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与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意与气

意与气在人身中,无形无色,而非目所能观也。

须知气于人身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气乃体之充也。用以催血,用以养血。

气之成,由于命门火与精液涵煦覆育而成。道家称之谓水火既济,或谓内丹。其所存之处在丹田。道家异常珍视之。

常人咸以血为身中之至宝,所视为最贵者,不知气实较血犹为贵焉。因气与血以气为主血为副,气为卫,血为营。人之一生,全赖营卫,若有营无卫则不运,有卫无营则不和。易言之,卫为重,营为轻。血不足尚可暂生,气不足则立危矣。

故养气甚为重要。太极拳之特点,除养身外,尤以养气为主。谚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凡练太极拳者,无论在盘架子或推手或大履后,其呼吸仍觉自然面色亦不变更,而内部气分及周身,反较未运动前为舒适,足见能养气,功效最大,决无急促劳顿之弊。进言之,气充则血足,血足则体强。体强则意坚,意坚则魄雄,魄雄则可以延年而益寿。且能入修士之门。

至于意,或曰意即是心,心即是意。实则心与意,

期间亦略有区别。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动则意起,意生则气随。换言之,心、意、气三者有循环相连之关系。心乱则意散,意散则气浮,反言之,气沉则意坚,意坚则心定。故三者相互为用,实相系而不可离也。至于气随则能催血又能运神,迨至此方可运用。

夫意气,理也,拳术,法也。有理无法,不能豁然贯通;有法无理,等于舍本逐末。故意气与拳术,实有相互之关系。

太极拳之用意与气,在初学者虽甚困难,但并非无入门方法。即初练十三势或练单式时,必须从设想两字着手,比如双手作按式,即假想前方若有敌人,此时手掌中并无气可发,己乃假想气由丹田贴于脊背,然后由背而臂而腕而掌以透出之,发于敌身。此种假想初学时虽属渺茫,但习之既久,即能运用自如。至气在人身内部旋转方式有二(参见“太极拳中气之呼吸及运气法”)。其用于四肢,意之所至,气则随之,无论何处,均可行运。

太极拳之开合、鼓荡、呼吸、进退,即练其气于周身,使能由体觉、筋觉、触觉以敏其神也。

或谓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略视之,

气为无用,不知该节所谓气者,乃人身呆滞之气,或浮躁之气,或发怒时之暴气。此种滞气、浮气、暴气,在发时双足虚浮,重心必失,故谓无力。太极拳所谓气者乃丹田之气,此气清而平。能平则和,和则畅达,畅达则通行无阻。故与滞暴之气绝不相同。

且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论气之处甚多,如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又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又云:“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又云:“气以直养而无害。”又云:“心为令,气为旗。”又云:“腹松气沉入骨。”又云:“牵动往来气贴背。”又十三势歌中亦云:“气遍身躯不少滞”又云:“腹内松净气腾然”又云:“意气君来骨肉臣”或“意气均来骨肉臣”皆言气之重要。全在学者能否辨别其清平与滞暴耳。

故清平可取,滞暴不可有也。至于意与气之关系,犹如汽车中司机之与引擎。意如司机,气如引擎,二者不可缺一也。

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