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本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二)
太极散手阐秘

太极散手阐秘---浦汉健太极散手阐秘---浦汉健长期以来,太极散手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几乎人人都知道太极拳有散手存在,都知道太极散手技击要引进落空,借力打人。
可是所能看到的太极散手,又无一例外地是先搭好手的推手,或者在推手中夹带些擒拿、摔跤动作,甚至在人家无防备的情况下施以“黑拳”之类的东西—这是太极散手吗?太极散手是传统太极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低架、快拳、排打功等同属太极拳武练范畴,与现行较普及的中架、慢拳、推手等文练范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拳谱上说,“文者,体也;武者,用也。
”“文练之,则为内丹;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修身养性之功;武练之,则为外丹;有矫健身手,防身御敌,以柔克刚之能。
”练太极而不经武练,则难以致用。
太极散手是用于防身技击的实战技术。
它动作简洁明快实用,讲求以不变应万变。
原为看家护院,经商走镖者所用。
它在技法上不受限制,但凡人体要害部位,均在可击打范围。
在实战中以剑法为拳法,讲究避实击虚,强调“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往往出手见红,一招制敌。
不讲究观赏性。
这是与现代文明和体育竞赛精神相悖的,再加上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近百年来已不公开传授。
人们目前所能见到的一些所谓的太极神功者,实质多为太极拳文练体系中规范或不规范的推手练习,与太极散手是不相同的。
传统太极散手是建立在文练和武练基础上的,它要经过“形、势、劲、意、气、神”六个层次的训练。
这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不能截然分开。
它们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与长拳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形、势、劲”可视为外练,“意、气、神”可看作内练。
有内有外,有阴有阳;内外结合,阴阳既济,相辅相成。
形,为太极拳入门的初级功夫。
拳谱上说,“形者,手足官骸也”。
犹如练书法讲“先正其手脚”,练长拳讲“手眼身法步”。
平时行功盘架子即是练形。
当然,练形不是孤立的,它要与“意、气、神”相结合,至少要“形神兼备”,同时练意练气,否则是练不出真功夫的。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二十珍本

厢 拔 胸 含 胯 嚣 腰 鬈 。 、 2 一 圈 冕 尖 刀 , 4 。 右 出 踢 峙 同 足 。 t j {
背。常 身 沉 虚 链 屑 镛 前
蒋荔 i 。
一 ~—
2 薅 文 蕺 薹. l 蓐
茑盏霍鬻 : 盎一 _ . 孙 。
嚼孵 孵
醴 | : 0 I ’ 一
’
不 敛 背下 势 法 膝 可 氯 具 右 用 蒋{ 面 下 向 收 神 上 敢 手占 向 眼 一 刀 祝 毒 步 相 雨 止 凝 垂。於 一 上
夯 驶 神。 左 至 升 一 停 一
戥。厚 E。雨 刀 背 佳 ( 日 兰)一 断。右 踏
垂 墓
。
一
一
~
库 山 以 及 之 卸 也 至 功 之 其 毒 柬 保 煲 续 失 一 亲 — 至 一。 百
箨 等 存。 翟 台 兄 明 蕲 深 其 十 人 _
失 ・ 分 _ 家 中 城 却 拿、 、 出 有
. . 喜
雾 l
,
一隹。勤。卷 毽。三 雾 致 方。梗。坫 0 搀 步 喜 拳 造 性 刺 被 太 辟, 垄 馒 升 樗 樨 化 蒡 珐 一 扎 黏。 中 而 趔 擎 桴. 樨 势
獯 势行 J 身 於墼二 静 。 兄 同 星 墨 i 整晕 鼯拜 上手 一一 带 2 勇 岩 霉 攀 冕 6刀 另
一 一
一
此 势裤遥 德 0直 耋 起血 肩移 舆氯起 。 住分器 考於 a 上
地 同
升
磊
’
一
伍 。
r 。 霪砍
肟
爿
藉
■麓
。 ~
乏 罄
,
孓朝述人霎 二摹蕈而 檀l 蓍 授 藿、、 粑。 奥 ’ 整。龊耋; 。搓著。囊 禽。枪可人 樟樗{ 耋美滑 囊嚣 蓁{ ?搓。玷 手 罩 养 蠢巳 。圆 搴 穆o 中
经典好书《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经典好书《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经典好书《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武术史的著作很难像文学作品一样,可以给予准确的评价;——这是谈艺人的爱好,谈艺人唾沫的分泌带来一种饮食或者说权力的快感。
——也很难对于它的历史作用给出评价,本来武术就是边缘,更时过境迁,少有人记得了。
今天我们都是蜻蜓点水,蜜蜂采蜜般来阅读;前者,因为门派的隔阂,无法对其中当时以为最宝贵的招式等来学习了;由于武术的特殊性,没有身传口授,无法领会某些文字后面的精妙;后者,这么多的书,能在其中读到一二句“口诀”,一二句有用的可以落实到自己练习的,一二精辟真切处能让自己豁然领悟的,那真是采到甜蜜了!——私淑弟子此之谓也?当然武术最大的秘诀是“练”,是身体而非嘴巴。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是四十年代出版的,据吴文翰先生的介绍,当时很贵,要金圆券16圆(当时可以买四担大米)。
我读到的书是大概五十年一本刻成简化字的复印件。
年纪大点的朋友可能知道,是用钢笔刻印在蜡纸上,再印刷的。
也见出这书在当时练习者心中的分量。
网上查到,这书其实在1994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整理成《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
据说,这书是田兆麟口授,弟子陈炎林等编的,陈使计改成独有。
这是题外故事。
常常以为武林豪杰,粗狂豪爽,心胸宽广,梁山好汉般,但是名利事上过不去的还真多,王伦之类不少。
网上还有田系传人说到,这书上的也都是粗略的表面的东西;高深的东西还没有讲;书中讲的是大架,还有中架和小架。
武术有秘传,这是无疑。
这话真让人失望。
读书,没有用!而即便今天去异地拜师学艺,也是很麻烦的事,除非是年轻人有职业的规划。
雁过留声,人死留名:此文开头提到,武术史的理念,请那些年纪大的传人们多多传布;而佛教云,法布施是最大的功德!请年纪大的传人们开阔心胸点,为往圣继绝学!本书,之所以贵,也许是因为真切两字!也就是作者练习之谈,可以在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而且对当时一般太极拳爱好者得疑问都给予说明。
太极拳剑扇6套谱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4、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6、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9、单鞭: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0、云手:(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右左穿梭:(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_图解+记忆口诀之欧阳计创编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时间:2021.02.11 创作:欧阳计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当前位置:首页- 参考素材- 24式太极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技术讲解版)1 起势2 野马分鬃3 白鹤亮翅4 搂膝拗步5 手挥琵琶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返回顶部第二式: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太极剑剑谱

三十二式太极剑剑谱起势第一式并步点剑第二式独立反刺第三式仆步横扫第四式向右平带第五式向左平带第六式独立抡劈第七式退步回抽第八式独立上刺第九式虚步下截第十式左弓步刺第十一式转身斜带第十二式缩身斜带第十三式提膝捧剑第十四式跳步平刺第十五式左虚步撩第十六式右弓步撩第十七式转身回抽第十八式并步平刺第十九式左弓步拦第二十式右弓步拦第二十一式左弓步拦第二十二式进步反刺第二十三式反身回劈第二十四式虚步点剑第二十五式独立平托第二十六式弓步挂劈第二十七式虚步抡劈第二十八式撤步反击第二十九式进步平刺第三十式丁步回抽第三十一式旋转平抹第三十二式弓步直刺收势四十二式太极剑剑谱1.起式2.并步点剑3.弓步削剑4.提膝劈剑5.左弓步拦6.左虚步撩7.右弓步撩8.提膝捧剑9.蹬脚前刺10.跳步平刺11:转身下刺12.弓步平斩13.弓步崩剑14.歇步压剑15.进步绞剑16.提膝上刺17.虚步下截18.右左平带19.弓步劈剑20.丁步托剑 21.分脚后点22.仆步穿剑23.蹬脚架剑24.提膝点剑25.仆步横扫26.弓步下截27.弓步下刺28.右左云抹29.右弓步劈30.后举腿架剑31.丁步点剑32.马步推剑33.独立上托34.进步挂剑35.歇步崩剑36.弓步反刺37.转身下刺38.提膝提剑39.行步穿剑 40.摆腿架剑41.弓步直刺42.收势沙式三十六式太极剑剑谱1.起势2.抱牙笏式3.仙人指路4.三环套月5.小魁星式6.右拦扫式7.左拦扫式8.黄蜂入洞9.风卷荷叶10.夜叉探海11.右落花式12.左落花式13.玉女穿梭14.白虎搅尾15.退步勒马16.灵猫捕鼠17.金花落地18.顺风扫叶19.凤凰双展翅20.怀中抱月21.右旋风式22.童子提炉23.金蛇伏地24.左旋风式25.毒蝎返尾26.流星赶月27.玉女探花28.犀牛望月29.狮子摇头30.白猿献果31.游龙戏水32.雄鹰探爪33.乌龙摆尾34.风扫梅花35.指南金针36.收势太极功夫扇第一套【第一段】1、起势(开步抱扇)2、斜飞式(侧弓步举扇)卧似一张弓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5、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南拳和北腿7、力劈华山(翻身劈扇)少林武当功8、灵猫扑蝶(转身轮压扇)太极八卦连环掌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二段】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11、邹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13、猛虎扑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螳螂扑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15、勒马回头(盖步按扇)少林武当功16、鹞子翻头(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三段】18、举鼎推扇(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挥鞭策马(叉步撩扇)身轻好似云中燕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豪气冲云天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25、霸王杨旗(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抱扇还门(开步抱扇)【第四段】27、野马分鬃(弓步削步)卧似一张弓28、邹燕凌空(弓步亮翅)站似一棵松29、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30、猛虎扑食(震脚撩步)走路一阵风31、螳螂捕蝉(戳步撩扇)南拳和北腿32、勒马回头(盖不按扇)少林武当功33、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34、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五段】35、顺弯肘弯(马步顶肘)清风剑在手36、衷鞭炮(马步翻砸)双刀就看走37、前拓势(虚步拨扇)行家功夫一出手38、双震脚(震脚推扇)那就知道有没有39、龙虎相交(蹬脚推扇)手是两扇门40、玉女穿梳(望月亮扇)脚下是一条根41、天女散花(云扇含抱)四方水土养育了42、霸王扬旗(歇步亮扇)中华武术魂43、行步还门(托扇行步)【第六段】44、七星手(虚步亮扇)东方一条龙45、拦扎衣(弓步亮扇)儿女似英雄46、捋挤势(后捋前挤)天高地远八面风47、苏秦背剑(并步背扇)中华有神功48、搂膝拗步(弓步戳扇)东方一条龙49、单鞭下势(扑虎穿扇)儿女似英雄50、挽弓射虎(弓步架打)天高地远八面风51、白鹤亮扇(虚步亮扇)中华有神功52、收势中华有神功。
连载④|太极拳实战用法:提手上式(口诀:回身提手把着封)

连载④|太极拳实战用法:提手上式(口诀:回身提手把着封)编者按漾太极网连载的太极拳实战用法,几位太极名家对于实战用法的解读对于现代人习练太极拳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具有丰富的攻防内涵,有独特的“法”身法和“术”(攻防技巧),了解了每一拳势的技击含义,就能在套路练习时有章可循,出手抬足有的放矢,动作更有针对性,不仅能为将来的推手、散手习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相应地健身效果也会更好。
特别说明,这套实战用法来自《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荟萃》,这本书收集了杨澄甫、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以及牛春明、陈微明、崔毅士、李雅轩、郑曼青等先生的太极拳著作,利用杨澄甫的拳照和双人对敌图为主要图谱,把杨氏太极拳门人、名家对杨氏太极拳各式用法的诠释进行归类编辑,新颖独到,让人赏心悦目。
本书连载刊登已获作者李秀教授授权。
提手上式实战用法1、杨澄甫:拳之打法不一,如甲单鞭式,如乙持左拳以直打来,甲含胸双手往一处合劲,放在乙左膊上,往前下方沉打,将乙打倒坐地上。
此即提手用法也。
提手用法有二:提上打、沉下打皆可也。
杨公澄甫提手上式拳势(晚年拳照)2、杨振铭:由单鞭式,设敌人以左脚在前自我右侧用左拳击我腹部,我即含胸,转左足尖坐实,右脚提起,踏前半步,足跟落地,用右手从下往上搭在敌人左肘上,左手放在自己右腕内侧,同时右脚上前半步弓实,两手用一合劲挤出。
如敌人起身,向前弓腿用右拳向我头部用横劲击来,我急抬起左手,向左掤住敌腕内侧,右手握拳,拳心向上用沉劲向敌人胸部击去,此变法也。
3、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述提手上式用法是:对方自右侧击来,我向右转峰,两手互相往里提合,是一合劲,两腕提至与对方的腕、肘相含接。
用提手法时身不能太斜向,身斜了会将左手往后拉,左右手合不上劲,管不住对方的腕肘。
两手不能低,低了不能形成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身体态势。
合手不能坐腕立掌,如坐腕立掌,劲会散向,不能形成左右相合的劲。
提手上式变招灵活,左手可变掤手应敌,左右手可变挤手挤出,也可变捋,一切均以静待动,因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f
.
整 手按 搔 摊 手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受手乎 圆 沾 黏 推 手 法
; ;
:
十 三 祷c 动 心 解 行
;
;
. 1I
一
单行本
; ;
太楹 拳 趣
; ;
罩 手按化 推 手 法
.
罩 行本
; ;
太 褪 拳洽
定 步推 手罩^蒙 眢 法
}
附球
太 楹 散手 封打
单 行本
; ;
卷六
太 褪拳
罩 行本
;
.
巷十
; ;
卷五
太 梗拳 研步 筵 身 逞 氯 法
;
;
箜 人 鲂 步刺 心刺 腿刺屑 刺 喉 四 槔 媸 _
; ; ;
;
;
;
;
;
;
;
;
;
;
五
; ; ; ;
;
7
~
置 本 }行
;
:
:
;
;
;
;
;
;
;
筻 人 立 髓 圆 形沾 黏扎 ∞ 莲
;
四
单 行本
; ;
卷咀
罩绒 式 基 本操 腿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越
; ;
;
拳 之精 莘
、
本 编除 十
沾 黏遵 随 磺 儡 丢抗 解
;
0
;
;
; .
;
;
艘
四
: ; ;
十 六 嗣 耍豁
遁 身大 用拾
. .
.. .1l
. . .
}
; ;
. 圈
.
如
、
:
:
;
;
. :
:
:
单手立 圆 推 手 法
;
; ;
一
; ; ;
.
■●●I
:
;
.
:
;
;
, :
;
;
;
;
;
;
三
;
四
本编禽 求
逢 锡以 南
●
;
;
;
;
:
;
;
:
;
:
堡手招 叠 推手 皓
;
。
:一
; ; ; ; ;
.
心A鑫
;
、
; ; : ;
;
;
;
;
;
;
;
筻手 撅 裤 推手 法
;
.1 .
;
; ; ;
二
.
八字 歌
;
; ;
∞
;
;
著者 不
铅
;
:
.
j
;
;
;
:
;
;
筻手按化 推 手 法
,
太楹 拳 真 袭
m 字 式 站帑
:
~
正
本
焉 步 蛄椿
五
五
檀 拳 之椿 步
1
●
●
●
●
●
M
●
“
乘 卸 大 成 下 乘郫 小
非 虚 帮故 言 道 者 往
、
^ } 7 罱 修 道 人 士 因 c坐
拳 呼 吸 之 升 降 垒焉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怠
;
Kk k
。
k
h
k
i
i
;
;
;
;
叠 一 定大 猿 法 固
; :
; ;
;
;
;
;
;
;
;
大强
;
芦
;
掌
、
I_ 鲁
辐 ∥ ‰
~
,
^ ‘ ■■■■■■I
;
;
0
- . I - ..
;
毡醴匿
孳 &珊 t
:
.
;
.. ..
一 ㈠
; ; ; ; ; ;
{
茫囊— ■
;
.
.
活 步 推 手掳 提 挤 按 四 手 法
;
;
;
定 步 推手 狮 撂挤 按 四 手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