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数据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1.3中国的人口 (共32张PPT)教案导学案

1.3中国的人口 (共32张PPT)教案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1.3中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的人口 单元一学科地理年级八学习 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出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重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通过以上视频,你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是哪里吗?学生观看视频并领略不同的城市风光。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展示表格《世界人口居于前列的国家》19.6%16.7%4.4%59.3%中国印度美国其他国家自主学习:(1)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2)将下表内容填写完整,从中感悟中国人口之多。

阅读表格及图形。

学生读图自主完成问题(1)、(2)。

通过阅读数据,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之多。

合作探究: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活动:(1)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算一算,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你可以获得哪些结论?(3)按照中国的这种人口增长趋势,估计2020年、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

合作探究: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材料一: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4元,1956年人均国民收入为87元。

材料二:1949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20.00‰,1956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为11.40‰。

阅读: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人口过多带来问题,可从日常的切实感受来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第(1)题,自主完成(2)、(3)题。

学生合作探究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精选学习文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精选学习文档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应用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3.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二、本节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三、预习导学(一)知识结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主要原因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增长趋势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农村城镇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二)、自主学习1.总量大:截止2019年,我国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人口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过快:⑴现状:由于我国的,每年新增人口万左右。

⑵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发展和带来巨大的压力。

3.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4. 我国人口政策: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三)自主提升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

”这句话说明---------------------------------------------------------------------------()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C我国人口数量大D我国经济发达2.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B生产力需求大幅度增加C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D 经济发展迅速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原因是()A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明显下降B战争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C政策宽松,出生率上升D自然灾害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紧缺B人口分布东少西多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D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大5.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A四川、香港B山东、甘肃C新疆、上海D广东、澳门6.下列各项能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的是----------------------------------()A人口密度B人口自然增长率C自然条件D经济条件7.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8.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四、交流探讨1.预习导学2.课堂活动题五、课堂检测1.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A. 1/5B. 1/4C. 1/3D.1/62.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基数大B.人口出生率太高C.人口增长已失控D.人口死亡率太低3.不属于因人口数量过多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是( )A.教育落后B.交通拥挤C.住房紧张D.环境优美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广东B.河南C.山东D.上海5.有关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B.我国人口素质已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C.人口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D.我国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全民化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B.人口密度=区域内人口总数÷区域面积C.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所以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D.我国每年出生和净增的人口数很多,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7.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8.下列四幅人口折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9.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B.漠河—拉萨C.黑河—腾冲D.黑河—昆明10.根据“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习总览1.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状况,原因和分布;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2.通过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提高分析问题和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3.形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文转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等多种方法。

★★课时导学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人口现状、人口政策和分布特点。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根据教材11页文字、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及“活动”,完成下列填空。

1.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数量居世界第。

2.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的省是,人口最少的是,你所在省的人口大约是万人。

3.世界上人口超过8000万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就有个;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有24个,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个。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阅读教材12~13页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从教材2页“中国人口数据表”,计算出每隔10年增加的人口数量分别是:1950-1960增加了亿人;1960-1970增加了亿人;1970-1980增加了亿人;1980-1990增加了亿人;1990-2000增加了亿人;2000-2010增加了亿人。

得出结论: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3.2011年10月,世界人口达亿,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可能超过90亿,届时中国人口将不到世界的。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案 (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案 (新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

【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新课学习]〔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

1949年为5.4亿,2000年时就达到13亿。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家庭人口调查表为主线。

第一步,学生自学我们的人口总数及占比;第二步,学生通过描图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第三步,读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

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3.运用人口分布图说明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西北、东南的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中国的人口政策。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中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模块
三、学习任务二
四、学习任务三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及在世界的占比,通过读各省人口柱状图,说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第二,通过描图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会分析原因,了解不同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第三,通过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界线及其东南部和西北部在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

七、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学习目标☆1.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人口相关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3.重点: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的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人口数量世界第一阅读教材和“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

1.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亿,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某某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3.从图中找出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认真阅读教材并绘制“我国人口增长”图。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赤道40多圈。

”这句话说明了(C)4.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认真阅读教材“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和“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

135人/平方千米。

某某—腾冲线。

该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3.看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

4.下列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是(D)中国的人口政策1.人口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我国基本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1.根据教材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掌握正确描点和作图的方法,作图过程略。

2.根据教材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我国不同阶段人口每增加1亿的时间对比分析表年份增加人口(亿) 时间(年) 增加1亿人的时间(年) 1949—1964 151964—1974 1051982—2005 233.完成活动题3,估算一下中国的人口总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是一节关于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和问题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人口问题的深入理解仍需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口问题有所接触,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分析方法尚需建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和资源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地区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地图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各省区人口增长情况表等。

2.资料:关于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的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地区,探讨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状况,原因和分布。

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重点难点】1、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预习新知:
(任务一)自读教材“数量世界第一”,并结合图1--9完成有关问题:
1、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人口最少的省。

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填简
称)。

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填简称)。

(任务二)自读教材“增长速度快”,并结合图活动题完成有关问题:
1、课本12页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呈_____线上升的趋势。

2、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______水平的提高和______条件的改善,人口______率大大下降,人口_______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任务三):1、读课本13页图1-10,思考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黑龙江省的______市和云南省的_____县画一直线为界,______部人口多,_______部地区人口少。

分析原因?
2、完成课本14页活动1
3、我国城镇人口增长_____。

但是,从全国看,(课本14页图1-11)2011年城镇人口占_____%,_____(农村、城镇)人口比重大。

(任务四)自读教材“我国的人口政策”,并结合插图完成有关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为什么?
2、我国人口突出的特征,。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试举例。

4、人口的增长要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5、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任务四)自读教材我国的人口政策,并结合插图完成有关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为什么?
2、我国人口突出的特征,。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试举例。

4、人口的增长要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5、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展示交流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讲解。

知识架构、系统理学:试着对本课做一简单小结,形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诊断评价: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2.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图。

回答3-4题。

3.(2012泰安)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男女性别比例有所变化,目前全国女性人口约为()
A.13.39亿
B. 12.7亿
C. 6.52亿
D. 7.1亿
4.(2012泰安)人口普查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
率为0.57%,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由此可
见()
A.我国劳动力短缺
B.应鼓励多生多育
C.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
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缓
5.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在1200万
左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6、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 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口的重要分界线的两端分别是①是黑龙江省的黑河,②是云南省的。

(2).此线东南部人口分布,西北地区人口。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人口向迁移。

8.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_______%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