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作业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

合集下载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温室大棚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在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可以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1.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温室大棚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对病虫害的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选用透光性好、密封性强的材料,可以减少外界病虫害的侵入。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湿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科学合理的灯光和温度控制合理控制温室大棚内的灯光和温度对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适度的光照和温度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免疫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灯光和温度。

3. 定期清洁和消毒温室大棚内部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清洁温室内的地面、墙壁和器具,及时清除作物残留物和杂草,避免病虫害滋生的场所。

同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潜伏在温室内的病毒和细菌,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4.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温室大棚设计中应该考虑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斑马蜻蜓等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或者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调节病原菌的数量。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 合理种植结构和间距温室大棚内作物的种植结构和间距的设置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种植结构和间距可以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作物的种植结构和间距,以利于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总的来说,在温室大棚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病虫害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的灯光和温度控制、定期清洁和消毒、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合理种植结构和间距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温室大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臭氧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的应用

臭氧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的应用

臭氧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上的应用臭氧是一种无色略带臭味的气体,溶于水后就会成为一种强氧化剂,对活细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通过臭氧发生器可将空气中的氧气在高压、高频电的电离作用下转化为臭氧,进而在生产中再加以利用。

近年来,笔者利用臭氧发生器在枣庄市的温室大棚开展了施放臭氧防治温室大棚蔬菜病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种子处理。

将臭氧气体导入清水中并不断搅拌,10分钟后即制得臭氧溶液。

将种子倒入其中浸泡15~20分钟,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病菌及虫卵。

2.病虫防治。

①熏棚消毒。

定植前10天可结合高温闷棚利用臭氧发生器将臭氧集中施放于棚内,施放时间以不少于2小时为宜。

②防治苗床病虫。

先将苗床封严,每10平方米每次施放1分钟,并密闭熏蒸10分钟,然后再通风30分钟。

③设施蔬菜定植后的病虫防治。

定植缓苗后,每亩棚室持续施放臭氧7~10分钟,再密闭熏蒸15~20分钟,然后通风30分钟。

无病虫的棚室每5~7天施放1次,连续施用5次,每经2~3次施放时间再增加5分钟,直到每亩每次增至25分钟。

熏蒸时间也同样每经2~3次增加5~10分钟。

经试验证明,臭氧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黄瓜霜霉病、疫病等以及温室白粉虱、潜叶蝇、蚜虫等病虫防治效果较好。

1。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数学建模论文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数学建模论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论文题目: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姓名1:代明学号: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姓名1:郭成维学号: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姓名1:唐磐石学号: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2010 年5月23日目录一.摘要 (3)二.建模过程 .........................................................1.问题一 (4)1.模型假设....................................................2.建立模型....................................................3.模型求解....................................................2.问题二 (9)1.基本假设...................................................2.建立模型....................................................3.模型求解....................................................3.问题三 (11)1.基本假设....................................................2.模型建立与求解..............................................3.模型分析. ...................................................4效用评价函数. ...............................................5.方案. .......................................................4.问题四 (15)1.基本假设....................................................2.模型建立动态分布图.........................................3评价方案....................................................三.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7)四.参考文献 (19)一.摘要:“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分析出害虫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这包括要考虑农药的使用量价格,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价格,水稻的亩产量及其出售价格,在这些情况下以期待获得最大的收益。

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分析

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分析

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加强,蔬菜种植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现在,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也会面临着病虫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温室大棚中,蔬菜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灌溉水质温室大棚中的水质要保持清洁,并且要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建议温室大棚使用无菌水或过滤后的水进行灌溉。

2. 土壤管理温室大棚中的土壤应定期进行酸碱度检测和施肥。

酸碱度合适的土壤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

此外,施肥要适量,不宜过度,以保证蔬菜生长的健康。

3. 温度控制温室大棚中的温度控制是蔬菜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蔬菜适合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温度调整。

病虫害防治温室大棚中的蔬菜种植不免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

病虫害不仅会影响蔬菜的生长,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温室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1. 白粉病白粉病是影响蔬菜产量的一种病害。

在温室大棚中,如果遇到白粉病,要采用合适的药剂来进行防治。

可使用氧化锌、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洒,也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是温室大棚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病毒病害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因此,防治病毒病害要从防止蚜虫入手。

可以使用黄板、绿板等粘虫板进行防治,此外还可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

3. 蚜虫害蚜虫是温室大棚中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害菜椒、茄子等蔬菜。

防治蚜虫可以采用黄板、绿板等粘虫板,也可以使用甲氨蝶呤等杀虫剂。

4. 叶斑病总之,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品质,同时也要保障人们的健康。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数模)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数模)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吴江、邵蒋宁、吕佳敏)目录一、摘要 (2)二、问题重述 (2)三、问题分析 (3)四、建模过程 (3)1、问题一 (3)(1)模型假设 (3)(2)符号说明 (4)(3)模型建立 (4)(4)模型求解 (6)2、问题二 (10)(1)模型假设 (10)(2)符号说明 (11)(3)模型建立 (11)(4)模型求解 (13)3、问题三 (13)(1)模型假设 (13)(2)符号说明 (14)(3)模型建立 (14)(4)模型求解 (15)(5)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6)(6)效用评价函数 (17)(7)最终方案的阐述 (18)4、问题四 (19)(1)模型假设 (19)(2)符号说明 (19)(3)模型建立 (20)(4)动态分布图 (21)(5)评价方案 (22)五、模型的评价 (22)六、模型的展望 (23)七、参考文献 (23)一、摘要当今世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温室效应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有效地利用温室效应来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成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此次“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课题便是对此问题的一个展开,下面我们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数学知识并联系实际问题建立模型,科学的利用臭氧来为人类造福。

·问题一:一开始,我们习惯性的把生长作物与虫害的关系假设成线性关系,但是根据常识,当害虫的密度趋于无穷大时,农作物的产量不可能为负值,所以我们很快便否定了这个线性函数模型。

后来,通过对所给数据的观察,并联系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把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设成指数函数。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题目给定出的表1和表2进行数据拟合,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

当拟合完毕后,我们惊喜地发现,数据非常接近,而且比较符合实际。

因此我们在此指数模型的前提下展开对此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问题二:此问题要求我们在杀虫剂作用下,建立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公选课(10

数学建模公选课(10

数学建模公选课(10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2022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在丹麦举行之后,温室效应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温室效应来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社会的聚焦点。

臭氧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与破坏双重影响,其中臭氧浓度与作用时间是关键因素,臭氧在温室中的利用属于摸索探究阶段。

假设农药锐劲特的价格为10万元/吨,锐劲特使用量10mg/kg-1水稻;肥料100元/亩;水稻种子的购置价格为5.60元/公斤,每亩土地需要水稻种子为2公斤;水稻自然产量为800公斤/亩,水稻生长自然周期为5个月;水稻出售价格为2.28元/公斤。

根据背景材料和数据,答复以下问题:〔1〕在自然条件下,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以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两种病虫为例,分析其对水稻影响的综合作用并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

〔2〕在杀虫剂作用下,建立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以水稻为例,给出分别以水稻的产量和水稻利润为目标的模型和农药锐劲特使用方案。

〔3〕受绿色食品与生态种植理念的影响,在温室中引入O3型杀虫剂。

建立O3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效用评价函数。

需要考虑O3浓度、适宜的使用时间与频率。

〔4〕通过分析臭氧在温室里扩散速度与扩散规律,设计O3在温室中的扩散方案。

可以考虑利用压力风扇、管道等辅助设备。

假设温室长50 m、宽11 m、高3.5 m,通过数值模拟给出臭氧的动态分布图,建立评价模型说明扩散方案的优劣。

〔5〕请分别给出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中杀虫剂使用策略、在温室中臭氧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字数800-1000字。

附件1 背景材料:通过温室来栽培作物已经是一种很好的利用温室的途径。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病虫害也会越来越猖狂。

以往的农药解决病虫害的方法也使得农药残留对食品平安问题造成了威胁。

如何开辟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越来越重要。

温室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温室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温室常见虫害防治措施引言温室是一种人工控制环境的农业建筑,用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温室环境和条件的稳定性也为虫害的滋生提供了便利,常见虫害对温室作物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温室作物免受虫害侵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温室常见虫害及危害蚜虫蚜虫是温室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严重危害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蚜虫的分泌物还会引起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损害温室作物的健康。

粉虱粉虱是另一种常见的温室害虫。

它们也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对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严重影响。

此外,粉虱的分泌物会导致叶片发黄和脱落,极大地减少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白蚁白蚁是一种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木质纤维为食,对温室结构构成严重威胁。

白蚁的虫害不仅导致温室损坏,还会对地下部分的根系产生影响,降低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温室常见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控制虫害的数量。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维持生态平衡,并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增长。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放虫和放寄主。

放虫是指在温室内释放捕食性昆虫或寄生性昆虫,让它们捕食或寄生温室中的害虫。

放寄主则是将寄生性昆虫的寄主虫释放到温室中,以增加寄生性昆虫的数量。

生态调节生态调节是通过调整温室内的环境条件,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通过提高温室的通风量和改善空气流通,可以降低蚜虫和粉虱的滋生。

此外,合理管理温室的湿度和温度也可以减少一些虫害的发生。

例如,保持温室内的湿度在适当范围内,可以减少白蚁的滋生。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虫害防治手段之一。

它通过喷洒杀虫剂或施用其他虫害防治药剂来杀灭虫害。

例如,对螨虫等细小害虫可以采用烟雾熏蒸、喷雾等方式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速效性和高度的杀虫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温室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对温室环境造成过大损害。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温室农业中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温室农业中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温室农业中的应用温室农业是一种通过构建人工气候环境,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生长条件的种植方式。

然而,由于封闭的环境和高密度的种植,温室农业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介绍其在温室农业中的应用。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天敌生物或有益微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温室农业中,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1. 天敌生物防治天敌生物是指以害虫为食的自然敌害,如捕食性昆虫、鸟类等。

在温室中引入适宜的天敌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引入瓢虫可以有效消灭蚜虫和白粉虱,保护作物健康生长。

2. 有益微生物防治有益微生物是一种对害虫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病原菌和线虫。

在温室农业中,常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苦土杆菌、绿僵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喷洒、施肥等方式应用于温室内,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二、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与化学方法相比,物理防治技术更加环保,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无害。

1. 黄板诱捕黄板是一种涂有黄色胶水的板材,在温室中安放黄板可以吸引并捕捉飞行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等。

黄板诱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提前控制害虫的数量。

2. 遮网遮网是一种用于覆盖温室入口的网状防护材料。

遮网可以防止害虫进入温室,并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此外,遮网还可以防止天气变化对温室环境的影响,保持稳定的生长条件。

三、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的化学物质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具有低毒性和环境友好性,对农作物和人畜无害。

1.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从某些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中提取的,如射干、辣椒、苦丁茶等。

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防治一些温室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

2. 天然杀虫剂天然杀虫剂是一类由天然物质提取或合成的杀虫剂,如烟碱和植物中的提取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分析出害虫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对于问题一,在自然条件下,忽略以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之间的竞争关系,以这两种病虫为例,分析其对水稻影响的综合作用并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

对于问题二,我们用matllab建立时间与植株中残留量的关系图,观察图像,发现图像近似二次函数,用拟合方法拟合、最小二乘法求出相应的所设方程未知数。

对于第三题建立臭氧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通过制作图像,观察图像在用各种拟合方法拟合图像后发现用二次指数函数拟合后的误差最小,同样运用matlab拟合函数,求出相应的未知数即可,再次运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出臭氧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函数,其同样近似于指数函数。

最后结合图表给出的数据以及结合前面得出的两个函数,得出效率评价函数,更好地评估到臭氧在某个温度T时刻的杀虫效率。

对于问题四,通过对温度与臭氧的扩散速率关系式,作出一个温室的模型,模拟风向,再结合假设,得出一个合理的分布图。

对于第五题可以参考以求出的臭氧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病虫的残余量和浓度的关系等来综合考虑。

关键字:竞争曲线拟合效用评价函数分布图1.问题的提出1.1背景资料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在丹麦举行之后,温室效应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温室效应来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社会的聚焦点。

臭氧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与破坏双重影响,其中臭氧浓度与作用时间是关键因素,臭氧在温室中的利用属于摸索探究阶段。

假设农药锐劲特的价格为10万元/吨,锐劲特使用量10mg/kg-1水稻;肥料100元/亩;水稻种子的购买价格为5.60元/公斤,每亩土地需要水稻种子为2公斤;水稻自然产量为800公斤/亩,水稻生长自然周期为5个月;水稻出售价格为2.28元/公斤。

1.2 问题重述(1)在自然条件下,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以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两种病虫为例,分析其对水稻影响的综合作用并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

(2)在杀虫剂作用下,建立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以水稻为例,给出分别以水稻的产量和水稻利润为目标的模型和农药锐劲特使用方案。

(3)受绿色食品与生态种植理念的影响,在温室中引入O 3型杀虫剂。

建立O 3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效用评价函数。

需要考虑O 3浓度、合适的使用时间与频率。

(4)通过分析臭氧在温室里扩散速度与扩散规律,设计O 3在温室中的扩散方案。

可以考虑利用压力风扇、管道等辅助设备。

假设温室长50 m 、宽11 m 、高3.5 m ,通过数值模拟给出臭氧的动态分布图,建立评价模型说明扩散方案的优劣。

(5)请分别给出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中杀虫剂使用策略、在温室中臭氧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字数800-1000字。

2 模型假设2.1生长作物的产量对于稻纵卷叶螟的生存需要总是有限的,并且,生长作物处于同等生长水平。

2.2实验中,仅仅考虑杀虫剂对生长作物的影响,并且,各生长阶段对杀虫剂的需求量是一定的。

2.3病虫的繁殖率忽略不计,认为是无增长的。

2.4假设实验中,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对作物的作用是独立的。

2.5假设真菌对臭氧敏感程度相同不随时间变化、不产生抗体。

2.6假设臭氧从喷嘴出来后立即布满温室,即室内臭氧浓度和喷嘴口的浓度相同. 2.7假设在不同温度时,温室里3O 扩散相同但分解速率的不同。

2.8假设温室为宜规则的长方体,臭氧的输入管道从长方体一顶点通入向温室四周扩散。

2.9忽略3O 的重力作用,即在使用压力电扇时,3O 不会自然下落。

3 符号说明x :单位面积内害虫的数量为横坐标 y :生长作物的减产率作为纵坐标 Q :植株中农药锐劲特的残留量 d :代表植株中农药锐劲使用时间 T :臭氧分解时的温度 V :臭氧分解速率 S :害虫的剩余量 C :臭氧的浓度 v1 :水平方向的风速度v2 :竖直方向的风速度为t1 :竖直方向的臭氧密布的时间t2 :水平方向的臭氧密布的时间4问题的分析和求解4.1模型一1.1建立模型:1.1.1表 1 中华稲蝗虫和水稻作用的数据:密度(头/m2)穗花被害率(%)结实率(%)千粒重(g)减产率(%)0 —94.4 21.37 —3 0.273 93.2 20.60 2.410 2.260 92.1 20.60 12.920 2.550 91.5 20.50 16.330 2.920 89.9 20.60 20.140 3.950 87.9 20.13 26.8 根据中华稲蝗虫密度和水稻减产率(x,y)描点得到如下的图。

1.1.2表 2 稻纵卷叶螟与水稻作用的数据:密度(头/m2)产量损失率(%)卷叶率(%)空壳率(%)3.75 0.73 0.76 14.227.50 1.11 1.11 14.4311.25 2.2 2.22 15.3415.00 3.37 3.54 15.9518.75 5.05 4.72 16.8730.00 6.78 6.73 17.1037.50 7.16 7.63 17.2156.25 9.39 14.82 20.5975.00 14.11 14.93 23.19112.50 20.09 20.40 25.16同表一的处理方法把稻纵卷叶螟密度与水稻作用的数据(x,y)描点可得如下的图像:1.2模型求解:1.2.1根据给定的数据(X i,Y i)(i=0,1,2,3,4)描图后可以确定拟合曲线方程近似为y=a*e bx,因为方程不是多项式,两边取对数得lny=lna +bx,它是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问题。

令A=lna,则得lny=A+bx, Φ={1,x}.同时,取Φ0(x)=3,Φ1(x)=x,W(x)=1,并且得出数据如下表:I 1 2 3 4 5x 3 10 20 30 40y 2.4 12.9 16.3 20.1 26.8 lny 0.8754687 2.557227 2.791165 3.00719 3.288401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先求法方程系数(Φ0 ,Φ0)=5,(Φ0 ,Φ1)=∑ X i=103(Φ1 ,Φ1)=∑ X i2=3009(Φ0 ,lny)=∑ lny i=12.51298(Φ1 ,lny)=∑ X i*lny i=305.560206故有法方程:5A+103b=12.51298,103A+3009b=305.560206得 A=1.392889,b=0.0538692,从而得出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为:y=e^(1.392889+0.0538692x)1.2.2根据给定的数据(X i,Y i)(i=0,1,2,3,4,5,6,7,8,9)描图后可以确定拟合曲线方程为近似为 y=ae bx,同样的处理方法两边取对数lny=lna +bx,令A=lna,则得lny=A+bx, Φ={1,x}.为了确定A,b,取Φ0(x)=3.75,Φ1(x)=x,W(x)=1,并且画出如下表格:I 1 2 3 4 5x 3.75 7.5 11.25 15.00 18.75y 0.73 1.11 2.2 3.37 5.05lny -0.314710 0.1043600 0.788457 1.2149127 1.61938824 I 6 7 8 9 10x 30 37.5 56.25 75.2 112.5y 6.78 7.16 9.39 14.11 20.09lny 1.91397710 1.9685099 2.23964593 2.64688376 3.00022217根据最小二乘法,得(Φ0 ,Φ0)=5,(Φ0 ,Φ1)=∑ X i=367.5(Φ1 ,Φ1)=∑ X i2=24525(Φ0 ,lny)=∑ lny i=15.170310384(Φ1 ,lny)=∑ X i*lny i=850.32796512求得法方程:5A+367.5b=15.17031.367.5A+24525b=850.32796512,得到:A=-4.790855869,b=0.1064614676,从而得出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为:y=e ^(-4.790855869+0.1064614676x),4.2模型二 1.1建立模型:表3 农药锐劲特在水稻中的残留量数据时间/d1 3 6 10 15 25 植株中残留量1/mg kg -⋅ 8.266.894.921.840.1970.066从表3中提取出时间和植株中残留量这两组数据,将数据输入至MATLLAB 进行图像的拟合!程序如下:t=[1 3 6 10 15 25]Q=[8.26 6.89 4.92 1.84 0.197 0.066]plot(t,Q)操作后,得右图:如上图,发现函数近似二次函数图像,再而把数据t,Q 进行拟合,程序如下: Linear model Poly2:f(x) = p1*x^2 + p2*x + p3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0.0254 (0.01898, 0.03182) p2 = -1.023 (-1.229, -0.8176) p3 = 9.774 (8.387, 11.16) Goodness of fit: SSE: 1.71 R-square: 0.9939Adjusted R-square: 0.9898RMSE: 0.7549所以有:Q=0.02542t-1.023t+9.7741.2模型求解假设中华稻蝗的繁殖周期大于水稻,所以当农药使用一次后,稻蝗引起的减产基本为零,那么引起减产的就就是稻纵卷叶螟。

因此,由问题一的结论可知,仅有中华稲蝗虫时水稻每亩产量为:Y=800-800* e^(1.392889+0.538692x);同理,仅有稻纵卷叶螟时水稻每亩产量为:Y=800-800* e^(-4.790855869+0.1064614676x);根据题目一开始给的条件,农药锐劲特的使用量为10mg/kg-1水稻可得每次农药使用量:Q=10-f(t)=10- (0.02542t-1.023t+9.774);同时,便可得水稻生长期时五个月所以农药锐劲特需求量为:Q=⎰t Q1dt=⎰t1(0.02542t-1.023t+9.774)dt1最后,算出每亩的水稻利润为:P=2.28*Y-105*W-100-2*5.6;4.3模型三1.1模型建立与求解:1.1.1表4 臭氧分解实验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温度T(o C)20 30 40 50 60 70 80臭氧分解速0.0081 0.0111 0.0145 0.0222 0.0295 0.0414 0.0603度(mg/min-1)同问题一、问题二方法一样,经过matlab 输入数据得出下图:由图像可看出其近似指数函数,基于指数模型,设温度T 和速率y 的模型为:e x tr o y **,其中Xo=0.0081为基数,然后,再用matlab 进行拟合,程序如下:General model:f(x) = 0.0081*exp(r*x)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r = 0.02405 (0.0223, 0.02579)Goodness of fit: SSE: 0.007942 R-square: 0.9288Adjusted R-square: 0.9288RMSE: 0.03638从而得出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为:y=0.0081e ^(0.02405*t),所以温度和臭氧分解速率关系为:y= 0.0081e ^(0.02405*t),1.1.2表5 臭氧浓度与真菌作用之间的实验数据 t (小时)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S (%)93 89 64 35 30 25 18 10 0 0 0 3()C O (mg/m 3)0.150.400.751.001.251.501.802.102.252.652.85同表四一样的处理方法,得下图:通过观察图像,再次用matlab处理数据,并且拟合,程序如下:General model:f(x) = 2.25*exp(r*s)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r = -0.02534 (-0.02814, -0.02253)Goodness of fit:SSE: 5.883R-square: 0.9444Adjusted R-square: 0.9444RMSE: 0.767得出害虫的剩余量S和臭氧的浓度C的关系式:y= 2.25e^(-0.02534*s),1.2效用评价函数:由表 5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浓度不断增加,而病虫害经臭氧处理时剩余数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