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_必修三_第二单元_第一节_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5张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5张PPT)

五十年后,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开垦,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
然而现在,“北大仓”面临的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的 黑土地已越来越少。
据资料表明,目前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 2.5%~6.5%之间,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由于过度开荒,这里的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应环境。
4.评价: 夸大了 地理环境 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人们
对 人地关系 的认识。
地理环境决定论

环境

环境
人类社 会
废弃物
环境
环境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
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 1844年-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地 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曾任莱比锡 等大学教授。
1.我国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沼泽,恢复湿地,主因是( D )。
A.三江平原可垦荒的土地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
2.近20年来,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成因不对的是( B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洪灾频繁
C.水污染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 随着 科学技术 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基本思想: 单纯地把 地理环境 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 自身需求 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过度放 捕采砍牧 捞矿伐
人定胜天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差异性
D.规律性

2018年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优化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8年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优化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 在后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 系统化和科学化,人地关系趋向和谐,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 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其认知过程如下:
分析图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2)题。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
孩,给河伯当妻子,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这
种习俗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天人合一论
C.人地伙伴论ຫໍສະໝຸດ D.人类中心论(2)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 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 B.长江三角洲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水稻土 C.追求生态文明与人地和谐 D.战天斗地,开发“北大荒”
解析:第(1)题,“河伯娶妻”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畏惧与无奈, 体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第(2)题,A、B、C 体现的是人地伙伴论的思想,而 D 项体现的是人类中心论思想。
答案:(1)A (2)D
图表判读(三) 地理漫画图的判读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 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 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重点 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 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
[误区警示] 人类中心论在工业文明阶段表现最突出 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阶段后,社会生产力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工业文明时 期相比,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弱的。因为工业文明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在此前提下,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 环境为代价,积累大量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因此,人类中心论在工业文明时期表现更为突出。

第2单元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鲁教版必修3)

第2单元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鲁教版必修3)

二、 人类中心论
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 选择能力 适应论:人类对环境的变化有适应能力
生态论:用生态的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三、人地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
1、产生的历史背景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使 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 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小结: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 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 关系思想也不同。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 相 关”和“因地制宜”
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
• 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堙”、“障” 等堵塞围截的方法,并逐年加高加厚的办法,而不 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所以鲧虽经九年的努力, 但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治水最后以失败 告终!
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 哪些好处?
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 地,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缺乏问 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的 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3.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如果在引水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如在悬 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可能会 导致滑坡;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会对 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 上的植被,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会对生 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如果引水量太 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 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样性发展。 对水坝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 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易发生海水倒灌, 侵蚀 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建城市:首先是环境污染,其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2、(1)分别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
(2)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 等生态破坏问题,但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1课时
了解各个阶段人地关系的特征及人类的认识;
了解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能从类似的 案例材料中归纳人地关系的特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三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1.崇拜自然阶段
时期: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水平
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环
境改造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恐惧和
依赖,人类适应自 然环境
2.改造自然阶段
时期:农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生产 力发展、灌溉和耕 作技术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依 附减弱,对抗增强、 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环境科 学萌芽(保护生物 和因地制宜)
教材第91页案例: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玛雅文明 小视频 主要原因:原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 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略。
然 而 , 我 们 的 地 球 已 千 疮 百 孔 !
3.征服自然阶段
时期: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发展
速度惊人,较高
主要环境问题:全 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 环境污染演变为公 害
人地关系:人类试 图成为环境主宰
教材活动:P92
• 参考答案: 1、 开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素材(鲁教版必修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素材(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材知识拓展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认识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用。

毫无疑问,主宰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

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影响。

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

而主张无视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是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前沿视点透视视点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正式启程:2005年9月20日9时30分,由17辆汽车组成的车队由东向西驶过布达拉宫广场,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正式启程。

科我国踏上“膜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征程考队从西藏拉萨出发,将途经纳木错、双湖、可可西里湖、茫崖等地,最后抵达格尔木。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它以可可西里山为主体,涵盖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盆平原区。

这里平均海拔5 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

透视:参加考察的专家说“可可西里生态系统很脆弱,人类破坏一个动物种群,将会威胁整个地区的l生物链条"。

为什么考察照常进行呢? 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石出l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能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鲁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7张ppt)

鲁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7张ppt)

活动探究:
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1、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B ) A.法国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C ) 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 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3.人类认识环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 ( A )进行。 A.生产力的发展 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 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
二、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最突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人类利用和改造 地理环境 的能力不 断提高,
2、核心思想
(1)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 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2)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学习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课本P28—29和P30活 动,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核 心思想及局限性? 2、人类中心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思 想及结果? 3、悲观派和乐观派的认识符合哪一种人 地关系思想?
4分钟后提问,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高, 自学能力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2、核心思想
(1)人类具有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 力.地理环境对人类 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理 环境建立平等友好、 互惠共生、和谐互进 的伙伴关系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认 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 律的基础上, 2)合理、适度、有效 的改造自然 3)谋求人地关系的和 谐统一 4)推动人类社会与地 理环境相互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单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单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夏季是一年中鱼类的繁殖季节,幼鱼的比例很高,且鱼群较 为分散,渔获量较低,所以伏季休鱼既是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也 避免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3)伏季休鱼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另一方面反 映出人类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 用和改造 地理环境 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 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 而生。 2. 核心思想
(1)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利用的对象
(2)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 类 主 宰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2、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发展问题
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和三种观点:
四个阶段
三种观点
崇拜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改造自然
人类中心论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伙伴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 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协 调 发 展
将下列选项序号填人与结构图中相应的字母后面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4 6
5 3
1 2
活动答案
1、“过度捕捞”体现的是“人类中心论”观点,而“伏季 体现的是“人地伙伴论观点。 2、原因:
(1)伏季休鱼是为了能够捕到更多、更好的鱼,是为了能长期捕 鱼;
2. 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 定人类的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并由此决定人 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节《人际关系思想的演变》优质课件(共40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节《人际关系思想的演变》优质课件(共40张PPT)

活动探究:
(3)赞成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原因: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对地理环境具有改造 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有反作用。人类只有与地理 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文明的演进


1、崇拜自然:环境
人类
(采猎文明)
2、改造自然:
思想:(农业文明)
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时 寻求人地协 环境和发展
协调

调的道路 问题得到普
将下列选项序号填人与结构图中相应的字母
后面(每个选项只选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③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B
C
D
E
F
4 6
5 3
1 2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
益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突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农 公元18世

纪初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 地消费着自然界提 供的物质和能量.
采 公元前 猎 8000年
约0.1亿人 崇拜自然 人类听 天由命,依赖自然,

畏惧自然.自然主

宰着人类,人类是
时 距今300 人类出现 自然的奴隶,被动
1、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
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很有限。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生产工具)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6、7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 )
7.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C.过度抽取地下水
B.毁林开荒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2)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25
活动探究:
(3)赞成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26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27
28
问题回归
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极低的年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解析】选C。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 论,它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认 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起决定作用,人类只能被动地适 应环境。
【解析】6选D,7选A。第6题,这句话的意思是, 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原上是相 同的,自然与人类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体现了 人地伙伴论思想。第7题,跨流域调水是对资源 的合理调配,其他选项都是对资源的毁灭性利 用。
8.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 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 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灾。
答案:(1)湖泊面积大大萎缩 人类中心论
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
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 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人地伙
伴论。
案例探究·环境影响民族性情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所不能离开的特殊自然环境”。这个环境 也就从多方面给予这个民族以莫大的影响。单就气候一项来说,比 方俄罗斯那样酷寒的地方,人们时时感到受自然环境的压迫,郁积
【解析】结合甲、乙两图洞庭湖区面积的变化分析出: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 田,致使湖泊面积大大减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
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萎缩的结果使
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灾难使人们深
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防灾兴利之本,所以设立蓄洪区进行分洪以减少洪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 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 关系思想也不同。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注意 “地理环境决定论”所说的地理环境仅 指自然环境,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早期) (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5.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 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的口号,下列做法与其思想一致的是( A.洞庭湖退耕还湖 C.毁林开荒 )
B.轮作、间作、生态种养 D.都江堰水利工程
【解析】选C。“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A、B、D都体现了人类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
13
图示法记忆
气温
水 地形
人 类 民族特征 社 地理 决 生理特征 决 文化发展 决 会 环境 定 定 经济基础 定 的 心理特征 因素 发 上层建筑 展 人类被动的适应环境
14
二、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最突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人类利用和改造 地理环境 的能力不 断提高,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 “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D.烧香拜佛,修虫神庙
3.中国人趋向中和的民族性格,请依据上述观点从气候
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提示】环境影响民族性情体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略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烧香拜佛、修虫神庙,表现出人对自
然的崇拜。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没有酷热、
严寒,导致民族性格呈现中和。
答案:1.地理环境决定论
展缓慢
生产力水平很低且发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D
3.中国大部分地处温带气候区,没有酷热、严寒。
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
时期
人口
非常 少 不断 增加
利用的 生产 主要环 自然资 工具 境问题 源
人地关系
史前文明
简单 稀缺
越来 越多

不断 加大 大规模 开发利 用
几乎 没有 生态 破坏
人类依赖环境
人类利用改 造环境,出 现不协调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急剧 极度 膨胀 丰富
一系列 人地关系呈现 环境问 全面不协调 题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由图可知环境污染
的程度如何?
环境污染的程度超 过了环境对污染的自净
能力。
在这一时期,环境问 题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地关系如何?
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 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 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 题。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 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人地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成下表:
图2-2表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三种观点。据图回答2、3
题。
2.“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 中一致的是( A.甲

) C.丙

B.乙
D.都不是

3.图中甲乙丙三种观点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演
变顺序是( A.甲乙丙 C.丙甲乙

于心,结果就形成勇猛阴鸷的民族性。也许因为终年蛰伏的时候多,
在屋子里静坐凝思,从炉边闲话中,许许多多的计谋便容易打好稿 子。印度终年炎热,人们露宿的时候多,仰观星斗,近听恒河,而 感觉生灭无常,生命渺小,于是崇拜宇宙,产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 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_______________, 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思想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与上述材料思想一致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
22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 认识、遵循和利用自 然规律的基础上, 2、合理、适度、有 效的改造自然 3、谋求人地关系的 和谐统一 4、推动人类社会与 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23
活动探究: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从环境中 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向环境中 排放废弃物.
24
活动探究: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弋射、收获
农业文明时期主要的生 态破坏表现是什么?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苦难的母亲
读图说明在工业文明 时期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什 么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 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 造成资源短缺问题。
B.乙丙甲 D.甲丙乙
【解析】2选A,3选A。根据图中人类社会与环 境的关系,甲乙丙三种观点体现的人地关系思 想分别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
伙伴论。“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意思是指风俗习惯受地形的制约,反映的是地 理环境决定论。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 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类中心论 【解析】选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的是人和的重要性,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 )
15
2、核心思想
( 1)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 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2)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6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17
人类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1、人地关系对立 2、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18
19
20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 的严重后果 3、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逐步建立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21
2、核心思想
(1)人类具有认识 自然、改造自然的 能力.地理环境对 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 理环境建立平等友 好、互惠共生、和 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11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 生理 和 心理 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 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听天由命
12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代表《人类 地理学》 3、局限性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视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