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2.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A】.稍赤

【B】.稍白(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稍青

【D】.稍黄

本题思路: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3.颧部潮红主病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本题思路: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4.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咳喘肺胀

本题思路: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5.目眦色赤,多属

【A】.肺火

【B】.脾火

【C】.心火(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肝火

本题思路: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舌质淡红

本题思路: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7.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胃肠热甚

本题思路: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8.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为

【A】.瘰疬(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八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八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神气不足的表现是()。 A.形体赢瘦 B.面色无华 C.两目晦暗 D.撮空理线 E.精神不振 2、下列哪项为颈前结喉处有肿物突起,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A.瘿瘤 B.痰核 C. 瘰疠 D.发颐 E.梅核气 3、根据五伦学说,称为“风轮”的是()。 A.瞳仁 B.黑睛 C.目眦 D.白睛 E.眼睑 4、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 A.心阴不足 B.肝血亏损 C.脾虚湿盛 D.肝阴亏虚 E.肾精不足 5、下列哪项属于“病名”()。 A.里急后重 B.牛皮癣 C.半身不遂 D.肝气郁结 E.痰热壅肺 6、病人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多因()。 A.精气不足 B.血虚受风 C.肾虚血热 D.疳积 E.禀赋不足 7、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探明局部感觉的按诊手法是()。 A.触 B.摸 C.按 D.压 E.叩 8、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腰膝酸痛 B.头面部先肿 C.发病急骤 D.恶寒发热 E.脉浮紧或浮数 9、下列脏病中,哪一项同有血虚的症候()。 A.心脾 B.肝脾 C.脾肺 D.心肝 E.肝肾 10、病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言低弱模糊,属于()。 A.错语 B.谵语 C.呓语 D.郑声 E.失语 11、下列何证可出现自汗、盗汗并见()。 A.气虚证 B.阳虚证 C.气阴两虚证 D.阴虚证 E.血虚证 12、病人咳声如犬吠,多属()。 A.燥咳 B.百日咳 C.肺痿 D.肺痨 E.白喉 1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诊断的原来()。 A.望闻问切四诊并用 B.知其常而达其变 C.黑箱、全息原理 D.诊局部而知全身 E.有诸内者形诸外 14、头痛连项者,属()。 A.阳阴经 B.太阳经 C.厥阴经 D.少阳经 E.少阴经 15、太阳病证转入少阴为()。 A.循经传 B.越经传 C.表里传 D.传经 E.直中 16、亡阳证的典型表现中,错误的是()。 A.冷汗清稀 B.四肢厥冷 C.呼吸气微 D.两颧潮红 E.神昏脉微 17、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可见()。 A.淡红舌 B.舌红绛而润 C.舌绛紫而干 D.青紫舌 E.舌青紫而润 18、疮疡已成脓的特点是()。 A.根盘紧束而隆起 B.肿而硬板不热 C.根盘平塌漫肿 D.按之边硬顶软 E.按之硬 19、能使舌苔变白变硬的食物是()。 A.蛋黄 B.橘子 C.牛乳 D.咖啡 E.糖果 20、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 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 C.腕腹重坠,食后益甚 D.便血衄血,月经量多 E.腹部痛疼,喜温喜按 二、B型题(在下列每组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与题干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A.面色萎黄 B.面黄虚浮 C.面色苍黄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颜面望诊图 -

颜面望诊图- 颜面望诊歌 ­火星斑痔心压抑,两眼之间胸和乳。 ­眉宇中分外为肝,内侧心脑肺相连。 ­鼻梁中肝两侧胆,准头两翼脾和胃。 ­大肠本在颧骨外,内侧便是小肠区。 ­巧嘴一张生殖器,人中便是膀胱系。 ­水星地阁是肾区,尿毒症者耳发黑。 ­五脏六腑在脸上,综合观察细分析。 . . ­. ­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8225527.html,/215743977/blog/12449692 06 ­点击进入颜面望诊 ­ ­. ­ ­.

­ ­   浅谈养生(一)­ 首先声明,我是喜好中医养生,只知皮毛,仅就我所理解方面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请多指教。常言“闻过则喜”,您的点拨对我来说就是十全大补丸。­ 一、养生书目­ 答:我认为目前热销的曲黎敏教授的《养生的智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告诉我们十二时辰的养生法(充分讲解了五行与五脏的关系)。结合实际举例,简单明了的阐述了中医“良医治未病”的基本原理。“疾病 ”二字是人体的两种状态。“疾”是亚健康,是器官受损的开始表象,这时候西医指标往往正常,及早调理就很容易恢复健康。“病”是器官由损到毁的过程。这个阶段西医指标显示异常,治疗也很复杂甚至是艰难,一旦病入膏肓,任何治疗都无法逆转器官的功能。这也许是洪韶光教授为什常提倡预防为主的缘故吧。­ ??????养生最重要的书目是《黄帝内经》。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后人多重治疗而轻养生,以至于后来的医者都钻研《行医杂记》、《本草纲目》,到现代药店多于米店的城市比比皆是。我想老祖宗看到后人舍本逐末,一定顿足捶胸。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科室:姓名:日期:2016.11.4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 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17.耳背红络常提示()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 B 酒齄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22.唇色深红常见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23.患者睑面先肿,发肿迅速常见于()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中医望诊图集

中医望诊图诊图集集 祖国医学国医学((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其中的望其中的望,,即为通过观过观察人察人的外在表的外在表现现(如面部如面部、、手足手足、、以及其他体表以及其他体表))来实施诊断的一的一种种方法方法。。 一、“望面色望面色” ” 面部面部脏脏腑分腑分属属图 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传统

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 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

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 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 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精品文档 科室: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6.11.4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仃?耳背红络常提不( )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B酒鼻査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 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 22?唇色深红常见 ( ) 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 23?患者睑面先 发肿迅速常见于() 肿,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一、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形体与姿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形体与姿态 望形体既望人体的宏观外貌,包括身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特征、躯干四肢、皮肉筋骨等等。人的形体组织内合五脏,故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人的形体有壮、弱、肥、瘦之分。凡形体强壮者,多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强健、皮肤润泽,反映脏腑精气充实,虽然有病,但正气尚充,预后多佳。凡形体衰弱者,多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涩,反映脏腑精气不足,体弱易病,若病则预后较差。肥而食少为形盛气虚,多肤白无华,少气乏力,精神不振。这类病人还常因阳虚水湿不化而聚湿生痰,故有“肥人多湿”之说。如瘦而食少为脾胃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不荣,并常伴有两颧发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之证,故又有“瘦人多火”之说。其严重者,消瘦若达到“大肉脱失”的程度,卧床不起,则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危象。 望姿态 正常的姿态是舒适自然,运动自如,反应灵敏,行住坐卧各随所愿,皆得其中。在疾病中,由于阴阳气血的盛衰,姿态也随之出现异常变化,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在外感病中,多是发痉的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血虚阴亏,经脉失养。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于痉病,常见于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小儿高热惊厥、温病热入营血、也常见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此外,痫证、破伤风、狂犬病等,亦致动风发痉。战栗常见于疟疾发作,或外感邪正相争欲作战汗之兆。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证。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证。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挛,或痿软,皆为瘫痪。若卒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痛证也有特殊姿态。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蹙额捧头,多为头痛。如病人畏缩多衣,必恶寒喜暖,非表寒即里寒;病人常欲揭衣被,则知其恶热喜冷,非表热即里热。伏首畏光,多为目疾;仰首喜光,多为热病,阳证多欲寒,欲得见人;阴证则欲得温,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从坐形来看,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为水饮停于胸腹。但卧不耐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双亏或脱血夺气。坐而不欲起者,多为阳气虚。坐卧不安是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从卧式来看,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反之,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若病重至不能自己翻身转侧时,多是气血衰败已极,预后不良。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反之,仰面伸足而卧,则为阳证热盛而恶热。 望诊之望神 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

中医诊断学分章题库(答案在后面)

绪论问诊部分试题 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A望色B诊舌C切脉D诊病E嗅气味 2.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难经》B《脉经》C《中藏经》D《脉神章》E《濒湖脉学》 3.《察病指南》是诊法专著,其作者是:() A李中梓B李东垣C施发D陈言E杜清碧 4.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A《伤寒舌鉴》B《观舌心法》C《伤寒金镜录》 D《察舌辨证新法》E《彩图辨舌指南》 5.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A汉代B隋代C宋代D元代E明代 6.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E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7.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诸病源候论》 D《内经》E《察病指南》 8.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 A《舌鉴》B《彩图辨舌指南》C《点点金》D《伤寒金镜录》E《望诊遵经》 9.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A 《内经》 B 《景岳全书·传忠录》 C 《难经》D《伤寒杂病论》

E《医学心悟》 10.《脉经》的作者是:() A 张仲景 B 叶天士 C 王叔和 D 巢元方E孙思邈 11.林之翰所著的四诊专著是:() A 《四诊抉微》 B 《四诊心法要诀》 C 《四诊韵语》 D 《四诊法》E《察病指南》 12.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吴鞠通 D 汪宏E吴又可 13.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张介宾 D 汪宏E淳于意 14.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并做早期记载的是 A《伤寒杂病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诸病源候论》 D《肘后备急方》E《察病指南》 15.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A 李东垣 B 危亦林 C 吴鞠通 D 汪宏E张仲景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A姓名B性别C年龄D职业E主诉 17.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现在症状的内容:() A发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接种疫苗情况E现在症状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A生活经历B精神情志C饮食嗜好D素体健康状况E起居 19.《难经》说问而知之谓之:() A神B圣C巧D工E能 20.婚姻生育情况属于问诊中:()

【精品】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 【E】.痰饮(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E】.湿热熏蒸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善色与恶色(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 【A】.脾气虚弱(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 【E】.食滞肠胃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

颜面望诊(带脸谱)

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脱胎于中医望诊中的“分部望诊法”,因为有些病证表现于体表某部,而局部的病证与整体是息息相关的,掌握了某部神色形态的变化,自可测知整体的病变。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医生,所以在实践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同时在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找准位置;2、准确判断;3、引导陈述。 一、观察脸部辨病 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略有红润有光泽。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的健康受到侵害,面部就会渐渐地产生各种症状。 怎么看呢?凡是有痣或斑、疙瘩、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色素沉着等所在位置的器官功能较差。 如果是痣,则表示这个位置器官功能先天就弱,并不是代表现在就有病;很久以前就有的痣、痦子、疙瘩表示功能衰退,特别是痣,痦子代表遗传问题。 如果有疙瘩或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则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正在有疾病发生。红疙瘩、红斑表示刚发生、正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炎症性病变,属火属热。肉色的疙瘩表示机体组织增生或良性肿瘤。 如果是斑或色素沉着,则表示所在位置器官功能有病已久,褐色、黑褐色的边缘清皙的斑表示三年以前炎症性病变和较重的功能衰退,属陈旧性问题。近期出现的褐色或黑色痣、痦子表示很可能是恶性肿瘤。中医理论认为“外有斑内有瘀”。 面部观察主要分为八大部分,即“心、肺、肝、肾、脾、小肠、大肠、生殖系统”。对照图示,记住三句话的口诀就行了:“心、肝、脾、肺、肾(酸痛);小肠、胆、胃、大肠、膀胱;胸乳、脑、心压力、生殖系统。” 首先是额头靠近发际的三分之一处,如果有疙瘩或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则表示现在或已有一段时间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如果是斑或色素沉着,则表示心血管机能长期不良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两眉间以及两眉二分之一处,靠中间画圈部分,代表呼吸系统肺、咽、喉。两眉二分之一处靠外圈部分包括太阳穴,代表肝脏。两眼下方,颧骨上方代表胆。两眼之间的鼻根处,代表心脑血管。两眼与鼻梁中段,胆的位置在鼻梁中段两侧,所谓肝胆相联、肝胆相照。鼻头代表脾、鼻翼代表胃。颧骨下方至鼻头下端在U字平行处,偏外则代表大肠。偏内侧小U 子代表小肠。颧骨至耳之间包括耳朵、脸颊区域,代表肾功能。人中代表膀胱。嘴四周代表生殖系统。下巴代表肾或身主有酸痛;全脸青春痘,代表精神压力大或体内功能失衡。

中医诊断学试题

中医诊断学试题库 望诊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颧赤如妆D形丰色荣E呼吸调匀 2.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A目无精彩B形羸色败C呼吸微弱D神志昏迷E壮热面赤 3.失神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能食,此为: A神志异常B无神C少神D假神 E得神 4.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A精神不振B两目晦暗C面色无华D形体羸瘦E动作迟钝 5.下列哪项非邪盛神乱的失神表现:A壮热烦躁B神昏谵语C呼吸气微D两手握固E牙关紧闭 6.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A气血不足,精津亏损B机体阴阳失调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7.病人表情淡漠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其病机是: A气郁化火,痰火扰心B阳明热盛,扰乱神明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E温病热入心包 8.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见于: A狂病B痫病C癫病D脏躁E以上都不是 9.在《灵枢?五色》中,藩是指: A前额B眉间C下颏D耳门E颊侧 10.在《素问?刺热篇》中,右颊候:A心B肝C肺D脾E肾 11.在《灵枢?五色》中,鼻柱候: A肺B心C脾D肝E肾

12.脾胃气虚病人多见: A面色萎黄B面黄虚浮C面目一身俱黄D面色青黄E以上都不是 13.阳气暴脱病人多见: A面色淡白无华C面白虚浮D面色苍白E面色青黑 14.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黑所属病证:A水饮B痰湿C肾虚D寒证E血瘀 15.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青所属病证:A痛证B寒证C惊风D血瘀E痰饮 16.午后颧红属于: A阴虚内热B阳明实热C外感风热D真寒假热E虚阳上越 17.“望色十法”中“抟”是指: A面色沉隐B面色浊暗C面色壅滞D面色浅淡E面色枯槁 18.“望色十法”中,面色由夭转泽,说明:A病邪自里出表B病由阴转阳C病由实转虚D病虽久而邪将解E病由重转轻 19.下列哪一项属形盛气虚的表现: A体胖能食,肌肉坚实B体胖食少,神疲乏力C形瘦能食,舌红苔黄D形瘦颧红,皮肤干焦E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20.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A气血大虚B肺虚少气C脱血夺气D肾不纳气E以上都不是 21.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A痹证B痿证C中风后遗症D瘫 痪E痫证 22.两目白睛是五轮学说之: A水轮B风轮C气轮D肉轮E血轮 23.牙龈红肿而痛,多属: A阴虚火旺B肝火上炎C肺经有热D脾经火热E胃火上攻 24.阴囊肿而不痒不痛,是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表现于 (分数:2.00)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解析:解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戴阳症的面色是 (分数:2.00)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解析:解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3.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分数:2.00)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解析:解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而不充,故面色发黄。 4.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分数:2.00)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解析:解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5.“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分数:2.00) A.肾气不足 B.气而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解析:解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分数:2.00)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解析:解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7.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分数:2.00)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解析:解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8.目窠凹陷属于 (分数:2.00)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五脏精气衰竭√ 解析:解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陷窠内,病属难治。 9.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分数:2.00)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解析:解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10.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分数:2.00)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解析:解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少神的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目光乏神,双目少动 B.少气懒言,食欲减退 C.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D.动作迟缓,少气懒言 解析:解析:少神即神气不足,是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双目少动;面色恍白少华;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少气懒言,食欲减退等。而C选项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属于精亏神衰而失神的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衰或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脱,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 12.面色青与面色白的共同主病是 (分数:2.00) A.疼痛 B.寒证√ C.失血 D.血瘀 解析:解析:(1)青色,主病是寒证、疼痛、血瘀、气滞、惊风。由于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或疼痛剧烈,或筋脉拘急,或热盛动风,致脉络阻滞,血行不畅,故见青色。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属阴寒内盛、痛剧,可见于骤起的气滞腹痛、寒滞肝脉等病证中。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为心阳不振、心血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 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 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 (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 (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 (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 (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1精品文档I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20小题, 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C.苔薄D .脉浮 【答案】B 2. 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C.寒战D .畏寒 【答案】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亡阳证D .亡阴证 【答案】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胃气虚证D .胃阴虚证 【答案】D 5. 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舌体柔软D .舌苔藻白 【答案】B 6. 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证之虚实D .证之真假 【答案】B 7. 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胃气存亡D .津液存亡 【答案】C &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C.微脉D .虚脉 【答案】D 9. 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C.脉律D .脉率 【答案】D 10. 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C.力度D .脉率 【答案】A 11. 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D .真热假寒 【答案】B 12. 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 表现() A .心悸 B .失眠C.心烦D .脉细 【答案】C 13. 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A .呃逆 B .暧气C.太息D .呕吐 【答案】C 14. 下列何项不是气滞证的表现() A .头部胀痛 B .胸胁胀痛 C.乳房胀痛D .少腹胀痛 【答案】A 15. 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 A .心气虚 B .心血虚 C.心阴虚D .心阳虚 【答案】B 16. 手足震颤与下列何项有关() A .阴虚动风证 B .血虚生风证 C.肝阳化风证D .热极生风证 【答案】A 17. 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证的表现() A .尿频遗尿 B .腰膝酸软 C.呼多吸少D .滑精早泄 【答案】C 18. 耳聋与下列何项无关() A .肾精不足 B .肾气不固 C.肝火炽盛D .肝火犯肺 【答案】D 19. 发育不良与下列何项有关() A .肾阴虚 B .肾阳虚 C.肾精虚D .肾气虚 【答案】C 20. 牙龈肿痛见于() A .心火炽盛 B .肝火炽盛 C.肺热炽盛D .胃热炽盛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