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3——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总结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标识实施前(2017年1-6月)、实施后(2017年7-12月)工作环节质量评分、终末期质量占比以及工作人员理论、实践考核成绩。
结果:对比护理标识应用前,应用后工作环节质量评分、工作人员理论、实践考核成绩评分以及终末期质量占比均明显提高,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护理标识专科知识工作质量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兼具消毒灭菌、相关医疗物品整理以及放置等相关工作,确保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直接影响工作质量[1]。
另外,消毒供应室的有效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关键。
护理标识是通过规范的文字、图案等进行工作环节的专业性提醒,以保证临床医护以及患者的安全,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2]。
基于此,本文就护理标识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均为2016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总计16名,包括护士13名,消毒员3名。
工作人员年龄在21-54岁之间,年龄均值(36.30±5.80)岁。
1年期间工作人员数量以及工作责任等均未发生变化,以护理标识实施前2017年1-6月作为应用前,护理标识实施后2017年7-12月作为应用后,应用前后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护士长组织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完成护理标识设计,包括消毒器械配制、安全警示、无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并以月为单位召开会议,总结护理标识使用期间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消毒药械配制标识。
标识采取绿底黑字形式,张贴于浸泡桶以及相关仪器设备上,提醒配制质量。
(2)安全警示标识。
标识采取白底黑字形式,张贴于医院墙上,为应急预案提供参考,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1-12-13T02:48:27.14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丁玲[导读] 探究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丁玲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30名工作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未执行护理标识管理以及15名工作人员纳为A组,2020年5月~2021年8月执行护理标识管理以及15名工作人员纳为B组,并对其进行管理效果比较,分析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的实际作用。
结果:B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
B组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质量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的运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操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规避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各个科室回收、领取医疗物品的重要枢纽,器械的回收、消毒、灭菌、发放是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职责。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1]。
而重视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将无菌器械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则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能规避因器械不合格导致患者感染造成的医患纠纷[2]。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改革,护理标识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重点关注,在护理标识的指引下,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进度,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规范奠定夯实基础。
以下则是我院对此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30名工作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未执行护理标识管理以及15名工作人员纳为A组,2020年5月~2021年8月执行护理标识管理以及15名工作人员纳为B组。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研究,在2016年6月~2017年期间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分析对比应用前与应用后的护理质量差别。
结果在应用护理标识之后,发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差错防范意识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安全识别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价值显著,可减少缺陷率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消毒供应室主要对全院需要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再次发放使用,因此,在这些过程中要严加按照消毒供应室的制度进行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这也就要求医院需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并严格控制感染发生的几率。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次数较多,主要是医疗器械及物品的交叉使用造成的感染,所以,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已成为医院需要重视的重点问题。
而本文主要就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做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研究,在2016年6月~2017年期间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标识。
1.2 方法应用护理标识的内容如下:(1)由科室人员设计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护理标识,严格遵循简洁、醒目、易懂的特点,设计好后交由护理部统一审核。
(2)在各类清洗中应用消毒药械标识,包括清洗专用酶以及消毒液的标识,并在浸泡桶和仪器上醒目的位置进行标识应用。
安全标识设计为粉底黑字,并在容易出现意外的地方粘贴,帮助护理人员在发生意外时及时处理,并有利于减少差错的产生。
无菌用物的标识应才去粉底白字,并统一发放,在标识旁应张贴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帮助消毒供应中心的供应人员了解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1]。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核心思路分析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核心思路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4:44:24.72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倪逆科陈美玲李晓楠马燕赵茜[导读]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评价护理标识运用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
倪逆科陈美玲李晓楠马燕赵茜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评价护理标识运用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2020年期间工作,2019年1-12月实施护理标识前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实施护理标识后作为观察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比较2组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合格率以及安全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感染预防意识等护理安全管理意识评分。
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抽查物品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安全管理意识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工作合格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管理意识;工作合格率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2019-2020年期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标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9-2020年期间工作,2019年1-12月、2020年1-12月分别进行常规护理、配合护理标识,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组,期间工作人员无增减、工作量无明显差别,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工作人员情况,共计3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8名、女性22名;年龄最小25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8.50±5.50)岁。
基线资料一致,具有研究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医疗器械、物品常规消毒、灭菌、存放等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科室不定期抽查、管理。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发生的影响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在消毒供应中心中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感染控制情况。
方法:对照组行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标识应用。
结果:观察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合格率、安全管理意识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优化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感染引言:在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属于无菌物品供应部门,主要负责围绕诊疗器械、一般物品,展开消毒、灭菌工作,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医护质量以及安全。
因此,强调工作人员应充分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实现感染控制。
近年来,相关研究[1]显示,通过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改善安全工作质量,效果显著。
本文对此观点进行深入探究,选取本院2019年~2020年消毒供应中心25例工作人员作为样本,按照时间段的不同,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标识,观察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25例。
其中,男/女=3/22例,年龄(32.59±5.45)岁。
选择2019年6月到12月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月到7月作为观察组。
两组均检查医疗器械、物品1000件,抽查6次。
各项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安全管理。
内容:以医院常规流程,完成医疗器械以及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并予以存放。
要求应严格落实感染防控工作,并定期进行抽查。
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安全作为基础,增加护理标识使用。
内容:(1)护理标识制作由科室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确定最终护理标识设计执行方案后,填写申请表,内容包括标识制造材料以及数量等,经批准后,统一制作。
院内应落实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培训,要求所有人员需要通过考核后参与研究,确保其熟练掌握护理标识使用。
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护理标识可以帮助护士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患者进入ICU后,护理标识会标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
护士只需一眼就能获取这些信息,避免了因为翻阅病历或询问医生而延误了护理时间。
护理标识还能够显示患者的警戒指数和特殊需求,比如换药时间、监护指标等。
这使得护士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提前做好准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护理标识可以提醒护士注意患者的特殊情况。
在ICU中,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可能发生。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和病情变化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士可以根据护理标识上的特殊需求,比如呼吸机调整、管路观察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标识还可以标示患者的过敏史和危险因素,如药物过敏、跌倒风险等,提醒护士避免潜在的危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标识还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
在ICU中,患者的护理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护理标识能够将患者的重要信息直观地展示给整个团队,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分工。
医生可以根据护理标识上的信息,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其他护士在接班时也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这有效减少了沟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水平。
护理标识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护理标识的准确性和更新速度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和责任心。
如果护士或医生没有及时更新患者的信息,或者操作不规范,就会影响护理标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护理标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医护人员的临床判断和护理技巧。
护士和医生仍需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护理决策。
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护士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醒护士注意患者的特殊情况,并促进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
护理标识的应用仍需加强监管和培训,确保其准确性和更新速度。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的应用,护理标识有望进一步提升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标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

护理标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发布时间:2022-10-30T08:29:06.5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6期作者:周旭[导读] 目的:评价护理标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周旭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摘要:目的:评价护理标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
方法:将2021.05-2021.10时间段内的1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1.11-2022.04时间段内的1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标识法以及专门的护理标识卡管理。
结果:观察组工作环节质量、工作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专门的护理标识卡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有利于提高器械质量以及工作人员满意率。
关键词: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评价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可对医院的整体运行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调查显示,在该科室应用护理标识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其各项操作进行规范[1]。
基于此,本研究在2021.05-2022.04期间随机选取了器械共200件,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标识,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实际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消毒供应中心的200件器械,研究时间开始于2021年05月,止于2022年04月,按照不同阶段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器械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护理标识法管理),观察组(n=100,专门的护理标识卡管理)。
纳入标准:(1)全部器械均由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处理;(2)全部器械均与我国临床医疗器械使用标准相符;(3)全部器械均完好无缺,且在保质期内。
排除标准:(1)消毒供应中心未登记的器械;(2)非医疗器械;(3)无法正常使用的器械。
该科室共有工作人员20名,包括15名女性,5名男性,年龄24-56岁,均值(38.69±7.03)岁。
1.2方法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标识法管理,由专人按照常规护理标识法分类、标记器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护理标识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标识,主要包括手术标识、药品标识、病人身份标识、医疗用品标识等。
在医疗护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护理标识的应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各个环节都有应用。
具体来说,护理标识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手术标识手术标识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标识,包括手术患者的身份标识、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操作标识等。
通过手术标识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差错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药品标识药品标识主要用于药品的使用、管理和监测,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品进行标记、记录和核对。
通过药品标识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药品使用误差和过量使用的情况,保障患者的药品安全。
3、病人身份标识病人身份标识主要用于确认病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病历号、住院号、性别、年龄等。
通过病人身份标识的应用,可以避免病人信息混淆和错误,保证病人得到正确的护理服务。
4、医疗用品标识医疗用品标识主要用于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包括医用材料、器械、设备等。
通过医疗用品标识的应用,可以确保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二、护理标识的效果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让医疗服务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具有明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提高了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2、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标记医疗行为的身份和来源,并对医疗行为进行监测和核查,从根本上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追进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对护理服务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和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促进患者满意度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减少服务差异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未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
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应用护理标识后的工作环节质量、工作终末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均优于未应用护理标识时的情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有效提高其工作环节质量、工作终末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安全管理
前言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不仅承担着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还要对各类物品进行定点醒目的放置以及合理配备,为各个科室提供敷料的医疗用品以及无菌器材,以使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获得满足[1]。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内的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会对医疗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我们应对其工作给予重视,令其工作效率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为了使临床医疗护理、患者的安全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获得保障,而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规范的文字和图案等对其需要提醒的工作环节进行专业性的标识的总称就是护理标识[2]。
因此,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准确无误的落实,令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获得保障,必须重视对护理标识的应用,这样才能促进临床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的提高。
本文对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两个时间段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消毒供应中心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共有30名工作人员,分别为15名护士、8名消毒员和7名物管工人;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38.17±1.61岁;文化程度:大专有12人,本科及以上有18人。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有30名,分别为分别为14名护士、8名消毒员和8名物管工人;年龄为26~50岁,平均年龄38.41±1.33岁,文化程度:大专有11人,本科及以上有19人。
消毒供应中心两个时间段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均无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应用方法
标识的设计过程中,护士长需组织并指导各区域小组的负责人进行讨论,并每月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提出标识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统计所设计标识的数量,通过申请与审核后由院部办公室对其进行统一制作。
设计标识的时候应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需求以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令其规格统一的同时又美观实用,还要对其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使其专科特点得以凸显。
另外,为了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护理标识的设计要有助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令操作环节得以简化。
安全警示标识、消毒药械配制标识、无菌物品存放标识以及操作流程标识是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中最为主要的护理标识。
(1)安全警示标识:该标识可在发生纠纷情况时提供有效证据。
制作白底黑字的标识对各种应急预案进行制作并于医院墙上进行张贴,这样不仅能加强工作人员的平时培训,还能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帮助工作人员有序地开展工作,使差错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
制作白底红字的标识于高压蒸气灭菌锅和清洗消毒机旁,如“小心烫伤”等,增强对工作的警示作用,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获得提高。
(2)消毒药械配制标识:该标识主要是用于各种清洗专用酶和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方法中,制作白底红字的标识并将其张贴于各个相应的专用浸泡桶和仪器设备上。
(3)无菌物品存放标识:该标识就是在统一规范并包装好全院的无菌物品名称后,制作白底蓝字的硬质标牌,并将其统一固定于无菌物品存放架或者篮筐中,从而促进核对、存放以及发放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缩短工作时间,还能使工作效率获得提高。
(4)操作流程标识:该标识就是统一规范地制作白底黄字的标识于灭菌区、去污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以及包装区等划分区域内,并将其张贴于墙上,对其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讲解。
另外,针对不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也要统一制作流程图,并在相应仪器设备上采用防水不干胶纸进行张贴,令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操作流程的了解,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在完成了标识的统一制作后,定期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保证其熟悉并掌握相应标识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两个时间段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15次抽检,对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工作环节质量(灭菌评分、回收评分、发放评分和包装评分)、工作终末质量(灭菌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发放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以及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等进行比较。
每个月请
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工作人员的穿着是否规范、态度是否友好、是否能根据临床需要对无菌物品进行配置、是否能及时下收下送,还有无菌包装内的物品是否与要求相符、有无放置化学指示卡,包装外的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规范等。
1.4统计学方法
x±)表示计量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使用2x比较计数资料,以(s
资料,并使用t进行比较,若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工作环节质量
应用护理标识前灭菌工作的评分为93.17±1.08分,回收工作为92.36±1.41分,发放工作为93.67±1.61分,包装评分为94.61±1.04分;应用护理标识后的各个工作环节的相应评分分别为98.24±1.28分,98.75±1.02分,99.64±0.33分,99.30±1.52分。
应用护理标识后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应用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工作终末质量
由表2可知,应用护理标识后的工作终末质量优于应用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分)
表2 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工作终末质量比较(s
时间抽检次数灭菌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发放合格率包装合格率
应用前15 11(73.33)9(60.00)9(60.00)10(66.67)
应用后15 15(100.00)14(93.33) 14(93.33)15(100.00)x2值 4.61 4.65 4.65 6
2.3比较工作人员在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
由表3可知,工作人员在应用护理标识后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应用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分)表3 工作人员在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比较(s
时间段人数理论成绩实践考核成绩
应用前30 86.51±5.27 85.73±5.08
应用后30 93.68±5.49 93.43±5.62
t值 2.24 2.48
3.讨论
目前,医院所提倡的文化理念就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也要本着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的态度,对其工作流程、工作模式等不断进行优化与细化,保证为临床科室所提供的无菌物品达到100%的合格率,令临床满意度获得显著提高[4-5]。
护理标识可对医护人员产生提醒作用,对其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未使用护理标识时,消毒供应中心常常会出现器械装配不统一、消毒液配制不规范以及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等情况[6]。
有研究表明,将护理标识应用于病区的优质细节管理中,可明显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并提高发放药物的准确性;护理标识在静脉给药的安全评估中,其给药准确率高达100%[7]。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宗旨就是“安全第一”,护理标识的使用可使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获得提高,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查对工具,从而使灭菌工作的质量获得保障[8]。
消毒供应中心在使用了护理标识后能令其安全管理工作呈现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对物品的归类存放,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主观判断,使工作人员的主动核对意识加强,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应在消毒供应中心中推应用护理标识。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未使用护理标识相比,消毒供应在使用了消毒标识后的工作环节质量与工作终末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护理标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江平.标识牌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和清点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20.
[2]张建霞.标识牌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流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11):230.
[3]秦年.视觉标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急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1):1103-1104.
[4]金荷娣.护理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