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三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 三轮复习 全国卷Ⅰ —— 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  三轮复习  全国卷Ⅰ —— 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全国卷Ⅰ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效孟郊体(其一)谢翱①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②秋正中,海白夜疑曙。

野风吹空巢③,波涛在孤树。

【注】①谢翱,南宋遗臣,景炎元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建都督府,谢翱倾家募乡兵役效,任咨议参军,文天祥殉国后流浪浙江。

②牵牛:星名,俗称牛郎星。

③南宋遗民惯用“秋风吹巢落”喻指国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着一字表现了秋夜月光的明亮、皎洁。

B.诗人心意烦乱,夜不成寐,步于空旷庭院,疑心有人,却又百寻不见。

C.“海白夜疑曙”,其实天并没有发亮,只是海色生白,令诗人产生错觉。

D.尾联的景物描写暗喻亡国之状,隐含着诗人对元兵扫荡南宋的痛恨之情。

2).认真阅读诗歌,简要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2).“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2023年中考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56页)

2023年中考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56页)

了对劳动的喜爱。
情感
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 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 完成下面的脚本。(4分)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画面内容 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 山溪、木板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
渡泉声 桥、诗人

心旷神怡
茅檐日 茅屋、阳光、 悠长的
午鸡鸣 人、鸡
鸡鸣声

考查内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情感分析…. 考查方式: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
回顾
诗歌单选题还涉及哪些知识点?
判断
意象和意境不匹配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重来,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例: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 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 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
表现手法有误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例: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 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 心的忧伤。
寄黄几复
人物张冠李戴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处境。
壹 内容理解——常见错误陷阱 寄黄几复
②张冠李戴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古诗鉴赏(原卷版)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4.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查漏补缺串讲课件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查漏补缺串讲课件

知 人 论 世
回顾初中三年,常考的诗歌作 者有哪些
诗人
事件
情感
语言风格
杜甫
壮游时期(早期) 困居长安(三十至四十四岁) 应试落第,不得重用 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 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早期壮志雄心 后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 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 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
即:人物+事件+景物 三方面 运用
过关练习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注】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 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
结合词句,分析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于法。(明技巧) 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 交代了风景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 小景(析内容) 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 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文 学 常 识
关于诗歌常识
语言通俗,平易
语言高度清新洗练, 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诗中有画”
诗人
事件
情感
岑参
出生官僚家庭,担任率府兵曹 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以及 其他官职
渴望建功立业;思乡;渴望和平等
高适
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 “高岑”
边塞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 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 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 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诗歌鉴赏之把握作者情感课件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诗歌鉴赏之把握作者情感课件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 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画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阳节”。看起来只是注明写作时间,其实还告知我们作者的
创作意图,那就是晚年的杜甫在寒秋的重阳佳节登高望远,
自然感慨万端,这样就不难理解诗人所要抒发的长年飘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意象 例句
情感
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思乡思亲
析 诗 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归怀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伤感孤独
缅怀古人,感慨自己。
边塞征 《参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 建功立业,思乡思亲,
戍类 《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 壮志难酬,悲愤不满。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
行旅闺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思乡思亲,闺中怀人,
定 怨类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艰辛孤独,忧愁伤感。
诗 歌 范
注释① :秋浦,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故乡所在地。
【方法总结】
1、看题目,定范围 2、读作者,知风格 3、看注释,晓背景 3、析意象,品情感 4、找诗眼,明中心
题材 例句
典型情感
咏史怀 《山坡羊 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 借古讽今,批评现实,
视 察 题 目 确
古类
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分析技巧型练习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分析技巧型练习

一、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三、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高考语文三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三轮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3
掌握答题技巧
学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明确答题方向;注意答 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不确定的答案,学会 用排除法等方法进行推断。
错题总结及复习建议
01
及时总结错题
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及时总结,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02
归类整理错题
将错题按照题型、考点等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后续复习和查阅。
03
制定复习计划
线性结构
并列结构
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组织材料,层次 分明,脉络清晰。
将材料按照空间、景物、情感等分类并列 ,展现多角度、多侧面的内容。
环形结构
对比结构
首尾呼应,形成闭环,强调整体性和循环 往复的美感。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或情感,突出主题,增强 艺术效果。
艺术特色归纳与总结
01
意象丰富
运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意象, 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高考语文三轮专项复 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录
• 古代诗歌概述与特点 • 意象、意境与情感把握 •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运用 • 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 • 文化背景与作者生平了解 • 高考备考策略与应试技巧
01
古代诗歌概述与特点
古代诗歌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出现了《诗经》和《楚 辞》等经典作品,奠定
思想文化与宗教信仰
探讨古代社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 、文化艺术等,以及宗教信仰、神话 传说等,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思想内 涵和文化底蕴。
重要作者生平事迹回顾
李白
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 、创作历程等,分析其诗歌风格 和艺术成就,有助于更好地鉴赏
其诗歌作品。
杜甫
回顾杜甫的生活轨迹、政治立场 、诗歌创作等,探讨其诗歌主题 和思想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其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教获奖学案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教获奖学案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教获奖学案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教获奖学案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

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

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一情感定位不准确对应学生用书P85 [编者按]古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

作者的情感或直接抒发,或间接抒发。

考生在鉴赏古诗歌时,一定要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古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高考命题专家非常重视考查考生正确把握古诗歌蕴含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历年屡见不鲜。

但是考生在把握古诗歌情感内容方面失误较多(特别是对复杂变化的情感把握不准),属于考前复习需要重点强化的部分。

失分点专攻| 情感定位不准确一、考场得失领悟好[典例](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评分细则]能概括说明诗人表面和内在真实的情感得2分,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得3分。

[我来评卷]得分:2分名师评卷:从首联和注释可以品悟出作者的旷达、闲适之情。

但中间两联中的意象的选择表达出的是忧伤、落寞的心情。

尾联更是突出了诗人的惆怅和苦闷。

答案只是答出了诗人表面的情感却忽略了诗人实际的心境——伤感。

故扣去3分。

二、失分防范有妙招理解古诗词情感的5把“钥匙”1.作者身世语——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经历、创作风格等常在诗词中衍生特定的情感。

高考考查学生鉴赏能力,在命制试题时,常会根据需要,对作者进行必要的介绍。

在理解时,一定要抓住这些信息,因为它是我们洞察作者情感世界的绝佳窗口。

2.情语——观照作者情感的镜子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

它的特点是诗人直接坦露心迹、表白情感。

3.景语——抒发作者情感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人作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常用的手法。

景语是诗人隐藏在诗中的情感密码。

破译景语中的情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悟意象。

何谓意象?简言之,即蕴含诗人情意的物象。

如,玫瑰承载爱意,明月寄寓思情,松柏代表坚强。

因此,把握诗人情感,须品鉴诗中物象之意蕴。

“杨柳、梧桐、桑梓、红豆、梅花、菊花、鹧鸪、杜鹃、鸿雁、沙鸥、流水”等古诗歌常用意象含义须掌握。

(2)感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虽未言情,但情已从景所营造的氛围滋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虽叙平常景,但对乡村生活喜爱之情已溢其中。

理解作品的情感,感知景物所渲染的气氛必不可少。

(3)明象征。

托物言志是诗歌常用手法之一。

在理解时,注意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这一形象即是诗人内心情愫的物化。

(4)参情语。

阅读诗歌作品,如果对所绘之景不明就里,可参悟诗中抒情语句,从情景相生的角度去理解。

4.叙事典故语——激发作者情感的事由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往往缘事即景而兴。

事为情之端,情为事而生,景为情之媒,事、情、景互生互融。

理解古诗歌作品中作者所叙之事、所引之典故,是理解作品情感通幽之曲径。

5.肢体动作语——折射作者情感的细节人的喜怒哀乐,发之于内心,形之于神色,也显之于举止。

因此,揣摩诗中的人物神态举止的细节描写,可一窥诗人的情感。

宋朝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语,“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在鉴赏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总览上述五类语言信息,并紧扣诗句做综合分析。

熟练掌握了这五把“钥匙”,理解鉴赏古诗词作品的情感自会有“胜似闲庭信步”之感。

三、即时演练掌握牢1.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秋莲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注]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青房:莲蓬。

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

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4分)[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汪元享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

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

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

壶觞,夜月松花酿。

轩窗,秋风桂子香。

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抨击世态污浊,(2分)②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2分)三维综合演练练题型+悟技法+防失误1.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茅塘马上贺铸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相关诗句,比较赏析这两首诗中的“落日”意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比较型诗歌鉴赏题。

解答第(1)小题时,需要分别概括两首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村晚》通过描写山村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是幽静、恬淡的生活情趣;《茅塘马上》中的“回羡农儿过我贤”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

解答第(2)小题时,要抓住两首诗的不同特点,《村晚》中的落日场景:日落西山,山与落日均倒映于水中,山、水、落日有机融为一体,营造了宁静、恬淡的意境。

《茅塘马上》的落日场景:秋池塘边,落日薄凉,农夫过着悠然自适的生活。

参考答案:(1)《村晚》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茅塘马上》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2)在《村晚》中,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

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

(2分)在《茅塘马上》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暗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显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

(2分)[对型指导](1)厘清情感类型①描写壮美河山、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歌咏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美好情趣。

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如:杜牧的《山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②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的向往,流露出隐逸避世之情。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鹿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陶渊明、贺知章等。

(2)准确理解抒情句山水田园或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就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融注了诗人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

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观照诗人内心世界。

虽然说抒情的形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但较之写景句,抒情句是诗歌情感之所在,所以,抓住了抒情句,就能够快速地入解。

(一)咏史怀古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在表现手法上,李广与李蔡的对比明显,最后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阕相照应,揭露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的政策,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1)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3分)(2)①对比。

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2分)②反语。

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2分)[对型指导]“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常见类型咏史怀古诗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与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常见类型如下:(1)追慕评价古人,自伤身世,抒发胸怀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