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2
中医诊断学(其他辩证方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其他辩证方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总分:126,.做0题0时间:90分钟)一、型题总题数:,分数:1.下列选项中,不是少阴寒化证辨证依据的是()(2年0第1218题)畏寒欲寐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时腹自痛V考查六经辨证中少阴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型考题。
少阴病为伤寒后期,全身阴阳衰惫的状态,表现为“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从阴化寒则有“畏寒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爷,呕下能食,或食入即呕。
或者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的表现。
而选项为太阴病的表现,此外太阴病表现还有“腹满而吐,大便泄泻,口不渴,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的表现。
2畏温病血分证,其病,变主要累及的脏腑是()(2年0第1208题)心、肝、肾V心、肝、肺肝、肺、肾心、肺、肾此题考查卫气营血辨证,属于识记型考题。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
故选A3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阴病证典型表现的是()(2年0第0275题)但欲寐V腹满而吐自利舌苔白腻此题考查六经辨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型考题。
选项但欲寐为少阴病的典型表现。
4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下焦病证典型表现的是()(2年0第0276题)手足心热神倦耳聋唇裂舌焦V此题考查三焦辨证中下焦病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型考题。
下焦病证为湿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C舌降苔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故选。
5心男子疝气,女子带下瘤聚为何经病证()(2年0第0257题)冲脉任脉V畏脉带脉但维脉此题考查经络辨证,属于识记型考题。
6心持续低热,暮热早凉,形瘦,手足蠕动,舌终无苔,脉细数证属于()(2年0第0258题)血分虚热V但分实热营分证候热扰胸膈热在肺胃此题考查卫气营血辨证的鉴别,属于应用型号题.此题根据低热、暮热早凉判断应为营分证。
鉴别的关键在于手足蠕动,因为血分证影响到到心、肝、肾三脏,肝阴不足,可出现手足蠕动等虚风内动的表现。
故选7.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者,应诊断为()(2年0第0236题)少阴热化证卫分证气分证V营分证血分实热证此题考查卫气营血的辨证,属于应用型和综合型考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1.doc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分数:2.00)A.脉沉迟而实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腹胀拒按2.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表现(分数:2.00)A.发热恶寒B.头痛自汗C.鼻鸣干呕D.脉浮数3.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证的表现(分数:2.00)A.发热重恶寒轻B.大汗出C.大渴引饮D.苔黄脉洪大4.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或苔白腻,脉沉缓,此属(分数:2.00)A.少阴寒化证B.太阴病证C.厥阴病证D.中焦病证5.阳明病腑证的脉象可见(分数:2.00)A.洪数脉B.浮脉C.数脉D.沉迟而实6.少阴病热化证的脉象是(分数:2.00)A.沉细B.细数C.微细D.沉迟7.二经病或三经病同时发生的为(分数:2.00)A.并病B.传经C.合病D.直中8.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阴经证候的为(分数:2.00)A.循经传B.直中C.越经传D.表里传9.患者面目俱赤,呼息俱粗,便秘,腹满,唇裂舌焦,苔焦黑,脉沉涩,此为(分数:2.00)A.太阴湿热B.阳明燥热C.阳明经热D.少阳实热10.气分证的舌象为(分数:2.00)A.舌淡红,苔薄黄B.舌红苔白腻C.舌绛苔黄D.舌红苔黄11.下列哪项是太阳病的主要病机(分数:2.00)A.风邪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B.风寒袭表,郁遏卫气,损伤营阴C.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D.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12.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脉症是(分数:2.00)A.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紧B.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C.发热恶寒,项背强痛,脉浮缓D.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数13.太阳伤寒证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分数:2.00)A.恶寒发热B.有汗脉缓C.项强痛D.无汗而喘14.下列哪项是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理(分数:2.00)A.气虚不固,津液外泄B.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外邪化热,迫津外泄D.卫阳素虚,肌表不固15.鉴别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最有意义的是(分数:2.00)A.有无头痛B.有无恶寒C.有无汗出D.有无发热二、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脉微细,但欲寐B.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脉大C.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D.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分数:4.00)(1).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是(分数:2.00)A.B.C.D.(2).阳明病的主要脉症特征是(分数:2.00)A.B.C.D.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证候已罢,继而出现另一经证候C.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分数:4.00)(1).“合病”是指(分数:2.00)A.B.C.D.(2).“并病”是指(分数:2.00)A.B.C.D.A.温邪犯表,肺卫失宣B.邪热壅肺,肺气郁闭C.热灼营阴,心神被扰D.邪入气分,热炽伤津(分数:4.00)(1).卫分证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B.C.D.(2).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分数:2.00)A.B.C.D.A.身热不扬B.往来寒热C.五心烦热D.身热无汗(分数:4.00)(1).少阳病证的发热特征是(分数:2.00)A.B.C.D.(2).肾阴虚证的发热特征是(分数:2.00)A.B.C.D.三、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6.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咽喉肿痛,少汗。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缓则治本A.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B.气虚自汗,应补气C.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D.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正确答案:D解析: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A.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B.正虚不甚,邪势方张C.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D.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正确答案:C解析: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塞因塞用针对的病机是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正确答案:C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具体含义及用法:(1)热因热用:又叫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又叫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滋阴以制阳的治法属于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正确答案:A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包括:(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A.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B.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宜轻少年慎补C.妇女宜注意经带胎产等疾患D.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正确答案:D解析: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下列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是A.气短声低B.精神疲惫C.头晕目眩D.面色淡白√此题考查的是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疲惫,体倦,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乏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脉虚,舌质淡嫩等。
面色淡白属于血虚证的表现。
2.气陷证是由于气的哪种功能异常引起的A.推动B.固摄√C.防御D.气化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是由于气的固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
3.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为A.纳少B.胀痛C.刺痛√D.胸闷此题属于较简单题目,考点是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气滞证的疼痛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A.按之一般有形√B.部位多不固定C.随情绪而增减D.随“气行”觉舒此题考查的是气滞证的表现,主要考查的是疼痛。
气滞证导致的疼痛为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
痛胀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5.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气滞B.气虚C.气陷√D.气逆气陷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6.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A.肺脾肾B.肝肺胃√C.肺心肝D.心肾肺此题属于理解类考题,需要仔细分析。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是指肺胃之气不降而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
7.气滞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A.情志因素B.外邪阻滞C.年老体弱√D.脏器虚弱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的考题,考查的是引起气滞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一、 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A.少腹硬满或不满B.口渴引饮或不渴C.小便自利或不利√D.大便泄泻或秘结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
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的高低B.有无神志变化C.有无燥屎内结√D.腹满的轻重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6.外邪最易侵袭何经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太阴经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7.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8.下列哪项是少阴寒化证中“面赤”的病机A.阳衰阴盛,格阳于上√B.病情向愈,阳气来复C.寒郁化热,蒸腾于上D.卫阳郁闭,从阳化火病至少阴,心肾阳气俱虚,故表现为整体的虚寒证候。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正确答案:B解析: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A.少腹硬满或不满B.口渴引饮或不渴C.小便自利或不利D.大便泄泻或秘结正确答案:C解析: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
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正确答案:C解析: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的高低B.有无神志变化C.有无燥屎内结D.腹满的轻重正确答案:C解析: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正确答案:D解析: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6.外邪最易侵袭何经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太阴经正确答案:B解析: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7.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正确答案:D解析: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总分:8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有A.脉微细B.饥不欲食C.四肢厥冷D.时腹自痛√E.下利清谷2.在温病辨证中,斑疹隐现属于A.卫分证候B.气分证候C.中焦证候D.营分证候√E.血分证候3.首见“诸病通用药”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拾遗》4.日晡潮热,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狂乱谵语,舌苔黄厚干燥,脉沉迟,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阳明经证D.阳明腑证√E.寒热错杂证5.有舌本强的临床表现的,属于A.足太阴脾经病证√B.手少阴心经病证C.手太阳小肠经病证D.足少阴肾经病证E.手厥阴心包经病证6.男子疝气,女子带下瘕聚为何经病证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阴维脉7.以下哪个症状属于厥阴病证A.腹满而吐B.下利清谷C.时腹自痛D.饥不欲食√E.无热恶寒8.在六经辨证中,若太阳病不愈,传入太阴,称为A.合病B.直中C.循经传D.越经传√E.表里传9.腹部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腰痛引及脊腹,女子则赤白带下,为何经病证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E.阴维、阳维脉10.凡一经之病,治不彻底,或一经之病未罢,又见他经证候的称为A.合病B.并病√C.循经传D.越经传E.表里传11.住院病案应当在入院后多少小时完成A.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E.48小时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阴病证典型表现的是A.但欲寐√B.腹满而吐C.自利D.舌苔白腻13.持续低热,暮热早凉,形瘦,手足蠕动,舌绛无苔,脉细数。
此证属于A.血分虚热√B.血分实热C.营分证候D.热扰胸膈E.热在肺胃14.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者,应诊断为A.少阴热化证B.卫分证C.气分证√D.营分证E.血分实热证15.下列哪项不属于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A.面目俱赤B.舌謇肢厥√C.口干咽燥D.胸闷不饥E.脉象沉涩16.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鼽衄、肩前嚅痛、大指次指痛不用,属于何经病证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E.手少阴心经17.持续低热,暮热早凉,手足蠕动者,证属A.厥阴病证B.阳明病证C.少阴病证D.营分病证E.血分病证√18.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可见A.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B.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C.嗌干,胸满,呕逆,飧泄,狐疝D.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E.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面赤目黄19.腋肿,甚则胸胁支满,是哪条经脉病证的临床表现A.手少阴心经病证B.手厥阴心包经病证√C.手阳明大肠经病证D.足阳明胃经病证E.手太阴肺经病证20.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A.舌质红绛B.夜间低热√C.脉象细数D.时有谵语E.心烦不寐21.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若饥状,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噫干及痛,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属于A.足阳明胃经病证B.足太阴脾经病证C.足厥阴肝经病证D.足太阳膀胱经病证E.足少阴肾经病证√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下焦病证典型表现的是A.手足心热B.神倦C.耳聋D.唇裂舌焦√23.以下哪个症状不属温病的中焦病证A.便秘B.腹满C.苔黄腻D.面色淡黄E.神昏√二、B型题(总题数:8,分数:24.00)∙A.体痛∙B.干呕∙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太阳伤寒证可见(分数:1.50)A. √B.C.D.(2).太阳中风证可见(分数:1.50)A.B. √C.D.∙A.自利而渴∙B.欲寐∙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太阴病证的症状有(分数:1.50)A.B.C.D. √(2).少阴病证的症状有(分数:1.50)A.B.C. √D.∙A.寒热往来∙B.口苦∙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伤寒少阳证可见(分数:1.50)A.B.C. √D.(2).温病气分证可见(分数:1.50)A.B. √C.D.∙A.心烦口渴∙B.不寐∙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气分证的病人可出现(分数:1.50)A. √B.C.D.(2).营分证的病人可出现(分数:1.50)A.B.C. √D.∙A.午后热甚∙B.口干舌燥∙C.头胀身重∙D.小便不利∙E.脉象沉涩(1).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多见(分数:1.50)A. √B.C.D.E.(2).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多见(分数:1.50)A.B. √C.D.E.∙A.齿痛∙B.口喁∙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手阳明大肠经证见(分数:1.50)A. √B.C.D.(2).足阳明胃经证见(分数:1.50)A.B.C. √D.∙A.女子带下∙B.男子疝气∙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带脉病证可见(分数:1.50)A. √B.C.D.(2).任脉病证可见(分数:1.50)A.B.C. √D.∙A.先煎∙B.包煎∙C.不宜久煎∙D.另煎(1).鱼腥草入汤剂应(分数:1.50)A.B.C. √D.(2).羚羊角入汤剂应(分数:1.50)A.B.C.D. √三、X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4.督脉病证的表现有A.赤白带下B.疝气C.癫疾√D.风癎√25.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有A.无热恶寒√B.下利清谷√C.脉微细√D.但欲寐√26.少阴热化证的病人可出现A.但欲寐B.心烦不得卧√C.食入即吐D.口燥咽干√27.温病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有A.口干咽燥√B.头胀身重√C.面目俱赤√D.胸闷不饥√28.营分证候的病机特点是A.营阴受损√B.津液耗竭C.心神被扰√D.阴伤动风29.下列选项中,属于六经病证传经的有A.按六经的顺序相传√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里之经相传√D.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30.温病血分证候的病变主要涉及A.肝√B.心√C.肺D.肾√31.厥阴病证可见A.腹满呕吐B.消渴√C.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D.心中疼热√32.血分证候的临床表现有A.暮热朝凉√B.神昏谵语√C.烦渴下利D.舌上少津√33.带脉病证的症状有A.腹部胀满√B.冲心痛√C.气逆而里急D.疝气34.寒凝肝脉可见A.小腹冷痛B.绕脐痛C.睾丸坠胀冷痛√D.少腹冷痛√35.瘀阻胞络可导致A.痛经√B.闭经√C.月经后期√D.月经先后不定期36.下焦病证的表现有A.身热面赤√B.脉象弦细C.口干舌燥√D.神倦耳聋√37.少阴病证的临床表现有A.口燥咽干√B.下利清谷√C.面赤√D.心烦不得卧√38.气分证的脏腑病位是A.大肠√B.胸膈√C.肺√D.胆√39.下列哪经病证可见肩痛A.手阳明大肠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少阴心经D.手厥阴心包经40.下焦病证的症状有A.手足瘛疭√B.舌绛苔少√C.心中憺憺大动√D.唇裂舌焦41.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可诊断为何证A.表热证√B.表实证C.卫分证√D.上焦病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A.少腹硬满或不满B.口渴引饮或不渴C.小便自利或不利√D.大便泄泻或秘结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
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的高低B.有无神志变化C.有无燥屎内结√D.腹满的轻重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6.外邪最易侵袭何经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太阴经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7.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8.下列哪项是少阴寒化证中“面赤”的病机A.阳衰阴盛,格阳于上√B.病情向愈,阳气来复C.寒郁化热,蒸腾于上D.卫阳郁闭,从阳化火病至少阴,心肾阳气俱虚,故表现为整体的虚寒证候。
若阴盛格阳,则见自觉身热而反不恶寒,面色赤。
9.少阳病转变为厥阴病,在六经传变中称为A.合病B.表里传√C.循经传D.直中表里传是指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少阳病转变为厥阴病为表里经相传,因此答案选B。
10.下列哪项是少阴热化证中“心烦不得眠”的病机A.余热未清,留扰胸膈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阴血不足,心失所养D.寒郁化热,扰乱心神邪入少阴,从阳热化,热灼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侵扰心神,故见心中烦热而不得眠。
11.素体虚衰,外邪入侵而出现三阴经证候,称为A.越经传B.并病C.循经传D.直中√传经: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1)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川页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2)越经传是指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
(3)表里传是指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人,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
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并病: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12.六经传变中,“并病”最确切的涵义是下列哪项A.一经病证同时兼有他经证候B.由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C.两经或者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并病: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13.下列表现中不属卫分证的是A.咳喘胸闷√B.咽喉疼痛C.发热恶风D.口干微渴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肤表,卫气功能失调。
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14.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应除外下列哪项A.归类温病病变中的不同证候B.阐明各种温热病的感邪途径√C.揭示温病病情的浅深与轻重D.说明温病过程中的传变规律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立的一种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15.下列哪项是中焦病证的病位A.胃与大肠B.胃C.脾与胃D.脾胃与大肠√上焦症证就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中焦症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三焦辨证B.经络辩证C.卫气营血辨证D.六经辨证(分数:4.00)(1).张仲景首创A.B.C.D. √(2).叶天士首创A.B.C. √D.三焦辨证由吴鞠通首创,经络辩证起源于《黄帝内经》,卫气营血辩证由叶天士首创.六经辨证由张仲景首创,对比以上选项,所以选D,选C。
A.寒邪袭表,郁遏卫气,损伤营阴B.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C.风寒袭表,郁遏卫气,损伤营阴D.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分数:4.00)(1).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A.B. √C.D.(2).太阳中风证的主要病机是A.B.C.D. √太阳经病,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所以选B,选D。
A.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脉浮紧B.微有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咳痰清稀,脉浮紧C.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舌苔薄自,脉浮缓D.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色黄,咽喉疼痛,脉浮紧(分数:4.00)(1).太阳伤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B.C.D.(2).太阳中风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B.C. √D.太阳伤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太阳中风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对比选项后得出题选A,选C。
A.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人便色黑如漆B.脐腹胀满硬痛,潮热,大便秘结不通,神昏瞻语C.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自利,时腹自痛,口不渴D.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水入即吐(分数:4.00)(1).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 √B.C.D.(2).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是A.B.C.D. √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人即吐,脉浮或浮数。
所以选A,选D。
三、 X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6.营分证的临床表现有A.身热夜甚√B.心烦不寐√C.斑疹隐现√D.舌绛√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17.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有A.口苦咽干√B.往来寒热√C.胸胁苦满√D.心烦喜呕√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18.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此为A.表寒证√B.表实证√C.表热证D.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19.脉象细数可见于A.少阴寒化证B.少阴热化证√C.营分证√D.血分虚热证√少阴寒化证以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等为辨证要点。
少阴热化证以心烦不得眠,以及阴虚证候为辨证要点。
营分证本证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血分虚热证本证以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0.下焦病证多为肝肾阴伤,故可出现A.热面赤√B.口舌干燥√C.神倦耳聋√D.手足蠕动√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苔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神倦,耳聋,或见手足蠕动,瘛疚,心中儋儋大动,舌绛苔少,脉细数或虚大。
21.血分证的辨证要点包括A.身热夜甚、谵语神昏√B.斑疹、吐衄√C.抽搐或手足蠕动√D.舌质深绛、脉细数√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动血,动风,以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2.气分证病位在A.胸√B.膈√C.胃√D.胆√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