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故宫博物院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课件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故宫研究专家,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
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基础拾贝
鳌头击磬琉璃藻井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攒
鎏金诏书肃穆额枋
矫健妃嫔迥然不同
áo qìng lízáo
pán zhóu luán cuán
liúzhào sùfāng
jiǎo pín jiǒng
:击磬。
一种石质的乐器,可以敲打出动人的音乐,所以下面是石字
:罄竹难书。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难写完,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告罄
:香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磬罄馨zhóu中轴线cuán攒动迥然不同:差得远,形容差距很大
zhòu压轴zǎn积攒、攒钱炯炯有神: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明亮。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课件(45张PPT)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
语。 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 柱、金锁窗、朱漆门。 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 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 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 找到具体的语句。
指距离很远。
1、故宫整体有什么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故宫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从哪个段 落可以看出来?每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第一部分: “前朝”,广场以南,主要建筑 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第二部分: “内廷”,广场以北,主要建筑 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3、故宫的说明顺序及说明的结构? 以空间为顺序,从南到北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总分总结构
默读课 文,按文 章的内容 填写这个 图。
神武门
故 宫 示 意 图
西 华 门
—御花园 -6
-5 -4 —3
-2 —1 —太和殿 --太和门 金水桥 —— 午 门 东 华 门
1.中和殿 2.保和殿 3.乾清门 4.乾清宫 5.交泰殿 6.坤宁宫
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保和殿
中和殿
北
太和殿 武英殿 汉白玉石桥
从 南 到 南 北 的 空 间 文华殿 说 文华殿 明 顺 金水河 序
午门
1.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 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 是什么?
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生动的说明故 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故宫宏大壮丽 的特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讲学稿

八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讲学稿班姓名:十四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
2、走进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3、相关资料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自主学习】1.下列字的拼音中,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改正。
①矗立(chù)湛蓝(zhàn)矫健(qiáo)()②藻井(zào)蟠龙(pán)檀木(tán)()③击磬(qìnɡ)赏赐(sì) 御花园(yù)()④额枋(fānɡ)妃嫔(bīn) 金銮殿(luán)()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14《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勾画“方位词”,学习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2、把握通过方位词理解说明顺序的方法。
3、学习用重点研读法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
2、热爱建筑艺术,具有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积累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校按照参观的路线、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理解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故宫博物院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提到我们的家乡你会想到什么?提到北京呢?是啊,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让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去感受一下古代建筑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去感受一下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活动2【讲授】故宫博物院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作为一篇说明文,我们要抓住这几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他的特征是什么?(3)、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板书:特征鲜明:宏大、精美、统一板书:顺序合理:动点观察方位词三、合作探究重点学习太和殿:我们来看一下(多媒体播放)刚才大家欣赏的内容和我们课文的哪些段落是相对应的?1、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故宫博物院》课堂讲稿

《故宫博物院》课堂讲稿自己整理的《故宫博物院》课堂讲稿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故宫博物院》讲义(共7篇)第一篇讲义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如何把握介绍事物的特点,阐明解释的顺序,理解常用的解释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透彻的语言。
本课是本单元唯一一篇用空间顺序讲解的文章。
文字比较大,没意思,所以比较枯燥。
但是文字内容简单,语言简单易懂。
第二,学生首先,初中生没有很强的空间观念。
其次,很多同学没看过故宫。
“只有老师的嘴才能让你炒作起来”的分析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只有借助直观的画面,才能形成感性认识,才能达到目的。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动眼、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嘴,突破空间想象的难度,明确讲解文本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定了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和特点。
2.培养物理说明文的空间顺序把握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难点:焦点:(1)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解释顺序,找到作者的立足点;(2)文章总体结构:总量-分总量。
困难:(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解释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领略故宫宏伟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应遵循知识转移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气质培养与知识发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来确定该课程的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整体把握讲解顺序、建筑结构和布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六种学习理论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学习方法。
1.通过大声朗读来感知课文。
2.通过讨论和合作梳理文本。
3.通过给小导游做片段作文练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第七,程序由于这是一篇又长又重要的文章,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三个课时。
【教案】第14课故宫博物院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累积生字词。
2、认识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认识故宫建筑艺术的独到风格和伟大成就。
3、认识方向词在依据空间次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教课重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研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以太和殿为例,领会本文要点突出、详略适当的写作特点。
教课过程新课导入【设计企图: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珍宝,是中国以致世界现存最大、最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让我们顺着作者的引导去观光故宫博物院,去见解它那弘大壮丽的规模与井井有条的布局。
讲堂实录一、预习展现【设计企图:此环节旨在疏导字词,读通课文。
】识记字音、字形耸立 (ch ù)井(z ǎo)蟠龙 (p án)乾清宫 (qi án) (f āng)鳌头 ( áo)蔚蓝(zhàn)轴线 (zh óu)金銮殿(luán)坤宁宫 (k ūn)庄严(mù)琉璃 (liú) 殿檐(yán)藻击磬 (q ìng)檀木(tán)攒(cuán)奏报 (z òu)慈禧(xǐ)额枋妃嫔 (p ín) 翊坤宫 (y ì)二、整体感知,理清路线。
【设计企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理清旅行路线。
】画出相关的方向词,理清旅行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交代行迹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2)方向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边”“往北”三、再读课文,合作研究。
【设计企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点来写?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
明确: A、规模弘大壮丽: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第14课《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

变换方法学课文。
1.图文对照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图片与文字
对照起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特点是
直观,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片,给人鲜
明的印象。这种方法适于学习介绍复杂建筑
群的说明文。
2.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 序,一起介绍整个故宫的建筑。
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这样说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图而行,你将这样介绍 沿途的建筑(移步换景的方法)…… 3.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 以逐次介绍(由主及次的逻辑顺序)……
pín ) 嫔) ( 藻)zǎo井 (缭)liáo绕 金luán( 銮)殿 (鎏 )liú金 击qìng(磬 )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 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
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
课 堂 小 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 的东西很多很多,假如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 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
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
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 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 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口述观
赏故宫 的路线, 其余同 学补充。
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
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 “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
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和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 离开故宫。
2.理清文章的说 明顺序。
空间顺序。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通用3篇)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通用 3 篇)《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1《故宫博物院》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考查的重点篇目, __原是一篇导游词,按照参观故宫的顺序开展讲解,详略得当的讲解让人印象深刻。
一、说教材《故宫博物院》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
__按照遨游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主要的建造及其布局和功能。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布局的基本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参观故宫的热情,感受传统建造艺术的对称之美。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目生,之前也积累了许多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但是八年级学生的空间概念不是很强,有不少学生没有亲自去过故宫,所以在理解这篇__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故宫建造的布局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学习__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描写复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解故宫建造的布局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并体味故宫的建造之美。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索法、品读感悟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运用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于故宫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通过“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并找出答案。
这时学生可以得出“__主要是由南向北挨次去写故宫的”(板书:南到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__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去体味文中的这一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和这一句“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通过这两句中的“笔直”和“中心”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在写作时,始终是在环绕着“中轴线”去写故宫的, (板书:中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延”两大部分进行说明,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布局统
一的特点。
(三)说明语言 品析下列说明语言的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1.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 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交流点拨】这句是本文的中心句 ,写出了参观者由衷的赞叹 ——精美的建筑文物,智慧的劳动人民,这些都使人们充满了民族 自豪感。 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 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 萝翠竹,点缀其间。 【交流点拨】这句话道出了皇家花园的与众不同。作者从观赏 者的角度,以生动活泼的笔触,运用大量富有美感、富于表现力 的四字短语向人介绍了御花园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怎一个“ 美”字了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向往。
怎样的呢?这么多的房屋到底会怎样布局、设计呢?
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 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交流点拨】打比方:把金水河写活了,似在临风舞动, 生动形象,给人飘逸的美。 4.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 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交流点拨】摹状貌:摹写太和殿姿态各异的龙,调动了 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作者介绍时之所以突出了各种各样的龙 ,是因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宣扬皇帝是龙的化身、真龙天子 ,皇宫的设计自然以龙的图腾为主。
3.作者链接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1953年考入中
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 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 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 、副主任、主任等职。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并用文中的
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 打一个地名,谜底是什么?(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
建筑群,故宫为什么叫“紫微城”呢?原来古时人们把天上
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二十八宿。三垣指三个宫城,即太 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中间,北斗星的东北方向,
鸟瞰全文话故宫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当时《地理知识》杂志准备 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1月号上刊 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由于《故
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
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 【交流点拨】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
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
,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 上圈点出方位词。 【交流点拨】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按空间顺序 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 就无法确立方位。 (二)说明方法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大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统 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面对规模如此宏 大的说明对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说说 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说明方法: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作比 较、分类别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 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 历史。
精读片断知特色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课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博物 院,其特征是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说
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从故宫的概况 ( 位置、历史、价值 ) 、全貌 及建筑布局 (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 ) 等等介绍故宫;特点:规模 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按照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这 样安排正好与故宫的建筑顺序以及参观的线路相吻合,使全文条理 分明。 3.跳读课文,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分为“前朝”和“内廷”。
于是古人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被认为是天帝
之子,故皇宫取“紫”字;又因为皇宫是禁区,所以故宫又 叫“紫禁城”。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故宫博物院”。
1.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 学习介绍建筑物的说明顺序。 3.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 增强民 族自豪感。
面考虑较多,阅读课文,同学们要考虑这些。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故宫博物院。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矗 立(chù ) 鳌 头(á o) 额枋 (fā ng) . . . 蟠 龙(pá n) 藻 井(zǎ o) 鎏 金(liú ) . . . 雍 正(yō ng) 迥 然不同(jiǒ ng) . . 2.解释下列词语。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矗立:高耸地立着。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 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很不相同。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些方位词?
【交流点拨】按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分别以正中的 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为立足点。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
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下面。
3.文中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作者选择了太和殿作为前朝三大殿的代表而详写 ;略写中和殿和保和殿,内廷“后三宫”也是略写;这样安排, 点面结合,既节省了笔墨,又照顾了全局,且突出了重点。
4.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主旨。
【交流点拨】 本文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
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 ,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 的文化瑰宝。 (二)文本研读 1.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填写下图。 【交流点拨】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太和殿的?其立足点是什么?有哪
5 .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 , 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 彩画图 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 等图案。 【交流点拨】作比较:将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建筑风格以及图案进 行比较,突出了故宫建筑物不同的特点。 【小结】 除了以上几种说明方法外,文中对故宫博物院如此宏大 规模的建筑群的说明,主要采用分类说明,将故宫按“前朝”和“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
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
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交流点拨】作诠释:交代了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使读者对
故宫产生整体印象。它地处“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
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也可感受其地位非同寻常。“是我国 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就
3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 重重殿宇, 层层楼阁, 道道宫 墙,错纵相连,而井然有序。 【交流点拨】此处多用叠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流露出 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以及离开故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故宫 有无穷的魅力,能够穿越时空,让人不但身处其间能感受到美 ,而且即便离开了,回望到的依然是美。
故宫博物院
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 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交流点拨】列数字:介绍故宫建筑群占地面积、宫殿和房屋数
量,将“规模宏大”具体化了,给人印象深刻,让人不得不惊叹于 故宫的宏伟,同时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这么宏大的规模到底该是
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从南到北)。这堂课,我们选择课文的重点
段落做精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的。
(一)文本研读 重点阅读“太和殿”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交流点拨】因为太和殿是 “ 前朝 ” 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 物, 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 因此它的 地位非常重要 , 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 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交流点拨】先介绍太和殿的台基 , 设置奇巧 , 暗示渲染了它 在三大殿之中地位之尊崇;再写其外观的气势宏伟 , 色彩壮丽 , 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说明设计方面的 象征意义——封建皇帝凭借雄伟建筑显示其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