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粱瀛张立强【摘要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往往都表现为气流阻塞,前者气流阻塞于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后者于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气流阻塞,两者分别存在细支气管、支气管和上气道局部的炎症,同时又由不同机制导致全身系统性炎症。

两者在病理生理发展变化上是否可以相互影响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主要就oSAHS和COPD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两者的相互关系及预后等方面作相应综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炎症ChmnlcobstmcHvepulm蛐arydisea驼卸dobstmctivesl∞papnea.hypopneasyndromeLmNG砼刀g,ZHANGLi—q缸,lg.眈加以m£捏£o,Respim£oqDi船盘595,琥£瓢i趔Hospn口ZD,P妇i卵g渤{w坩缸y,&巧i雠g100083.GIi嬲【Abstract】Chl.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and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0SAHS)canbothmanifestairflowobstruction,whicheitherhappensinthebronchiaandbronchiolesfortheformer,orupperairwayrepeatedlyduringsleepingforthe1atter.Itisnotonlylocalinflammationoccurringinthebronchioles,bronchiaandupperairway,butaIsoisasystemicinflammationenhancedbydifferentmechanisms.ItisnotcIearwhetherCOPDandOSAHScanaffecteachotherin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ThisreviewwillrefertotheinflammationandinteractionbetweenCOPDand0SAHSandtheprognosisforthepatientssufferedfromCoPDorOSAHS.【KeyworIl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0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mme}Inflammatio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一组疾病,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细支气管和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导致慢性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阻塞或受限,造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最终出现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下降,常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睡眠呼吸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血氧的影响

睡眠呼吸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血氧的影响

o v e r l a p s y n d r o me g r o u p( n = 2 4 )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 1 0 1 . C 0 P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wa k i n g S a 0 2> 9 0 %a r e a p t t o s h o w n o c t u r n a l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1 7 期

3 9
论著 ・
睡眠 呼吸紊乱对慢 性 阻塞性肺疾病夜 间血氧 的影响
( 1 . 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呼吸科 ,辽宁 大连 1 1 6 6 0 0 ;2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院 呼吸科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3 . 大连市第 五人 民 医院 胸外科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1
h y p o x e mi a . T h e d i s e a s e s i t u a t i o 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he t h y o x e mi a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OP D. KEY W ORDS : C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No c t u r n a l h y o x e mi a
关 键 词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夜 间低 氧血 症 中图分类号 : R 5 6 3 . 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7 . 0 2 0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a a y i n u mo a u cin tsswe e d tce n t o g o p . s l : cu n l y o e ae i d swee f u d i n l ssa d p l n r f n t e t r ee td i w r u s Re ut No tr a p x mi p s e r o n 1 y o s h o n 9
56 5
Ta i Me J J n 2 2 ini n d , u 01 ,Vo 0 l4 No 6
di 03 6  ̄i n0 5 - 862 1 . .0 o: . 9 .s.2 3 9 9 . 20 0 9 1 9 s 0 6
慢 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 间低氧血症 与室性 心律失 常 关 系的研究
A src Obe t e T vs gt te e t nhpb tennc ra hpxmi a d etc l r yh afA bt t a jci : o n et a l i si e e ot nl y oe a n nr ua ar tmi V 1n v i i eh r ao w u v i r h i
Th lt s i e we n No t r al p x m i n n r ua r yh i e Rea i on hpb t e c u n Hy o e a a d Ve ti lr c Arh t m a i n Pa in swi r ncOb tu t e Pum O an Die s t t t Ch o i s rc i I n , s a e e h v X O GX aq, O G Xnu C E hxogZ N ajn LU H iu I N ioiS N i , H NS i n, E GF nu ,I ugo y i

慢性阻塞性肺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相关预测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相关预测因素
与呼吸困难的感觉呈正相关 , 由于睡眠时 呼吸 困难 的感觉 减 弱甚至消失 , 呼吸驱动 的强度必然 随之减弱 。
出现 明显 的下降 , 由于这部分 患者 白天 并无 呼吸衰竭 的表 但 现 , 间低氧血症 的发 生在 临床上往往 被忽视 。夜 间低 氧血 夜 症会 影响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 , 诱发肺动脉高压 、 心律失常甚
和二氧化碳潴 留 , 清醒 时呼吸 中枢对低氧 和高二氧 化碳反 应 性下降 , 眠时则更加 明显 , 睡 其结果是 机体对夜 间低 氧的刺激 不能发 出相应的神经冲动 以及相应 的增强 呼吸运动 , 为夜 成 间低通气和夜间低氧的主要 和重要原 因 , 种反应性 下 降在 这 R M期表现 的更加显著 。此外 , E 有研 究认为呼 吸驱 动 的强 度
2 通气/ 血流( / ) V Q 比例失调 C P O D患者 在 睡眠状态 下肺 泡通 气不足使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不相 匹配 , 气 一血 通 流比值 降低 , 形成有 血少气 甚至 无气 的无效 气体交 换 , 这种
眠片段及浅睡 眠增多 , 觉 ( 醒 包括微 觉醒 ) 次数 增多 , 日间 嗜
R M时相通气量平均 下降达 3. % ~ 9 , 气量 的下 降主 E 55 3% 通
要表 现为潮气量的减少 。引起 C P O D患者 睡眠期 间通气量下
降的主要 原因包括 : O D患者的生理 性死腔增 大 , 有效 @C P 使 通气 量下降。当 R M期 出现浅 快呼 吸时肺泡通 气量下 降更 E 为明显。② 由于气道炎症 、 上气道 扩张肌松 弛 , 使上气道 阻力 增加 。有研究 者早 年即发现 C P O D患者在 睡眠 时下气 道阻力 不变 , 而上气道 阻力 增加 , R M期更 加 明显 。③ 长期 的气 在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1 2 . 2 8 %. N o c t u r n a l h y p o x e mi a w a s 1 2 . 2 8 %. S e v e r i t y , d a y t i me S a O 2 n o c t u r n a l h y p o x e mi a a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O R=2 . 1 6 7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a n d n o c t u r n a l h y p o x —
e mi a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M e t ho d s A t o t a l o f 5 7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t a b l e COP D f o r d a y t i me b l o o d g a s a n a l y s i s ,p u l m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t e s t s t o d e t e c t a n d n i g h t t i me s l e e p mo n i t o r i n g .Re s u l t s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n i g h t t i me s l e e p mo n i t o i r n g wa s
间S a O : 可作 为 夜 间低 氧 血症 的 危 险 因素 ( O R= 2 . 1 6 7 、 4 . 5 4 8 , P < 0 . 0 5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极 重 度组 MS a O : 、 L S a O 、 S I T 9 0 %、 O D I 均 存 在 显 著性 差 异 ( P < 0 . 0 5 ) , S I T 9 0 %与 病情 严 重 程 度 呈正 相 关 ( r = 0 . 5 2 , P < 0 . 0 5 ) , MS a O 2 、 S I T 9 0 %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要点汇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要点汇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要点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

慢阻肺诊治指南是临床防治诊治的重要指引,对规范诊治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及疾病负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遗传易感性、异常的炎症反应以及与肺异常发育等众多的宿主因素参与发病过程;严重的合并症可能影响疾病的表现和病死率。

上述因素决定了慢阻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一)个体因素1. 遗传因素: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

2.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3. 肺生长发育:妊娠、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直接和间接暴露于有害因素时可以影响肺的生长,肺的生长发育不良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哮喘不仅可以和慢阻肺同时存在,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也参与慢阻肺的发病过程。

5. 低体重指数:低体重指数也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体重指数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

(二)环境因素1. 烟草: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

2. 燃料烟雾: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例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与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PM)和有害气体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PM2.5的浓度超过35μg/m3时,慢阻肺的患病危险度明显增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性低氧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性低氧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性低氧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韦美英,黄月初,王敏庆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547000Establishment of risk prediction model of occurrence of 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WEI Meiying, HUANG Yuechu, WANG Minq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EIMeiyi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ccurrence of 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EI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and establish risk prediction model.Methods:A total of 181 COPD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October 2022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by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and lung function,EID,fatigue,and difficulty in breathing of patient were evaluated.Result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PD lung function grading,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score of 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and score of 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EID in patients with COPD(P<0.05).A risk prediction model of occurrence of EID in patients with COPD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he C⁃index was 0.808(95%CI 0.745⁃0.870).Hosmer⁃Lemeshow test showed that χ2=7.258,P=0.164. Calibration chart displayed that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the model of EID in patients with COPD was consistent with actual probability. Conclusions:The risk prediction model of occurrence of EID in patients with COPD is simple,convenient and highly applicable.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risk prediction; nursing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运动性低氧(EI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及二者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及二者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及二者相关性熊晓琦宋新宇曾凡军(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宜昌443003)〔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夜间低氧血症;室性心律失常;睡眠时相〔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1-2439-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1.116通讯作者:宋新宇(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一作者:熊晓琦(1975-),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病夜间低氧血症研究。

在当前美国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居第四位,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

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预计至2020年COPD 在全球的负担将跃居所有疾病的第五位。

尽管COPD 在世界医学界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公众和公共健康及政府官员对其知之甚少或没有足够的重视〔1〕。

钟南山院士等对我国7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陕西)40岁以上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COPD 的总患病率为8.2%,COPD 患病率存在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男性高于女性(12.4%和5.1%),COPD 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农村COPD 患病率高于城市(8.8%和7.8%)。

COPD 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体重指数下降,而且分级越高,生存质量和体重指数下降越明显。

感冒、冷空气或气候变化和吸烟是COPD 患者急性症状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

吸烟者的COPD 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13.2%和5.2%)〔2〕。

COPD 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疾病,具有某些显著的肺外效应可能与患者个体的严重程度有关。

其肺部特点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1COPD 与夜间低氧关于COPD 患者在睡眠中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最早在1962年被报道,但是第一次用多导睡眠图对这些病人进行监测研究却是在10年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作者:陈培锋和平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08期[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57例,进行日间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检测和夜间睡眠监测。

结果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2.28%。

病情严重程度、日间SaO2可作为夜间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OR=2.167、4.548,P[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睡眠监测;预测因素[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15-0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处于高气道阻力低通气的气流受限状态,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并呈进行性发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进展为呼吸衰竭并极易诱发多系统并发症,致死率较高。

COPD症状不仅在白天存在,在夜间仍持续,夜间呼吸运动减弱,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对副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性刺激引起支气管痉挛进一步影响通气和睡眠质量,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夜间是低氧血症的高发时段,但由于监控手段的缺乏,夜间的呼吸监测并不被重视。

有研究发现COPD在进展为呼吸衰竭前即使白天未出现呼吸困难,却已出现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加速COPD进展[2,3]。

但睡眠监测手段存在普及难度大的限制,因此需要其他指标进行辅助监测,或作为高危人群的筛查,通过预测指标的预判更有针对性地对高危患者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及时干预。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提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符合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4],日常PaO2>60 mmHg,SaO2≥89%;除外长期接受氧疗、呼吸衰竭、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他导致低氧血症疾病、睡眠障碍、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意识障碍。

共纳入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38~69岁,中位年龄55岁,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极重度11例。

1.2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日间静息下采用血气分析仪进行动脉血气检测,记录SaO2值,连续三次读数取平均值;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 FVC,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标;在医院专门的睡眠监测室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同步记录患者夜间睡眠时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SaO21.3研究方法依据夜间低氧血症监测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分析夜间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依据COPD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组,进一步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依据日间SaO2分为A组(≥97%)、B组(93%~96%)、C组(89%~92%)。

回归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病程、COPD严重程度、日间SaO2等临床资料。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连续变量相关性采用Perason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检验。

P2结果2.1临床资料对夜间低氧血症的影响夜间睡眠监测检出7例患者夜间SIT90%≥30%出现低血氧症,发生率为12.28%。

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病情严重程度、日间SaO2组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睡眠监测指标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组MSaO2、LSaO2、SIT90%、ODI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3不同日间SaO2患者睡眠监测指标A组、B组、C组MSaO2、LSaO2、SIT90%、ODI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4 FEV1%、日间SaO2预测夜间低氧血症的ROC曲线分析FEV1%是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的关键指标,由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日间SaO2与夜间低氧血症关键指标SIT90%均有相关性,故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FEV1%、日间SaO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9、0.716,FEV1%对夜间低氧血症无预测价值(P>0.05),SaO2对夜间低氧血症有预测价值(P3讨论COPD患者由于气流受限,呼吸效率低下,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白天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由于睡眠期间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呼吸肌张力减弱等原因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显著升高,并得到较多的关注,需接受氧疗干预,而本研究对白天无呼吸困难症状的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观察,由于白天症状并不显著,夜间症状隐匿更易被忽视,然而睡眠生理状态对呼吸的抑制性作用,通气功能减弱,肺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衡可能增加罹患低氧血症风险,而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则可能加重患者呼吸衰竭进程和其他系统功能紊乱,诱发多种并发症[6]。

本组研究中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2.28%,SIT90%超过总睡眠时间30%,即SaO2低于90%的时间总和超过120 min。

低血氧饱和度将刺激呼吸兴奋,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则可引起气道痉挛,使患者感觉憋气,甚至在此期间觉醒,因此,低氧血症不仅影响氧气供给,还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使REM碎片化睡眠周期紊乱[7],患者觉醒后精神状态差,白天易出现乏力、嗜睡症状,甚至导致失眠,产生叠加效应,引起一系列身心疾病[8]。

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分析,逐步排除了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病程等与COPD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男性、高龄、吸烟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也均为COPD高危因素,占比例性优势,在排除比例影响后对夜间低氧血症的影响显著削弱。

超重或肥胖患者气道周围皮下脂肪层增厚,舌根后坠挤压气道,使气道阻力增高,甚至合并低通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但本组研究显示其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与正常体重患者无显著差异。

病程延续是病情加重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也并未呈现随病程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病情严重程度是根据肺功能检测指标FEV1/ FVC、FEV1%进行划分,在FEV1/FVC日间SaO2采用血气分析进行检测,可反映患者白天静息状态下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

而多项研究均表明[13-15],日间SaO2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日间SaO2低于95%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但国内对日间SaO2的定量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将本组患者日间SaO2水平范围按等分划分为三组,结果显示,各组MSaO2、LSaO2、SIT90%、ODI均存在显著差异,而MSaO2、LSaO2、SIT90%、ODI数值与日间SaO2数值之间也存在直线相关性,日间SaO2降低则MSaO2、LSaO2降低,日间SaO2升高则SIT90%、ODI增加,均表明日间SaO2水平的数值能反映夜间患者低氧状态水平,结果显示,B组及C组SIT90%增加幅度十分显著,经ROC曲线分析,日间SaO2的曲线下面积为0.716,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其对夜间低氧血症发生有预测作用,而阈值为93.78%,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93.78%的值在以往研究的95%以内,并进一步限定了数值范围,提示临床可根据日间血气分析结果,对COPD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状态进行预判,SaO2低于94%的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风险大,应给予睡眠监测明确诊断,早期开始接受氧疗,改善低氧状态,延缓肺功能损害进程,为临床病情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夜间低氧血症的危害与认知程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缺乏干预手段之间存在的矛盾,长期氧疗对夜间低氧血症的效果也未明确,使预防和治疗受到了限制。

因此,夜间低氧血症机制和干预仍需更多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提高COPD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1] 汪铮,丁震,李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诊治进展[J]. 安徽医学,2012,33(1):108-110.[2] 钟鸣,杨振汉,马国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情患者肌酸激酶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90-191.[3] 周玉国,李强,商建东,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19):1907-1909.[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5] 于苓,王慧玲,谢广宏. 清醒状态血氧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血氧分压[J]. 医学与哲学,2012,33(4):30-31,42.[6] 王一佳,陶连琴,时国朝,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长期氧疗指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日间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4):317-321.[7] 裴翀,丁震,张月,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预测因素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 47(5):555-558.[8] 黄瑾,刘晓菊,包海荣,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11, 50(8):664-667.[9] 申慧,王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昼夜血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7):549-550.[10] 何忠明,王慧玲,李静,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缺氧与肺功能损减的关系[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1):12-14.[11] 陈新,郑晶晶,陈瑞.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状态下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变化[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9):774-777.[12] Yves Lacasse,Frédéric Sériès,Nada Vujovic-Zotovic,et al. Evaluating nocturnal oxygen desaturation in COPD-revised[J]. Respiratory medicine,2011,105(9):1331-1337.[13] 刘辉国,徐永健. 应重视重叠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异同[J].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2):2235-2237.[14] Serap Duru,Esra Bilgin. Hepcidin:A useful marker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nnals of Thoracic Medicine,2012,7(1):31-35.[15] Hacer Kuzu,Okur Zerrin,Pelin Meral Yuksel,et al. Lipid peroxidation and paraoxonase activity in nocturnal cyclic and sustained intermittent hypoxia[J]. Sleep & Breathing,2013,17(1):365-371.(收稿日期:2013-0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