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川军出川抗战

合集下载

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第05集《川军抗战》

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第05集《川军抗战》

系列电视片:《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第五集《川军抗战》每当遇到烦恼或感到无助的时候,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总喜欢一个人看看抗战影片《血战台儿庄》。

电影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因城池失陷,自杀殉国一段,总是让樊建川感到热血沸腾。

这部影片不仅让樊建川认识了一段历史,更让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字幕: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台儿庄战役,大胜利;滕县保卫战牺牲五千川军,大壮士;王铭章将军,大英雄;我一定要去征集他们的文物,给他们建一座大大的博物馆。

这就是樊建川为川军修建的博物馆。

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中,这座带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川军抗战馆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珍藏着抗战时期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动人历史。

上个世纪初的四川,军阀林立、战乱不断。

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进入四川以后,局面更加复杂。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唤醒了川军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决定调转枪口,一致抗日。

【字幕:刘湘】七·七事变一个月后,时任四川省主席刘湘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四川各界一万多人为他送行。

这位四川的军政首脑被民众的抗日热情深深感动。

在南京会议上,他慷慨陈词,请缨抗战。

回到四川以后,他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动员四川民众救国于危亡之际。

10天后,川军15个师开赴前线。

和很多川军将士一样,第23集团军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在出征前专程回了一趟老家。

他的家在四川省资阳县,沱江边上,住着他年迈的母亲。

【字幕: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的女儿饶毓琇】当时我祖母年龄也比较大了,所以就嘱托我母亲养老抚孤的事情,就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次出征是为国而战,如果为国牺牲的话,那么老母的奉养和子女的抚养就托付给我母亲。

安顿好家里的老小以后,饶国华专门祭拜了祖坟。

他不知道,这一去是否还能回来。

出川以前,川军将士都被要求写好遗书。

【字幕:时任146师副营长黄士伟】当时要喊写遗书,我就写了一个给我父亲。

我这次投笔从戎完全出于自愿,如果不幸牺牲,我的财产,家里的财产就我几个姐姐跟一个妹她们照分就是了。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无川不成军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导语: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
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等因素而被排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之外。

但在抗战初期,川军的名声的确如此。

然而,就是这支“最糟糕的军队”,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几乎无役不从: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一四五师弹尽援绝,师长饶国华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3次长沙会战中川军是骨干兵团,全师4000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600多人;豫中会战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在掩护友军时,司令部直属队与日军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
到抗战后期,曾经“最糟糕的部队”得到的评价是“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赞誉。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过无数次内战的蹂躏后,存在着这样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是:军人只知有大帅而不知有国家。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很难有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

生逢乱世,军人不过是一些人为一己之私欲而组织的私人卫队,他们之间或以利益或以情感来维系,他们没有使命也没有荣誉感,甚至于他们曾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也许一个军人也曾有保家卫国的豪情,但二十年的内战则完全击碎了他们的
生活常识分享。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作者:张凌云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9期八年抗战,350余万名川渝将士,前赴后继出川参战,共伤亡64万多人。

川军参战人数之多、作战之勇猛、牺牲之壮烈,居全国之首。

在川军老兵杨应全的记忆中,草鞋川军作战全不靠武器,而是用整个肉体来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卫国防线。

在成都市档案馆里,至今留存着一批没有发出去的川籍将士抗日阵亡通知书。

抗战八年,近30万份阵亡失踪将士通知书陆续从前方发回四川,送达遗属手中。

但因为战时混乱,很多都没能送达。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无名英雄。

据统计,八年中共有350余万川军先后充实到抗战队伍中。

也就是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

川军伤亡总人数约64万,这意味着在八年中,川军每天牺牲200人。

冬天里只有草鞋穿的川军,曾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

但八年抗战中,他们几乎无役不战,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最终赢得了“无川不军”的称号。

肉搏南京光华门1937年11月13日,悲壮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利宣告结束。

从11月8日开始,中国军队分两路向南京撤退。

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率第二十三集团军及时赶到支援友军。

这支川中精锐不但阻挡了进攻南京日军的主力部队,还掩护了南京守城部队的撤退,为中国军队西撤和再部署赢得了时间。

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四师七四〇团团长何煋荣的儿子何允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停薪留职,开始研究川军抗战史。

历时十年完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

何允中说,川军是以血肉之躯,以“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来拱卫南京城的。

浙江泗安、安徽广德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奉命阵守此地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深知责任重大。

在此和一四五师遭遇的是日军侵华主力部队牛岛增雄的第18师团,拥有4000多步兵,30多架飞机和上百辆坦克。

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只有川造和汉阳造步枪的“草鞋军”川军只能使用“人海战术”。

中国抗日战场川军风采录

中国抗日战场川军风采录

中国抗日战场川军风采录 倪良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40余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日。

他们转战晋、鲁、皖、豫、苏、浙、赣、鄂、闽、湘、桂、黔等省区,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太原会战等战役战斗,涌现大批屡挫强敌、战功卓著、血洒疆场的英烈。

川军将士用血肉筑起中华民族铁钢长城,其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为世人永远崇敬和纪念。

崭露锋芒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中旬四川出川抗日战斗部队组建。

时在贵州驻防的川军杨森部第二十军、郭汝栋部第四十三军第二十六师,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下称军委会)征调,从各自驻地出发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

9月初,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由川陕大道向西安集中,增援晋东北;第二十三集团军出川经湖北,驰援平汉铁路前线。

川军奉命抵达指定地点,装备、后勤、救护等保障甚差,仓促冲上战场与敌较量。

令,川军第二十军从贵州安顺等地踏上抗战征途,沿湘黔公路徒步前进。

官兵们白天行军100多华里,晚上宿营打草鞋,毫无怨言。

步行到湖南辰溪,乘船经洞庭湖达长沙。

从安顺到长沙,一般人需要59天,川军用了24天,受到军委会嘉奖。

第二十军借助舟车经武昌、汉口、郑州、徐州、南京,1937年10月上旬末到达上海嘉定县南翔镇,被编入第六军团。

部队迅速进入大场镇、陈家行一线阵地,归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投入战斗。

第二十军进入阵地时,陈家行已失守。

战场形势危急,杨森令副军长夏炯率团收复失地。

夏炯指挥部队向敌冲锋,杨森亲临前线督战。

是日,陈家行阵地收复。

随后,日军数次疯狂反扑争夺,第二十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顽强,苦战13昼夜,阵川军誓师出征.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坚守。

此役,第二十军士兵伤亡70%,下级军官牺牲殆尽。

15日,杨森令师长杨汉忠扼守顿悟寺阵地。

在日军猛烈攻击下,该师第八○二团1000余官兵与日军反复冲杀,坚守阵地至援军接防时全团将士所剩无几。

该师第八○四团团长向文彬率部坚守阵地苦战,出色地完成保卫阵地任务。

百万川军出川抗战

百万川军出川抗战
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成 都独特的城市文明。这座鲜 血浸透的抗战铜像,正是成 都抵御外侮的象征和宝贵的 精神文明遗产。
浴血杀敌 惨烈伤亡 共赴国难 空袭惨剧 抗战丰碑
战争概况
浴血杀敌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即 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致抗日。
他回成都后,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 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 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 请缨抗战。
毛泽东挥毫写挽联哀悼王铭章: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 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 为中华民族争光!”
惨烈伤亡
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 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 之首。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的重要 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 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1938年1月20日,刘湘与世长辞,年仅48岁。 清理遗物时,发现刘湘曾在一张纸条上写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湘 还留有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 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 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 军”之说。
26师官兵顽强鏖战七昼夜,是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 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极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 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余名。每连留存士兵仅三五人,最多 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

川军抗战简介 川军是何时由谁带领下出川抗日?

川军抗战简介 川军是何时由谁带领下出川抗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简介川军是何时由谁带领下出川抗日?导语: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六路,分别以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存厚出任一至六路总指挥,对红军各方面军展开围攻,然而,却遭到失败,刘湘先后将刘存厚、王陵基撤职查办。

1934年间,刘湘又在南充设立四川“剿匪”总部前方军事委员会,推出“神仙”军师刘从云为委员长。

结果被红军击溃二十多个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十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电邀刘湘到南京面商机宜。

刘湘到汉口时,即与从上海约来的邓汉祥密商,决定无论如何,要阻蒋介石派兵入川。

10月20日,刘湘抵达南京。

经过反复磋商努力,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达成了三项决定: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计划、指挥全责,中央尽量补助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

12月10日,刘湘返加四川。

1935年间,刘湘在蒋介石派去的参谋团的监督之下,积极参与了对红军的堵截和围追。

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形成了中央军控制四川的局面。

6月,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规定各军、师一律按现额缩减三分之一,军费减发三分之一。

8月,参谋团又成立点验委员会,点验川军,核实名额。

11月1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四川和西南各省的控制,改设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参谋团即行撤销。

生活常识分享。

川军悲壮抗日史

川军悲壮抗日史

川军悲壮抗日史作者:衡元庆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08期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之间的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

在这场历时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保卫战中,300余万川渝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奋勇抗战,浴血沙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国难当头请缨出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在延安,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出路!在四川,“重庆救国会”“重庆各界抗敌后援会”“重庆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四川青年救国会”“成都学生救国联合会”等抗日团体纷纷成立,自发宣誓不买日货,与日本绝交。

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6周年,成都数万民众集会强烈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武装全国民众”“严惩党国汉奸”。

抗战爆发后,四川军人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请缨杀敌。

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川军第41军军长孙震在重庆表态,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

7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陈执功等23名学员联名请缨参战。

“学员等身为军人,痛亡国之无日,欲请缨而无路,今以最大之决心,宁愿为收复失地之抗战而惨死,不愿为带兵升官之军人而幸生”。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的讲话,明确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仍会争取和平,只应战而不求战。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此时,在丰台(今北京市丰台区)进行战地报道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看到的是一列列车皮,正在加紧运送日本兵。

他无不激愤地写道:“中国的头二等客车,中国的司机,开着中国人民血汗钱买来的火车头,载着日本的军队,经过中国的领土,开到中国的卢沟桥附近去打我们中国人!”7月23日,中国政府获得情报,除关东军外,日本陆续开往华北的增援部队已经达到10多万人,侵入华北的日军人数全面超过华北守军。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川军抗日纪念碑资料图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

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

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

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

”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浴血杀敌 ❖ 惨烈伤亡 ❖ 共赴国难 ❖ 空袭惨剧 ❖ 抗战丰碑
战争概况
浴血杀敌
❖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即 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
❖ 他回成都后,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 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 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 请缨抗战。
百万川军出川抗战
外语系 英语121班 赵白璐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 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 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多万 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 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 军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 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四川 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 大贡献和牺牲,必将成为四 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灿的一 段历史……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 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 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 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骁 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 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 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 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 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 军”之说。
❖ 26师官兵顽强鏖战七昼夜,是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 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极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 长,伤亡13个,连、排长伤亡250余名。每连留存士兵仅三五人,最多 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600多人!
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 法号玉宪,汉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1938年1月20日,刘湘与世长辞,年仅48岁。 清理遗物时,发现刘湘曾在一张纸条上写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湘 还留有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 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 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
❖ 万般困苦艰难,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 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 产出来。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 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空袭惨剧
❖ 日机轰炸四川,22500余人被炸死,26000余人被炸伤,财产损失难以 统计;仅1940年,成都就被日机轰炸9次;150万四川民工参加了修建成 都及周边机场。
❖ 1939年6月11日、10月1日、11月4日,日机共4次轰炸成都。其中以 “6·11大轰炸”最酷烈:27架日机夜袭成都,投下大量燃烧弹。市内硝 烟蔽日,火光四起。离成都几十里外的新繁、新都等县镇,都能看见成 都上空被火光映红……1940年是轰炸最频繁的一年,敌机9次轰炸成都。
抗战丰碑
❖ 1966年,无名英雄铜像被砸 毁;1989年8月15日,铜像 经重塑,在万年场路口落成; 2007年8月15日,塑像立于 人民公园东大门外。它已成 为成都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
毛泽东挥毫写挽联哀悼王铭章: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 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 为中华民族争光!”
惨烈伤亡
❖ 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 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 之首。
❖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的重要 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安县农民王者成,赠给儿子王建堂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旗 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上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 分!”
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日军主力矶 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弹尽粮绝,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 残部顽强抵抗,腹部中弹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 “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日军怪叫冲来要抓“大 俘虏”。周身血糊糊的王铭章,挣扎着高呼“杀敌,抗战到 底啊!”他用枪口对准自己脑门,“砰”一声枪响……受重 伤的300多川军官兵,不愿被俘受辱,他们大叫:“小日本必 亡!”这些战衣破裂、伤痕累累的中国军人,以手榴弹爆炸, 消失在烟雾中……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 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 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 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八年抗战, 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 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 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革命 军陆军上将,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 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 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一生追求洋气 和新潮,他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 的一名舵主。
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 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 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 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 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 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 国争光。”
❖ 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成 都独特的城市文明。这座鲜 血浸透的抗战铜像,正是成 都抵御外侮的象征和宝贵的川军失一 主帅”,对刘湘作了高度评价。
【刘湘】(1888——1938)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 先后开赴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令 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50万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 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
共赴国难
❖ 抗战最困难时期,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1941年至 1945年,四川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 四川献金总额则达5亿多元。
❖ 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
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 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