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入侵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合集下载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多个地区。

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学中被用来治疗风湿痛、月经不调、白带
过多等疾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紫茎泽兰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
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抑制植物病原菌的能力。

下面将对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研究人
员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紫茎泽兰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立枯病菌、青霉病菌、炭疽病
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紫茎泽兰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立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
率可达到90%以上。

紫茎泽兰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还与其浓度相关,随着浓度
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实现。

研究发现,紫茎
泽兰中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这些活性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
植物病原菌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紫茎泽兰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立枯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可能是由于黄酮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的酶活性起到了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机制。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提取物对
植物病原菌有直接杀菌作用,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破坏其细胞壁,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

紫茎泽兰提取物还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减轻其对植物的伤害。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2007-10-16; 接受日期: 2008-07-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02CB111400, 2009CB119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0871654)资助项目
摘要 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 从其种群形 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 3 个 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 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 (1) 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 DNA 水 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 化的主要原因, 地理距离和海拔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 (2) 不同地理种群的紫 茎泽兰在自然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可塑性, 其耐旱、耐高温和/或耐低温能力也呈现出 明显差异; (3) 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在调节低温胁迫应答和表型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从而拓 宽了紫茎泽兰对不同温度幅度生境的适应能力; (4) 化感作用是紫茎泽兰种群竞争扩张的一 个重要成因, 分离鉴定出 3 种主效化感物质; (5) 证实了紫茎泽兰可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 物群落结构, 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从而形成“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 (6) 采用 植物替代控制和增加植被多样性的生态修复方法, 可防止紫茎泽兰的再次入侵, 紫茎泽兰的 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茎泽兰入侵后的适应性、种内种间 的互作与竞争关系及群落的抵御功能, 对其他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2.2 紫茎泽兰对温度和干旱的生态适应机制
温度、干旱等是紫茎泽兰入侵后初始种群建立所 面临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 通过对入侵地环境的适
14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1 年 第 41 卷 第 1 期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紫茎泽兰是一种具有抗病原菌作用的草本植物,它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措施中。

对于紫茎泽兰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主要对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紫茎泽兰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生物碱、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营养代谢、阻断其生长和繁殖等方式,发挥了抑制作用。

紫茎泽兰具有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潜力。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不仅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还能够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提取物可以诱导植物产生一些防御性物质,如抗氧化物质、抗菌物质和酶类等,提高植物对抗病原菌的能力。

紫茎泽兰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环境友好性。

紫茎泽兰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种植和利用紫茎泽兰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

与化学农药相比,紫茎泽兰具有低毒性、无残留和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利用紫茎泽兰进行植物病害的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研究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将其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紫茎泽兰的抑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紫茎泽兰的抗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和种植方式等,需要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方法。

紫茎泽兰的抑菌活性还需要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提高其防治效果和可持续利用性。

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生物防治潜力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十年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近十年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近十年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
李霞霞;张钦弟;朱珣之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17(034)002
【摘要】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对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入侵的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紫茎泽兰的研究成果;概述了紫茎泽兰生殖和物候特征等有利于入侵的生物学特性,阐明了有利于其扩张的生理因素;总结了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化学机制,紫茎泽兰入侵对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介绍了紫茎泽兰防除、替代控制和利用方面的进展;指出应加强化感物质的降解和影响机制、化感物质与微生物群落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从变害为利的角度出发挖掘紫茎泽兰的利用价值;提出自然条件下对紫茎泽兰的种群建立、群落演替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总页数】10页(P283-292)
【作者】李霞霞;张钦弟;朱珣之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8;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
【相关文献】
1.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研究进展 [J], 刘潮;韩利红;施晓东
2.入侵植物紫茎泽兰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J], 朱先洲
3.恶性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西藏的入侵现状及应对建议 [J], 土艳丽;刘林山;刘忠清;央金卓嘎;张黎鹏
4.恶性入侵植物紫茎泽兰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J], 周希
5.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J], 郭惠明;程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就危害极大的外来恶性毒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及利用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综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提供更多可能的途径.
作者:闫乾胜杨婕李华民曹坳程陈庆华文永奇何兰Yan Qiansheng Yang Jie Li Huamin Cao Aocheng Chen Qinghua Wen Yongqi He Lan 作者单位:闫乾胜,Yan Qiansheng(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00875,北京;宁夏医学院基础学院,750000,宁夏,银川) 杨婕,李华民,陈庆华,文永奇,何兰,Yang Jie,Li Huamin,Chen Qinghua,Wen Yongqi,He Lan(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00875,北京) 曹坳程,Cao Aocheng(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00094,北京)
刊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42(1) 分类号:Q949.783.5 Q946.91 关键词: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利用进展(龚小曼)

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利用进展(龚小曼)

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利用进展(龚小曼)生态学小论文●班级:生科1101●学号:11110117●姓名:龚小曼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利用进展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生科11级龚小曼摘要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排在第一位,它可以入侵各种生态环境,其生命力非常旺盛,根系分泌释放的化学物质和腐烂的枝叶能抑制其他物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因此常连接成片,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的衰退和消失,研究发现紫茎泽兰有多种功效和作用,本文就紫茎泽兰的危害、控制及综合利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紫茎泽兰;入侵物种;单种优势群落;综合利用1.紫茎泽兰的简介紫茎泽兰是农田、荒坡、山地、草场上一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恶性杂草,原产于墨西哥。

因其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名紫茎泽兰,别名腺泽兰。

其学名为Eupatorium coelestinum L.,系菊科泽兰属多年丛生型半灌木草本植物,株高50—120厘米,最高达2—3米,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喜温、喜湿、耐干旱、耐瘠薄,且能耐-5℃低温,生态适应性很广,能蔓延到广大的湿润、半湿润亚热带地区,且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严重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

紫茎泽兰的繁殖主要靠种子,其根、茎也能进行无性繁殖。

2.紫茎泽兰的形态紫茎泽兰,茎直立,高30~90cm,分枝对生,斜上,全部茎枝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

叶对生,叶片质薄,卵形、略三角状或菱形,基部平截或稍心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粗大圆锯齿,花序下方的叶为波状浅齿缘或近全缘;叶面绿色,叶背色浅,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叶背及沿叶脉处毛稍密,基出三脉,叶柄长约4~5 cm。

总苞钟形,长3mm,宽4mm,含40~50朵小花;总苞片1层或2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mm,先端渐尖。

花序托凸起,呈圆锥状。

管状花,两性,淡紫色;花冠长3.5mm;花药基部钝。

子叶宽卵圆形,长约2.2mm,宽1.7mm,先端钝圆宽出,下胚轴发达,被稀疏柔伏毛,上胚轴亦发育,密被短柔伏毛,均呈紫红色。

植物生理学论文——入侵生物侵入机制及进展

植物生理学论文——入侵生物侵入机制及进展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课题名称:入侵生物侵入机制及进展姓名:孙颖雯班级: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2班学号:222010317011053指导教师:龙云【摘要】:本文对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研究调查综述并从外来种的现状、入侵路径、入侵机制、预防措施、解决方法及通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入侵问题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方法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机制是极为多样的,可能没有一般的、通用的机制。

阐明生物入侵的机制,对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控制有害外来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机制紫茎泽兰【引言】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持续维持下去[1]。

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

外来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生物入侵和栖息地丧失被视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外来入侵生物往往具有极强的适应、繁殖、传播的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防范生物入侵的难度也越来高。

过去500年里尤其近200年来,全球入侵物种的数目增加了几个数量级[2],如今全球几乎没有几个区域没有受到外来种I 尤其是入侵种的影响[3]。

据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大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有50余种[4]。

外来物种入侵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目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抑或生态学特性就能解释的问题,而是属不同层次上的多学科相互贯通交织、共同影响和作用的学科群理论[5~6]。

外来植物入侵给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带来风险,包括替代当地植物,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改变群体的演替规律,导致农业动植物产量大量降低等。

外来入侵物种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均匀化和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退化,致使区域物种组成简单化。

紫茎泽兰的利用途径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的利用途径研究进展

紫茎泽兰的利用途径研究进展紫茎泽兰(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名红龙菜、小龙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原产于南美洲。

因其繁殖迅速且能形成密集的茂密带,成为了一种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

在中国,紫茎泽兰已成为了严重的水生植物入侵问题之一,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然而在研究该植物的利用途径方面,人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紫茎泽兰利用途径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在农业、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

一、紫茎泽兰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研究表明,紫茎泽兰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紫茎泽兰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资源。

其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作为牲畜和家禽的饲料。

紫茎泽兰的生长速度较快,产量丰富,可以有效缓解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

紫茎泽兰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的植物体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经过堆肥处理后可以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改良有着显著的效果。

将紫茎泽兰利用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减少植物的处理成本,还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紫茎泽兰的大量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氧化还原环境失衡等问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威胁。

寻找一种对抗紫茎泽兰入侵并能够改善水体环境的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紫茎泽兰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磷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环境。

紫茎泽兰还可以作为湿地植物利用,构建人工湿地处理废水、净化水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其吸附能力和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功能来改善水体的水质。

除了在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外,紫茎泽兰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显示出了一些潜在的医疗价值。

紫茎泽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

其提取物对于一些耐药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 茎 泽 兰 入 侵 机 理 研 究 取 得 新 进 展 提 交 申请 , 国 是 文件 起 草 国 。为 了有更 多时 间 完成 包 括 代谢 物 TB 德 —
单 嘧磺 隆 和单 嘧 磺 酯 的毒 性 极 低 , 人 畜 和 环 境 安 全 。 室 内 试 对
巴斯 夫 的 三 氟 甲磺 隆获 得 欧 盟 批 准
欧盟 委 员 会 确认 巴斯 夫 的 小 粒 谷物 和玉 米 的新 除 草 剂 三 氟 甲磺 隆 (rouuo ) 欧盟 登 记 程 序 完 成 。 该 有 效 成 分 将 于 20 ttsl rn 的 i f 08年 l 2
杂 草 科学
20 第 1 09年 期
一 7 一 5
力 和 光合 氮 利 用 效 率 , 与其 入 侵 性 有 关 , 这 与此 相 适 应 , 文 发 现 紫 该
我 国 创 制 两 种 超 高 效 除 草 剂
据 悉 , 家 “ 一 五 ”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 创 制 超 高效 除 草 剂 国 十 科 单 嘧磺 酯 的 产业 化 开 发项 目日前 通 过 科 技 部 等 组 织 的 成 果 鉴 定 。 该 项 强刨 制 的 单嘧 磺 酯 和 此前 南 开 大 学 开 发 的 鼠 内 首 个 创 制 除 草 剂 单 嘧 磺隆 两 项 成 果 , 补 了我 国谷 子 田 化学 除 草 剂 长 期 以 来 的市 场 空 填 白 , 国 除 草 剂从 过 去 的单 纯 仿 制 进 入创 制 阶 段 。 使我 目前 这 两项 成 果 均 已 经 实 现 产 业 化 , 南 开 大学 化 工 学 院 李 正 由 名 院士 主持 , 农药 国家 工 程 中心 和天 津 市 绿 保 田农 用 化 学 科 技 开 发
进 入 市场 。
早 些 时候 就 得 到 了 欧盟 农 药 管理 委 员 会 的 认 同 。 而 且 三 氟 甲磺 隆 也 已在 几个 欧 盟 国 家获 得 临 时批 准 , 和麦 草畏 的 混剂 产 品销 售 。 以 该有 效 成 分 的欧 盟 登 记 程序 持 续 了 7年 。 巴斯 夫 于 2 0 年 6月 01
量 使 用 杀虫 剂 等 。
苏、 天津 、 内蒙 古 、 宁 、 林 、 北 等 地 推 广 8 7万 h 大 大 减 轻 了 辽 吉 河 . m, 农 民 的劳 动 强 度 和草 害 造 成 的作 物损 失 , 计 为 农 民 创 造 经 济 效 益 累
7 0 0 万元 。 0 多
月 1日列 入 欧 盟农 药 登 记 法 令 ( 144) 录 1 该 项批 准 在 2 0 9/1 附 。 0 8年
验证实, 单嘧磺隆与杜邦公司的氯磺隆 、 甲磺隆 、 豆草隆的活性相 当,
对 玉 米 和谷 子 的安 全 性 优 于 氯磺 隆 和 苯 磺 隆 。 20 0 1年 , 嘧磺 隆 被 单 科 技 部列 为国 家 重 点推 广 项 目。 目前 , 嘧 磺 隆 、 嘧 磺 酯 均 实 现 了 单 单 产 业 化 , 括 原 药 和制 剂 在 内 的 6个 品 种 获 得 国 家 新 农 药 三 证 , 准 包 获
理解专性 天敌和广 谱天敌 的作用及 入侵植 物的 防治也有 一定的意
义 。审稿 专家 认 为 该 文使 生 物 人 侵机 理 研 究 到 了一 个 新 的 水平 。
美国科 学家 开发 出抗 除草剂 高梁
杂草 管 理 是 高 梁 种植 者 最 关 注 的 方 面之 一 , 国堪 萨 斯 州 立 大 美 学 的 科 学 家们 正 在 设 法解 决 这 个 问 题 。该 大 学 杂 草 生 理 学 教 授 K s a— s l ht i —K ab和 他 的 同 事 , 发 了 抗 除 草 剂 高 粱 品 系 。 该 高 粱 品 系 mA i 开 对 于 诸 如 SedatA cn 、eov t fs、cetR sl a e和 Al 含 乙 酰乳 酸 合 成 酶 抑 制 l y等 剂 的 除 草剂 具 有 抗 性 。 “ 项 技 术 运用 萌 发 后 除 草 剂 , 于 控 制 高粱 地 中 的 阔叶 树 和草 这 对 地 上 的 杂 草具 有 极 好 潜 力 , A —K ai 充 说 , 预 计 , 产 者 将 乐 ” I ht b补 他 生 于 接 受 这一 技 术 , 为 目前 还 没 有 用 于 管 理 高 粱 地 杂 草 的 萌 发 后 除 因 草 剂 。参 与该 项 目的 团 队也 正 在 参 与 美 国 环 境 保 护 局 的 项 目 : 小 最
有 限公 司共 同 承担 完 成 。 这 两 类 绿 色 农 药 在 山 东 、 南 、 龙 江 、 河 黑 江
茎 泽 兰 入侵 种 群 地 茎 和株 高 生 长均 比原 产 地 种群 快 。 与 已有 的研 究 相 比 , 文 不 仅 明 确 了“ 源 ” 氮 ) 其 分 配 部 位 该 资 ( 及 ( 合 机构 和 细 胞壁 ) 探 讨 了 氮分 配 进 化 的生 理 生 态 学后 果 , 且 对 光 , 而
同的 优化 策 略 , 计 合 成 了 近 80个 新 型单 取 代磺 酰 脲类 化 合 , 设 0 从
中筛选 出两 个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除 草 剂— — 单 嘧 磺 隆 和 单 嘧 磺
酯 。研 究 组 建 立 了 自己 的 磺酰 脲 类 化 合 物 活 性 三 要 素 理 论 。该 成 果 也 因此 在 今 年初 荣 获 了 2 0 0 7年 国 家科 技 发 明 二 等奖 。
单 嘧 磺 隆属 于 磺 酰 脲类 除 草 剂 . 由美 国 杜 邦 公 司 创 制 , 超 高 是 以 效 、 毒性 成 为农 药 史 上 的里 程 碑 。2 低 0世 纪 9 o年 代 初 , 正 名 院 士 李 研 究组 开 始 对磺 酰脲 类 除 草 剂 进 行 系 统 的 研 究 , 们 利 用 与 国 外 不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