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合集下载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不属于伤寒阳明病证表现的是A.发热、汗出B.胸脘痞闷C.腹满、便秘D.舌红苔黄正确答案:B解析:阳明病证,是指太阳病未愈,病邪逐渐亢盛入里,内传阳明或本经自病而起邪热炽盛,伤津成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为外感病的极期阶段,以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为基本特征。

病位主要在肠胃,病性属里、热、实。

根据邪热入里是否与肠中积滞互结,而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1)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热证。

【临床表现】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

【证候分析】本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临床特征。

邪入阳明,燥热亢盛,充斥阳明经脉,故见大热;邪热熏蒸,迫津外泄故是大汗;热盛煎熬津液,津液受损,故出现大渴引饮。

热甚阳亢,阳明为气血俱多之经,热迫其经,气血沸腾,故脉现洪大;热扰心神,神志不宁,故出现心烦谵语;热邪炽盛,阴阳之气不能顺接,阳气一时不能外达于四末,故出现手足厥冷,所谓“热甚厥亦甚”正是此意;舌质红、苔黄腻皆阳明热邪偏盛所致。

(2)阳明腑证,是指阳明经邪热不解,由经入腑,或热自内发,与肠中糟粕互结,阻塞肠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腑实证。

临床是症以“痞、满、燥、实”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腹中转矢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

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较经证为重,往往是阳明经证进一步的发展。

阳明腑实证热邪型多为日晡潮热,即午后三至五时热较盛,而四肢禀气于阳明,腑中实热,弥漫于经,故手中汗出;阳明证大热汗出;或误用发汗使津液外泄,于是肠中干燥,热与糟粕充斥肠道,结而不通,则脐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切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切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切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主病为惊的脉象是A.结脉B.代脉C.促脉D.动脉正确答案:D解析: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所阻滞,惊则气血紊乱,脉行躁动不安,故见动脉。

知识模块:切诊2.不主宿食的脉是A.紧脉B.促脉C.结脉D.滑脉’正确答案:C解析:紧脉主病为寒、痛、宿食。

促脉主病为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痈肿。

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涩脉主病为伤精,血少,气滞血瘀,夹痰,夹食。

结脉主病为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瘾瘕积聚等。

知识模块:切诊3.濡脉的主病是A.厥证B.阴寒证C.气滞血瘀证D.湿气正确答案:D解析:濡脉(浮而细软)主病为虚证与湿气。

阴虚不能敛阳则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弱;湿邪阻遏脉道,也可见到濡脉。

知识模块:切诊4.弱脉与濡脉的区别要点是A.脉体的大与小B.脉位的深与浅C.脉力的强与弱D.脉率的数与迟解析:“弱脉”极软而沉细,“濡脉”浮而形细,势软,搏动力弱。

两者虽然属于脉位相反的脉象,但均具有脉形细、脉势软弱无力的特点。

知识模块:切诊5.弱脉与濡脉脉象的共同特点是A.脉细如线B.脉来无力C.细而无力D.浮而无力正确答案:C解析:解索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

知识模块:切诊6.解索脉的表现是A.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B.脉在筋肉之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C.脉在皮肤,如虾游水D.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正确答案:A解析:牢脉特点为沉按实大弦长。

知识模块:切诊7.不属于牢脉的特点的是A.轻取不应,重按始得B.超过本位C.坚牢不移D.往来艰涩正确答案:D解析: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釜沸脉——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

鱼翔脉——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

虾游——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急促躁动。

雀啄脉——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以下哪本论著对痈、疽、疮、疖诊断较为明确A.《刘涓子鬼遗方》B.《诸病源候论》C.《诊籍》D.《周礼》正确答案:A解析: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对痈、疽、疮、疖诊断已较为明确;《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和证候诊断的专著。

知识模块:绪论2.《四诊抉微》,内容全面,四诊互参,其作者是A.陈修园B.何梦瑶C.张三锡D.林之翰正确答案:D解析:清林之翰《四诊抉微》,内容全面,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知识模块:绪论3.“金元四大家”在诊断方面,注重辩脉重视四诊合参的医家是A.刘河间B.李东垣C.朱丹溪D.张从正正确答案:B解析:“金元四大家”在诊断方面,刘河间注重病机;李东垣注重辩脉,重视四诊合参;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内外相参;张从正诊病则重视鉴别诊断。

知识模块:绪论4.将诊脉分为三部九候,寸口和24脉脉法的是A.《肘后备急方》B.《幼幼新书》C.《备急千金方》D.《脉经》正确答案:D解析:晋王叔和《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达成,具体阐明脉理,分述三部九候,寸口和24脉脉法,是我国早期的脉学专著。

知识模块:绪论5.以下哪部著作首论阴阳六变A.《三指禅》B.《点点金》C.《幼幼新书》D.《景岳全书》正确答案:D解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首论阴阳六变;“十问歌”,明确八纲辨证的重要性。

知识模块:绪论6.以下著作不属于宋金元时期的是A.《南阳活人书》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点点金》D.《脉经》正确答案:D解析:宋·朱肱《南阳活人书》;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元·敖氏《点点金》;西晋·王叔和《脉经》。

知识模块:绪论7.专论疟疾常症与变症的证治的《痃虐论疏》,为何人所著A.卢之颐B.赵金铎C.汪宏D.程国彭正确答案:A解析:明卢之颐《痰虐论疏》专论疟疾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模拟试卷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不属按诊考查的内容是A.局部的冷热B.皮肤的润燥C.局部的颜色√D.是否有肿块按诊考查的是局部的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

所以C选项颜色排除,本题选C。

2.张仲景作为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是按A.胁肋部B.胸腹部√C.胃院部D.脐腹部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按诊的论述很多,尤其是胸腹部的按诊,已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A.寒B.热√C.火D.湿此句原文是“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意思是各种肠鸣腹胀的病证都属于热证。

所以本题选B。

4.诊腹大而胀的病人,叩之如鼓者,多诊断为A.水鼓B.气鼓√C.食积D.虫积腹大而胀,叩之如鼓者是气鼓的典型表现,水鼓是叩之音实而浊者,或在一侧叩击后在对侧感受震动波者,食积和虫积也皆不是此类表现,所以答案为B。

5.肝气郁结的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两胁胀痛拒按B.两胁痛引少腹C.胁痛喜按无力√D.胁胀痛善太息肝气郁结的表现为两胁胀痛拒按,两胁痛引少腹,胁胀痛善太息等,而胁痛喜按无力属于肝虚,所以本题选C。

6.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多为A.瘕聚B.癓积√C.食积D.鼓胀癓积以腹部可扪及包块,部位固定不移,并有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为主要特征。

瘕聚证以腹中结块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痛无定处为主,只要认真区别这两类病症,本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正确答案为B。

7.下列哪项为初按不甚热,按久热明显A.骨蒸潮热C.身热不扬√D.虚阳浮越肌肤初按之不觉很热,但按之久即感灼手者,为身热不扬。

常兼身重,脘痞,苔腻,主湿热蕴结。

所以,本题答案为C。

8.下列哪项常在上巨虚穴有显著压痛A.肺痈B.肠痈√C.胃脘痛D.虫积肺病常在肺俞或中府等处摸到结节或明显压痛,肠痈常在上巨虚附近有显著压痛,胃脘痛和虫积压痛部位都在腹部,所以本题选B。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4-7-7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4-7-7

医学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考试时间3小时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0分1、萎黄的代表方剂是A:人参养荣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D:柴胡疏肝散2、不属于燥邪犯肺证表现的是A:干咳无痰B:痰黏难咯C:鼻咽干燥D:五心烦热3、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紫暗,脉细涩者,治疗主方为A:桃核承气汤B:少腹逐瘀汤C:失笑散合丹参饮D:大黄牡丹皮汤4、新加黄龙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大黄、芒硝、甘草B:厚朴、枳实、大枣C:当归、人参、生姜汁D:生地、麦冬、玄参5、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原方用量是A:一两B:二两C:三两D:四两6、患者,女,46岁,面色萎黄,遍体轻度浮肿,晨起头面较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倦怠乏力,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

其最佳选方是A:防己黄芪汤B:实脾饮C:参苓白术散D:五苓散7、某男,28岁,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黏,形寒身热,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

治疗方剂宜首选A:麻黄汤B:小青龙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8、耳轮皮肤甲错,多属A:肝胆湿热B:气血亏虚C:肾精亏耗D:血瘀日久9、具有濡养眼目,“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功能的是A:冲脉B:督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10、龙骨的功效是A: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同涩B: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收敛固涩C: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D: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化酸软坚11、称“罢极之本”的是A:心B:肾C:脾D:肝12、肺胀见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心悸,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黯紫,脉沉细无力,当用何法治疗A:温肺散寒,降逆涤痰B:清肺泄热,降逆平喘C:涤痰祛瘀,泻肺平喘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13、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为A:阳辅B:光明C:悬钟D:外丘14、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A:煅石膏B:炉甘石C:瓦楞子D:珍珠15、治疗支饮脾肾阳弱证,宜选用A:肾气丸B:苓甘五味姜辛汤C:小半夏加茯苓汤D:苓桂术甘汤16、既具有相须配伍关系,又具有相畏、相杀关系的药对是A:麻黄与桂枝B:附子与干姜C:生天南星与生姜D:全蝎与蜈蚣17、热邪夹酒毒上涌可见A:痿软舌B:齿痕舌C:胖大舌D:肿胀舌18、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1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紫金锭的治证A:痄腮B:丹毒C:喉风D:胸痹20、徐灵胎在评《临证指南医案·噎膈》时认为,噎膈之证,与下列哪些因素阻隔胃气有关A:逆气B:顽痰D:瘀血21、既能补肾阳,又能祛风除湿的药物有A:补骨脂B:仙茅C:淫羊藿D:肉苁蓉22、某医学院骨科医生给聋哑患者做腰椎手术,术中需要患者反馈感受。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4-13-10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4-13-10

医学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考试时间3小时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0分1、心气亏虚者闻诊的特点包括A:郑声B:上气C:独语D:语言謇涩2、湿热壅滞的腹痛,治疗主方为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甘露消毒丹D:龙胆泻肝汤3、内伤头痛的特点有A:起病缓慢B:隐隐作痛C:头痛如裹D:痛无休止4、外用拔毒生肌,杀虫止痒;内服截疟的药物是A:密陀僧B:铅丹C:轻粉D:砒石5、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二大类的医家是B:朱丹溪C:李东垣D:王履6、属于艾条灸的为A:温和灸B:雀啄灸C:回旋灸D:太乙神针7、点刺舌的临床意义提示A:脏腑热盛B:营血热盛C:热极动风D:食滞8、望舌苔变化可以分析A:邪正的盛衰B:病邪的性质C:病位的浅深D:血液亏虚9、甘露消毒丹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发热倦怠B:胸闷腹胀C:身黄颐肿D:吐泻淋浊10、狭义的痰饮是指饮邪留于A:饮留胃肠B:饮留胁下D:饮撑胸肺11、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A:消长平衡B:对立制约C:交感互藏D:互根互用12、下列关于皮肤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叩刺时要保持针尖与皮肤垂直B:重刺适用于实证,新病C:叩刺部位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D:不可用于治疗五官疾病13、遗尿肾阳虚者加A:百会、神门B:肾俞C:印堂D:气海、肺俞、足三里14、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为A:阳辅B:光明C:悬钟D:外丘15、患者,男,15岁,发热胸闷,口噤齘齿,颈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应属痉证中哪一证候A:邪壅经络B:热甚发痉C:湿热入络16、治疗痹证的方法是A:祛风通络B:养阴柔筋C:散寒除湿D:化瘀通络17、黄疸脾虚湿滞证方选A:黄芪建中汤B:茵陈术附汤C:茵陈蒿汤D:甘露消毒丹18、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A:肝胆病证B:少阳病证C:气分病证D:中焦病证19、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分数:2.00)A.语无伦次B.面部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解析:解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2.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分数:2.00)A.稍赤B.稍白√C.稍青D.稍黄解析:解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3.颧部潮红主病(分数:2.00)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虚阳浮越解析:解析:色红主热。

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4.病人坐而喜仰多属(分数:2.00)A.脾气虚衰B.肺虚气少C.肺实气逆√D.咳喘肺胀解析:解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5.目眦色赤,多属(分数:2.00)A.肺火B.脾火C.心火√D.肝火解析:解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分数:2.00)A.舌体柔软B.舌体活动自如C.舌质淡嫩少苔√D.舌质淡红解析:解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7.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2.00(分数:A.气分大热B.上焦湿热C.阴虚火旺√D.胃肠热甚解析:解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8.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

称为(分数:2.00)A.瘰疬√B.瘿瘤C.发颐D.痰核解析:解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9.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分数:2.00)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解析:解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A.语无伦次B.面部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正确答案:D解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知识模块:望诊2.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赤B.稍白C.稍青D.稍黄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知识模块:望诊3.颧部潮红主病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虚阳浮越正确答案:B解析:色红主热。

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知识模块:望诊4.病人坐而喜仰多属A.脾气虚衰B.肺虚气少C.肺实气逆D.咳喘肺胀正确答案:C解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知识模块:望诊5.目眦色赤,多属A.肺火B.脾火C.心火D.肝火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知识模块:望诊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A.舌体柔软B.舌体活动自如C.舌质淡嫩少苔D.舌质淡红正确答案:C解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知识模块:望诊7.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A.气分大热B.上焦湿热C.阴虚火旺D.胃肠热甚正确答案:C解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知识模块:望诊8.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

称为A.瘰疬B.瘿瘤C.发颐D.痰核正确答案:A解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知识模块:望诊9.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正确答案:C解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2.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A】.稍赤
【B】.稍白(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稍青
【D】.稍黄
本题思路: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3.颧部潮红主病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本题思路:色红主热。

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4.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咳喘肺胀
本题思路: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5.目眦色赤,多属
【A】.肺火
【B】.脾火
【C】.心火(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肝火
本题思路: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舌质淡红
本题思路: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7.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胃肠热甚
本题思路: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8.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

称为
【A】.瘰疬(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