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中医望诊实训课PPT课件

主证:阳虚寒极
图4
舌色:红绛 舌形:舌尖有红刺 舌苔:苔质—腻苔
苔色—焦黄带黑
主证:热盛证
图5
舌色:红 舌苔:苔质—薄苔、滑苔
苔色—黄
主证:湿热证
【实验讨论】 1、虚热证与实热证的面部色泽变 化有何不同? 2、望神应重点观察哪些内容?
精品pp
实验一:望诊
药学专业
精品pp
【实验目的】
• 1、通过观察望神图片,掌握得神、 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2、通过观察望色图片,掌握病色 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 3、通过观察舌诊图片,掌握舌诊 常见的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精品pp
【实验材料】 • 中医诊断学图片1-8 • 舌诊1-5
精品pp
精品pp
图7 贫血
• 患儿因偏食 长期进食量 不足,胃纳 差,容易感 冒,血液检 查示血红蛋 白量减少。
精品pp
• 表现:面色萎黄,无光泽,口唇淡白, 消瘦。
• 诊断:萎黄,主证脾胃虚弱,气血不 足。
精品pp
图8 肝硬化,腹水
• 患者患慢性乙 型肝炎15年, 其后今年初出 现腹水,腹大 如鼓,经医院 确诊为肝硬化 失代偿期。
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 来自人 ;面色苍白,忽然微有红润;
诊断:假神 临床意义:精气衰败,回光返照
精品pp
二、望色
精品pp
图4 高血压病
• 病人头晕头 痛三年,加 重四天。曾 确诊为“高 血压病”。
精品pp
表现: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诊断:赤色,主实热证。
精品pp
图5 营养不良
精品pp
• 表现:面色黧黑,两目无神,口 唇亦黑。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PPT课件

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面部血管丰富,皮肤薄嫩, 机体气血盛衰易从面部色泽变化显现。
二、望色
2、面部色诊的意义
①判断气血盛衰; ②辨别病邪性质; ③确定疾病部位; ④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
二、望色
3、常色与病色
⑴常色:明润含蓄,红黄隐隐,为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 主色:与生俱来,有个体差异。 客色:季节气候不同、情绪变 化等而致之常色。
阳主动—阳热证,多表现为躁动不安; 阴主静—阴寒证,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可判断—心神情况。
四、望态——内容
⑴姿态异常
①坐姿 坐而仰首,胸胀气粗——肺实; 坐而俯首,少气懒言——肺虚; 坐不得卧,气逆咳喘——肺胀。
四、望态——内容
⑴姿态异常
②卧姿 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自转侧者—阴、寒、虚证; 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者—阳、热、实证。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足
精
神
旺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根据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可划分为五种: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 神乱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应灵敏,
精力旺、食欲佳 ②羸弱—骨骼细小、肌肉瘦削、筋弱无力、
精力弱、食欲差
三、望形体——内容
⑵形体胖瘦
①肥胖—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 见于阳虚脾弱,痰湿内盛。
“肥人多痰湿” 体重指数见教材P11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望色ppt课件

3
;.
7
5、黑色主病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 黑而暗淡-肾阳虚 黑而干焦-肾阴虚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3
;.
8
黑色
3
;.
9
黑
4
;.
0
二、望 色
(五)望色十法 清·汪宏《望诊遵经》 “浮沉分表里,清浊定阴阳,微甚审虚实,散抟辨解聚,泽夭主生死。”
二、望 色
望色的概念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颜色和光泽的变化,用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色——血——阴; 泽——气——阳。
;.
1
二、望 色
(一)面部色诊的原理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2、手足三阳经上行头面,血脉丰盛。 3、面部皮肤薄嫩外露,易于观察。
;.
2
二、望 色 (二)望色的意义
;.
0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面色可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类 1、常色:即正常的、健康时的面色。 常色的特点是明润、含蓄。 中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即常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 蓄。
1
;.
1
常色
1
;.
2
二、望 色
(三)常色与病色 1、常色: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主色:由于先天个体差异,偏于以某色为 主,生来就有,基本不变。 客色:因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的面色。如气候、昼夜、情绪,饮 食饥饱等。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 面色苍黄-肝郁脾虚
3
;.
1
青黄
黄胖
3
;.
2
萎黄
3
中医望诊图集

中医望诊图诊图集集祖国医学国医学((中医)讲求“望、闻、问、切”。
其中的望其中的望,,即为通过观过观察人察人的外在表的外在表现现(如面部如面部、、手足手足、、以及其他体表以及其他体表))来实施诊断的一的一种种方法方法。
一、“望面色望面色”” 面部面部脏脏腑分腑分属属图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 神情:指人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 衰外在表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反之如 心神失常,则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冷淡,反应迟 钝。
虚阳外越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第16页
望神注意事项
▪ 重视诊察病人时第一印象。 ▪ 做到神形合参。 ▪ 抓住主要症状和体征。 ▪ 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区分。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第17页
二、望色
▪ 定义:又称“色诊”,是经过观察人体皮肤色泽 改变来诊察病情方法。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络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第7页
一、望神▪ຫໍສະໝຸດ 神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
狭义——人精神思维。
▪ 神产生和形体关系:
先天(化生)
精气
充养形体
表现于外 神
后天(滋养)
▪ 诊神意义: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
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效正常
精亏、气虚、神耗——脏腑功效衰退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第8页
神详细表现
中医诊断学望诊ppt
第13页
假神
▪ 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 现一些神气暂时“好转”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 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 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 妆;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 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原本身 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 原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 增等。比作“回光反照”。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PPT课件

望排出物
望
望
望
望
痰
涎
呕
二
涕
唾
吐
便
物
望排出物总原则: 凡色黄质稠浊----实证、热证 凡色白质清稀----虚证、寒证
八、望 舌
(一)舌的组织结构
舌背 舌 (舌面粘膜)
轮廓乳头——分布于舌根部 蕈状乳头——舌尖边部较多 丝状乳头——舌苔的主要组成
舌 底:舌下络脉。
舌诊
(二)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舌联系; 2、心开窍于舌; 3、脾开窍于口,舌苔乃胃气所生。
(三)舌的脏腑分部 舌尖 —— 心肺 舌中 —— 脾胃 舌根 —— 肾 舌边 —— 肝胆
(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方法
(1)伸舌姿势:伸舌时要自 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 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 (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 体充分暴露。
(2)顺序:一般先看舌尖, 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 舌根部
(3)刮舌与揩舌
舌质荣润
意义:荣——有神 枯——无神
舌诊
(六)望舌质 2、舌色
舌色的变化有:淡白、红、绛、紫、青。
(1)淡白舌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
多而红色少。
主病:阳虚证——淡白胖嫩湿润 气血不足——淡白瘦薄
舌淡苔白有齿印
舌诊
(六)望舌质 2、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浅黄热轻、 深黄热重、 焦黄热极)
舌诊
(七)望舌苔 1、苔色
(3)灰黑苔 舌象: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或黑色。 主病:里寒证——舌淡胖嫩苔灰黑 里热证——舌红绛苔焦黑
中医诊断学望诊图谱

两颧紫绀,额角青黑
• 面色青黄,两颧紫红,额角青黑, • 口唇溃疡结痂,颈胸皮肤紫黑。 • 唇茧,阴斑。肝肾阴火上炎, • 湿热蕴毒血瘀 柯杰森氏病
满面通红
•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 头痛、牙痛。胃热肝火 高血压病
面白颧红
• 面白透出嫩红,眼圈发红, • 精神萎靡。舌胖而红, • 边有齿痕,苔白有红点,根黄腻。 • 温病。湿热伤及气阴, • 肾亏虚火上炎 •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 面色萎黄,色浊而散,夭然不泽,口唇淡白,准头明润,目睛清亮。 • 疳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贫血原因待查
面色萎黄而黑
• 面色萎黄而浊,天庭黧黑,眉上额角有圆形白斑,为灰白鳞屑,左鼻孔 下有红斑,口唇发红。
• 湿温。湿热蕴积,肾精久耗 发热待查
面色恍白,舌色淡红
• 面色恍白,比较明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 崩漏。脾肺气虚,气不摄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炎,肠炎
面白泛红,颊有青斑
• 两目浮胖,面色恍白,时而泛红,色浮而散,面颊青斑,口唇暗红。 • 温病。温热入血,阴阳俱衰,虚火上炎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肌肉萎缩皮肤枯萎
脾虚体弱
•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 手足不温,喜卧懒动 • 病例:缺铁性贫血, • 营养不良
青筋肌萎
• 肢体痿废,肌肉萎缩, • 青筋暴露,皮肤皱褶, • 毫无弹性 • 病例:肝癌晚期,高度营养不良
• 主色面黑,病色红黄,两目黄赤,面容消瘦 • 胃脘痛。湿热蕴结,气滞血瘀 胆管胰腺癌
面色黄白
• 面色黄白如鸡皮,夭然不泽,准头黄润。 • 崩漏。气血双亏 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出血
面色黧黑
• 面色黧黑,浊沉而散,山根青黑,鼻翼口角红斑,面目虚浮,鼻插胃管。 • 疳积。久病耗伤,脾肾俱衰 痢疾后高度营养不良
(完整word)中医诊断学-望诊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得神有神精充神旺正常人病情较轻失神无神精亏神衰久病重病少神神气不足虚证或恢复期得神、少神、失神鉴别望神神志语言目面色动作呼吸肌肉得神清楚清晰明亮,灵活荣润灵活平稳不削少神不振懒言乏神少华迟缓少气松软失神不清混乱呆滞无华迟钝微弱瘦削假神(无神)——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意义:提示脏腑精气耗竭,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故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神志——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精神烦躁不安目—-目无光彩——目光转亮——浮光外露,目睛直视面——晦暗无华-—泛红——两颧如红妆形——身体沉重难移-—想起床活动——不能自己转动饮食-—无食欲—-欲进饮食神乱分证表现意义脏躁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虚证,心胆气虚,心神失养狂证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阳证,痰火扰心癫病痴呆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阴证,痰浊蒙蔽心神痫病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肝风挟痰上逆细目二望面色常色与病色常色——健康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晦暗、暴露五色——赤色——热证/戴阳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潮红者——虚热证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戴阳证五色--白色—-虚证(血、气、阳)、寒证、失血证淡白无华-—血虚/失血(白光)白者—-阳虚(白光)白而虚浮-—阳虚水泛面色苍白——亡阳证/实寒证/大失血五色——黄色——虚证、湿证淡黄,枯槁无华-—萎黄——脾胃气虚面黄虚浮——黄胖——湿邪内阻面目一身俱黄-—黄疸鲜明如橘—-阳黄——湿热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五色-—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淡青/青黑—-寒盛、痛剧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面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青黄(苍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五色-—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黑暗淡——肾阳虚黑干焦——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意义判断气血盛衰识别病邪性质确定疾病部位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素问·刺热》分候法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灵枢·五色》分候法前额-—庭(颜)—-首面眉间—-阙——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鼻柱下极之下(年寿)——肝-—肝部左右—-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脾鼻翼——方上——胃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颧骨下-—中央--大肠颊-—挟大肠——肾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细目三望形态一、形体——强弱胖瘦体强身体强壮——气血旺盛——抗病力强体弱身体衰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肥人湿多”、“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二、姿态异常病人脸、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动风预兆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痫病恶寒战栗(寒战)-—疟疾发作/战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腮浮红,唇红
• 面色明润,右腮浮红而散, • 口唇略红,皮肤黝黑 • 病例:温病。 • 肺热气阴两伤 • (大叶性肺炎,恢复期)
脏躁
• 泪眼模糊,哭泣面容, • 面色苍白,微黄而沉, • 虽较明润,仪表不整, • 抬上病床,数问不答。 • 病例:脏躁。心胆气虚,
心神失养所致 • 金不制木(癔病)
面色红黄,目暗睛迷
• 面黄透红,色浊而沉,舌红唇暗,昏睡露睛,目暗睛迷,面目虚浮(鼻 上白斑为贴橡皮膏痕迹)
• 喘证。痰热壅肺,蒙蔽心神(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肺性脑病)
面色红黄,吐弄红舌
• 面睑浮肿,其色红黄,额黑沉而浊,腮红浮而聚。舌红吐弄。 • 水肿。风热袭肺,水道不通(急性肾小球肾炎)
面白颧红
• 面白透出嫩红,眼圈发红, • 精神萎靡。舌胖而红, • 边有齿痕,苔白有红点,根黄腻。 • 温病。湿热伤及气阴, • 肾亏虚火上炎 •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面赤色聚
• 主色面黄,两腮甚红,浮露抟聚,清而润泽,两目微赤,下唇肿起。 • 眩晕。肝火上炎,脾蕴湿热(高血压病)
面赤色散
• 面色红黄浮散,明润不夭。 • 湿温病。上焦湿热(发热待查)
减退所致
神志异常,痴呆
• 两眼发直,内眥距宽,眼裂开大, 呈倒八字型。面色粉白,头发作穗
• 病例:痴呆。肾气不足, 心血亏虚(先天智能发育不全,愚鲁型)
无神(昏迷)
• 目陷睛迷,双睑下垂露睛; • 面色黧黑,沉浊而甚; • 口开不闭,呼之不应; • 表情呆板,项强痉挛 。 • 病例:风痰发痉。
精气衰竭,肝风挟痰,迷于心窍 。
• 鼻流清涕,口角流涎,湿润衣襟; • 面色浮露而散,右腮尤红, • 鼻黄唇红,下颏红斑 • 咳嗽。风寒束肺, • 痰热内蕴(支气管炎发烧)
恶色,面色黧黑,舌红肿胀
• 面色萎黄黧黑,晦暗枯槁, • 面容消瘦,目不欲睁,舌嫩胀大, • 光红无苔,根部两条白腐苔。 • 咳喘。胃肾阴竭, • 痰饮上泛 • (肺癌消化道转移,继发性贫血)
乳房干瘪,肋骨突出
手部肌肉萎缩
• 大小鱼际陷下,指腹干瘪, • 皮肤皱缩 • 病例:高度营养不良原因待查
病中体弱
• 浮肿虚胖,贪玩易疲, • 喜卧懒动。 • 病例:慢性肾炎,治疗中。
胖瘦
• 太极拳师,年老体胖, • 曾患中风已康复, • 其弟子年轻体壮,较瘦。 • 太极拳师老当益壮, • 与其弟子练太极推手
面色萎黄,口唇淡白
• 面色萎黄,色浊而散,夭然不泽,口唇淡白,准头明润,目睛清亮。 • 疳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贫血原因待查)
面色萎黄而黑
• 面色萎黄而浊,天庭黧黑,眉上额角有圆形白斑,为灰白鳞屑, 左鼻孔下有红斑,口唇发红。
• 湿温。湿热蕴积,肾精久耗(发热待查)
面色恍白,舌色淡红
• 面色恍白,比较明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 崩漏。脾肺气虚,气不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肺肝
重病失神
• 两眼发直,目无神采; • 面容瘦削,萎黄晦暗, • 夭然不泽,口唇眼窝发黑。 • 病例:虚损。脾肾俱衰, • 气血耗竭。 • (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
病色青黄
• 面色青黄而浊,夭然不泽,天庭泛起白屑,口唇暗红 • 癥积,血瘀水停,气血不荣(肝硬变、腹水)
赤(面红浮散,外感风寒面容)
无神(昏迷)
• 两目呆滞,目陷睛迷, • 口开不闭,表情呆板, • 面容消瘦,色虽不华,尚较明润。 • 病例:虚痨发痉。 • 肝肾不足,阴阳俱衰。 • (高度营养不良原因待查; • 震颤麻痹;泌尿系感染; • 股骨颈骨折)
无神(重病)
• 肌肉萎缩,肋骨突出, • 呈舟状腹,乳房干瘪, • 皮肤枯萎。 • 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
善色,左腮独红
• 主色面黄而独,左腮浮红而聚,环口晦暗,明堂亦浊。 • 痺证。肝经湿热(多发性大动脉炎)
天庭黧黑
• 主色面黄,黑色浮露,不浊不夭,天庭独黑一块,右有黑痣,山根亦然。 唇舌淡白,舌胖嫩而有裂纹。
• 咳喘,水肿。肾阳不足,水气凌心(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阻塞 性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Ⅲ°,肺性脑病,心源性肝硬化)
扁桃体炎,肠炎)
面白泛红,颊有青斑
• 两目浮胖,面色恍白,时而泛红,色浮而散,面颊青斑,口唇暗红。 • 温病。温热入血,阴阳俱衰,虚火上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肌肉萎缩皮肤枯萎
脾虚体弱
•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 手足不温,喜卧懒动 • 病例:缺铁性贫血, • 营养不良
青筋肌萎
• 肢体痿废,肌肉萎缩, • 青筋暴露,皮肤皱褶, • 毫无弹性 • 病例:肝癌晚期,高度营养不良
面色淡白,舌红光莹
• 主色面黄,淡白不浊,夭然不泽, • 眼睑发黑。舌红光莹,鼻管输氧。 • 咳喘。肾阳衰微,痰热蕴肺, • 气阴两伤。(慢性支气管炎, • 肺部感染,肺心病,心衰Ⅲ°)
面色黑红
• 面色黑红而沉,色浊而甚,右腮红色隐隐,眼角泪痕,鼻插胃管。 • 喉痹。痰浊蕴肺,化热阻喉(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术后)
腿部肌肉萎缩
• 肌肉瘦削,枯瘦如皮包骨, • 毫毛修长,大肉陷下 • 病例:晚期胃癌术后
愈后体强
• 面色黄而明润,隐隐透红, • 行动活泼机灵,嬉戏如常人。
四、望态 (一)含义与原理
• 1、含义: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 化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2、原理:
• (1)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和病性的 寒热虚实关系密切。
面肿
• 头面通身浮肿,脸肿难睁,面颊嫩红光亮,余处偏黄, • 急性肾小球肾炎。
面肿唇肿
• 面目浮肿,下唇红肿,肢肿乏力,嗜睡,畏寒喜暖,视物不清 • 肾病综合症,尿毒症。
嫩红带白,鼻衄口疮
• 面红娇嫩,浮露而散,右腮独红;鼻下血迹斑斑,口角舌下生疮 • 冬温。肺胃阴伤,火旺动血(发热待查)
青黄
黧黑阴黄
• 面色萎黄晦暗,近于黧黑,两颧下颏尤甚,两目淡黄,口唇色暗。 • 阴黄。肾阳不足,湿阻血瘀(肝硬变)
两颧紫绀,额角青黑
• 面色青黄,两颧紫红,额角青黑, • 口唇溃疡结痂,颈胸皮肤紫黑。 • 唇茧,阴斑。肝肾阴火上炎, • 湿热蕴毒血瘀(柯杰森氏病)
满面通红
•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 头痛、牙痛。胃热肝火(高血压病)
面色黧黑
• 面色黧黑,眼窝口角尤甚,溃疡便血)
面色青黄
• 面色青黄,山根尤显,不浊不夭,舌尖红赤,苔薄白腻,满布红点 • 湿热痺。血分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面色萎黄
• 面色萎黄,暗淡不泽,口唇尚红,准头明润。 • 虚损。脾胃气虚(慢性肝炎)
病后阳虚
• 畏寒肢冷,蜷卧喜暖,神疲乏力,嗜睡 懒言。病例:上呼吸道感染退烧后,外 感风寒伤阳,气虚低热。
病危假神
• 面色苍白沉浊,忽然微有红润; • 周身大肉已脱,腹大青筋气喘, • 突然目光有神,言语响亮。 • 鼻出血血迹未干臌胀。 • 病例:癥积日久,精气衰竭, • 虚阳浮越。(肝硬变并发肝癌)
癫狂
• 自言自语,喜笑怒骂,有如讲演, • 比比划划,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不分时间场合,完全丧失理智。(狂证) • 病例:狂证。气郁化火, • 痰火扰心。(精神分裂证,狂躁型)
目暗睛迷无神
• 目不欲睁,暗淡无光,神志不清, • 面色苍白,消瘦口开。 • 病例:脑血栓形成,风中脏腑。
少神
• 目精生光,稍有灵活,面有血色。 • 病例:轻病或经治疗好转后的神色 。 • 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
• (2)肢体的活动受心神的支配,并与经脉及筋骨 肌肉的状况密切相关。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表现 也与一定的疾病有关。因此观察病人肢体的某些 异常动作,有助于诊断相应的疾病。
• 正如《望诊遵经》所说:“善诊者,观动静之常, 以审动静之变,合乎望闻问切,辨其寒热虚实。”
(二)内容
• 1、动静姿态 • 正常人能随意运动而动作协调,体态自然。 • 脑神或筋骨经脉的病变,可使肢体动静失调,或不
• 面色淡黄,腮红而沉,色清而散,明堂明润,白睛略红,舌淡红光莹。 • 湿疹。湿热郁于肌肤,耗伤阴血。
腮红弄舌
• 腮红而浊,有抟聚之势,频频弄舌,舌绛无苔,发直枯细。 • 疳积。肾阴不足,心肝火旺(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
腮红色聚
• 腮红浮露抟聚,山根微显青脉,天庭青黑,色甚不夭 • 哮喘。肝火肺热炽盛(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
损,机能衰退,预后不良
虚证,少神
• 目无神采,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下颏青黑,沉浊色微
• 病例:阳虚胃脘痛。 脾阳不振,肝木乘脾(十二指肠溃疡)
虚证少神
• 目光呆滞,眼睑下垂, • 面色淡黄,沉微而散, • 头发作穗 • 病例:睑废。 • 脾气虚弱 • (重症肌无力)
有神
• 面色浮红而清、明润而散; • 鼻旁有红色瘀点, • 目眥微黄,目光炯炯 • 病例:风热皮疹。 • 外感风热,客于肌肤。 • (过敏性皮炎)
浮红色散
• 面色嫩红带白,腮红浮露而散,明堂明润,两目无神。 • 水肿。肺肾气阴两虚(急性肾小球肾炎)
黄浊,面浮胖
• 面目虚浮胖肿,色浊淡黄无光, • 鼻柱发黑,口唇色淡。 • 阴水。脾肾阳衰, • 湿浊上泛(慢性肾炎,尿毒症)
客色赤
• 满面通红,浮露而散,明亮润泽。(左颧白色是反射强光之故) • 刚刚服过药酒
面黑而沉
• 面黑而沉,多处黑斑,色浊不夭,口唇暗红。 • 胸痹。肾亏阳衰,血行不畅(冠心病,心绞痛)
面黑而浊
• 面色黧黑,色浊而夭,两目无神,口唇亦黑。 • 臌胀。肾阳衰微,寒水侮土(肝硬变,腹水)
面蝴蝶斑
• 面色萎黄,两颧、鼻柱有蝴蝶斑,环口黧黑 • 虚损。肝肾阴虚,木旺乘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天庭紫红
• 主色面黄,天庭独赤,色青而浮,两目圆睁,神色呆滞。 • 脉痹。阴虚血热,经脉瘀阻(皮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