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引流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 下颌下两区;Ⅱ区Level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Ⅳ区Level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Ⅴ区Level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Ⅵ区Level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VII区Level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ⅤB:锁骨上淋巴结;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Ⅶ区:上纵隔淋巴结;咽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故有人建议将上纵隔淋巴结列为Ⅶ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引流区勾画

淋巴结清扫:按照术前规划,彻底清扫颈部淋巴结,防止肿瘤扩散和复发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监测和治疗
1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癌症常见的转移部位,如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等。
2
颈部淋巴引流区的临床应用包括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监测和治疗。
3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监测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和病理学检查(如淋巴结活检、细针穿刺等)。
观察要点:观察颈部淋巴引流区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界等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MRI检查
3
2
4
1
检查目的:了解颈部淋巴引流区的结构
检查结果:获取颈部淋巴引流区的图像,用于勾画淋巴引流区
检查方法:使用MRI设备进行扫描
检查部位:颈部淋巴引流区
3
颈部淋巴引流区的临床应用
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
颈部淋巴引流区勾画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颈部淋巴结活检可以确定肿瘤的分期和类型
02
颈部淋巴结活检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颈部淋巴引流区勾画可以指导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04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规划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确定手术范围:根据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手术区域
设计手术切口:根据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设计合适的手术切口
4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如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活检术等)、放射治疗(如外照射、内照射等)、化学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和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谢谢
颈部淋巴引流区的健康对于维持全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得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与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得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得A区与后上得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得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得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得A区(颈后三角区)与下方得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与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得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 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 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就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就是鼻咽癌得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引流

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下方为ⅡA区,后上方为ⅡB 区。
02
Ⅱ区(level Ⅱ)
01
02
区所包含的淋巴结数目变化较大,主要接受来自Ⅱ区和IV区的淋巴管,及一部分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结的淋巴管,引流舌根、扁桃体、喉、下咽和甲状腺的淋巴液,因此是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区(level Ⅲ)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Ⅲ区(level Ⅲ)
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位于颈内静脉下1/3周围,从环状软骨水平到锁骨上水平。前后界与Ⅱ区同,位于肩胛舌骨肌、锁骨和胸锁乳突肌侧缘所围成的区域。
IV区主要接收来自Ⅲ区和V区的淋巴管,即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结的淋巴管,及下咽、喉和甲状腺的集合淋巴管,是下咽、喉和颈段食管肿瘤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01
IB区包括下颌下淋巴结,接受来自颏下淋巴结、内眦、鼻腔下部、硬软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下唇和舌前大部的淋巴管。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瘤易发生这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02Leabharlann Ⅰ区(level Ⅰ)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 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 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该区接受来自面部、腮腺及下颌下、颏下和咽后淋巴结的淋巴管,也直接接受来自鼻腔、咽、喉、外耳道、中耳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集合淋巴管,常是喉癌转移首发部位。
1
2
概述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学院及美国头颈外科学会
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内下方为ⅠA 区,外上方为ⅠB区。
02
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巴结,收纳颏、唇、颊、口底部、舌前、腭、舌下腺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颈部淋巴结引流非常丰富,全身约有800枚淋巴结,其中
约有300枚位于颈部。
颈部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转移癌、淋巴瘤、淋巴结反
应性增生和淋巴结核等。其中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
多见,其次为转移性癌,原发肿瘤包括鼻咽癌、扁桃体 恶性肿瘤、喉咽癌、喉癌、甲状腺癌、鼻腔鼻窦恶性 肿瘤、颌面及口腔恶性肿瘤,还有来自胸腹腔恶性肿 瘤的转移。
Ⅴ区(level Ⅴ)
Ⅴ区及锁骨上淋巴结。 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 后缘 ,下界为锁骨。Ⅴ区以肩胛舌骨肌 下腹为界 , 上方为ⅤA区 , 下方为ⅤB区。 锁骨上淋巴结即属于ⅤB 区。
V 区接收来自枕骨、顶骨头皮、耳后、 侧颈和后颈皮肤及肩部、鼻咽和口咽 (扁桃体和舌根)淋巴结的淋巴管, 是鼻咽、口咽、声门下喉、梨状窝顶、 颈段食管和甲状腺肿瘤发生隐匿性转 移的高危区域。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下 方为ⅡA区,后上方为ⅡB 区。
Ⅲ区(level Ⅲ)
Ⅲ区(level Ⅲ)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 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 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Ⅲ区所包含的淋巴结数目变化较大, 主要接受来自Ⅱ区和 IV 区的淋巴管, 及一部分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 结的淋巴管,引流舌根、扁桃体、 喉、下咽和甲状腺的淋巴液,因此 是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肿 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Ⅳ区(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 下区。位于颈内静脉下1/3周围,从 环状软骨水平到锁骨上水平。前后 界与Ⅱ区同,位于肩胛舌骨肌、锁骨 和胸锁乳突肌侧缘所围成的区域。
IV区主要接收来自Ⅲ区和V区的淋巴 管,即咽后、气管前和喉返淋巴结 的淋巴管,及下咽、喉和甲状腺的 集合淋巴管,是下咽、喉和颈段食 管肿瘤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 区域。
Ⅶ区(level Ⅶ)
Ⅶ区(level Ⅶ)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 会 (AJCC) 在公布 TNM 分期时 , 又补充 第7个分区,即上纵隔淋巴结,两侧界 为颈总动脉 , 上界为胸骨上窝 , 下界 为主动脉弓水平。针对颈部恶性肿 瘤的TNM分期中,Ⅶ区淋巴结属于区 域淋巴结。
Ⅶ区与甲状腺癌、颈段食管癌的转 移有密切关系。
Ⅱ区(level Ⅱ)
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 上区 , 即二腹肌下 , 相当于颅底至 舌骨水平, 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该区接受 来自面部、腮腺及下颌下、颏下和 咽后淋巴结的淋巴管,也直接接受 来自鼻腔、咽、喉、外耳道、中耳 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集合淋巴管, 常是喉癌转移首发部位。
头颈部淋巴结分区与肿瘤
颈部淋巴结 IA IB 常见转移来源 早期转移少见,多见于唇部肿瘤 舌、口底、牙龈、口颊部肿瘤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喉、鼻咽肿瘤
口腔、咽、喉部肿瘤 甲状腺、梨状窝、颈段食管、少数锁骨下水平肿瘤 鼻咽、项部、耳、颞区或颅底肿瘤 甲状腺、梨状窝顶和颈段食管肿瘤 甲状腺、颈段食管肿瘤
Ⅵ区(level Ⅵ)
Ⅵ区(level Ⅵ) 为内脏周围淋巴结 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 管周围 ( 喉返神经 ) 淋巴结、甲状腺 周围淋巴结 , 约 6 ~ 16 枚。此区两侧 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 骨, 下界为胸骨上窝。 VI 区接收来自甲状腺、声门和声门 下喉、下咽和颈段食管的淋巴结, 是甲状腺、声门和声门下喉、梨状 窝顶和颈段食管肿瘤发生隐匿性转 移的高危区域。
IA 区是一个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 包括颏下淋巴结。引流颌、下唇中 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结。是 口底、舌前、下颌骨前牙槽突和下 唇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IB 区包括下颌下淋巴结,接受来自 颏下淋巴结、内眦、鼻腔下部、硬 软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下 唇和舌前大部的淋巴管。口腔、前 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 瘤易发生这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学院及美国头颈外科学会
Ⅰ区(level Ⅰ)
Ⅰ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及颌下 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
巴结,收纳颏、唇、颊、口底部、舌 前、腭、舌下腺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Ⅰ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 内下 方为ⅠA 区,外上方为ⅠB区。
Ⅰ区(level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