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单元溶解度课件
初中化学:溶解度 PPT课件 图文

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c 点表示。
⑹若A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 质,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 。 和溶液)
⑺若B溶液中含有少量A物
质,应⑻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
至析t出1℃的,是析出晶C体最。多的是 A
,没有晶体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 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____a____(填编号)。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
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_1<__t<_t_2 ____。
(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 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C_____。
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
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
例.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 溶解度/g
A
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B
(1)在_t_1 __℃时,A、C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 0
影响最小的是__B___。
t1 t2 t3 温度/℃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是_降__低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2、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一般规律:
《溶解度》课件

2 作用机理
因溶质的分子结构而异,如在某些情况下, 共轭溶剂能改变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使得溶质变得更容易溶解。
溶解度与晶体多形转化的关系
1 晶体多形
同一种化合物由于制备条件等因素可以产生 不同的晶体形态。
2 多形转化
随着温度、压力、溶度等条件的变化,晶体 多形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应用价 值。
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定义
浓度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或溶 液中的量。
影响
通常来说,浓度与溶解度成正 比关系。
检测方法
通过比较单位体积内溶质量的 浓度差,利用光度计、分光光 度计等实验装置来检测。
了解饱和溶解度和过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
指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最 大量。
过饱和溶解度
指达到饱和状态后仍可以增加溶质量,但过饱和状 态不稳定,会形成沉淀。
定义
液体分成两层,无法混合的现象称为液-液相分离。
液液分离的条件
通常需要两种相互悬浮的液体,且不相混合,温度、浓度等影响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该现象的 发生。
影响
可利用液-液相分离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共轭溶剂的作用及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1 共轭溶剂
两种相互稳定的溶剂混合而成的共轭溶剂, 能显著地改变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3 实际应用
溶解度对药物吸收、药效甚至环境保护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剂特性
• 溶剂极性 • 溶剂型态及物理化学特征 • 溶媒离子化程度
溶质特性
• 溶质粒子大小 • 溶质极性、分子间力及
晶体结构 • 溶质分子量
外界因素
• 温度 • 压力 • 其他添加剂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溶解度》教育教学课件

• 根据溶解度数据,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 • 通过测定溶解度,验证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溶解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生产:指导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
• 利用溶解度数据,选择合适的化肥和 农药品种 • 通过测定溶解度,评价化肥和农药的 使用效果
农业环保:评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污染问题
04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一般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 分子热运动加剧,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减小
温度降低,一般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 分子热运动减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 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增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溶解度》教育 教学课件
01
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
溶解度的定义与单位
溶解度定义: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 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 饱和状态: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 最大值
溶解度单位:g/100g溶剂或mol/L
极性溶剂对溶解度的影响
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 极性溶剂与极性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较强,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 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 间的氢键作用有利于溶质的溶解
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的溶解度影响较 小
• 非极性溶质与极性溶剂之间的相互作 用较弱,不利于溶质的溶解 • 非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之间的范德华作用较弱,不利于溶质的 溶解
温度与压力综合影响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人教九年级化学溶解度 PPT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什么关系? 答:大多数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增大如KNO3 ;
少数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极少数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
5、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得衣服晾干后,常出 现白色得斑迹,这是为什么?
答:汗水中含有盐。水分蒸发后,盐留在衣服上形成白斑 6、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钾溶液,可用什么简单得办
8、氨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就形成
氨水,当温度升高时氨又会逸出。氨水是一种常用得化
学肥料,平时贮存在氨水罐中。试设想在保存氨水时应
注意什么?
答: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在氨水罐中。
9、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曲线。从图中你能
得
溶解到哪些信息?a开放b题
度
t ℃时,a、b两种物质得溶解度相等;
溶质
110g
溶剂
100g
溶液
210g
待溶解后
5ml水
5克氯化钠
再加5克氯化钠
20ml水
氯化钠溶液
溶解度ppt课件

溶解度单位
01
02
03
质量百分比
以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 比表示,常用于固体溶解 度。
摩尔浓度
以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 积之比表示,常用于气体 溶解度。
其他单位
如ppm(百万分之一)、 g/L(克每升)等。
溶解度影响因素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02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
03
溶解度大不一定溶解速率快,溶解速率与溶质颗粒大小、溶剂
温度等因素有关。
溶解度研究前沿动态
超临界流体溶解度研究
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研究不同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为化 工、医药等领域提供新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温度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溶解 度增大。但某些物质(如气体和 某些盐)的溶解度可能随温度降
低而增大。
压力
对于气体溶解度,压力增大通常会 使溶解度增大。
溶质与溶剂的性质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可能相差很大,这与溶质和溶剂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CHAPTER 02
固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定义
定义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质 量。
单位
通常用g/100g溶剂表示。
固体溶解度测定方法
静态法
在一定温度下,将过量的溶质加入一 定量的溶剂中,搅拌并静置,测定上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动态法
通过测定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绘制溶解度曲线,利用曲线推算出 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优秀课件.ppt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0℃ 31.6克
100克
131.6克
二、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1)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外因: 温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溶剂、溶质的性质
( 2 ):当温度为t1º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 依次为__C_>_A_>_B_,当为t3º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A_____.
4、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图,
(1)、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 明A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 高而_增__大____
(2)、M点表示在 _t _ºC时A和B 和溶解度 相_等__,在 >tAºC物质 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 度。在 __<__t AºC物质的溶解度 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x )
②在20ºC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克,
则20ºC食盐的溶解度为23克( x )
③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则氯化钠的
溶解度为36克( x )
④在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克,
则20ºC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x )
二、溶解度
温度(t)
/ /
溶 200 解 度 190
g
硝
180
酸
铵
170
16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溶 0.20 解 度
g 0.15
0.10
150
0.05
140
130
硝
溶解度ppt课件

24
Q P
A的 不饱和溶液,ω(C)= 20g/120g×100%
20 15
B ② 在t2℃时,将25gA放入到100g
C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A物质
的 饱和 溶液,ω(A)=20g/120g×100%
0
t1 t2 t3 温度/℃
③ t3℃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5g/115g×100% 在230g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 物质__3_0___g
采取措施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恒温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 加入溶剂 升高温度同时加溶质
70 KNO3饱和溶液的W/%
60 M
50
40
N P
30
Q
Y 20
10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⑥沿曲线向下移动
降低温度
如上的六种操作中,能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是第⑥种情况。
如何使溶液 从P点Q点?
D
大册P17 基础测评 1.2.3
D A C
大册P18 基础测评 4.5.6
A
C C
大册P18 拓展提升7
AB D B
C 不能
大册P18 自主梳理
大册P19 合作探究 问题1
31.6
100
131.6
饱和
C
(1)已知20℃时,S(蔗糖)=204g,将200g蔗糖放入100g水 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蔗糖的 不饱和 溶液,其ω= 66.7%。 (2)已知20℃时,S(氢氧化钙)=0.2g,将1gCa(OH)2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Ca(OH)2的 饱和 溶液,其ω= 0.2%。 (3)已知20℃时,S(氢氧化钙)=0.2g,将0.15gCa(OH)2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Ca(OH)2的不饱和 溶液,其ω=0.15。% (4)已知75℃时,S(氢氧化钙)=0.1g,将0.1gCa(OH)2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Ca(OH)2的 饱和 溶液,其ω=0.1%。
九下化学溶解度课件ppt

粘度大的溶剂会影响溶质分子的扩散 和运动,从而影响溶解度。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和少 数极性分子的溶解度会降低;而对于大多数非极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 溶解度则会升高。
温度对溶解度的变化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特性以及温度对溶质和溶剂物 理性质的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溶解度,因为反应热可能对溶解 度产生影响。
溶解度的单位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为克(g),表示一 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所能溶解的 溶质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溶解度的单位也可 以用摩尔(mol)来表示,表示一定量的 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所能溶解的溶质的 物质的量。
溶解度的意义
溶解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理解物质的溶解平衡、溶液的浓度、化 学反应速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物 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或体积。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或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
溶解度与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 关系,一般来说,溶解度越大 ,浓度越高。
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受 溶剂和溶质本身性质的影响,而
九下化学溶解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溶解度定义 •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溶解度的计算 • 溶解度与结晶 •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
01 溶解度定义
CHAPTER
溶解度的定义
01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通常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 的最大量来表示。
02
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溶剂的 性质、溶质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第一单元溶解度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二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三合作探究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四自主测试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
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
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
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溶解度》学案xx用法。
五拓展延升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2)
六课堂小结
师指名小结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