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 同姓王族B . 异姓功臣C . 先代贵族D . 重要官员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 王位世袭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礼乐制度3.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的是( ) ①镇守疆土 ②朝觐述职 ③管理地方官员④派兵随同作战 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 . 财产B . 土地C . 功绩D . 血缘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 . 大宗、小宗制 B . 权力继承制C . 嫡长子继承制D . 世袭垄断制6.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 . 浓厚的宗族色彩B . 强烈的等级意识C . 浓重的神权色彩D . 发达的礼乐制度7.据甲骨文资料反映,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 )A . 神权与王权结合B . 族权与政权结合C . 神权与族权结合D . 神权高于王权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室 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 老三(20岁)老二(22岁) 妾一(侧室)老大(25岁)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同姓王族B.异姓功臣C.先代贵族D.重要官员2.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礼乐制度3.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的是()①镇守疆土②朝觐述职③管理地方官员④派兵随同作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土地C.功绩D.血缘5.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权力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世袭垄断制6. 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7.据甲骨文资料反映,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A.神权与王权结合B.族权与政权结合C.神权与族权结合D.神权高于王权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王嬴政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0.秦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开凿了灵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泄洪排水C.运输兵员和物质D.中央官员巡视岭南11.秦朝“三公”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全国军事要务B.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皇家事务D.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系统12.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2019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试题.docx

立达中学2019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卷(1-11课)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庞长仙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计45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它的序号填在答题卷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1.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的有①金字塔②甲骨文③象形文字④种姓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C.高山D.河流3. 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 B C D4.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 “西方文明的源头” “雅典奴隶制城邦” “《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6. “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7. 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8. 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歯矗盅at«盅虫自玄血卿犬夫 含色會倉色倉會士 育育踐乜言窃寳◎宜00窘平民 奴隶T-丞相守—令国王1公、侯.伯爵11 子爵、男爵1 骑 士农奴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X御史大夫9. “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在政治上与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上处于垄 断地位。
”与上述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B.丕平献土C.穆罕默德传教D.拜占庭帝国灭亡 10. 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 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后罗马皇帝定为国教11. 图(三)、图(四)为西方历史上某一古代文明所兴建的重要建筑,当时这些建筑主要 发挥何种功能?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13.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14. 中国战国时期,曾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几乎同时期的古希腊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哲学巨匠。
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 人的平等权利B. 人的善良本性C.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 人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排除B;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故选C。
2. 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本质认识最为贴切的是A. 民本思想B. 限制王权的思想C. 阴阳五行思想D. “君权神授”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权神授”思想是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本质最为贴切的认识。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学说3.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凡生于天地间者”、“三纲,五常”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朱熹认为的“理”,其实就是儒家“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
进一步可知,朱熹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来阐述封建伦理道德的。
B项属于无关项;C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不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董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4. 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

高二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集合,则 ( )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可求得集合,然后再求即可【详解】由题可得,则集合,又因为集合,所以交集【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求出集合A,属于简单题.2.设,则的虚部为( )A. 1B.C. -1D.【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出z,然后找出虚部。
【详解】,则虚部是,选C【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先进行乘法运算将其化成形式,其中实部为,虚部为,属于简单题.3.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的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依次为0.36、0.95、0.74、0.81,其中回归效果最好的模型的相关指数为( )A. 0.95B. 0.81C. 0.74D. 0.36 【答案】A【解析】【分析】比较相关指数的大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详解】在两个变量与的回归模型中,它们的相关指数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在题目所给的四个数据中0.95是最大的相关指数,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相关指数,在回归模型中,相关指数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属于简单题。
4.已知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小值等于( )A. 3B. 6C. 9D. 12【答案】A【解析】【分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将目标函数变形为,结合图像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由得,当直线过时,有最小值3,所以选A【点睛】线性规划求最值问题,一般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把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答案。
5.下列推理不属于合情推理的是( )A.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三棱锥的性质B. 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能导电,得出一切金属都能导电C.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若与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位角,则D. 在数列中,,,猜想的通项公式【答案】C【解析】【分析】由合情推理及演绎推理的特征,逐一检验即可.【详解】解:对于A选项: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三棱锥的性质是类比推理,对于B选项: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能导电,得出一切金属都能导电是归纳推理,对于C选项: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若∠A与∠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位角,则∠A=∠B是演绎推理,对于D选项:在数列中,a1=2,,猜想{a n}的通项公式是归纳推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合情推理及演绎推理,属简单题.6.已知,则复数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分析】由复数的除法运算得到z,再由共轭复数的概念得到结果.【详解】已知,,共轭复数为:,对应的点为(2,-1)在第四象限.故答案为:D.【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复数的几何意义,z=a+bi(a,b∈R)与复平面上的点Z(a,b)、平面向量都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O是坐标原点);复平面内,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除原点外都表示纯虚数.涉及到共轭复数的概念,一般地,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的共轭复数记作.7.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通过赋值可以排除AD,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BC正误.【详解】若,对于A选项,当a=-2,b=-1,时,不成立;对于B选项,等价于a>b,故不成立;对于C选项,,故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当c=0时,不正确,故舍掉.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常见的方法是将两者做差和0比;或者赋值,得到大小关系;题目简单.8.已知复数满足,则( )A. B. C. 5 D. 10【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模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详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模的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9.某校开设共4门选修课,一位同学从中随机选取2门,则与未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先求与同时被选中的概率,再由互为对立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记“与同时被选中”为事件A,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所以与未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属于基础题型.10.甲、乙、丙、丁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摸底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 同姓王族B. 异姓功臣C. 先代贵族D. 重要官员【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建国后分封七十一国诸侯,其中姬姓有五十三国,占绝大多数,而姬姓为周王室的姓氏,姬姓诸侯都是天子同姓王族,故选A。
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也是西周分封的重要对象,但不是主要对象,排除BC;材料没有反映重要官员分封的信息,排除D。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王位世袭制是夏启之后确立的,此后延续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中,与题干中描述周王室与各诸侯的关系并无联系,故A错误。
宗法制主要对内解决周朝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分封制对外解决周王室与各诸侯关系,互为表里,故C错误。
分封制下,诸侯国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拱卫王室、随从作战等义务,因此西周发生“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故B正确。
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它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D。
3.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的是①镇守疆土②朝觐述职③管理地方官员④派兵随同作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在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
各封国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封国内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的指令;如临时发生重大事故,还要及时向周王报告;他们都必须向周王贡献本封国的产物和周王需要的东西;他们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包括为周王提供作战的军队;管理地方官员是诸侯的权利,故排除③,选①②④组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月考试卷 历史

2018-2019学年上学期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月考试卷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相关背景有: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3、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体现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为政以德的思想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0所名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代以来,多有统治者为孔子追赠“公、王、帝”等谥号,这种殊荣甚至泽被孔子的后人。
近年来,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复兴活动,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这些现象说明( )A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B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C .孔子思想的政治功能很强D .孔子思想的价值开始受到认可2.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B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3.虽然后世儒生对孔子思想也有发挥不当之处,但儒学的发展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
宋代理学家二程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最有可能源自于孔子的那一思想主张( )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4.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也C .“知行合一”D .人性本善5.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6.苏格拉底拿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BCD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教育思想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请问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 民贵君轻说B. 人性本善说C. 先义后利说D. 浩然之气说【答案】A【解析】朱元璋仇视孟子的原因是孟子的有些主张不利于君主集权的强化,由此可知,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民贵君轻说,故A项正确;而人性本善、先义后利、浩然之气等学说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故BC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中的“最可能”,选择时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最让朱元璋仇视的学说即可。
3.《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答案选D。
其他三项均不是社会根源。
点睛: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4.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兼相爱、交相利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孟子思想的相关知识。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他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5.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 人的平等权利B. 人的善良本性C.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 人的自由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C 正确。
孔子和孟子没有主张人的平等权利,故A错误。
人的善良本性,只符合孟子,故B排除。
三者都没有主张人的自由权利,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墨家思想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A. 藏富于民B. 勤俭节约C. 忠孝为本D. 国富民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D与题意相反,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7.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首先阅读题干,题中强调的是美术剧场等文学艺术对教育的作用,故本题实质上是考察这些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也就是答案中的C选项。
故本题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内容8.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C正确;儒家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符,A项错误;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与材料中“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不符,B项错误;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所以选C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9.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 孔孟之道的影响B. 老庄哲学的影响C. 韩非思想的影响D. 墨家说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目中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均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等思想的具体体现。
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庄哲学10.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先秦诸子百家并不“均”具有民主思想,例如,法家就是君主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的确是通过君权神授思想来强化君主专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主张,强调的是人的主观精神,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
11.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 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答案】B【解析】A项是对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内容的分析,不是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材料中注重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不是其政治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故D项错误。
1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A.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解析】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同时,他主张制约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儒法合流,是独尊儒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经走向结合,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学生可以结合董仲舒思想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正确理解,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