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9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教时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1、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后,教师展示材料,介绍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⑴同桌互相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教师随机抽测。
⑴交流学生字情况并进行识字教学。
⑴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2、整体感知:重点引导说说写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
相机让学生找出写怎样给树苗浇水的段落,写为什么这样浇水的原因的段落,写作者感想的段落。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指出不明白的句子。
4、教师梳理问题,小结,相机板书:种树rarr;育人。
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蒯福棣老师提出的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式来安排的。
蒯福棣老师指出,老师教课时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
而且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有的问题跟全局关系不是太大,是比较肢解局部的,那就可以随时解决;有的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而且需要深入钻研课文以后来共同研究,那就可以作为重点探究的问题。
这在于教师事先对教材认真钻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以后,事先心里有数课堂上就便于因势利导。
三、研读课文,体会用心1、提出研读问题: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说明:《课程标准》第3学段(5~6)的阶段目标指出,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课中不确定是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关键词语。
课文表达的意思是:老天下雨是不确定的,所以种树浇水也要不确定,才能让树苗学会独立自立,才不会养成依赖的心,才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不只是树,人也一样,生活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也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去培养人,才能让人学会独立自主,才不会养成依赖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10篇】

《桃花心木》教案【优秀 10 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伙儿带来的 10 篇《《桃花心木》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我给您的好友哦。
同学们,你们认识桃花心木吗?它是怎样的一种树? (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汇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1、自读课文,把握重点: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子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写种树人种植培育树苗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并写写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感受种树人的“奇怪”行为:⑴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讨论。
如:“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说明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看似漫不经心。
⑵读了这些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面对种树人的做法同学们心中有许多不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讨论流。
1、你怎样理解下面种树人说的话?⑴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联系上文“ 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让树木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就会拼命把根扎进土壤深处寻找水源,这样的树根基很深,一定能够经受风雨,长成大树。
⑵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侥幸存活下来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依赖的心”指树苗依赖定时定量的浇水,根不会深入地下,找不到水源,就会枯竭而死,即使侥幸存活的树,不能牢牢的扎根,也会被狂风暴雨吹倒。
2、小组讨论:种树人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3、导读:种树人是营造一种自然的生长环境,让桃花心木学会适应环境,寻找到最合适的存活办法。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进步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精心的《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络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活力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活力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
(板书:种树)2、默读课文、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
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老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确实,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
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
同学们,假设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11段。
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考虑: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精选16篇)桃花心木篇1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
文章蕴涵道理深刻。
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
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汲水、基业、幸而、一番、考验、膝盖、转化、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狂风暴雨”,理解“汲水、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作者借物喻人、层层设疑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体会作者借物喻人、层层设疑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依据《桃花心木》导学案预习课文。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
导学案1、我会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汲水、基业、幸而、一番、考验、膝盖、转化、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狂风暴雨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汲水: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3、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作者从种树的故事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6、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桃花心木》教案(精选14篇)

《桃花心木》教案(精选14篇)《桃花心木》篇1一、激趣――迁移――导入1猜年龄明方法(看――想――问――知)。
2读课文理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看、想、问、知)。
二、学习――探究――训练1、学习“看”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b请学生用最精炼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所见。
c根据练习,训练语言,检验所知,出示小黑板,填空:种桃花心木的人()常来浇水,()没有规律,既不(),也不()。
时间与水量都___ ___ ___。
2、学习“想”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想什么?b将带问号的句子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c再读课文,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句子在表达上可用不同的形式。
d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学习“问”的部分。
a根据内容,分小组读课文。
b将转述句改为直述句,强调注意标点的运用。
c抓“忍不住”引导学生朗读。
4、学习“知”的部分。
a抓“笑”拓展,说说种树人为什么笑了?b读课文,说已知。
c出示一段话,与文本对比体会。
树苗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自然就会枯萎了;如果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d抓“语重心长”,先理解,再读段落。
e质疑。
三、学文――谈话――明理a读倒数后两个自然段,联系生活谈“独立自主”。
b师质疑: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自然段?c抓最后一段中的“再”“也”两个字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d扮演角色(种树人、“我”、桃花心木),检验学习效果,升华思想感情。
四、总结a从种树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b从“我”身上我们又明白的了什么?c结合板书,谈学习的方法(看――想――问――知)。
(本教案由李素娥老师根据听课记录整理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桃花心木》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情感目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回顾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生:能!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较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生(信心十足):能!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生笑。
)生:不后悔。
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师:嗬!口气不小啊!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优秀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优秀《桃花心木》优秀教案优秀1教学目的: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启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能够独立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年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第一个是四川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投河自尽;另一个是某大学生毕业后由于不堪工作压力服毒自杀。
看后心情很沉重。
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年轻生命的就这样自我终结,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悲剧的发生?也许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师: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怎么做?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两名)2、(这篇课文作者以桃花心木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乡下老家,有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奇特的`种树方法使作者充满疑惑,因而与他交流解心中开疑惑的事。
)请同学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件事的呢?3、汇报。
师: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呢?想知道吗?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挺拔什么意思?你能用挺拔说一句话吗?师:你们想一睹桃花心木的风姿吗?屏幕:简介桃花心木师:桃花心木这么名贵种植时一定要精心吧?2、学习第二段。
3、默读3到6自然段,用——画出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句子。
师:谁能说说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种树(在浇水时间上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不定时在水量上你们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师板书:不定量)。
师:这个种树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质疑:看到种树人这样育苗,你有疑问吗?假设我就是那个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什么?指导朗读:(其实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满腹疑问,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六自然段?)过渡: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还是请真正的育苗人来回答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桃花心木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读懂课文内容,不能够真正领悟文章主题。
自学时种树人种树时的奇怪方式学生能理解。
因为书上有提示语: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由于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因此种树人说的话无法深入理解,文中育人的道理难以弄懂。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语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目标:能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找到蕴含深刻道理的句子吗?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二、学生质疑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提出哪些问题让你的学生学习。
学生边读边想,预设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怎样理解“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
师:同学们能在读中提出问题,说明大家会读书了;能在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了不起。
不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大家联系上文边读边想,你能解决那些问题。
三、交流汇报
1.前一个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这一个不确定是自然界中的不确定。
把课文中写的给树苗浇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种树人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可以用文中的句子)
原来种树人有意制造了不确定,是为了让桃花心木树木适应自然界的不确定。
难怪他对他的做法那么自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
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谁来读读种树人说的话?
评议:引导并示范读。
指导学生朗读。
(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2.那么人的“不确定”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如爸爸公司破产了,某同学不幸得了心脏病,下岗……。
)
师: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请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
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大家评议。
师:看来,“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也给了你们很深的启发。
我们再一起读“我”的感悟段落。
出示霍金、张海迪资料。
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所以,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坚强勇敢面对。
课件出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生齐读)
四、体会写法
读课题:桃花心木
文中除了写树,还写了什么?
小结:作者不是单纯写树木,而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五、读写结合,升华情感体验。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树下雨不确定扎根成才
人经历磨难考验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