢笑,……
2、赏析下面的语言,回答问题
①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借鉴
本文除了直接抒情外,还回忆了故乡的物产,故乡的人,故乡的生活,故乡的景色,表达了故乡的美丽富饶和生活的美好,那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呢?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拓展检测案】
五、检测: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
2、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六、链接土地深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文言文: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
[注释](1)[顷岁]近年来。
(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于)。
(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