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基础1~4章
《大学体育》课程笔记

《大学体育》课程笔记第一章体育概述一、体育的起源与发展1. 体育的起源- 体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宗教仪式和战争等活动。
-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2. 体育的发展- 古代体育: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罗马的角斗士等。
- 中世纪体育:骑士竞技、民间游戏等。
- 近现代体育: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国际化,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
二、大学体育概述1. 大学体育的定义- 大学体育是指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活动。
2. 大学体育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大学体育的使命1.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 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技道德,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
-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大学体育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 包括体育理论、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等。
2. 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 包括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舞蹈、健身训练等。
3. 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和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课程。
- 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
五、大学体育活动1. 课堂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大学体育健康教程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第二章 行为与健康 第三章 科学体育锻炼 第四章 体育保健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四、亚健康状态自我测试与改善措施
• 亚健康状态自测表(见参考教材p12) • 目前,流行于世界的另一个健康评估法是来自世界卫生组 织(WHO)的“MDI健康评估”。它通过逐一检测对人类健康 危害最大的疾病,包括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中风预报、 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 示、内分泌系统检查、服药效果探测等项目,根据被测人 实际检测项逐项打分,最终得出总评分。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 MDI健康评估的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对健康的定义, 通过世界性普查,得出的结果是:85分以上为第一状态 (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第二状态(疾病状态);70-85分 之间为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全世界的普查结果显示, 健康评估分值在85分以上的第一状态人约为5%,70分以 下病患者约为20%,第三状态者则为70%以上。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第二节
一、环境破坏和污染
现代人的健康危机
二、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 三、运动不足和运动过量 四、紧张和压力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从营养不足到营养过剩
--人类的未来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 部分体能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的趋势 ——速度、爆发力、力量等 2. 肺活量指标水平继续呈下降的趋势 3. 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多 4.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第一章 健康基础知识 对亚健康的改善措施
• 工作适度,勿超负荷
• 合理饮食 • 解除不良嗜好 • 自我心理调节与心理咨询 • 适度运动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本科版第一章大学体育概论

第一章大学体育概论1.大学体育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大学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专业建设人才。
大学体育的任务是实施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要求。
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已作出明确规定。
(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二)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
(三)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
2.大学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怎样?(1)大学体育的地位:我国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大学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任。
体育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因此,在我国以多种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规定体育课程是学生的必修科目,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因而,学校体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大学体育的作用:学校体育对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健康的、文明的、丰富多彩的、和谐的课余文化生活,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体育活动能使大学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并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观赏,在身体力行中,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智育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意志品质,以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大学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实践课理论教程(一)主题:体能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能的概念与分类。
2.知晓与健康有关的5个体能。
3.能够说出与动作技能有关的6个体能。
一、概念与分类: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
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寿命能延长、生命更有价值。
体能可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是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
二、与健康有关的体能1.心肺耐力心肺耐力指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
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则显得更加重要。
心肺功能越强,走、跑、学习和工作就会越轻松,进行各种活动保持的时间也会越长。
2.柔韧性柔韧性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身体练习而得到提高。
柔韧性是绝大多数的锻炼项目所必需的体能成分之一,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预防肌肉紧张以及保持良好的体态等具有重要作用。
3.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是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所有的身体活动均需要使用力量。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如果腹肌力量较差,往往会导致驼背现象。
需注意的是,不应在强调某一肌肉群发展的同时而忽视另一肌肉群的发展,否则会影响身体的结构和形态。
4.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与肌肉力量密切相关。
一个肌肉强壮和耐力好的人更容易抵御疲劳的发生,因为这样的人只需要花很少的力气就可以重复收缩肌肉。
5.身体成分身体成分包括肌肉、骨骼、脂肪和其他等。
体能与体内脂肪比例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脂肪过多者是不健康的,其在活动时比其他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心肺功能的负担也更重,因此,心脏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Sports Pedagogy and Training(040303)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应达到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校体育院系的专业师资和公共体育教学的师资、健身教练员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掌握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1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在校期间必须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训练工作的能力。
5.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原理,认识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现状与改革方向,探究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新理论和新观念,掌握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必需的科学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体育教学与训练实习,利用专业外语的知识与能力广泛深入地借鉴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独立的研究工作撰写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1. 青少年运动锻炼与健身:主要导师介绍卢昌亚教授:男,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健身,专长运动生理学,曾在《美国膜生物学杂志》和《体育科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曾经于1987年~198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访问学者。
担任主要课程有:运动生理学、青少年身体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与专业英语等。
潘国建教授:男,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健身,专长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物力学,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大学体育 1

(4)体育锻炼有利于完善呼吸系统的机能
(5)体育锻炼有利于优化免疫系统的机能 (6)体育锻炼有利于强健消化系统的功能
二、体育的健康效应
2.体育锻炼铸就人体心理健康 (1)体育锻炼能够舒缓情绪 (2)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意志 3.体育锻炼推进个体社会适应 4.体育锻炼强化个体道德建设
Thank You
• 体育是一种虔诚的追求——拼搏不息,永不满足;
• 体育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 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以人为本,重在参与。 体育让人类实现自我超越,走向“臻于至善”的完美境界。
熊 形
虎 形
鹿 形
猿 形
飞 鸟 形
三、健康的要义
“健康(Health)”是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互联网的中文搜索引擎下,“健康”的相关条 目数以千万计,可见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极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个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概论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的内涵
第二节 体育对健康的维护
第一节
体育与健康的内涵
一、体育的演变
1.原始体育的萌芽 2.古代体育的演进 3.近代体育的曲折
4.现代体育的崛起
导引术
二、体育的真谛
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被人为地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人本思想贯穿了体育发展的始终。 在体育运动中,人居于中心的、首要的位置,人的发展和完善是直接的、最重要的目的,而由体育所带 来的名声、荣誉、财富、地位以及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都是人在实现自我发展和追求自我完善 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产品”。体育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完美永无止境的追求,它让人类在强健身心、 探索真理、开拓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体育不仅是要强身健体,也要塑造美好的品性。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
具体目的应体现在:.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
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大学体育1-8章

第一章大学体育大学体育属于我国学校体育的范畴,主要是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
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要求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含义是指传授体育文化与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是人们对体育本质的认识的高度概括,其内涵是揭示体育本质的属性;其外延则是对其概念范围的指定。
正确理解体育的概念,无疑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体育的本质特征、目的任务、基本途径和方法手段,便于灵活机动地开展体育实践。
一、体育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定义:体育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长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结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竞技形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各国人民之间加强联系的纽带。
《体育大辞典》定义:体育也称体育运动,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活机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与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H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也称体育运动)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也称体育教育)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的广义含义与体育运动相同。
体育的狭义含义是指身体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版基础理论试题库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1.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2.现代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锤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健康新概念,认为只有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下列不属于这四个方面的(精神健康)4.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并生理功能正常)5.下列不属于身体的说法(心理素质高)6.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的说法(自知之明)7.公共场所吸烟或随地吐痰是属于哪方面不健康(道德健康)8.能正确评价自己,及时发现并克服缺点,属于哪方面健康(心理健康)9.下列不属于道德健康的是(勇敢与不勇敢)10.有正确人生目标,能不断和进取,属于哪方面健康(心理)11.下列对健康的价值说法不正确的(没有健康,就没有生活可言)12.健康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学校教育对健康有制约作用)13.我国的教育方法是使受教育者在哪能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健康)14.党中央,国务院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15.健康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下列不属于的(自然环境)16.下列说法不正确对待的(健康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而不是疾病匿迹)1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于享乐)18.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应变能力)1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下列不属于的是(肤色健康)20.下列属于心理健康三良好的是(良好的心理质量)21.下列不属于机体健康的五快的是(想得快)22.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在基石的是(正常排便)23.为了保持自身的身心平衡,美国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下列不属于是的(处处为人着想)24.为了保持自身的身心平衡,美国卫生学会提出了11条要诀,下列不属于是的(处处为人着想)25.躯体健康的评价指标,下列不属于的是(体质评价)26.人体生长发育受至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后天因素的是(种族因素)27.人体生长发育受至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先天因素的是(家庭环境)28.身高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女生(18)岁后,指数比较稳定。
29.身高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男生(20)岁后,指数比较稳定30.一般正常人安静时的脉搏的正常值范围是(60——80)次/分钟31.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安静时的脏的一般为是——)次/分钟32.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脉搏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安静时脉搏次数的减少,大多数情况是训练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33.测量基础脉搏,较理想的时间是(早晨)34.有良好训练基础的人,安静时的脉搏(搏动有力)35.(肺活量)是一项;稳定和有效的表态指标。
36.下列不属于的测试方法的是(往返跑)37.下列属于速度的测试方法的是(三点移动)38.下列发球耐力的测试方法的是(分钟跳绳)39.下列不发球耐力的测试方法的是(十字折回跑)40.影响和制约健康主要因素,下列不属于的是(个性因素)41.(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2.环境污染对健康具有危害性特点。
下列不恰当的是(效应快)43.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44.下列不属于社会环境的是(生态)45.下列有关经济的说法不恰当的是(经济是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46.下列有关文化的说法不恰当的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较低的教育程度无关)47.下列不属于生活方式病的是(结核病)48.下列疾病没有遗传因素的(心脏病)49.下列哪些不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地滥用)50.下列症状不属于健康危机的是(睡觉比一般人多)51.导致呼吸功能退和慢性呼吸疾病的原因是(大气污染)52.关于环境污染,下列不恰当的是(噪声污染)53.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肾脏和肝脏负担加重的病症,属于(蛋白质过)54.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动脉硬化,还将引起寒心病的病症。
属于(脂肪过)55.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困倦,消化不良的病症,属于(维生素C过)56.出现血钙过高,组织钙化属于(维生素D地)57.发育矮小,消瘦,食欲不振,易感冒,属于缺乏(蛋白质,热量,钙,磷,铁等)58.头发缺乏光泽,稀疏而少,易脱落,发球缺乏(锐,维生素ABD)59.口角炎,口角糜烂,属于缺乏(维生素A,铁,蛋白质)60.牙齿肿胀,海绵状出血,属于缺乏(维生素C)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走路也算运动)62.压力可导致三种消极后果,下列不属于的是(消极头症状)63.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下列不恰当的是(工作能力退)64.家庭压力主要来源,下列不恰当的是(工作条件)65.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视力不良的问题,男生高于女生)66.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口腔保健水平提高)67.现代根据人的健康状况,把亚健康称为(第三种人)68.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健康人的人占(5%)69.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患有疾病的人占(20%)70.全球属于亚健康的人占(75%)我国亚健康人占全国人口的(70%)71.亚健康的发生与什么有关,下列不正确的是(遗传)72.下列不是亚健康生活因素的是(工作不顺利)73.下列那个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干部)74.下列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脑力劳动过量)75.下列不是亚健康的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的是(吸收不良)76.下列不是亚健康形成的原因是的是(疾病感染)77.下列是由于精力体力透支而形成亚健康的是(失眠)78.人成熟以后,大约从(30)左右后开始衰老79.下列衰老现象说法不恰当的是(生理功能紊乱)80.发现自己进入徕健康状态应怎样,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做大量运动)81.下列关于亚健康说法,不恰当的是(经常运动的人不会进行亚健康状态82.)83.经常疲乏无力,反应迟钝的亚健康症状,最好的改善方法是(工作适度)84.腰酸腿痛的亚健康症状,最好的改善方法是(合理运动)85.失眠,多梦的亚健康症状,最好的改善方法是(自我心理调适或做心理咨询86.关于亚健康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精力,体力不支是亚健康的表现87.我国大学生近视率为(82.43%)88.关于大学生的压力,下列不属于的是(人际关系)89.大学生压力过重会引发,下列不属于是(得到锤炼)90.我国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其中近视率较高的为(女生高)91.我国肥胖多发生在(城市)92.我国肥胖学生多发生在(女生)93.正常成人男生肺活量约为(3500——4000)正常成人女生肺活量约为(2500——3000)94.关于增加肺活量的方法,下列不正确的(唱歌)(二)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中将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2.健康的新概念突破了医学的界限,扩大了健康的内涵,从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理,心理上,社会)3.健康的关键因素包括(合理饮食,适当的体育练,合理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4.美国专家把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保健设施四类5.作为一种行为,道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行为提出(善与不恶,荣与辱,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的社会评价6.我国心理学家傅连璋将心理健康标准定为(意志坚强,精神愉快)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一个良好的社会,主要是靠人际关系和谐地与他人相乘,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育运动得超脱不同政治制度的宗教信仰的局限,还有得各国友好往来和门交流)8.健康的哪些重要作用各价值(全选)9.世界卫生组织概括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0通过什么的指标来对健康进行评价的(生理机能评价不选)11.体能是指人体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协调不选)和柔韧等机能12.评价静力性力量的常用指标有(握力,屈臂悬垂)13.肌力是指使肌肉时产生力量,可分为(静力性,动力性)14.肌力是使肌肉收缩时产生力量,一般常用测试方法有(全选)15.速度素质是一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一般常用测试方法有(全选)16.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搞疲劳的能力,按它的参与活动的器官系统,可分为(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17. 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搞疲劳的能力按它的代谢过程的特点。
可分为(有氧,无氧)18. 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搞疲劳的能力,按它参与活动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全身)19灵敏性是指机体在复杂条件下对刺激做出的快速和准确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测试的简易方法有(立撑,十字变向折回跑)20.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各韧带的伸展能力,测试方法有(全选)21.健康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有哪些方面(体育锤炼因素不选)2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险具有机制复杂,(效应慢,周期长)后果严重的特点23.危及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是(营养过剩和不够,紧张和压力)24.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系统临床表现不选)25.亚健康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有(全选)26. 亚健康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有(全选)27. 亚健康的循环系统临床表现有(列症状性心肌缺血,二尖脱垂)28.形成亚健康的原因(全选)29.如出现胸闷气短(肌肉酸痛不选)无名疼痛等等,虽然人体没有出现显著的病变,但已经有功能性障碍30.来健康状态的自我改善方法有,工作适度(全选0自我进行心理调节和心理咨询,。
第二章一、判断题:1 营养是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身体所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对2 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膳食。
错3 对人类的健康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
对4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完善过程。
错5 发育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
错6 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对7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错8 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摄入不足会影响大脑发育,阻碍大脑智力的开发。
对9 孕妇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可能导致胎儿的骨骼先天畸形。
对10 孕妇膳食中长期缺乏锌,可能会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畸形。
对1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对12 人体的衰老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
错13 根据人体衰老是的生理特点,合理膳食,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可以达到援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对14 少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吃高盐、高脂肪饮食,可以防止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和复发。
错15 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都可能引起疾病。
对16 营养过剩可引起糖尿病、肥胖病、心脏血管疾病。
错17 营养不足可引起缺铁性疾病、佝偻病、夜盲症。
错18 2004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