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学术讲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思想 理论 人生100讲

“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专题讲座为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核心任务,近年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设计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工作处合作开设了“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专题讲座。
该讲座以“聆听名师之哲思,共享思想之盛宴,品飨理论之精华,启迪人生之理性”为宗旨。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所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一起,构成覆盖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完整教育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创新的组成部分和创新性成果。
一、创新组织模式,提升教育层次(一)分工合作,涵盖多层次教育内容“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讲座采取的是既分工又合作的组织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邀请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或者专家型领导来讲座,讲座内容侧重于理论性、思想性方面问题,而学生工作处重点邀请社会上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实际工作者来开设讲座,讲座内容侧重于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教育。
(二)优化讲座主体,突出以名家为亮点应邀来主讲的包括著名的专家学者、学者型领导、社会成功人士。
如原中宣部理论局局长靳辉明教授、教学部思政司司长冯刚教授、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程恩富教授,以及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张文显教授,匡亚明特聘教授孙利天教授、陈秉公教授等均受邀开设过讲座。
这使得“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讲座具有特色和风格。
(三)开放讲座模式,激发学术活力讲座是开放式的、高规格的讲座,学生均可自愿参加,也不进行成绩考核。
讲座以专家主讲为主,辅以互动交流。
党委书记、校长及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都亲自主持过讲座。
讲座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自然延伸和深度升华,产生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二、丰富讲座内容,深化教育成效(一)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依托,以价值观教育为导向。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如何兼得——程恩富教授9月18日在吉林大学的讲演(节选)程恩富“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论争的主题,甚至被称作经济学说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是因为: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就成为各派经济学解答不尽的两难选择。
我们海派经济学主张“公平与效率的交互正向说”。
我作以下三方面的解析:公平的理论与现实是什么人类的任何活动均有人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
中外有的论著把经济公平纯粹视为心理现象,否认其客观属性和客观标准,这是含有唯心主义分析方法的思维表现。
因为,在人类的所有现实操作性活动和行为中,都会产生感觉、认知、审美等心理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各种心理因素和伦理观的支配,但无论是财富或收入分配、财产占有,还是就业、税收、投资等,人们在客观经济活动和经济调控过程中,总是具有一种最客观的经济公平标准,至于在一定时点上所推行的经济法律、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则是否完全合乎经济公平内生的客观标准,则是另一回事。
也有的论著把经济公平视为一般的永恒范畴,否认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历史发展阶段有特定的内涵,这是含有历史唯心论分析方法的思维表现。
例如,有人认为,黄世仁与杨白老只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经济关系,而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黄世仁委托代理人让白毛女到他家里干活,是债权人用劳务(地租)替代实物地租的灵活措施,债务人想不通而喝盐卤自杀,这完全属于债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根本没有不公平的经济问题。
其实,这一观点属于地主阶级和封建主义的经济公平观。
从封建经济制度及其理念来说,黄世仁出租土地而使农民能种地养家,执行租地契约坚决而又灵活,可杨白老欠债不还,避而不见,拒不接受变通方式而思想僵死,确实不存在什么不公平;若真要说有不公平的话,倒是黄世仁最终承担了投资土地无收益的风险和后果。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教授

作者: 姜卉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大连干部学刊
页码: 21-2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部委员 客座教授 宣传思想工作 部主任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摘要: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研究会会长和全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圣彼得堡大学、上海财大等十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外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有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
2014年3月10日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并接受本刊采访。
程恩富,视野超前的思想者

程恩富,视野超前的思想者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2期程恩富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950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课,近年多次出席中央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报的内参获得多位中央领导的批示。
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和全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俄罗斯彼得堡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荣誉或客座教授;主编五份重要学术期刊在中国和英国出版。
思想小传70岁以前,集中精力创新经济学理论,之后再转向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程恩富教授的学术生涯有三个历程。
其一,学成执教复旦园(1972年4月—1989年3月)。
从1972年4月开始一直到1989年3月,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和硕士学位,以及留在经济系任教期间,他系统地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文献,也认真读过不少外国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的论著。
他还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浏览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书刊,甚至读过生物学、医学等某些自然科学书刊。
他的读书兴趣至今还很广,思考范围也常常超出经济学,这为其进行理论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横向借鉴,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营养。
不过,程恩富教授计划70岁以前,还是集中精力创新经济学理论,之后再转向撰写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论著。
其二,育人转教上财大(1989年4月—2005年9月)。
从1989年4月至2005年10月他调往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这16年半期间,复旦的老师仍深深地关怀着他,支持他的学术工作。
比如,张薰华教授已过80寿辰,可出席并指导了每一次的海派经济论坛和海派经济学沙龙;关于劳动价值论等一些创新观点的出笼前,他依然习惯于请教洪远朋教授;蒋学模教授一直将上海的政治经济学后继研究寄希望于他,并给予鼓励。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连续16)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连续16)第十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60年程恩富[ 程恩富,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学科负责人。
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具体演进中发展创新与若干不良倾向是并存的。
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新马派”)是我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
继续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基本学术方针和总体创新原则是:“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呈现出五大科学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创新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所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以卡尔·马克思的著作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的后来的那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这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界定。
本文拟在回顾近6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演进的基础上,阐述其发展态势,前瞻经济学现代化,以及如何超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演进阶段与若干倾向新中国60年,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上以马克思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外经济实践为实践源泉,取得了人类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成果,并对高绩效的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经济智慧,为全世界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学派”色彩的系统经济理论。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具体演进中发展创新与若干不良倾向是并存的。
一、新建阶段与“仿苏”倾向这一阶段的历史跨度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守正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守正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程恩富牛涛摘要: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科学理论是实践正确开展的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呼唤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导,也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真理性、实践性和阶级性统一的科学体系,它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研究方法,从所有制及由其所决定的分配关系层面观察客观经济事实,揭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理论创新和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创新在实践中协同并进,领袖的政治话语创新和学者的学术探索交互融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探索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未来首先要加强相关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其次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体系;最后要在与各种经济学流派互动借鉴的基础上,吸收各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综合创新。
创新须先守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开拓,离不开与各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展开伟大斗争,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理性和开放性,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内在的严谨逻辑体系,能够支撑起开放的学科体系构建,强调中国主流经济学必须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作者简介: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特聘首席教授、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牛涛,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企改革:不同思路的碰撞

国企改革:不同思路的碰撞
程恩富
【期刊名称】《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3)6
【摘要】中国经济改革的尖端问题——产权改革,是中国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协调的总根源之一。
在郎成平教授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讨论。
他讲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开的秘密”,而且不少学者和官员是反对他的观点的。
但因为他是“海归派”,所以媒体愿意报道,于是促成了中国去年主要的社会热点。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程恩富
【作者单位】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国企改革:不同思路的碰撞 [J], 程恩富
2.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行动纲领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新思路 [J], 江若尘;陈宏军
3.公平与效率:不同思路的碰撞 [J], 陈国敏
4.公平与效率:不同思路的碰撞 [J], 陈国敏
5.国有企业改革:不同思路的碰撞与选择 [J], 洪功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程恩富: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创新驱动力度

程恩富:经济新常态下增强创新驱动力度
作者: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年第04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程恩富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要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多方位开放制度。
一是全面实施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含核心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
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通过更多依靠产业化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活动,从而不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我国要通过完善科学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和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教育部门和劳动者个人在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推动多方位的对外经济开放。
一方面,我国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积极促进以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国际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我国要根据每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具体确定该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从而为该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报告会
学术讲座
报告题目:深化改革、利益集团与阶级博弈
主讲人:程恩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
究学部主任)
时间:2014年10月21日下午14:30~16:30
地点:旗山校区图书馆学术大讲堂
参加对象: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
嘉宾简介:
程恩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
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
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战略合作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学科负责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理论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俄罗斯彼得堡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荣誉或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
在国内外报刊发表400多篇文章,独著和合编书籍20余部,30多次获全国和上海各种优秀论著奖,领衔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4年5月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
课;2002年2月在江泽民总书记主持的理论座谈会上汇报改革思路。
被中外权威报刊认为是“中国第四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之一”、“中国最有创见的经济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