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200842411629

合集下载

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200842411629

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200842411629

备注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1990年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一次 审 (认) 定通过
GS02001-1989 GS02002-1989 GS02003-1989 GS02004-1989 GS02005-1989 GS02006-1989
1990年
第一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审 (认) 定通过
品种名称 丰抗2号 丰抗8号 丰抗13号 晋麦20号 扬麦4号 晋麦2148 豫麦2号 小偃6号 盐辐矮早三 东方红3号 农大139 红良5号 冀麦1号 扬麦3号 宁麦3号 泰山1号 泰山5号 博爱74-22 博爱7023 百农3217 鄂麦6号 绵阳11号 定西24号 早熟3号 晋麦21号 克丰3号 徐州21号 鲁麦7号 鲁麦1号 鲁麦5号
1990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一次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晋江地区农科所 河南省宝丰县 西北植物所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市南郊农场科技站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校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泰安地区农科 所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百泉农校 湖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 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 甘肃省定西地区农科所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 江苏省徐州农科所 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2007国家审定品种——小麦(下)

2007国家审定品种——小麦(下)

2007国家审定品种——小麦(下)
佚名
【期刊名称】《种业导刊》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07年11月、12月审定通过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小麦、油菜等7种农作物共181个新品种,本刊继2008年第4期继续刊登。

【总页数】4页(P48-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2007国家审定品种——水稻 [J], 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2007国家审定品种——玉米(上) [J],
3.2007国家审定品种——玉米(下) [J],
4.2007国家审定品种——小麦(上) [J],
5.2007国家审定品种——油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国审小麦品种汇总

最新国审小麦品种汇总

最新国审小麦品种汇总2009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01品种名称:绵麦48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01821/贵农19-4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川麦107相当。

幼苗半直立,生长势较旺,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

株高93厘米左右,茎秆弹性较好。

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6.2万穗,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6.6克。

抗倒力较好。

接种抗病性鉴定:白粉病免疫,慢条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中抗(抗性分离)叶锈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表现条锈病、白粉病较重。

2006、2007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70克/升,硬度指数52.8(2008年),蛋白质含量11.49%、13.42%;面粉湿面筋含量23.0%、25.4%,沉降值20.6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5.7%、56.6%,稳定时间2.8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182E.U,延伸性15.5厘米、16.8厘米,拉伸面积35.9平方厘米、39.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3.2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8%;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70.6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8.5%。

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0.3公斤,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4万-16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多雨年份注意防治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东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湖北襄樊地区、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02品种名称:云麦53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96B-254/96B-6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麦107早熟2天。

晋麦84小麦品种简介

晋麦84小麦品种简介

晋麦84小麦品种简介
特征特性:
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大。

返青后植株生长旺盛,叶色灰绿,前期叶片半披,后期上举。

株高75厘米左右,叶耳红色。

穗纺锤形,穗长8厘米左右,穗较粗,小穗排列紧密,中长芒,粒型短圆,籽粒白色,千粒重45克左右。

该品种半冬性,苗期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熟期比对照临丰615晚熟2~3天,抗倒性及抗寒性较好。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1g/l,粗蛋白质14.37%,湿面筋26.1%,沉降值31.0ml,吸水率54.2%,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3.6min,弱化度99F.U,评价值54。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91.0公斤,比对照临丰15增产8.3%,试验点14个,10点增产。

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75.5公斤,比对照增产7.2%;2008年平均亩产506.6公斤,比对照增产9.3%。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2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7.3%,试验点7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
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亩播量8~10公斤。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浇好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重病区和特殊年份适时喷粉锈宁,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适宜区域
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历年审认定农作物品种

历年审认定农作物品种

福建省农科院历年审(认)定品种 福建省农科院历年审(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2 2002 2002 2002 2002 2001 2001 2000 2000 闽审薯2003002 闽审豆2003001 闽审豆2003002 闽审茶2003001 闽审茶2003002 闽审茶2003004 256(国审) 国审茶2002016 国审茶2002015 国审茶2002018 国审茶2002017 闽审玉2002001 224(国审) 闽审麻2001001 闽审稻2000004 闽审稻2000006 福薯7-6 毛豆75 毛豆2808 早春毫 金牡丹 瑞香 阿玛瑞罗平托花生 悦茗香 黄观音 黄奇 茗科1号 闽玉糯1号 闽引羽叶决明 闽红31 福优晚三 两优2163 甘薯 豆类 豆类 茶叶 茶叶 茶叶 牧草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玉米 牧草 麻类 水稻 水稻 耕作所 耕作所 耕作所 茶叶所 茶叶所 茶叶所 红萍中心 茶叶所 茶叶所 茶叶所 茶叶所 耕作所 红萍中心 甘蔗所 稻麦所 稻麦所 白胜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 台湾引进 台湾引进 迎春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 铁观音╳黄旦 黄旦品种自然杂交选育而成 澳大利亚引进 赤叶观音群体种中单株选育 铁观音╳黄金桂 黄金桂╳白奇兰(自然杂交) 铁观音╳黄金桂 闽系9374╳闽9592 澳大利亚引进 青皮3号╳红麻722 福伊A与恢复系晚三 SE21╳明恢63 农业厅工业原 料站 武平县种子公 司 种子总站 闽审茶 1994003 闽审茶 1998002 闽审茶 1994001 闽审茶 2000001 种子总站 种子总站 国鉴甘薯 2005002
福建省农科院历年审(认)定品种 福建省农科院历年审(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3 2003 2003 2003 闽审稻2004009 闽审稻2004011 闽审稻2004013 浙审稻2004015 湘审稻2004019 闽审玉2004001 闽认麦2004001 闽认果2004005 闽认糖2004002 闽认糖2004001 闽认果2004006 闽认肥2004001 闽认菜2003002 闽认油2003002 闽认果2003003 闽审稻2003002 东南201 特优923 谷优527 特优航1号 福优527 闽紫糯1号 闽麦02 香钟11号 闽糖92-649 闽糖86-2121 “台农甜蜜”桃 福引圆叶决明1号 早生615 抗黄1号 黑琥珀李 特优航1号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玉米 麦类 果树 甘蔗 甘蔗 果树 肥料 豆类 油料 果树 水稻 稻麦所 稻麦所 稻麦所 稻麦所 稻麦所 耕作所 稻麦所 果树所 甘蔗所 甘蔗所 地热所 红萍中心 耕作所 耕作所 果树所 稻麦所 IR36╳洲8203 龙特甫╳福恢923 谷丰A╳蜀恢527 龙特圃A╳航1号 福伊A╳蜀恢527 闽糯系9413╳晋糯系9415 浙皮1号╳S096 香甜╳解放钟 新台糖1号╳闽选703 Q61╳CP49-50 台湾引进 澳大利亚引进 从日本引进 粤油169╳ICGV94449A 从法国蒙托帮州高级农业专科 学校引进 龙特甫A╳航1号 国审稻 2005001 种子总站 农业厅土肥站 蚕豆 花生 国鉴蔗 2005014 国鉴蔗 2005013 种子总站 黪审稻 2006007

中国小麦品种志 目录

中国小麦品种志 目录

北方各麦区垮省品种10中苏682。

新乌克兰833“农大1834。

华北1875’给交麦6。

早洋麦76石家庄4078’碧蚂l号9”碧蚂4号10‘西农6028110平原5012。

鱼鳞白、齐大195 13蚰子麦146石待14·15”徐州43816。

玉皮吉林省品种17’大青芒(吉林)18 火麦(通化)辽宁省品种19 白和尚(旅大:20红和尚(放大:河北省品种21逐鹿冬麦22 北系4号23 农大3624 农大9025 华北49726 188527 白麦(丰润)28 白秋麦(丰gq29 秋麦(丰调)30 大白芒(房山32 河南白(五四) 7733 苏联早熟l号 7834 红秃头(天津) 7835 光葫芦头(保定) 、 7936‘大头秋(静海)37 沧州扛38“红芒白(指县)39 小权芒(渝县)40红和尚头(保定)4l 小红芒(武强)42 大白芒(安次)43 小白芒(安国)44 蚂螂红(安国)45”定县7246紫秸挺(定县)47大红袍(镜阳)48方葫芦头(衡水)49二芒子(衡水)50 有芒大白苓(衡水) 51辛石小麦52 无芒大白菩(石家庄)53 白条麦(歪城)54 红条麦(菜城)55大红芒(武邑)56 广宗白57紫草芒(深县)58 白葫芦头(深县59 红葫芦头(巨庞60半截芒(冀县)61 奥麦(冀县)62 三月黄(大名)63。

鸭子嘴(大名)山西省品种64’铭贤16965 太谷4966 农大49867大红麦(沂县)68 181769 北系1170 黑皮311271 长治300772 红秃麦(晋城) 73。

华北672 740太原56675太原2号75 太原2号76 晋榆1号77 白秃麦〔郡县)78 大芒麦[枪攻)79 假红麦(汾阳)80 红粒麦(离石) 8l 神州杠82 四月黄(介休)83 红芒麦(洪洞)84 秃头笨麦(洪洞85 蚂蚱麦(临汾)86 白大头(临汾)87 白大头(临汾)88 武功麦(临汾)89 红蚂蚱(澳汾)90 白芒麦(澳汾) 9l 滩麦(襄汾)93 红山麦(阴喜)94 瞎八斗(万荣)95 紫秆白芒(樱山)96 金裹银(运城) 97”白水麦(运城)98 白火麦(运城)99 白线麦(运城) 100 拳芒麦(运城) 101 小红芒(运城)l02 三月黄(荷城) 103 无芒三月黄(运塌山东省品种104 扁穗麦105 白扁穗(文登) 106 二毛子(石忌) 107 二秃头(荣成) 108 红秃头(厢山) 1090 黄县大粒半芒110 大芒麦(黄县) 111 小市麦(披县) 112’一撮毛(报县)114 红秃小麦(莱阳) 115 红糠洋麦(青岛) 116 紫秸芦麦(溺山)l17 紫秸子(平度)118 螳螂子(安丘)119 白秃头(高密)120 红半芒(甜城)121 红粒学艺(昌邑) 122 梧桐芒(耀县)123 腰珠红(寿光)124‘咬蝈肚(长山)125 二大麦(淄川) 126。

小麦主要品种的推广情况

小麦主要品种的推广情况

龙源期刊网
小麦主要品种的推广情况
作者:
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8期
近年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品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主导品种5~8年更换1次,搭配品种3~5年更换1次。

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是2005~2008年审定的品种,如2005年国审的百农AK58、郑麦366、西农979等,2006年国审的济麦22、衡观35、良星99等,2007年国审的周麦22等,2008年国审的良星66、中麦175等。

2003年国审的郑麦9023、邯6172等品种已呈下降趋势。

当前各主产麦区已基本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换,当家品种和主要品种群逐步为新的品种群所代替。

黄淮冬麦区已完成第九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济麦22、百农AK58、周麦22、郑麦366、西农979、良星66、衡观35、良星99等;北部冬麦区已完成第七次品种更换,主要品
种有中麦175、轮选987、石麦15等;长江中下游麦区已完成第六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郑麦9023、扬麦11、扬麦13、扬麦15、扬麦16、宁麦13等,并将进入第七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扬麦20、扬麦23等;西南麦区已完成第六次品种更换,由于生态条件多样,各省品种更换速度有差异,主要品种有川麦107、绵阳31、川麦42、川麦47、内麦836、内麦11、内麦8号、绵麦367、川育20、川麦45、内麦9号、川麦43等,并将进入下一轮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川麦104等;东北春麦区已完成了第五次品种更换,主要品种有垦九10号、龙麦26、龙麦33等。

101个优质小麦品种速查表

101个优质小麦品种速查表

101个优质小麦品种速查表序号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1 丰德存麦5号15.1分钟16.01% 34.50%2 存麦8号11.3分钟14.45% 29.10%3 丰德存麦1号8.5分钟14.30% 32.90%4 豫麦158 7.3分钟15.26% 31.60%5 漯麦8号8.6分钟14.87% 33.00%6 阳光818 8.2分钟14.90% 31.90%7 博农6号8.3分钟14.51% 31.80%8 山农26 17.1分钟15.60% 33.60%9 山农22号8.0分钟13.53% 30.30%10 山农17 10.5分钟13.33% 28.10%11 运旱115 9.3分钟16.00% 34.30%12 运旱618 12.2分钟15.22% 32.00%13 运旱20410 10.6分钟18.02% 39.80%14 津农7号23.3分钟15.87% 30.60%15 津农6号7.5分钟14.80% 31.70%16 津强7号10.4分钟17.67% 35.30%17 津春6号(春性)8.9分钟16.56% 33.80%18 浩麦一号14.7分钟15.14% 31.80%19 扬麦23 10分钟13.60% 30.20%20 隆平麦518 12.1分钟14.60% 30.30%21 郑麦101 7.1分钟15.58% 34.60%22 郑麦7698 9.7分钟14.79% 31.40%23 郑麦366 7.1-13.9分钟15.29% 33.20%24 郑农16(弱春性)8.4分钟0.159 0.36325 郑麦9023(春性)7.1分钟0.14 0.29826 郑麦98(半冬性)11.5分钟0.1584 0.34627 郑麦7698(弱春性)7.9分钟0.1397 0.32828 淮麦30 20.3分钟0.1469 0.31429 淮麦25 7.8分钟0.1304 0.25230 淮麦18(半冬性)7.9分钟12.50% 25.60%31 淮麦28(半冬性)8.2分钟14.12% 28.20%32 晋麦92号11.8分钟15.98% 35.80%33 晋太170(半冬性)14.1分钟15.70% 33.10%34 晋春15号(春性)7.7分钟15.70% 34.40%35 太10604 9.2分钟16.70% 36.10%36 舜麦1718 8.2分钟14.63% 31.20%37 徐麦31 8.4分钟16.13% 35.60%38 宿553 7.9分钟14.21% 30.90%39 石优20号8.1分钟14.53% 32.50%40 新麦26 16.1分钟15.46% 32.30%41 新麦19 8.8分钟15.75% 30.80%42 新麦18(半冬性)7.5分钟16.04% 34.2543 周麦21号7.4-8.8分钟14.64% 32.70%44 周麦25(半冬性)7.3分钟14.68% 33.00%45 周麦26号(半冬性)20.8分钟14.85% 31.20%46 师栾02-1 14.8分钟16.30% 32.30%47 京花9号12.6分钟17.12% 35.60%48 连麦2号8.2-13.9分钟14.17% 30.20%49 辽春17号(春性)7.9-9.8分钟15.67% 36.50%50 辽春18号(春性)9.1分钟17.83% 39.40%51 辽春20号(春性)11.5分钟16.88% 36.70%52 辽春23号(春性)19.8分钟15.89% 35.00%53 哲麦10号(春性)13.2-23.7分钟16.30% 35.30%54 农麦2号(春性)9.6分钟14.60% 31.00%55 巴丰5号(春性)10.9分钟15.38% 33.60%56 赤麦7号(春性)11.5分钟17.56% 37.60%57 巴优1号7.1分钟14.60% 29.20%58 北麦一号8.4-9.4分钟15.93% 36.40%59 龙麦26(春性)10.5分钟16.40% 36.30%60 克春1号(春性)8.2分钟15.32% 35.10%61 龙麦33(春性)7.6分钟16.99% 34.80%62 龙麦35(春性)7.1分钟15.095 31.00%63 川麦39(春性)5.9-8.4分钟14.20% 30.20%64 济麦20号(半冬性)7.2-28.6分钟14.90% 34.50%65 烟农21号(冬性)8.0分钟14.40% 32.6566 丰强7号(春性)7.5分钟16.90% 37.70%67 长春7号(春性)15.6-25.2分钟19.10% 35.00%68 邯优3475(半冬性)7.5分钟13.60% 26.70%69 豫麦70(半冬性)11.3分钟14.60% 30.60%70 怀川916(弱春性)10.9分钟14.67% 31.20%71 太学6号(弱春性)8.7分钟14.28% 28.80%72 高优503(半冬性)14分钟16.50% 38.80%73 邯00-7086(半冬性)7.6分钟13.98% 30.70%74 8901/11/14(半冬性)29.2分钟15.70% 36.10%75 藁优9409(半冬性)15.3分钟15.90% 37.00%76 平麦02-16(半冬性)7.3分钟15.38% 34.60%77 宁春39号(春性)9.3分钟14.73% 31.90%78 镇麦168 9.3-10.9分钟14.73% 33.00%79 宁麦16(春性)7.2分钟13.28% 28.00%80 沈免2137(春性)10.4分钟17.00% 35.20%81 泛麦5号(半冬性)7.6分钟14.35% 27%82 泛麦8号(半冬性)10.4分钟15.42% 27.90%83 中麦14(冬性)10.5分钟17.09% 40.70%84 小偃81(半冬性)10.2分钟15.53% 35.70%85 小偃54(冬性)13.5分钟17.44% 43.70%86 陕垦6号(半冬性)7.0分钟16.10% 37.40%87 陕垦81(半春性)18.7分钟15.90% 38.40%88 九麦2号(半冬性)9.35分钟14.34% 31.01%89 西农509 15.5分钟14.45% 30.90%90 西农9718 11.2分钟14.26% 32.00%91 西农979 8.7-17.9分钟15.39% 32.30%92 西农889(冬性)15.2分钟15.20% 38.70%93 陕麦159(半冬性)21.9分钟14.50% 32.60%94 西农3517 9.5分钟15.50% 37.20%95 西农2000(半冬性)7.4分钟14.10% 34.00%96 远丰175(半冬性)7.2分钟14.72% 32%97 武农986 7.0分钟15.90% 33.80%98 武农148 11.2分钟15.20% 38.20%99 闫麦8911 8.1分钟14.30% 30.80%100 新旱688(春性)22.6分钟17.70% 37.30%101 郑麦005(弱春性)9.2分钟15.40% 33.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02001-1989 GS02002-1989 GS02003-1989 GS02004-1989 GS02005-1989 GS02006-1989
1990年
第一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审 (认) 定通过
品种名称 丰抗2号 丰抗8号 丰抗13号 晋麦20号 扬麦4号 晋麦2148 豫麦2号 小偃6号 盐辐矮早三 东方红3号 农大139 红良5号 冀麦1号 扬麦3号 宁麦3号 泰山1号 泰山5号 博爱74-22 博爱7023 百农3217 鄂麦6号 绵阳11号 定西24号 早熟3号 晋麦21号 克丰3号 徐州21号 鲁麦7号 鲁麦1号 鲁麦5号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六次 会议审 (认)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七次 会议审 (认) 第三届 全国农 作物品
1990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一次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晋江地区农科所 河南省宝丰县 西北植物所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市南郊农场科技站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校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泰安地区农科 所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百泉农校 湖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 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 甘肃省定西地区农科所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 江苏省徐州农科所 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GS02003-1992 GS02001-1993 GS02002-1993 GS02003-1993 GS02001-1994 GS02002-1994 GS02003-1994 GS02004-1994 GS02005-1994 GS02001-1995 GS02002-1995 GS02003-1995 GS02004-1995 GS02005-1995 GS02001-1997 国审麦980001 国审麦980002 国审麦980003 国审麦980004 国审麦980005
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至2007年共审认定通过小麦品种 272个。 公告时间
审定编号 GS02001-1984 GS02002-1984 GS02003-1984 GS02004-1984 GS02005-1984 GS02006-1984 GS02007-1984 GS02008-1984 GS02009-1984 GS02010-1984 GS02011-1984 GS02012-1984 GS02013-1984 GS02014-1984 GS02015-1984 GS02016-1984 GS02017-1984 GS02018-1984 GS02019-1984 GS02020-1984 GS02021-1984 GS02022-1989 GS02023-1989 GS02024-1989
1992年
1993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GS02002-1991 种审定 第二届 GS02001-1992 全国农 GS02002-1992 作物品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黄淮北片旱地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的晚茬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东部春麦区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东部春麦区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豫中北、苏北、皖北、冀中南、鲁西南、 陕西关中水地亩产300-500公斤生产水平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四川西北部、陕西南部、贵州等省区中肥 条件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四川的平坝、丘陵地区和陕西南部、鄂西 北等省区搭配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山西中部中肥地区和山西南部及山东旱地 条件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水条件下推广,也可在 旱地、盐碱地试种。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唐山、廊坊、保定北部 以及山西中部冬麦区中肥及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唐山、廊坊、保定北部 以及山西中部冬麦区中肥及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新疆水肥条件较好的春麦区和甘肃酒泉地 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河南省中北部及黄淮适宜地区中上等地力 条件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晋南及黄淮适宜地区旱地条件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陕西关中及黄淮适宜地区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麦区适宜地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麦区250-400公斤早、中茬兼用种植 。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亩产350-450公斤肥力条件种 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部冬麦区高肥水条件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部冬麦区中上等肥水条件种植。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1998年
第三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二次 会议审 定通过
国审麦980006 国审麦980007 国审麦980008 国审麦980009 国审麦980010 国审麦980011
适宜区域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部冬麦区中上等肥力水浇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北部冬麦区中等至中上等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华北北部中等至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淮南麦区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华南和西北麦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没注明适宜区域 认定通过,适宜在华北北部冬麦区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华北北部冬麦区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华北北部冬麦区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下游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流域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中游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上游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西部干旱地区种植 认定通过,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南片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东部春麦区肥水条件较好地区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黄淮北片中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审定通过,适宜在黄淮北片中上等肥力麦田种植。
适宜在黄淮南片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早中茬地区种植。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中等肥力地区种植。 适宜在北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河南和安徽省北部种植。 适宜在京、津、唐、保定以北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 适宜在甘肃省陇东旱源肥地和中北部川台地、宁夏彭阳、固 原旱作地区种植。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肥水平的中晚茬种植。 适宜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旱地和不保灌水地种植 。 适宜在山东、山西、陕西等旱而不薄的地区亩产300公斤左 右的地块种植。 适宜在关中平原新灌区、旱肥地以及黄淮麦区南片亩产300400公斤肥力地区种植,在赤霉病高发区不宜种植。 1991年已成为该麦区对照种,适宜在豫北中部、皖北、苏北 亩产250-500公斤地块中、晚茬种植。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中肥和旱肥地种植。 优质面包小麦,适宜在北方春麦区(含京津唐地区)作物春 麦,在黄淮麦区偏南地区作冬播(晚茬地)种植。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肥水平的中晚茬种植。 适宜在山西南部干旱区、陕西渭南北部旱塬中等以上地力水 平地区种植。 适宜在陕西省咸阳、宝鸡、铜川中北部和延安南部以及甘肃 陇东等地种植。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以及新疆冬麦区南部种植。 适宜在黄淮麦区中、高肥地块种植。 适宜在北京等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北片冬麦区中等以上肥水条 件地块种植。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种植。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及陕西安康、汉中等麦区种植。 适宜在河南中南部、苏皖淮北地区中肥水地区种植。 适宜在山东省中南部和江苏省淮北麦区中肥水平地块种植。 适宜在新疆、内蒙古等有水浇条件的春麦区种植。 适宜在北京、内蒙古以及东北春麦区种植。
1991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二次 会议审 (认) 定通过
GS02004-1990 GS02005-1990 GS02006-1990 GS02007-1990 GS02008-1990 GS02009-1990 GS02010-1990 GS02011-1990 GS02012-1990 GS02016-1990 GS02001-1991
北京837 豫麦21号 中麦2号 晋麦42号 晋麦45号 京冬6号 西峰20号 皖麦17 高原602 鲁麦19 陕229 豫麦18 北京841 中作8131-1 扬麦158 晋麦47号 长武134 冀麦38号 冀麦37号 豫麦41 中麦9号 绵阳24号 绵阳26号 淮麦14号 鲁麦15 新春6号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甘肃省庆阳地区农科所 安徽省六安地区农科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河南省豫西农作物品种展示览中心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南省温县农科所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 山东农业大学 新疆农科院核生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