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综合探究三_探访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2.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2.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影响;3.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3.教室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2.讲授: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3.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总结出关键节点。

第二课时: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影响1.导入: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影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讲授: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3.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室展示。

第三课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1.导入:通过文献资料展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讲授: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3.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总结出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评判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2.作业设计:安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小组展示:评判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室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教学资源:1.教材:《综合探究三》;2.多媒体: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3.文献资料: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等。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4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4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西 方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东 方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 大洲。 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方法指导:1.阅读设问,明确探究内容。2.结合设问,在史料中划出与探究有关 的关键词。3.联系史料和教材69页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丝路何以通畅
史料二:“(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 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 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 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独立探究3分钟
方法指导:找地图参照物法。(参照物:黄河,起点:西 安,根据路线,往西找到丝绸之路的终点,经过的地形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读出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名称。)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 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
丝路何其遥远


漫长
艰险
多元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过哪些 重大举措? 军事上: 对匈奴采: 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 关系,交往频繁。
行政管理方面: 1.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 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 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经济交往方面: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上课用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上课用
___,终点__ ___,终点_ ; ____; 。
2.对照世界地形图,我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 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亚洲分区图,我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大一统 军事上强大 经济上强盛 文化上繁荣 东西方文明 的交流融合
汉朝 国力 强盛
贸易需求 打通丝路
文化交流 经贸往来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 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 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 自我测评 1、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统一采 用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 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此外,为 了提高中央政令和军事行动的效率,还修筑了驰 道。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颁布了“推恩令”,削弱 诸侯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以加强监察制度; 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在长安设 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
对照世界地形图,我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敦煌
对照亚洲分区图,我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西 方
皮毛、香料、药材、珠宝 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 冶铁技术、养蚕技术
作 用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 大洲。 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3 探寻丝绸之路课件牛老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3 探寻丝绸之路课件牛老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
驿使图
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 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 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 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 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
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 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 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社会稳定
巩固
促进
汉 朝 大 一 统
畅丝 绸 之 路
保障 通
推动
民族融合
经贸发展
关系: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 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重要城市,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 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 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 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
其他: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 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 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 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 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 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 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 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椅子是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 沙发是音译的。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
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 关键作用。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年) 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 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数民族(匈奴)与汉族经贸交流频繁,日益 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史料一:“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 (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 (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 者。”
——《汉书•西域传》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1、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 2、屯田开垦 3、设置官员镇守。
龟磁国,古西域 国之一,居民擅长 音乐。古城位于库 车县城西约两公里 的皮朗村。我国汉 唐时期,中央政府 都以龟兹为政治中 心,设立政权机构, 管理西域地区。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东汉和帝永元三 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 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 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 地。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史料二:“(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 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 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 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 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修筑长城;
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直线距离超过10000公里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 使西域基础上继续 向西延伸,直至欧 洲,路途更加遥远。
漫长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综合探究三_探访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意义,拓展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掌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文化交流;3. 分析丝绸之路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钻研能力。

三、设计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文化交流- 学生分组选择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进行深入钻研,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 学生设计展板或PPT,展示所选城市的奇特魅力和文化遗产。

3. 丝绸之路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钻研,分析丝绸之路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分享钻研效果并进行讨论。

4. 综合探究和展示- 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丝绸之路主题展板,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 学生进行展板展示和口头答辩,展示所学知识和钻研效果。

四、评判方式1. 作业成绩(包括钻研报告、展板或PPT等)占总成绩的70%;2. 口头答辩表现占总成绩的20%;3. 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占总成绩的10%。

五、作业要求1. 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钻研和展示过程,完成分配任务;2. 作业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抄袭;3. 展板或PPT设计要美观大方,内容清晰明了;4. 口头答辩要准确、流畅,展示自大和自大。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水平宁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成绩。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但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为一体,而且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蒙在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面纱,探寻并展现令人向往的丝路古镇当年的风采。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
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武威治所今甘肃武威张掖治所在今张掖西北
酒泉治所在今甘肃酒泉敦煌在今甘肃敦煌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鄯善在今新疆若羌
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轮台东龟兹(Q iOcI)今新疆库车莎车今新疆莎车
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
大夏在今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之间奄蔡在今咸海至里海一带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条支在今伊拉克一带大秦古罗马,在今地中海地区身毒古代印度
图3-35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3-41 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 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 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 之路。
东方 西方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 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扬场图
牧马图
丰收,说明农业发达
图为西域品种的马,表现了 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一人扶犁驭二牛,耕种技术 的进步
犁耕图
桑蚕业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 明的影响较深; 汉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
采桑图
结论: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文化交流 经贸往来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使图
扬场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
牧马图
图片内容是什么? 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犁耕图
采桑图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马
尺牍文书 驿使
从当代邮政的内容、意义两方面去考虑 意义: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 内 (容 驿《交:马驿流邮)使最递图具人》代员画表(像的驿砖丝使正绸)是之、出路邮土上递于。物中品国(历尺史牍上文经书济)、、政邮治递和工文具化
昆仑山脉
3、经过了 哪些国家?
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 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
意大利
探讨: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 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的重大举措保证丝路的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3)屯田开垦,发展农耕,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经 济发展
史料三:西汉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敦 煌汉简记录了敦煌一郡即有存谷一万多石,莎车,疏勒等 地均可“粮食自足”。
(4)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 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
结论:丝路沿线及河西地区社会生活深受中原农耕文明 影响(民族文化融合)
◆寻访:丝路古镇的魅力——丝路何处显魅力
今天的新疆阿可苏地区库车县,在汉代称为龟兹, 是古代西域诸国中的大国。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 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龟磁国,古西 域国之一,居民擅 长音乐。古城位于 库车县城西约两公 里的皮朗村。我国 汉唐时期,中央政 府都以龟兹为政治 中心,设立政权机 构,管理西域地区。
5、这两则史料说明,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 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丝绸之路 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 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6、《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 “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了帝王的言行政绩; “世家”记载诸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 则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驿使图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
——墓砖壁画的魅力
牧马图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 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扬场图
丰收气象(嘉峪关地区农耕业发达)
北方民族牧民生活
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提高耕田 效率
犁耕图
龟兹桑蚕业繁荣
采桑图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 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 措?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 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行政管 (1)公元前121年,设酒泉、张掖、武威、 理上 敦煌四郡; (2)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 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外交
楼兰(鄯善):西域 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 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 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 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 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 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 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 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佛塔,是楼 兰古城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漂亮的一座 “雅丹”,它静静地端坐在古城东边偏 北的地方,俯视着我们这群朝圣者。在 它的西北面,有保护者用木板和粗大的 树干在支撑着。在它西边约300多米的地 方,是可能充当过官衙的三间房,当年, 斯文· 赫定在这些墙壁下,曾挖掘出大量 文物。眼前的三间房,徒剩四座高大的 土坯墙,中间面积稍大,有15平方米左 右,两边房子较小,约有10平方米,在 房前的地面上,散落着一大堆木桩,上 面有明显的铆眼,一根最长的方形木桩 足有4米多长。 从三间房再往西,就是几所民房的遗迹,房子的规模依然清晰可见,原 先砌墙用的胡杨木板、红柳枝依然挺立在沙土中,地上,是盖房用的芦苇或 细红柳枝,1 000多年过去了,她们依旧完整的保存下来。所有的建筑都建在 高台上,在低洼处,到处散落着或黑或红的陶片,陶片有些粗糙,这么多的 陶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楼兰古城的繁华与辉煌。在民房的北边,有两座 类似雅丹高约3米的土堆,这是古城墙的遗址。
铜奔马出土地:雷台
图3-41 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 (又名马踏飞燕 )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 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 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 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史料四: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 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 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些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1、构筑河西长城
巩固 汉 朝 大 一 统
保障
丝 绸 之 路 通 畅
促进
2、沿线构筑军事防 御设施;设置官员 镇守
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 消失的原因: 变化,战争的破坏
• 自我测评 1、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统一采 用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 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交通上,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颁布了“推恩令”,削弱 诸侯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以加强监察制度; 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 立官学。
龟兹是历代中央王朝统 治西域的政治、经济、 军事和文化中心,商业 的繁荣使龟兹成为东西 方商品的集散地,大大 促进了货币的流通。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 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 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 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要冲。是“中 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 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 都”“中国葡萄酒城”“西 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 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 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昆仑山脉,天山山脉,撒哈拉沙漠,伊朗高原
艰险
天山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多元文化的交融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1世纪的新疆处于佛教 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 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意 大 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路途遥远,地形恶劣,艰苦。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1、从邮政内容说:反映了当时 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 (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 书),邮递工具(驿马),它是 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的邮票 2、从邮政意义说:邮政保证 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 信息交流 出土于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经 济、政治、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 的通道之一)的咽喉之地——甘 肃嘉峪关地区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 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 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 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 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 煌石窟”、“敦煌壁画” 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 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 阳关的所在地。
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它是东西方贸 易的中转站,是中西方文化汇聚交融之地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路何其遥远
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 ___,终点__ ;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 ___,终点_ ____; 你发现 。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 地形区?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亚洲地形图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__ ___ _、__ _。 _、
3、屯田开垦,发展 农耕,促进丝绸之 路沿线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经贸发展
推动
4、少数民族(匈奴) 与汉族交流频繁, 民族融合 日益融合,共同保 护丝绸之路
关系: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 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 序。
敦 煌 月牙泉
玉 门 关 阳 关
鸣 沙 山
探究三 丝路何处显魅力
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皮毛、香料、药材、珠宝
(1)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西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
东 方
(2)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中国
(3)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丝绸之路不但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为一体, 而且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亚洲分区图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漫长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 1. 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__ 长安___,终点__大月氏_;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_ 长安 ___, ___, 终点终点 __ __; 大秦___;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 ___,终点 _ ____; 你发现丝绸之路进一步向西延伸,一直到欧洲的大秦,支路多, 你发现 路途遥远。 。
3、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 种政策的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 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
这幅壁画说明:①反映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受中原农 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②反映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农牧 结合的生活情况。③反映了汉匈两族的经济交流。④反映 了少数民族也被汉族文化所吸引,开始接受和学习汉族的 文化。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1、构筑长城
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 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 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 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 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