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采购验收标准
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统一采购配送食品质量指标表

16
猪肉
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乳白色,纤维清晰,有坚韧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外表微湿润,不粘手,具有鲜猪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煮熟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猪肉盖有动物检疫合格印章。
17
鸡、鸭、鹅禽类
眼球饱满、平坦或稍凹陷,皮肤有光泽,肌肉切面有光泽,并有该禽固有色泽,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有弹性,肌肉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具有该禽固有的气味,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固有香味。鸡蛋冻禽应解冻后观察,指标应符合以上要求。对配送的尚未解冻禽类一律拒收。
18
鸡蛋
蛋壳清洁完整,灯光透视时整个蛋呈微红色,蛋黄不见或略有阴影。打开后蛋黄凸起完整并带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
4
大米(一级、二级)
必须符合GB/T1354-2009标准,并具有“SC”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大小均匀,坚实丰满,料面光滑、完整,碎米率≦1.5%,(一级≦1%,二级≦1.5%),无虫,不含杂质(如沙石、色素等异物)。
(二)散装食品的验收标准
蔬菜质量指标:必须保证新鲜,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法要求。要求外观正常,不能有腐烂霉变现象,具有《残留农药检测合格证明》。
24
粉丝
色泽洁白,有光泽,半透明状,丝条精细均匀,无并丝,
手感柔韧,有弹性,复水后柔软滑爽,有韧性,无外来杂质。
压榨一级花生油必须符合GB/T10292标准,并具有“SC”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呈橙黄色,口感好,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不超过0.10%,过氧化值≦6.0,黄曲霉毒素≦20,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油条的执行标准

油条的执行标准1. 引言油条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确保油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描述油条的执行标准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介绍其制定、执行和效果等方面。
2. 标准的制定制定油条的执行标准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生产工艺等。
以下是制定油条执行标准的主要步骤:2.1 研究和调研在制定油条执行标准之前,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调研。
这包括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油条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2 制定草案根据研究和调研的结果,制订初步草案。
这个草案应该包括对于油条产品质量要求、原料选用、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2.3 征求意见将初步草案发送给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油条执行标准。
2.4 修改和定稿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正式的油条执行标准。
3. 标准的执行制定了油条执行标准之后,需要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以下是保证标准执行的主要措施:3.1 宣传和培训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油条执行标准,并向生产企业提供培训。
这样可以增强企业对于标准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并提高其实施标准的能力。
3.2 检查和监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油条生产企业的检查和监管工作。
定期进行抽样检验,检查油条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对于违反标准规定的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惩处,并督促其整改。
3.3 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鼓励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提高其生产油条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违反标准规定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以保证执行标准的有效性。
4. 标准的效果制定和执行油条执行标准能够带来多方面的效果,包括以下方面:4.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和执行油条执行标准,可以规范油条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这将增强消费者对于油条的信心,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餐饮食材采购验收标准

餐饮食材采购验收标准
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餐饮食材采购验收标准,以确保所采购的食材的质量和安全。
1. 验收流程
1. 建立供应商合作关系前,进行充分调研和考察,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和资质。
2. 食材到货后,由验收人员进行验收。
2. 验收标准
2.1 外观
1. 食材应无变质、霉变、腐烂等现象。
2. 包装应完好无损,无破损、潮湿、渗漏等问题。
2.2 质量要求
1. 食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 无添加物、农药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
2.3 温度要求
1. 冷藏品温度应在指定的范围内,确保食材的新鲜度。
2. 冷冻品温度应达到冷冻要求。
2.4 包装标识要求
1. 食材包装上应标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进口食材应有合法进口手续和检疫合格证明。
2.5 样品抽检
1. 对批量大宗购买的食材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整批食材的质量。
3. 验收记录
1. 每次验收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验收日期、供应商名称、食
材情况等。
2. 对于不合格的食材,需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追责等。
4. 不合格处理
1. 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食材,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处理。
2. 不合格食材应妥善保存并进行标识,以防止混用。
5. 培训要求
1. 对验收人员进行餐饮食材采购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
以上即为餐饮食材采购验收标准,所有相关人员应按照标准执行。
如有违反标准的情况,将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惩罚措施。
食品采购验收制度

《食品验收制度》
验收食物时一定要坚持“一看二闻三手感”的原则,有问题的食物坚决不能使用。
一、定性包装食物的验收:
1、验包装上内容是否与检验报告内容相符。
2、验生产日期、保质期,如果已超过保质期的决不能收。
3、验包装是否有品名、厂名、厂址。
杜绝“三无”产品。
4、验食物外观:有无破损、污损、变形、杂物、霉变等。
5、嗅气味,是否有异味。
6、手感,是否有异样。
二、非定型包装食物的验收
1、看:是否有腐烂变质、霉变及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2、闻:是否有异味。
3、手感受是否有无异样。
4、蔬菜是否新鲜,肉禽类食品要有检疫证明
5、食品采购回来,要有二人以上的人验收,并有验收记载。
6、凡无人验收或无验收记录,均视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食堂不得加工、使用。
- 29 -。
WI-QA4 粮油干货检验标准

1抽样方法以单品种独立包装为一件,依据《WI-QA-01抽样检验规范》对来货进行抽样检验。
2验收程序2.1资质查验来货供应商应提供以下证件:1)营业执照;2)食品生产许可证;3)第三方检验合格报告;4)批次出厂检验合格证明。
5)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卫生证书(对应生产批次)2.2一般检验要求项目包装标识保质期储运要求经确认的品牌和包装,内外包装应完整卫生,无受潮,无破漏,真空包装无漏气/膨胀情况,内包装物应无破损,货品形状完好无损。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预包装商品需标示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许可商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储存条件、保质期,有质量等级也需标示。
国内商品:保质期在2个月以上,收货日期距保质期仍有2/3或以上,保质期2个月以下,收货日期距保质期仍有1/2或以上。
进口商品:收货日期距保质期仍有1/2或以上。
储运环境:环境卫生无异味,温度符合相应产品要求的储存条件,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曝晒,防雨淋,防污染,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混装混运。
冷藏品:0-10℃,无冷链曾断裂的痕迹(如包装膨胀)。
冷冻品:≦-10℃,无曾解冻痕迹。
供货商应按供货商审核/批准时确认的工艺生产条件等进行生产运输,如有重大工艺变其他要求更,或可能对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生影响的变更,在变更前应预先得到我司确认/批准,升级更换包装或者标签,也需提前告知。
2.3感官检验2.3.1粮食类2.3.1.1米类品名参考图片质量验收标准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米中无杂质,无发霉、生虫等变质现有机大米象外观纤细、颗颗饱满,米质光亮细腻,色泽晶莹剔透,无杂质,有机长粒香无发霉、生虫等变质现象籽粒大小均匀,呈米黄色,形状为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无有机高粱米虫蚀、病斑、霉变等变质现象。
籽粒大小均匀,呈红褐色,形状为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无有机红高粱米虫蚀、病斑、霉变等变质现象。
色泽均匀,呈金黄色,富有光泽;有一股小米的正常气味,无有机小米杂质,无发霉、生虫等变质现象。
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5篇)

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1、采购须到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2、对采购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便于溯源。
3、建立采购记录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按四类分别记录,即:米面油类、肉类、调味品和干货类、食品添加剂类。
(学校食堂按五类,即增加蔬菜类)4、已由企业总部(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企业门店要建立总部统一配送单据台账。
门店自行采购的产品,应当遵照以上规定执行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5、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保存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____年。
6、采购食品时应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有毒有害、有异味、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及原料,不得采购外观不洁、破损、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或不清楚、来源不明的食品,以及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及其制品。
7、所采购的预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应符合相关要求,不得采购三无标识的预包装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2)是为了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安全、卫生和合规要求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的概述:1. 索证环节:- 在采购食品之前,采购人员需要向供应商索要相关证书和文件,例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规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
- 采购人员还需对供应商的信誉和业务资质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2. 验收环节:- 在食品到货后,采购人员需要进行验收工作,以确保所采购的食品符合预期质量标准。
- 验收工作包括外观检查、包装完整性检查、标签和产品信息的准确性检查等。
- 采购人员还需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食品安全和质量指标的检测。
3. 备案和记录:- 采购人员需要将验收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将相关证书和文件进行备案。
油条的国家合格标准

油条的国家合格标准
油条的国家合格标准根据不同国家的食品法规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油条的国家合格标准的一些常见要求:
1. 原材料:使用优质小麦粉、水、食用油、食盐等作为原料,并确保其安全、卫生。
2. 外观:油条应有均匀的棕黄色外观,表面应具有细腻、平整、整齐的细纹。
长度应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虫蛀、变质、发霉等现象。
3. 内部结构:油条应呈现酥脆的外皮,松软的内部结构,不应有明显杂质、异味。
4. 油脂含量:油条的油脂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5. 加工条件:油条的制作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工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污染。
6. 包装标识:油条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有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这些是中国油条的一般国家合格标准,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地区、厂商、产品类型等因素而有所区别。
为了确保油条的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选择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产品。
油条的执行标准

油条的执行标准
油条是中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它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式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国家对油条的执行标准进行了规定。
首先,油条的原材料应该是优质小麦粉、食用油、食盐、酵母等。
其中,小麦粉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不得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质。
食用油应该是经过卫生检验合格的食用油,不得使用劣质油或者含有有害物质的油。
酵母应该是经过检验合格的酵母,不得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酵母。
其次,油条的制作过程应该符合卫生标准。
制作油条的场所应该保持清洁卫生,操作人员应该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手卫生,避免污染油条。
最后,油条的质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油条应该外表金黄色,内部松软有弹性,口感香脆。
油条不得有异味、霉变、发霉等现象。
油条的长度、宽度、厚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总之,油条的执行标准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消费者在购
买油条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同时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不卫生的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