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脂肪营养

合集下载

畜禽肉营养

畜禽肉营养

牛瘦肉0.058g/100g
6
3.糖类
畜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形式存在于肌肉和 肝脏中。
宰后的动物肉尸在保存过程中,由于酶的分解 作用糖原含量会逐渐下降。
7
4.矿物质
畜肉矿物质总含量占0.8%~1.2% 钙含量低,为7.9mg/100g; 含铁、磷较多,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因
其生物利用率高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小结
掌握 畜禽肉的营养 特点
掌握 奶蛋类的合理 摄取方式
50
人为添加香精、奶粉、增稠剂和稳定剂等,使 牛奶的味道变得十分香浓。
奶粉添加过多,乳糖含量就会超标,超过8%-9%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引起腹泻等。
此外,有些“特浓奶”还用了工业奶油,会影 响营养吸收。
24
鲜奶的营养价值
奶类主要包括牛奶、羊奶、马奶和水牛奶 等。
奶类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 分,组成比例适宜,而且是容易消化吸收 的天然食品。
43
蛋的构造
44
11%
60-70g
57%
32% 约20g
45
蛋的营养
世界蛋品协会确定每年10月第二个周五为 “世界蛋品日”。
鸡蛋含蛋白质10~15%。 蛋中脂肪主要存在于蛋黄内,蛋黄中含脂
肪50%,并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胆固醇。
46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黄中 含钙、磷、铁较多,维生素 也大部分集中在蛋黄内,以 维生素A、D较多。
鸡蛋中 体 铁 的 良 好 来 源。
47
烹饪方式对鸡蛋营养价值的影响
鸡蛋蛋白质的吸收和消化率: 煮蒸蛋为100% 嫩炸为98% 炒蛋为97% 荷包蛋为92.5% 老炸为81.1% 生吃为30%~50%。
48

猪肉中的脂肪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估

猪肉中的脂肪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估

猪肉中的脂肪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估猪肉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肉类之一。

它不仅在口感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但是,猪肉中的脂肪成分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猪肉中的脂肪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估。

第一部分:猪肉中的脂肪组成分析猪肉中的脂肪是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这三种脂肪酸在猪肉中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

1.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的每个碳原子都与氢原子饱和地结合在一起的脂肪酸。

猪肉中含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于保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2. 单不饱和脂肪酸猪肉中含有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于维持健康平衡的饮食非常重要。

3. 多不饱和脂肪酸猪肉中含有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虽然猪肉中Omega-3脂肪酸含量较低,但它是人们膳食中完整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部分:猪肉的营养评估猪肉除了含有脂肪外,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下是猪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1. 蛋白质猪肉是一种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人体构建和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 维生素猪肉富含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这些维生素在能量代谢和神经功能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矿物质猪肉还是一种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包括铁、锌和硒等。

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猪肉中的脂肪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尽管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需适度控制,但猪肉中的脂肪成分并非全然不好。

猪饲料营养成分表

猪饲料营养成分表

猪饲料营养成分表
【最新版】
目录
1.猪饲料的定义和组成
2.猪饲料的营养成分
3.猪饲料的营养成分对猪的影响
4.猪饲料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正文
猪饲料是供给猪食用的食品,由多种原料组成,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

这些原料富含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满足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猪饲料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蛋白质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脂肪是猪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持猪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能维持猪的正常生理活动。

矿物质包括钙、磷、铁、锌等,能维持猪的骨骼健康,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物质,能促进猪的新陈代谢,维持猪的正常生理功能。

猪饲料的营养成分对猪的影响非常重要。

合理的营养成分能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肉质,增加猪的产量。

不合理的营养成分会导致猪的营养不良,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对猪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配比,是提高猪的生产效益的关键。

在猪饲料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安全性。

猪饲料中添加的添加剂、抗生素等物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能超标使用。

同时,猪饲料要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防止发霉、变质、虫害等。

在使用猪饲料时,要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不能随意添加或更改。

总之,猪饲料的营养成分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脂肪营养及其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

脂肪营养及其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
述。
1 脂肪营养概述
1 . 1 脂肪营养
脂肪 又 叫甘 油酯 .它是 由脂 肪 酸 和甘 油 三元 较为广泛 。其 中 ,在单 胃动物 的脂 肪营养研究
醇生产的酯 .当所有 的三个醇基都与脂肪酸发生 中.尤以鸡和猪 的研究较多 .而且研究也较为深 酯化作用时 。其化合物就叫做甘油三酯 甘油是 入 。在猪 的 日粮 中绝 大 多数 脂 类属 于 真脂 肪 .即
2 0 1 4年弟 l
湖南 饲 斜
摘要 : 本文综合 了国 内外有关母 猪脂肪 营养的研究 结果 , 从猪 的脂肪 营养概况 开始 , 介 绍 了脂肪在母 猪养 殖 中的 关键作用 , 并对 日粮 中添加 脂肪 对于母 猪的生产性能 、 繁 殖性 能、 仔 猪成 活率 等指 标的影响 . 希望为脂肪 在母猪 生产上的应用和相 关科 学研 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粮 中添加包埋 的 w 一 3 脂肪酸可以使窝产 到断奶 ,发现添加鱼油有降低母猪背膘损失的趋 的母猪 日 仔数增加 0 . 6 头。S p e n c e r 等 ( 2 0 0 4 )也报道 了在 势。
2 . 2 促进母猪乳腺发育 仔猪 的能力 ,从 而影 响 出生仔 猪 的生长状况
究表明在 日粮中添加 了 4 %豆油的试验组母猪泌 鲑鱼鱼油会使仔猪平均 出生重降低 .但这些仔猪 l 粮中 乳期平均背膘厚 比对照组的要多 4 . 6 4毫米 .差 断奶前存活率会比对照组高 。说 明了母 猪 E
一 3 脂 肪酸对窝 产仔数 的增加是 有益 的 。 异显著 ( P < 0 . 0 5 ) 。肖成林等 ( 2 0 0 8 )从分娩 1 0 7 添加 w b e l 等 ( 2 0 0 3 )的研 究 也 表 明在 泌乳 和断 奶后 天开始 给母猪饲喂添加 7 %鱼油和猪油的饲粮直 We

饲料中脂肪的应用

饲料中脂肪的应用

前言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

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

但仔猪早期断奶时易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等。

由于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低,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差,最终导致仔猪早期断奶后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推荐对仔猪使用高能量的平衡日粮。

1 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

表1显示的是近几年来饲料中添加脂肪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1.1 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

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

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

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

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

1.2 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

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1、提供能量饲料中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磷脂、甾醇及一部分游离脂肪酸。

脂肪的能值最高。

同等重量的脂肪,其产热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

2、提供必需脂肪酸猪的必需脂肪酸是机体的正常生长机能所需要的,不能由本身体组织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油酸两种。

3、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 被猪采食后,必须溶解于脂肪中,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缺乏脂肪时,可能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4、是细胞膜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5、改善饲粮的适口性和饲料的混合性能,减少饲料分级并能减少混合机、输送机,尤其是制粒机的磨损,减少加工时的粉尘,增加颗粒料的粘结性。

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能提高生长速度,节约饲料,降低料肉比,而且对酮体无不良影响。

一般认为添加量在3%-5%时,能节省10%的饲料,日增重提高5%。

但添加量达10%-20%时,虽能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效率,但会使厚膘明显增厚,降低胴体瘦肉率。

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来自饲料中的脂肪可以直接进入脂肪组织。

因此,若添加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则可能使胴体脂肪变软,产生软膘。

因此,应注意添加脂肪的品质,同时注意控制育肥后期饲料中米糠(油糠)的用量,以保证胴体
质量。

猪脂肪酸营养的问题与对策

猪脂肪酸营养的问题与对策

猪脂肪营养的问题与对策新奥(厦门)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受饲料原料成本上升、能量源脂肪饲料可选择性少、集约化畜牧业对猪只造成生理应激以及营养界“重蛋白、轻能量”倾向的影响,养猪业出现的诸多问题本质上都与脂肪营养有关,本文逐一加以阐述。

1.哺乳母猪掉膘和能量不足一只合格母猪每年生产2.25胎次,每胎10-11只仔猪,常规哺乳期每天分泌10升母乳,母乳乳脂含量一般为7.2%,每天排出脂肪的总量为10000克×7.2%=720(克)。

反观每天哺乳母猪的脂肪采食量仅为360克,计算为:6000克饲料摄入量×6%饲料粗脂肪=360(克)。

意味着哺乳母猪每天至少缺少360克脂肪。

为了弥补脂肪排出大于脂肪摄入的不平衡,母猪必需动员体脂,造成哺乳母猪自身掉膘。

一个哺乳周期后,母体体重减轻幅度在10-15公斤。

母猪掉膘超过一定程度时,下一胎次母体体况难以恢复,造成不可逆的负代谢效应,种猪面临淘汰。

为了减轻哺乳母猪掉膘,对策为:(1)千方百计提高母猪采食量,如补充0.1%丁酸盐和1-3%深海鱼油;(2)哺乳母猪饲料中补充2-5%高能量脂肪;(3)适当补充有机钾,平衡好电解质平衡。

上述措施在夏天热应激时效果尤为明显。

2.断奶仔猪掉膘与能量不足早期断奶对仔猪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影响往往不被重视。

断奶日龄越小,体内消化酶受到的影响越深。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脂肪酶(见右下图)。

与不断奶的对照组仔猪比较(见左下图),脂肪酶随着日龄推移,恢复最慢。

直到49日龄体内脂肪酶水平与初生仔猪几乎一致,表明保育料里的脂肪必须与初生仔猪的乳脂一致,保育期仔猪才能吸收利用。

那么,初生仔猪吸吮的母乳脂肪与常规脂肪有何不同呢?母乳脂肪直径小于5μm,而常规脂肪直径一般大于25μm。

脂肪粒径大小不一样是乳脂区别于常规脂肪的核心价值所在。

鉴此,只有将常规脂肪粒径缩小到小于乳脂的程度,仔猪对教槽料和保育料才能有效吸收。

荷兰CLO研究所(1991)研究表明,长链脂肪含量高达90%以上的豆油直接饲喂给3周龄乳仔猪时,消化吸收利用率仅达37%,乳仔猪极易引起腹泻。

猪肉的主要营养物质

猪肉的主要营养物质

猪肉的主要营养物质
猪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1. 蛋白质
猪肉是优质动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每100克猪肉中含有约20-25克蛋白质,其中包括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修复。

2. 脂肪
猪肉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其中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适量摄入对人体是有益的,有助于维持能量平衡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矿物质
猪肉富含铁、锌、磷等多种矿物质。

其中,铁对预防贫血有重要作用,锌参与多种酶的活化,磷是构建骨骼和牙齿所需。

4. 维生素
猪肉中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B族有助于新陈代谢,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5. 肌酐
肌酐是猪肉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能为人体提供独特的肉香味,同时也是人体合成肌酸的重要来源。

猪肉营养丰富,是人体所需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适量食用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与靶细胞表面上的
LDL受体蛋白结合并由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进入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HDL)在血液中合成,从 细胞膜吸收胆固醇将其转变为胆固醇酯。 有些胆固醇酯转运到极低密度脂蛋白,有 半数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全部高密度脂蛋 白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肝细胞
图1: 脂肪组织的代谢
必需脂肪酸影响生物膜的途径
改变膜所处环境的流动性或磷脂双分子层厚
度,调节膜蛋白的结构和移动性
通过脂肪酸的共价连接修饰膜蛋白构像 调节膜内酶活性,通过改变必需脂肪酸代谢
物(如花生四烯酸)发挥调节作用
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
• 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表皮过度增生
和增加皮肤对水的通透性
脂肪酸的分类、结构及命名
脂肪酸消化、吸收与代谢 脂肪及脂肪酸在猪日粮中的应用
脂肪的生理功能
1 长期的能量储备物质
2 脂肪及脂类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3 作为溶剂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 提供必需脂肪酸 5 脂肪酸衍生物起激素作用及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作用
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维持生物膜的正常功能
• 脂肪酸的性质由其链长和双键的多少决定
脂肪酸的系统命名
脂肪酸的命名是根据羟类的名称而系统命名 的。按脂肪酸依据其链上的碳原子数目、位置而 命名。其取代基团(甲基、羟基等)和双键的位置 给碳原子编号。 碳原子编号系统有三种:Δ编号系统是从羧 基端开始计数;ω编号系统是从甲基端开始计数 (也称为n编号);希腊字母编号系统,从羧基 碳原子算起,第二个碳原子分别称为α碳原子, 第三、四、五、六个碳原子分别称为β、γ、δ、ε 碳原子……
改变VLDL和LDL合成与分解的速度
前两个机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共有的,机制3 则是亚麻酸所特有的
必需脂肪酸对血脂和总胆固醇的调节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浆甘 油三酯和转运的脂蛋白,特别是VLDL水平, 但对血浆胆固醇水平,特别是对LDL和HDL 浓度的影响结果不稳定,这可能与ω3脂肪 酸的剂量、性质和来源有关
参考资料
猪的营养 ,李德发
2003,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 Current Opinion in Lipidology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Lipids
授课内容
脂肪及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调节功能
b. 适宜的亚麻酸供给可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
增加脂肪酸氧化,降低脂肪酶的活性
必需脂肪酸的其它作用
a. 必需脂肪酸还能提高动物繁殖效率 b. 增加红细胞弹性 c. 提高红细胞转运氧的能力 d. ω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过量脂肪酸的副作用
过量的必需脂肪酸会使胸腺萎缩、降低
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和抗体
脂肪酸的需要量
在常规日粮条件下,并不会出现必需脂肪
酸缺乏的现象
对于幼龄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或是日粮
脂肪酸系列竞争不适等情况下出现脂肪酸 的缺乏是普遍的
脂肪酸的缺乏症
• 亚油酸缺乏使生物膜亚油酸降低,导致线粒
体结构发生改变,不能有效地进行氧化磷酸 化,导致基础代谢紊乱 • 亚麻酸的缺乏症,在雏鸡可产生营养性脑软 化症,主要症状是出血时间缩短、共济运动 失调、小脑损伤及死亡 • 必需脂肪酸缺乏还导致人类的学习能力下降
脂肪酸缺乏症
大鼠的亚油酸缺乏症主要有:体重降低、
生长受阻、皮肤对水通透性增高而失水, 并发生皮炎,胆固醇在肝、肺沉积、泌乳 繁殖机能下降
鸡的亚油酸缺乏症主要有:生长受阻、饮
水量增加、对疾病抵抗力减弱、脂肪肝、 繁殖机能降低
脂肪酸的结构
• 脂肪酸有一长烃链,一端为羧基。大多数的脂肪
酸有偶数的碳原子,而且没有侧链。饱和脂肪酸 在其碳-碳原子间没有双键,但单-或多-不饱 和脂肪酸则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甘油三酯合 成的机制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
的其它机制—— 抑制肝脏磷酸甘油转移酰 基酶和脂酰CoA二酰甘油转酰基酶的活性, 从而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
• 抑制甘油三酯从肝脏的分泌
必需脂肪酸对肝脏脂代谢的影响机制
a. 亚油酸能降低肝脏脂肪浸润,而在亚麻酸
过高时,则会与亚油酸代谢发生竞争而诱 发脂肪肝
生成反应,并降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 的抵抗能力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的消化 a. 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 b. 小肠中有肝脏分泌的胆汁盐,可以将脂肪 乳化并分散成细小颗粒,以利于水解反应 进行 c. 催化脂类消化水解的酶主要来自胰脏分泌 的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可分为酯酶和脂酶
类二十烷
类二十烷是一系列结构类似的生物活性物
质,包括: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脂氧素 在影响类二十烷生成的诸多要素中,日粮 中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是最重要的。
必需脂肪酸降低血脂作用的机制
增加固醇类物质的排出 改变脂蛋白的脂肪酸组成,增加流动性, 加强脂
蛋白与脂肪分解酶间的相互作用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b. 磷脂酶——小肠中存在多种磷脂水解酶,
如卵磷脂酶、甘油磷脂酶、胆碱磷脂酶和 胆胺磷脂酶等。这些酶能够水解不同的磷 脂,产生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和胆 胺。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脂类的吸收和输送 a. 小肠可以吸收完全水解的脂类,也能吸收 部分水解或未能被水解的脂类 b. 吸收后,大多数有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也有一小部分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未 被吸收的脂肪进入大肠被细菌分解 c. 代谢产生的脂质都需要经过血液来传输, 通常将血液中所含的脂质称为血脂
…脂蛋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脂蛋白根据功能及物理性质可分为: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
乳糜微粒(CM)合成于小肠,将来自食物
的三酰甘油运送到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并 将胆固醇运送到肝脏 VLDL合成于肝脏,运送三酰甘油、胆固醇 和磷脂到其他组织。剩余VLDL先转变为中 密度脂蛋白(IDL),再转变为低密度脂蛋 白(LDL)
脂肪酸的分类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可以将脂肪酸分为
o 短链酸(C1~C6):如甲酸(C1)、乙酸(C2)、
己酸(C6)。
o 中链酸(C7~C14):如辛酸(C8)、壬酸(C9)、肉
豆蔻酸(C14)。
o 长链酸(C16~C22):如棕榈酸(C16:0)、油酸
(C18:1)、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 )。
影响脂肪酸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d.其他 性别可影响动物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雄性动物对必需脂肪酸的缺乏比雌性动物 要敏感,公鸡于母鸡对亚油酸需要量的比 例为2:1 环境条件可影响动物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状。 例如,湿度低可加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如皮炎、水肿等)的出现,而高湿度却 可缓解缺乏症状
• 在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存在于酰基鞘氨醇中的亚油酸
为油酸所替代,从而导致皮肤对水的严重损失
• 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可以消除皮肤鳞片化和生长抑制
等症状,而饱和脂肪酸和油酸则无效果,而且亚油酸 比花生四烯酸更有效
必需脂肪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动物必需脂肪酸缺乏导致淋巴组织萎缩,降 低对T细胞依赖和非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必需 脂肪酸在免疫系统中起着介导因子的作用,起作 用方式有两种 :
脂肪酸的需要量和缺乏症
需要量
确定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比较难——
a. 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贮存,难以产生缺
乏症;
b. 与其它营养素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
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脂肪酸的需要量和缺乏症
脂肪酸的需要量,现在仅确认了猪对亚 油酸的需要量 ARC(1981)公布的标准规定,体重30kg 以下的猪必需脂肪酸需要量为占日粮DE的 3.0%,体重30~90kg的猪为1.5% 占日粮ME的0.26%(Christensen,1985) NRC公布的《猪的营养需要》第九版 (1988)和第十版(1998)中各种类型猪 的亚油酸需要量均为占日粮ME的0.1%
结构变更——必需脂肪酸影响与免疫反应有关酶
类脂环境中脂肪酸的组成
化学介导——必需脂肪酸对与免疫机能有关的活
性物质的合成、释放和结合发生影响
类二十烷前体物
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 (EPA)在 环加氧酶和脂类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的一 类具有强生物活性的物质类二十烷,在动 物内参与广泛的代谢过程
影响脂肪酸消化的因素:
1. 分子量——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
2. 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3. 酯化程度 4. 乳化程度
影响脂肪酸消化、吸收的因素
1. 2. 3. 4. 5.
影响脂肪酸吸收的因素: 分子量——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 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酯化程度 三酰甘油中脂肪酸的排列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猪的脂肪营养
授课目的
掌握脂肪和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了解脂肪酸的分类方法
脂肪酸营养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在该领
域的研究兴趣
全面认识脂肪酸营养作用,在生产实践中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思考问题
脂肪酸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有几种分类方
式? 什么是必需脂肪酸?请描述必需脂肪酸的 主要营养作用。 脂肪酸、脂类在动物机体内是如何消化、 吸收和代谢的? 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请简述当前脂肪酸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 你认为今后研究的趋势是什么?
b.生理状况
快速生长的动物,因新生组织需要较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