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
 ①公输盘诎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20分)
 ......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②形貌昳()丽③孀()妻④始龀()
 ⑤谤()讥⑥穷匮()⑦溯()洄⑧好述()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
 附答案:第五单元
 1.B2.A3、D4、C5、C6.①诎,通“屈”,理屈②畔,通“叛”,背叛③衡,通“横”,梗塞,不顺④辩,通......
 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专项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专项练习

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试卷:第 1 页 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试卷:第 2 页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专项练习一、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注音 1、吴广者,阳夏.人也。

( )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3、扶苏以数.谏故。

( )4、置人所罾.鱼腹中。

( )5、大楚兴,陈胜王.。

( ) 6、尉果笞.广。

( ) 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9、此中人语.云。

( ) 10、及郡下,诣.太守。

( ) 11、水皆缥.碧。

( )12、鸢.飞戾.天者。

( )( ) 1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 14、当.其租入。

( ) 15、几.死者数.矣。

( )( ) 16、而乡邻之生日蹙.。

( ) 17、曩.与吾祖居者。

( )18、非死则徙.尔。

( ) 19、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20、属.予作文以记之。

( ) 2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 2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 23、林壑.尤美。

( )24、饮少辄.醉。

( ) 25、伛偻..提携。

( )( ) 26、泉香而酒洌.。

( ) 27、山肴野蔌.。

( ) 28、射者中,弈.者胜。

( ) 29、觥.筹交错。

( )30、颓.然乎其间者。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 )( )( ) 2、苟.富贵,无相忘。

( )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5、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 6、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 )( )( ) 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 ) 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 )( ) 9、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 )( ) 1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11、置人所罾.鱼腹中。

( ) 12、固以.怪之矣。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全书共十六篇,围绕着“道”这一概念展开,论述了人生哲学、政治伦理、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篇《道经》开篇便提出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表达了“道”是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无法完全被言说和描述。

接着,作者又提出了“道”的本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第二篇《德经》则探讨了“德”的概念。

作者认为,“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而这种“德”并非是道德规范或者法律制度,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作者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过度干预,让自然的力量自行运转。

第三篇《无用之用》则探讨了“无用”的概念。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追求“无用”,即不要过度追求功利和利益,而是要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只有在这种无用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和幸福。

第四篇《无为而无不为》则进一步阐述了“无为”的概念。

作者认为,只有在无为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这种无为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的自发。

总之,抱朴子·内篇·道德经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和人生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XXX伐我,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齐国的军队来攻打我们,这是一种灾难,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2.牺牲玉帛,XXX也。

解释:即使是有价值的玉器和贵重的丝绸,也不敢增加负担。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释:肉食的人在策划阴谋,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4.XXX修八尺有余,非躬之道也。

解释:XXX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XXX何能及君也。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答:(二)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②后世见者必宝之: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二)1、执泥绘像(《贤奕编·警喻》)歙(1)俗多贾(2),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3)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

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4),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5),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

”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注释】(1)[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

(2)[贾(ɡǔ)]指经商或商人。

(3)[秦陇]秦州、陇州。

(4)[皙]皮肤白。

(5)[皤(pó)]白。

(6)[綦(qí)]鞋上的装饰。

(7)[亟(qì)]多次。

(8)[颠末]始末。

(9)[惬(qiè)然]高兴的样子。

(10)[阿]惊讶声。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焉()以()肖()乃()是()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①子于是乎礼而父焉()②一日父归,其子疑之()子曰:学而时习之()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2王者何贵;I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者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王者何贵?(2)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2、翻译句子。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3、请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语来概括:4、《曹刿论战》中哪一句话与“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相吻合?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提分卷及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8·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希望,盼望 (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沾染 (3)尔年.尚幼年:年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 .可以.处乐何以.战(《曹刿论战》) 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家风”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人教版九年级的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_(附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的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_(附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7、吾义固不杀人(讲道义)(从来)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2、将以攻宋(用来)8、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 御” )....3、起于齐(出发)9、胡不已乎(停止)15、公输盘诎(通“屈” )...4、夫子何命焉为(什么见教)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16 吾知所以距子矣(.....5、愿借子杀之(希望)11、解带为城(作为)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6、请献十金(请允许)12、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3、吾义固不杀人。

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

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三、课文赏析。

1、写出 2 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墨守成规、班门弄斧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 _“ _非攻 _” ___思想 , 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

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墨子 :正直 ,有正义感、聪明睿智 ,有勇有谋 ,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公输班 :阴险狡诈 ,故作聪敏;楚王 :阴险狡诈 ,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施行)(仁政)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2、七里之郭(外城)11、故天将降大任(重大使命)...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12、必先苦其心(使苦)..4、城非不高也 / 三里之城(城墙)(内城)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5、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14、曾益其所不能(增加)....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15、人恒过(经常)...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8、寡助之至(极点)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9、亲戚畔之(通“叛”)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新课标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复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复习题

文言文综合复习篇——基础篇第一篇: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 ---- 战国策词语解说不辱使命易安陵..其许寡人大王加惠...安陵君其许寡人固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易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非假如也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布衣.....长跪谢之以头抢地耳..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仓鹰休祲...天下缟素寡人谕矣...色挠徒以有先生也...句子翻译固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重点问题谈谈以下几句话的话中有话?1、且秦灭韩亡魏。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

秦王是如何一个人?唐雎是如何一个人?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本文最后一段描绘秦王的神情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文末说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折服了吗?为何?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1、起于鲁8、文轩..2、公输盘不说.9、短褐.3、再拜10、虽杀臣,不可以...绝也4、不堪称知类11、子墨子守圉有...余5、然胡不已乎12、公输盘诎....6、胡不见我于王13、吾知因此距子...矣之14、在宋城上而待7、子墨子九距.楚寇.二、翻译以下句子答案1、夫子何命焉为?2、宋何罪之有?3、知而不争4、此为何若人?5、九设攻城之机变6、虽杀臣,不可以绝也三、回答以下问题1、墨子听闻“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进而起程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2、墨子以自己的言行阻挡了战争的发生,从中你获取如何的启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委而去之..环而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池非不深.是时节不如地利也.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威天下.多助之至.得道者多助...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8、不可谓知类..()9、胡不已.乎()10、胡不见.我于王()11、解带为.城()12、九设攻城之机变..()13、子墨子九距.之()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盘诎.()16、吾知所以..距子矣()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见我于王?(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 8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三、课文赏析。

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 )1、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反驳的。

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课文赏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有:。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的六个人物故事阐明了的道理。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和“”。

《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一箪.食()4、蹴.尔而与之()5、为.宫室之美()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乡.为身死而不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翻译下列句子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课文赏析1、本文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作者文证明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的论证方法。

《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齐师伐.我()2、曹刿请见.()3、又何间.焉()4、肉食者鄙.()5、何以.战()6、衣食所安.()7、必以.分人()8、小惠未徧.()9、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小信未孚.()12、小大之狱.()13、公将驰.之()14、下视其辙.()15、遂逐.齐师()16、既.克,公问其故()17、彼竭我盈.()18、望其旗靡.()二、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课文赏析1、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是: 。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战前准备?3、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而形貌昳丽..( )3、朝服.衣冠(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旦日..( )6、孰.视之( )7、臣之妻私.臣( )8、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9、皆以美.于徐公( ) 1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1、谤讥..于市朝..( ) 12、时时而间.进( ) 13、期年..之后( ) 14、皆朝.于齐( ) 1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愚公移山》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河阳.之北()2、年且.九十()3、惩.山北之塞()4、出入之迂.也()5、聚.室而谋曰()6、杂然相许.()7、其妻献.疑曰()8、且焉置.土石()9、荷.担者三夫()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1、寒暑易.节()12、始一反.焉()13、汝之不惠.()14、固.不可彻.()()15、何苦.而不平()16、河曲智叟亡.以应()17、冀之南,汉之阴.()18、无陇断..焉()()二、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下册默写1、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多助,。

3、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4、劳其筋骨,,,。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

8、,万钟于我何加焉!9、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10、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11、子固非鱼也,。

12、,在河之洲。

,。

1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14、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沚。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17、,半夜军行戈相拔。

18、虏骑闻之应胆慑,。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句:“,。

”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22、《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

,,。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原因的句子:“,。

”25、《鱼我所欲也》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26、《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

”27、《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

”28、《曹刿论战》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

”29、《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30、《曹刿论战》中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31、《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指的是:“,。

”32、《从军行》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33、《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34、《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35、《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36、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3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志的诗句:,。

38、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39、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4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思乡的句子:,。

41、《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

42、《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离别之情的句子,。

?4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44、《别云间》中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别云间》中的千古名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