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英语引发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课教学反思和总结

大学英语课教学反思和总结

大学英语课教学反思和总结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对我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进行分享。

有效沟通是关键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我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还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通过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我能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了传授英语知识,我还注重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口语练习、写作训练等活动,我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也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完成作业、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他们也会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结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相信,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由“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引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探

由“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引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探
式 存 在 一 个 共 同 点 ,即 以教 师 为 中 心 。 这 种 教 学 思 想 有 恿 无 恿 地 忽 略 了 “ 际 ” 活 动 在 教 学 中 不 可 替代 的 作 用 。 以 交
“ 讲授 ”为 中心 ,教师讲解 占去 了课 堂 的主要时 间,无法 给学生 的实践提 供足够 的机会 ,使 学生成 了语言知识 的消
自己的能力有更 加清醒 的认 识 ,而不是单靠 四级或六级 证
书 来证 明 自己 的 能力 。 英 语 四级 考 试 进 行 了 如 此 重 大 的 改 革 ,而 大 学 外 语 教 师在 这 次 “ 声 的革 命 ” 中还 在 用 “ 级 ” 这 个 指 挥 棒 来 无 四 进 行 教 学 ,无 疑 就 是 与 考 试 改 革 的 背 道 而 驰 。外 语 教 学 改 革 真 是 你 方 唱 罢 、我 登 场 ,无 数 的 外 语 教 学 工 作 者 和 社 会 教 育 家 郡 发 表 了很 多 的 高 见 ,但 在 实践 中外 语 教 师 的 确 碰 到 了 很 多 的 阻 力 和 困 难 。 用 人 单 位 对 我 们 高 校 培 养 的 人
极 接 收 者 。 语 言 技 能 是 需 要 通 过 学 生 的个 人 的 实 践 才 能 培
才 ,不再 满足于 对其外语技 能 的检 验 ,而寄希 望我们培 养
的 学 生 应 该 是 综 合 型 人 才 而 不 仅 仅 是 翻 译 的 工具 。 这 次 考 试 改 革 是 历 史 的 必 然 和 社 会 的 选 择 。 而 对 我 们 外 语 教 学 工 作 者 来 说 ,这 场 改 革 无 疑 又 提 出 了 一 个 新 的课 题 ,我 们 原 有 的那 些 教 学 观 念 和 教 学 模 式 亟待 改革 和更 新 。

英汉语言对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语言对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兼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应用领域
英 汉 语 言 对 比对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启 示
朱育华
(福建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本文讨论 了英汉对比语言学的概论及意义; 通过 英语和汉语在句型、 词汇及文化差异等三方面的对比, 揭示了 英汉对比语言学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英汉对比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 学 启示
一、 英汉对 比语言学的概论及意义
疑问句:超市每天早上七点开门吗? Do the supermarkets open at 7 am? 祈使句:请把窗户关上。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感叹句:这朵花多漂亮啊 !
Wha t a beau tiful f owe r it is ! l
实意义 。
要的对比, 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英汉句型结构的异同 句子是语法结构层次中最高一级的语法结构单位 ,是人 们进行交际、 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英语和汉语都有以下
四种类型 :
陈 述句:超市早上七点开门。 (肯定句 )
The supermarkets open at 7 am. 酒吧每天早上七点不开门。(否定句) The bars don ' t open at 7 am.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比 较语言学的一个
分支。 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比 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 方法之一。 对比语言学是把两种或更多的语言进行比较, 旨在
描述语言之间的近似与差异。 英汉对 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 而“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9篇)_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9篇)_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9篇)_英语论文第一篇: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ESP理论应用一、引言独立学院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现阶段,独立学院面临着空前挑战和激烈竞争。

大学英语是规模最大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各独立学院纷纷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如分级教学、模块教学、翻转课堂等。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但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以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为主,虽然强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但实际上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尤其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能力。

因此,不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对英语的日常和工作需求,未能很好地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受到独立学院英语教师们的关注。

在EGP的基础上,ESP不但适合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发展要求,而且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针对性强,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ESP简介ESP产生于二战后,许多国家正重振经济、发展科技、加强国际间交流。

英语已被认为是科技和商贸领域里的国际语言,因此,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十分明确,即掌握英语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ESP成为社会语言学关于变体理论、功能分类理论、语域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和EGP不同,ESP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特定的学习要求而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学习。

除了基本的语言技能之外,在内容方面与特定职业或专业相关,更具有专业内涵性和实际应用性,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因此,EGP教授的是英语语言的普遍现象,而ESP是以EGP为基础,在EGP 的基础上不同专业的变体,是EGP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ESP理论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分析(一)学生分析因定位和自身特点,独立学院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

教学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地方高校不仅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立德树人的目的所在。

(二)是针对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殊性推进德育的迫切需要首先,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元素融合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往往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其他现代教学手段,仅仅把相关知识点直观、单向地传递给学生,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忽视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只是暂时了解知识点的字面含义,而对其深刻内涵则是一知半解。

二是教学内容偏重专业知识,部分教师不注重其自身文化修养方面的积累,文化素养较低,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把德育元素和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高校在对新进教师进行入职前和入职后培训时往往聚焦于其专业教学技能方面,缺乏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培训,特别是缺乏把中华优秀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培训。

其次,大学英语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有其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主要都是关于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涉及相关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宗教等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必然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涉及国外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加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Krashen%

Krashen%

M A S T E R137摘 要:本文阐述了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探讨Krashen 的输入理论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旨在借鉴Krashen的理论摸索出适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输入假设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一、引言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他提出的输入理论是颇有影响的理论, 并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热烈讨论。

这一理论体系对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拟从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出发,探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二、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K r a s h e n受乔姆斯基的语言内在天赋理论(i n n a t e theory)的启发,他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

该模式以5个假设为基础,即习得—学习假设(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提出了自然习得(acquisition)与正式学习(learning)两个概念的划分,这也是他的理论的中心内容;在他的自然顺序假设理论中,他强调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先后顺序,语法结构也是依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在监控假设理论中,他认为人人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一系统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在输入假设理论中,他强调当学习者能理解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

而情感过滤假设力图说明其他感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尽管Krashen 的理论是较全面的二语习得理论,但其中问题还很多,集中体现在区分“习得”与“学习”的定义上。

由英语课堂引发的思考

由英语课堂引发的思考

践的过程中加以鼓励。
其次, 应运用合适 的教学模式 。如何操作具体如下 :仅供参 (
考) 我们 可 以针对 大一新生在 军训之前做 一次英语 测试 , 因为此
首先 , 教师应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 , 以学生 的利 益为 中心 , 认真 上课 , 备课 。真正做 到教书育人 。 其次 , 教师在上课 过程中要强调知识 的实用性 , 与时俱进 , 需
上课不要紧 , 只要考试 弄几个 小抄就能过关 的谬论 。那 么如何做
到 监 考 严 格 呢 , 对 教 师要 加 强 教 育 , 授 反 作 弊 的 方 法 , 在 实 应 传 并
作为教育者 , 教师应制定适合 自己学生 的具体 的两年学 习英
语 的 计 划 。 并 随 着 学 生 的提 高 而 改 变 。
开。这里所说 的“ 完满 生活” 不仅指物质条件方 面 , 还包括 怎样 对
为 了避免忽略高低端学生这一 现象 的产生 , 我们可 以分等级
上课 , 使用难 易程度 相当的材料。这样英语基础好 的学生能够提
高, 基础薄弱 的学生通过 学习后至少 具备 了 自学 的能力 , 再也不 会 有学生不 停地 问 , 老师 我该怎么学 啊?也就是说 , 生上大学 学
待 自己的身体 , 怎样培养 心智 , 怎样处理教育子 女 , 怎样做一个好 公民 , 怎样合理利用 自然 资源而增进人类 幸福等广阔 内容 。
对于大学英语 教育的 目的又是什 么呢? 学生将 以什么样 的
方式受益 。最新 调查显示 全 民“ 语 热” 十年 来接 近 3 华人 英 三 亿
啃英语 , 未来人数有 望超过英语母 语者 , 但又 有多少人 能说 英语
呢?
到, 因为大家都一样 , 没有可 比性 。所 以他们就觉得无所谓 了, 这 里你们 可能会说那 就扣平时分啊 , 但当大家都处于同等水平时也

高考英语改革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改思考

高考英语改革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改思考

高考英语改革视域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改思考作者:贺翰墨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年第5期贺翰墨(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英语作为跨越民族、国家的通用型交流语言,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3年教育部提出对高考英语进行改革的意见后,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已现端倪。

文章从当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071-02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高考是连接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纽带与桥梁,应试教育的高考模式既左右着初等教育,又影响着高等教育。

尤其在探索和深化高考改革的今天,无论高考内容的变化、模式的变化还是招生人数的调整,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教师授课压力剧增我国高校招生人数扩招始于1999年,扩招使高等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但同时,有限的师资资源与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尤其是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小班额上课,师资紧张尤为凸显。

譬如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百余人的师资队伍要完成全校近三万名学生公共英语教学,任务极其繁重。

通过对教师13年的教学工作量统计,公共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达到22学时之多。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无暇学习提高,无暇交流借鉴,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

(二)英语考生水平不均当前,高考改革逐步深化,改革将围绕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等原则进行与展开。

依此原则,高考将实现从单一分数到多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转变。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各省纷纷出台改革措施。

高考改革的重点是英语,改革有三种路径:一是取消英语考试,英语退出高考舞台;二是保留英语考试,保留英语分值,但对题型进行调整,比如取消英语听力;三是保留英语考试,但减低分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卷 第 2 1 期
20 1 2年 6月
广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0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O M M U N I A T1 N S P0 L C C 0 YT EC H N 1 C
Vo11 . lNO. 2 J ne u 201 2
中图 分 类 号 : G 2 40 文献标识码:A
R e e to n l g l f c i nso Co l eEng ih Te c ng Tr g e e e ls a hi i g r d by Chi na Eng ih ls
PEN G i o y X a —u
t e c re iua in ofChi h u r ntst to na Eng ih i ole e Eng ih e c ng ls n c l g ls ta hi .The he a ho ut o w ad ha e c r ho d n t ut rp sf r r t tta he ss ul f eu ot x se eofCh n gls c n e c ng i a ,a d ty t le heBrts A m e ia Eng ih— re t ac p t he e itnc i aEn ih, ha get a hi de s n r o atrt iih. rc n— ls o in — e e c i eho Tobe trf t rsud n s i t r u t a om m u c ton d t a hng m t d. te ose t e t ’n e c lur lc nia i .we s oul r o et p ia in ofCh — h d p om t hea plc to i naEngls n c le ih i o lgeEng iht a hig. ls e c n Ke o ds y w r :Chi naEngls c l g gls e c ng;ntr ulu a o m un c to ih; ole eEn ih ta hi i e c t r lc m i ai n
英 语 的全 球化 已毋 庸 置 疑 。在全 球化 的过程 中 ,英语 必 然会 与本 土 语发 生融 合 ,从 而带 来广 泛 的本 土化 。 中 国与英 语 国家在 历史 背 景 、社会
为 ,中国英语 的定 义包括 三 个部 分 :中国人 在本 土上 使用 的 ;以标 准英语 为 核 心 的 ;具 有 中 国特
观 原 因及 发 展 前 景 , 中 国英 语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的 现 状 ,并 提 出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正 视 中 国英 语 的 存 在 ,改 变 教 学 观 念 ,应 试 着 把 唯 英 美 英 语 为 尊 的 教 学 方 法 稍 作 改 变 ,结 合 中 国 的文 化 ,面 向 中 国 ,推 动 中 国英 语 在 大 学 英语 教学 中 的运 用 ,以更 好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能力 。 关 键 词 : 中国 英语 ;大学 英 语 教 学 ;跨 文 化 交 际
T i p p r i n lz e be t erao so hn n l h xs n e C iaE gi ’ d v lpn r s et n hs a e la a e h j c v e s n f iaE gi ’e i e c , hn n l h e eo igp o p c a d w l y t o i C sS t sS
文 章 编 号 : 1 7 — 4 6( 0 2 0 —0 5 0 6 1 9 一 1 )2 0 9 —3 8 2
由 中 国英 语 引 发 的对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思考
彭 晓瑜
( 南 大 学旅 游 文 化 学 院 ,云 南 丽 江 6 4 0 ) 云 710

要 : 中 国英 语 是 英 语 的 一 种 变 体 ,它 的 出现 和 存 在 是 不 争 的事 实 。文 中将 分 析 中 国英 语 在 中 国存 在 的客
点 的 。汪 先 生 提 出 的这个 定 义 具有 很 高 的概括
文化 等方 面存 在 极 大 的差异 。英 语不 可 能按 照 中
国国情 准备 好新 的词 汇 、提 法来 方便 我 们表 达 中 文 意思 以及 一些 中国特 有 的东西 。因此 ,我 们所
性 ,以后 各 家提 出的定 义都 是在 这个 基 础上 的补

( o r m n utr C l g f u n nUnv r t, ia g6 4 0 , hn ) T ui a dC l e ol e Y n a ies y Lj n 7 1 0 C i s u e o i i a
A bsr t t ac :Chia Eng ih i re y o gls I’ a n s utbl ac h tChi n ls Sava it fEn ih. tS n i dip a e f tt a naEngl h h sa pe r d a d e se i a p a e n xit d. s
充 与扩展 。李文 中对汪溶 培 所 提 出的 中 国英 语 三
大特 点 提 出 了修 正 ,认 为 中 国英 语 “ 不一 定仅 并 限于 在本土使 用 ” 标准英 语也 不存在 ” ,“ ,并建议 将 中 国英 语 定义 为 :中国英 语是 以规范 英语 为核 心 ,表 达 中 国社 会 文化 诸领 域 特有 事物 ,不 受母 语 干扰 ,通 过音 译 、译 借及 语 义再 生诸 手段 进人 英语 交 际 ,具有 中国特点 的词汇 、句 式 和语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