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互补性研究论文
经济发展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作模式

经济发展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作模式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一国居民通过购买或设立在其境外的企业,对该企业进行实际控制和管理的投资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接受外商直接投资和合作模式上也有所不同。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金流入和技术引进。
外国投资者通过投资经营项目,将大量资金引入投资国,填补投资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促进投资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提升投资国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
外国企业在投资国设立企业或扩大投资规模时,会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投资国的就业率,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带来市场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外国企业通过投资合作,在投资国市场上推广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带动了市场的扩大。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促使投资国家加强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合作模式外商直接投资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独资、合资和合作三种。
1. 独资独资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投资国设立的企业完全由其独自拥有和控制的投资行为。
独资模式在外商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优势,在投资国自主经营、管理企业。
独资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方面享有较大的权力。
2. 合资合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与投资国的企业或个人共同经营一个企业。
合资模式通常需要双方在投资额、股权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协商和约定,共同分享企业的利润和风险。
合资模式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利用投资国的资源、市场和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3. 合作合作是指外国投资者与投资国的企业或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项目上开展合作。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作为全球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逐渐成为各国争夺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FDI目的地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投资人购买或参股本国以外的企业、工厂、实物资产、技术或资讯,为其自身的经营或管理目的投资经营。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是跨国公司扩张国际业务的一种方式,也是跨国公司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投资经济的促进作用上。
外来资本的注入可以刺激本地经济的发展,加速本地工业的升级换代,同时也会激发出一定的创新力和动力。
其次,在推动国际间分工与互动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创新经验,在国际间提高经济效率、资源配置合理性和市场营销效果。
最后,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提升整体就业水平和社会福利,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转型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引进外部资本和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能够助力本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以中国IT产业为例,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和研发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为该产业注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资本,对中国IT领域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FDI,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如缩短审批时间、降低税率、提高技术转让标准等,从而使中国成为了FDI的热点目的地。
作为FDI的主要接收国,中国对FDI经营方式的完全开放、投资审批日趋简化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极大地加强了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感,促使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来到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国外资本也大量地涌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的技术、资金上的支持,能够有效增加资金供给,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但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导致我国国内资产出现闲置的情况,对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积极与消极的作用,总结经验教训,并探讨出趋利避害的方法。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经济发展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国外资本也大量地涌入我国,大多数著名跨国公司均来我国投资,目前,外商投资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响的途径与机理,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面就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尽管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政策还有这不同的意见,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其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增加了资金的供给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的短缺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能源、交通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部门,以上这类部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依靠部门的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发展。
而外商直接投资就能够适当的解决我国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国外投资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需要进口的各类物资。
同时,中外合营,可以增加我国企业的信用和担保能力,有助于我国企业取得国际信用资金的支持。
1.2 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活力种种实践证实,改革开放以及利用外资较早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也相对较强,有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近20年来我国gdp平均9.7%个增长点中有2.7个增长点源自于外资的贡献。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第一章: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旨在更全面地了解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外商直接投资的背景和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的投资行为。
中国于1979年首次引进了外资,而在1984年正式对外商开放。
自那时起,FDI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增加了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提高了中国的资本存量,带来了投资、技术和国际经验的许多好处。
此外,外资进入还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经营转向服务业和制造业。
3.2增加了出口FDI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技术和生产规模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出口。
随着FDI在中国的增加,中国也成为许多海外企业将中国作为其最大销售市场的地方之一。
3.3促进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内部方面,开发经济特区和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激发了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力,这导致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技术扩散,其中一些技术可以通过本地的企业和供应商转移,这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4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合作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之间关系的加深,FDI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四章: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挑战4.1对资源的依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经济市场对中国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土地、水、能源和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变得尤为突出。
4.2技术交流的不足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可以带来技术和生产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加强技术交流和管理模式创新的需求。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地区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引进、偷逃避税问题,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原因;对策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结构失衡。
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东部地区,新批企业数量、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在总量中所占比重均超过80%;中部和西部所占的比例很低,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均不超过9%.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明显失衡。
2.产业结构失衡。
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于其他产业的比重较低。
截至2000年底,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60.87%,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15%、37.31%,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85%、1.82%.这说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3.存在重复引进现象,且未能有效地消化、吸收。
在我国以合资方式引进的外资中,属于硬件技术的成套设备进口占了绝大部分,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及金额较少,中方企业对外方存在技术依赖。
4.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
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转让定价,手法主要有:在企业建立初期,对进口成套设备高定价,可多提折旧尽早收回投资,若是合资企业,又可增加其在合资企业中所占份额,以后可多分利润;企业投入运营后,高价从境外关联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关联公司,然后由境外关联公司将产品以正常价格销售给无关联企业,获取高额利润。
当国外所得税税率低于我国时,上述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
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我国时,合资企业仍向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
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互补性

奎 ・皇 己 曼威 的 望 。 是 喜 二 学 - 干D 论 主 集 在 释 因 讨 影 两 术 J 1 著 要 中 解 成 和 论 响 J 的 - F - A 芏 行效 控 : ,已有 的一毛 已经开 始对此 进行研 究 通 个 早 ~ 呈 … … . 有 的制事实上 ・ 方 。 …期 。一t 要 磊 主 的D … “一 … 。 些系统 ~ 一 …
投 姿 分 祈
很多其他 因素 .比如 由于每种 个性化 推荐技 术都存 在一定 的局限 , 性. 所 以可以综合运 用 多种个 性化 技术来 处理不 同的推荐 内容 和方法 . 以
达到 更好的推荐 效果等 。
模 式表达 培 未来 的发展 趋势之 一就 是结合 j
外商直接投资与
一 维 遵 医 院 文 科 ……… 义 学 人 社 部 周 明 一 ……~…一 一
。
苎 .日 童 人 塑.!以 设 孽 璺 数 同!
.
:携 妻推 } . _ . 实 研 。 。 羹 茎 三 昱对于 曼 站 出 綦 证 究 。 壁实 苎 ~ ~ 电子商务 点言这显然 是一个 发展潜 力很大 的空间 。 而 磊 至主 茹理 . 从 观 面从 资 论大 微 层 即 者 都 投 ”
4 e oJz d Gi ] r “ie Psa
… …
[
。 h M e
.
,
,
‘o 0
. : . … .
( 马全军 1 9 )考查 Fl 96 P对东道国的影 响。
…
《 商场现 代化 2 0 年 6月 ( 09 下旬刊 )总 第 5 9 7 期
, 姿 , I 投 r II 丈 J尘 、I I c
战 略 规 划 。以 1 g 年 ~2 0 年 外 商 在 华 实 际 直 接 投 资 数 据 看 , 7 9 02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论文)2013版讲解

摘要 (1)ABSTRACT (2)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5)(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6)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China’s foreign trad 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八次全国商务统计论文评选活动征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呼和浩特商务局外资科呼斯勒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提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利用外资,创新,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在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连续16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正在成长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国际投资发展的新特点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最灵活、规模最大、作用最大的是资本流动,即国际投资。
商品和服务国际流动形成了世界市场,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世界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资本的国际流动能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上得以配置。
从国际看,间接投资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特别是并购已成为当前跨国投资的新形式。
(一)发达国家仍是引资的主力。
国际投资流量很多,钱都流到了发达国家。
以2006年为例,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增长了40%,国际投资吸收美国是第一名,达1700亿,英国第二,第三名是法国,第四名是中国,全部资金流量的不到 40%流入发展中国家。
所以说,不是有钱的地方往没钱的地方流,是有钱的地方往有钱的地方流。
发达国家既是外资的提供者,又是外资的吸收者, 2006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流量的80%,且其中一半来自欧盟。
过去人们总认为钱多的地方往钱少的地方流,而实际上往往是跨国公司多的国家互相流动,流出的多也吸收的多。
(二)服务业国际投资上升较快。
近20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面向服务业,其比重在不断上升。
到21世纪初,服务业国际投资的流量已从50%上升到60%,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转移,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重要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转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手段。
然而学术上对其研究要么局限于直接投资的研究,要么局限于间接投资的研究,而对从两者关系的角度研究的则未见也。
本文分析了二者的互补性,发现两者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二者并举的政策建议。
[关健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间接投资互补性
对外投资是指资本突破国家界限在国外的投资,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投资企业的实际管理权,可以把对外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与对外间接投资(FPI)。
前者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
后者主要是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
本文所指直接投资是指外商在华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而把股票投资和对外借款及其他外商投资作为外商间接投资。
学术上关于FDI的论著主要集中在解释成因和讨论影响两个方面。
早期的FDI理论主要从微观或宏观层面出发,重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
微观层面如海默(1960)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维农(1966)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产品周期理论,巴克莱和卡逊(1976)等建立在科斯定理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以及约翰·邓宁(1977)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折衷理论(OLI);宏观层面如日本小岛清(1978)的比较优势理论。
近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即国家层面)上,主要讨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多为实证研究。
FPI的理论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大都从微观层面即从投资者层面论述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如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60年代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及70年代史提夫·罗斯的“资本资产套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等。
近期也开始有宏观即国家层面的论述。
如有学者(于永达,2000)在分析FPI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力主FPI的健康发育、有序
流动及相关法规的严密健全,趋利避弊。
”也有人(马全军1996)考查FPI对东道国的影响。
关于国际投资的文献尽管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要么从直接投资的角度,要么从间接投资的角度去论述,而对于FDI与FPI二者关系角度去论述的则鲜有也。
本文拟就FDI与FPI的互补性作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FDI与FPI的互补性
1.从其作用来看,FDI和FPI各有所长,具有互补性。
FDI对东道国的正面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进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即技术溢出效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竞争及企业间的纵向或横向联系来带动;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
其负面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背离东道国的产业及战略规划。
以1997年~2002年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数据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到了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制造业接近70%,而且大都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而对国家扶持的第一产业,则不到2%,对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则仅占22%多一点,且呈下降趋势,从投资地域来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2001年和2002年东部六省市(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为70.72%和71.36%。
而西部十省市(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分别为3.09%和
2.69%。
可见外商投资也不考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还容易造成垄断及技术依赖性等缺点。
FPI包含对外借款和证券投资,前者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利用国外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其优点是资金可以自由使用,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战略的实施。
其缺点是造成一定的债务负担,且其使用成本一般也比国内资金高,对国际收支平衡也有较大的影响。
后者的发展则不仅有利于利用外资,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如Summers(2000)认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
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若开放不当,又会增加其金融脆弱性,容易造成一国金融危机。
2.FDI和FPI二者互相促进。
FDI对FPI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FDI需要基础
设施等方面的大量配套设施,客观上刺激东道国对FPI的需求;FDI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竞争力,促进东道国制度的不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使外商投资更加安全,有利于大量FPI的流入;跨国公司等FDI本身需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从实质上来说增加了国间接投资的流量。
而FPI对FDI的拉动作用则在于:大量FPI的流入,有助于受资国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吸引FDI的竞争力。
二、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1.政府要加深对国际投资的认识,转变观念。
国际投资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许多政府官员只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作用的一面,认为吸引外资多多益善,盲目吸引,更有甚者把吸引外资的数量当作自己的政绩来看待。
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引进外资只是我们发展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因此,外资的引进必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
同样,对政府官员吸引外资的考核也应该以此为标准,重在引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看其引资数量。
2.吸引FDI与FPI并举,重点在吸引直接投资。
FDI和FPI二者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需要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目前的负债率并不高,有较大的引资空间。
因此,可吸收FPI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3.转变引资措施,从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向改善投资环境转移。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以对外资实行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的,使外资税赋很低。
而中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税赋极不平等。
这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使本来就弱小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时也剌激了假外资的盛行,这实质上和引进外资的根本目标(发展中国经济的一种手段)是背道而驰的。
一国吸引外资的因素很多,主要在于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经济运行状况和社会及政治状况等软硬环境。
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并不强,我国作为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东道国,主要是由于地缘、文化、和民族关系,即许多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华人。
据统计,截
至2003年底,我国实际利用港澳台华商直接投资份额占52.7%;合同金额占全国的52.7%。
从地域来看,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在亚洲,而在亚洲的投资来源中,中国港澳台地区在大陆的投资占较大比重。
而港澳台的投资中,近一半投资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个省与港澳台有较近的地缘及文化习俗等密不可分(其中港商喜欢在广东投资,而台商则更愿意在福建投资),而并非仅仅因为优惠政策。
4.由对外资优惠转向对产业、地域优惠,并对某些行业的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于对外资的税赋优惠,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刺激了假外资的盛行。
另一方面,这本身也不合理,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因此,应把对外资的优惠转移到对产业、对地区的优惠,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把引资的优惠政策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利用外资增强国力,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
同时,对有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也禁止外资的涉入,如航空、通讯、军事等。
对民族工业冲击应适当限制,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或者本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产业要限制。
参考文献:
[1]于永达:国际间接投资超前发展论析[J].世界经济,2000(6),pp57
[2]马全军:国际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J].世界贸易,1996(7),pp31
[3]杨丹辉: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回顾:特征、成因与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4(4),pp18
[4]王桂芝李丁:对利用外资的几点看法[J].中国流通经济,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