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海事业编《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技巧:复杂数量问题解题技巧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求职者及从业者所倚重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从而在职业发展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然而,要想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取得高分,除了对测试内容有所了解外,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帮助提高测试成绩。
本文将从数量关系方面为大家共享一些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取得高分的技巧。
1.了解测试结构在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之前,首先要了解测试的结构。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通常包括数量关系、逻辑推理、词汇量、抽象推理等多个模块。
针对不同的职业,测试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测试结构和内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测试成绩。
2.掌握基本算术运算技巧数量关系模块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考察参与者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这一模块中取得较高分数,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术运算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快速计算两数相乘、整除取余等运算能力,会在测试中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3.注重逻辑推理在数量关系模块中,除了对数字的操作能力外,逻辑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解决一个数量关系问题并不仅仅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更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规则。
在备考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测试中的问题。
4.刷题训练为了更好地应对数量关系模块,刷题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参与者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不断地刷题还能够帮助参与者逐渐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在测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5.合理利用时间数量关系模块的问题通常比较简单,但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和抉择。
参与者需要合理利用时间,在不同难度的问题上分配时间,避免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影响整体的答题进度。
要想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取得数量关系模块的高分,除了对所考察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

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导读】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的备考内容是《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的解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一举成功!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行测中的资料分析一直都是一个只要学习一些就能很好掌握的问题,掌握好公式以及问题的问法,直接列式代数就可以了,然后列式中的数据都比较大,不好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于不同的列式,可以采取哪些计算方法。
1、一步除法,直接运用首数法是最好的方法,观察选项,看选项第几位才开始不同就除到第几位,如果分母位数较多,看选项之间的差距做取舍。
2、这种类型的列式,先看x%,如果x%有特征,则可以采用特征数字法,把x%变成分数去计算,但此方法需要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转化,同时也要主要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注意误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如果不存在特征分数,看选项之间的差距,如果选项之间差距大于10%,则可以采用有效数字法,取两位有效数字,做乘除运算,如果选项之间的差距小于10%,则可以选三位有效数字进行运算;也可以采用错位加减法进行运算,把x%和1+x%通过加减相同倍数的方式化简掉即可。
3、这种类型的列式相对起来比较复杂,如果百分数存在特征,可以采用特征分数法;如果没有特征分数,则看选项之间的差距,如果选项之间的差距大于10%,则可以采用有效数字法,取两位有效数字,做乘除运算,如果选项之间的差距小于10%,则可以选三位有效数字进行运算;如果不想用三位有效数字运算,也可以采用错位加减法,通过把1+x%和1+y%用加减相同倍数的方式化简掉,变成一步除法,用首数法去计算。
资料分析中的列式类型有很多,以上只是很常见的三种列式类型,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以上的分析,选对解题的方法,快速的解出列式的答案,选出选项,大家一定要通过学习、练习把方法掌握。
2017青海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巧解事业单位语句排序

2017年青海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巧解事业单位语句排序事业单位考试中会经常出现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其中最常见的是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还有一类题目就是语句表达,包括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病句辨析、成语使用等等。
其中语句排序在很多省市的事业单位考试中都有出现,解题的技巧性也比较强,考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快速解题,保证正确率。
由于语句排序题都是会给选项的,所以解题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一、观察选项,利用逻辑起点排除选项首先我们可以先观察四个选项中给出的逻辑起点即首句,可以利用技巧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
主要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开头不做逻辑起点;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做逻辑起点;含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不做逻辑起点;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不做逻辑起点。
二、阅读语句,寻找局部关系第二步往往通过一些特定的词语,我们可以去确定其中某两句或三句话之间的前后顺序,从而寻找到最佳选项。
其中主要可以利用关联词、指代词、重复词、顺序词和总结词。
三、语感顺读,确定答案按照前面两步的方法基本可以确定其中一个选项,最后我们再通过快速的语感顺读,确定最终的答案。
下面以几道例题来进行具体说明:例1.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⑥⑤B.④⑤③⑥②①C.①③④⑥⑤②D.⑤③②①④⑥【答案】A。
解析:以指示代词“这”开头的句子,一般不放段首,排除D。
⑤句中的“悖论”对应的是④、⑥句,故这三句应是紧密相连的,且顺序为④⑥⑤,排除B。
①②③句之间的关系是:③为概括句,①②是对③的补充说明,由此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②。
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2.①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②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面临、但想象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③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④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⑤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⑥但可能会使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枯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③①②⑥B.②⑤③⑥①④C.②④①⑤⑥③D.⑤⑥②③①④【答案】B。
事业单位笔试中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

事业单位笔试中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在事业单位笔试中经常出现,解决这类题目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整体策略、具体解题方法和实践步骤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高效解决数量关系题。
一、整体策略在面对数量关系题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首先,要有合理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次,要注重细节,善于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最后,要善于使用数学公式和方法,同时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二、具体解题方法1. 审题: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求,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2. 给变量赋值: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给出变量的定义和赋值。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进一步解题做好准备。
3. 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
这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关键步骤。
4. 求解方程或不等式:根据所建立的方程或不等式,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求解未知数的值。
可以通过消元、代入、加减、乘除等操作来求解。
5. 验证解答:在求解完方程或不等式后,一定要验证所得解是否符合原始的条件。
只有通过验证,才能确保解是正确且有效的。
三、实践步骤1. 针对具体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和要求,明确解题目标。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给出问题的变量定义和赋值。
3. 根据条件和变量,建立数量关系方程或不等式。
4. 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求解方程或不等式,得到未知数的解。
5. 验证解答是否满足原问题的条件。
6. 如果解答正确,将解答结果表述清楚,并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给出答案。
7. 如果解答错误,检查求解过程是否有误,重新进行计算,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通过上述整体策略、具体解题方法和实践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笔试中的数量关系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思维和逻辑,严谨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技巧,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才能高效地解决数量关系题,取得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事业单位笔试中解决数量关系题需要我们具备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017青海事业单位备考指导:必杀技之排除法

青海事业单位备考指导:必杀技之排除法2017年青海省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预计5月中下旬进行,招考公告将于3月下旬发布。
海事业单位统考信息汇总。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排除法在许多考试中都被广泛应用。
所谓“排除法”,是指在综合考虑题干内容、所设题干和所给选项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信息内容不符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那么,对于判断推理中朴素逻辑的题目来说,什么时候用排除法呢?中公教育先来为各位考生介绍一下可以快速运用这种方法的题目特征:1、题干考查多元素对应问题,最常见的为两元素或三元素对应;2、四个选项对每个元素的对应,都描述得特别详细。
此时,排除法就是首选。
下面中公教育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介绍和运用一下排除法:【例题1】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解析:首先看题干,考查的是四个人与四种职业的两种元素对应关系,且选项对于每个人从事何种职业描述得很详尽,于是可以考虑用排除法解题。
通过条件(1)可知,甲、丙都不是歌唱家,则排除A、C。
通过个条件(2)可知乙不是画家、作家,则排除D。
那么最终答案选B选项。
【例题2】老周、老吴、老郑、老王四人参加一次乒乓球比赛,获得比赛前四名。
2017青海事业单位备考指导:数量关系技巧

2017青海事业单位备考指导:数量关系技巧2017年青海省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招考公告已于4月28日发布,笔试于6月3日进行。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主要考察的是怎样能够利用更少的条件,去尽快解决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巧妙的将未知对象求解出来,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类数量关系中常用的方法:
一、整除思想
在考试中经常会遇见所求的对象为整数,并且题干中的数据以百分数、分数、倍数等特征出现的问题,这时候结合份数思想和整除思想就可以快速将所求对象快速判断出来。
例如:【例题1】: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青海中公教育特别推荐最新青海公职考情资讯,分享近期青海省各类招聘考试信息汇总,预祝广大考生在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做题技巧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量关系做题技巧从近几年的考生情况看,在职测科目考试中,大部分学员都放弃数量关系,在最后的几分钟随便猜几个选项并草草结束考试,所以导致分差很大。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我们不仅需要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也需要懂得一些做题技巧,接下来中公教育带领各位考生来了解一下做题技巧。
一、寻找选项倍数关系【例1】甲、乙两人买数量相同的萝卜,甲打算卖1元2个,乙打算卖1元3个。
如果甲、乙两人一起按2元5个的价格卖掉全部的萝卜,总收入会比预想的少4元钱,问两人共有多少个萝卜?A.420B.120C.360D.240解析:两人的萝卜数量相同,则两人共有的萝卜应该是单人的2倍,选项B、D刚好是2倍的关系,所以直接选择D即可。
而B应该是一个人的萝卜数量。
二、寻找选项和差关系【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个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梁教师当月一共举办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解析:两个教室当月总共举办培训27次,选项C和D加和正好是27,因此答案为其中一个,若答案为C,则甲教室总人次为偶数,乙教室总人次为奇数,加和为奇数,不符合题意,所以只能选D。
三、巧用整除特性【例3】两个派出所某月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这个月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A.48B.60C.72D.96解析:甲案件总数必须是100的倍数,所以只能是100,乙一共就是60起案件,80%就是48件,选A。
四、运用生活常识【例4】两同学需托运行李。
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
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 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50%。
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A. 1.5元B. 2.5元C. 3.5元D. 4.5元解析:由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可知,应该优先选择稍微低一点的。
2017青海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数学运算之特值法

2017年青海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之特值法一、什么是特值法特值法就是将题中某个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实现简单运算,最终得出答案的方法。
这个特殊值应该满足的条件:首先,无论这个量的值是多少,对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的值没有影响;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最后,这个量在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量。
“特值法”在解决应用题时以其简单的思维和便捷的解题过程深受广大考生青睐。
在此结合真题对“特值法”进行全面介绍,使各位考生能快速、准确地利用“特值法”解决比例相关问题。
二、适用题型1、从题型上看:“特值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几何问题等。
2、从题目特点来看,题干中符合下列环境之一的可用“特值法”:应用环境一:题目中出现比例关系,且题干中单位单一或者无单位,形如M=A*B的形式。
应用环境二:题目中出现不变量或相同量,进行多次不同分配。
多见于浓度问题。
三、真题讲解【例1】2010 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 元/公斤,2011 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
问2011 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10B. 12C. 18D. 24【答案】B。
【解析】该题题干中所有数据都出现比例关系,符合应用环境一,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这个题总价=数量*单价,可以设2010 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则2010 年进口金额为15×2=30;进口量增加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后,则2011 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1+1/2)=3,2011 进口金额为30×(1+20%)=36;所以最后单位进口价格为36÷3=12,因此答案选C。
【例2】矩形一边增加10%,与它相邻的一边减少10%,那么矩形面积( )。
A.增加10%B.减少10%C.不变D.减少1%【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有数据都是百分数,无单位也符合应用环境一,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青海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复杂数量问题解
题技巧
朴素逻辑应该是逻辑判断模块比较难的一种题型,而在朴素逻辑中,又以数学问题最让考试头疼,其实考生多数还是对数学有一种畏难情绪,需要强调的是在逻辑中的数学问题其目的并非是要考查数学运算,其重点考查的仍然是逻辑,所以仅仅是题干涉及一些数字或者是数学的思想,所有更多的还是要应用逻辑的思维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一、极值思想
在数量问题中,对于比较难进行判断的问题,可以采用极值思想,假设一种符合题干要求的极端情况来对所给的选项进行判断。
例:16.在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中,理科毕业的多于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男性。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机关公务员的断定也一定是真的?
Ⅰ文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Ⅱ理科毕业的男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Ⅲ理科毕业的女性多于文科毕业的男性
A.只有Ⅰ和Ⅱ
B.只有Ⅲ
C.只有Ⅱ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假设理科毕业的都是女性,文科毕业的都是男性,那么就可排除Ⅰ和Ⅱ,只有Ⅲ正确。
故答案选B。
另外,要想证明Ⅲ正确,可以用A1表示理科毕业的女性,A2表示理科毕业的男性;B1表示文科毕业的女性,B2表示文科毕业的男性。
由题干理科多于文科,女性多于男性,可得,A1+A2>B1+B2;A1+B1>A2+B2。
两式相加化简可得,A1>B2,即Ⅲ正确。
故答案选B。
二、结构问题
此类问题是数量问题中比较复杂的一类问题,主要是题干涉及各种人员之间的结构,说话者承担了一种身份,但是不论是否把说话者算在内,人员结构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问说话者承担了什么身份,对于这一类问题,可以先将说话者抛出去之后,列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不等式,得到确定的人员数量,再按照选项所描述的说话者身份将其代入结构,看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则为正确答案。
例:“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包括我在内,总共是16名,下面讲到的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在这些医护人员中:(1)护士多于医生;(2)男医生多于男护士;(3)男护士多于女护士;(4)至少有一位女医生。
”
请问这位说话者是什么性别和职务?
A男医生 B.女护士 C.男护士 D.女医生
解析:先考虑不把说话者计算在内的情况,这时医生和护士共有15名。
首先由条件(1)可知,则护士至少应有8名;再由条件(3)可知,则男护士至少有5名;接着由条件(2)可知,男医生至少有6名;结合条件(4)可知,医生至少有7名,则护士至多8名。
所以,要满足条件,只能是护士8名,其中男护士5名,女护士3名;医生7名,其中男医生6名,女医生1名。
此时,加上说话者后,要仍满足这四个条件,由条件(1)可知,说话者是护士;由条件
(2)可知,说话者不能是男护士,所以只能是女护士。
答案选B。
三、概率问题
这一类问题需要应用简单的计算。
例: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
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
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D.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红骰子掷出4时,只有在绿骰子掷出3时获胜,概率为×=;
而红骰子掷出9时,一定赢绿骰子,获胜概率为。
红骰子掷出2时,总是输给绿骰子,故红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是+=。
同理,红骰子对蓝骰子的获胜概率是。
依此类推,可知红色的骰子获胜的概率高于蓝色的骰子,而绿色的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红色的骰子,蓝色的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绿色的骰子,因此可以得到结论: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