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 阵 营一边。 ②意义: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 孤立无援 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①含义:清除 帝国主义 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特权。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 主权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 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期间有帝国主义国家仇视和 阴谋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与分歧。在上述背景下,周恩来发表了上述讲话。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重返联合 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 的变化而进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 ]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
方针下实行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 倒 ” 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 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 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与 A、 C 两项不符,可判断为“ 另起炉灶”; D 项是在 1953 年提出的, 与材料无关,也可排除,故选 B 项。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的外交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邻国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
这些关系受到地缘政治、历史、领土争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大国关系: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关系,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这些关系涉及到国际经济、贸易、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3. 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非洲、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等领域。
4. 国际组织关系:中国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这些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5. 反恐与安全合作: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情报交流、执法合作、边境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
6. 区域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和倡议,如东盟、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这些合作有助于地区内各国之间的互信与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性的国际秩序和多边合作,并努力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
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一、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背景①两大阵营严重对立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①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③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
政治关系
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 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议,如人权、贸易、安全等问题。
经济关系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但也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争端,如关税 、市场准入等问题。
军事关系
中欧之间的军事合作较为紧密,但也存在一些军事竞争和对抗,如地 区安全等问题。
VS
详细描述
中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构建以积极务实为 主导,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经贸、科技 、文化等领域,中国与新兴大国开展广泛 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 文明进步。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与责任
总结词
负责任、有担当、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详细描述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着负责任、有担当、 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角色。中国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秩序的稳定 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3
新型国际关系
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 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任何外 来干涉。
中国对外文化产业合作
文化产业合作的背景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模式
中国与各国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如共同制作电影、电视剧、音乐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
通过文化产业合作,中国向世界推广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地 的优秀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必修一过关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
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建交和1950年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条约》。
3.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就两国在的关系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到1955年该原则的内容有:,,,,和平共处。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解决之间问题的。
4.1954年举行的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5.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会议,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和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特征是,具体表现如下:其中最关键的是。
6.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的标志。
7.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1年,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访华,在上海签订了《》,公报的发表,标志着结束了中美之间的状态,两国关系。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两国关系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8.中日建交:中日建交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时间是:,日本首相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的中国外交9. 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政策,10、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有:一、积极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表现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出席会议,在倡议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成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同等外交关系使我国变更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稳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同等互利外交关系的根底。
一边倒坚决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二: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那么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相同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根本原那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相互敬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4.意义:①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加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根底。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标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三: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霸权主义、 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不结盟,进一步对外开放。 不结盟,进一步对外开放。
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 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新时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表现 、
(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苏联(1949.10.3) 苏联(1949.10.3) 印度(1950.4.1)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第一个与中国建 保加利亚(10.4) 保加利亚(10.4) 交的非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罗马尼亚(10.5)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匈牙利(10.6) 瑞典(1950.5.9) 瑞典(1950.5.9) 朝鲜(10.6) 朝鲜(10.6) ——第一个与中国 第一个与中国 捷克斯洛伐克(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建交的西方国家 波兰(10.7) 波兰(10.7) 英国 蒙古(10.16) 蒙古(10.16) ——最早承认中国的 最早承认中国的 民主德国(10.27) 民主德国(10.27) 西方大国(1950.1.6) 西方大国(1950.1.6) 阿尔巴尼亚(11.23) 1954.6, 阿尔巴尼亚(11.23) 1954.6,互设代办处 越南(1950.1.18) 越南(1950.1.18)
参加日内瓦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身份 世界五大国身份
提出“ 求同存异” 提出 “ 求同存异 ” 方针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1.突破之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突破之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关键)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关键) -------中美关系解冻
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泥潭 ③西欧和日本对美国的挑战 ④中国方面原因,应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国方面原因,
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㈡中美建交的经过 乒乓外交” 以民促官。 ① 1971年4月,“乒乓外交”,以民促官。 年 月 ②官员交往: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官员交往:1971年 ③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 尼克松公开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在上海签订,正式结束对抗。 在上海签订,正式结束对抗 ④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 年 月 中美发表《 的联合公报》 的联合公报》 ⑤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年 月 日 中美正式建交。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性文明, 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年代 70年代 年代 80年代 年代 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系 的重大发 展
外交政 策的调 整
中国成为 举足轻重 的力量
“三大方针”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 就(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 1972年达到18个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 年达到18 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 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 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1972年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 角荣,田中访华期间, 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 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 世纪50 Ⅰ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 向成熟Ⅱ 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 向成熟Ⅱ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大调整、 Ⅲ 改革开放后 大调整、日趋灵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建交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建交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年签订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年提出 1954年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年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 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
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不结盟 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1、 20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 、 世纪 年代以来, 世纪80年代以来 体表现( 体表现( ) A、改革开放政策 、 B、不结盟政策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行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和平与动荡 、 C、南北对话 、 3、国际旧秩序存在的根源是( 、国际旧秩序存在的根源是 ) B、和平与发展 、 D、南南合作 、 )
①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参加、召开亚太经合组织( ) ②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996年4月“上海五国机制”—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年 月 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的“上海合作组 月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的“ 年 月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的 织”)
(三)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世界及中国有何影响? 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世界及中国有何影响? 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打开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 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 (2)打开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中美关 系正常化后有50多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50多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系正常化后有50多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直接推动了中国邦交正常化。 直接推动了中国邦交正常化。
墨尔本世博会 巴黎世博会——五一节 第一国际 毛泽东会见斯诺 珍宝岛事件 小球推动大球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 总统先生, 最辽阔的海洋来 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 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 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 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 呵!”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 个时代结束了 结束 代开始了。 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尼克松回忆录》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巩固政权、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2.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总 原 则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②“一边倒” 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尼克松1972 尼克松
福特1975 福特
里根1984 里根
老布什1989 克林顿 克林顿1998 小布什 小布什2002 老布什
如果有一位美国总统或者国会议员访问我校,你将向他( 如果有一位美国总统或者国会议员访问我校,你将向他(她) 提什么问题?或你将怎样陈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 提什么问题?或你将怎样陈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 二十六届联大 35票反对 17票弃权 决定恢复中 票反对、 票弃权, 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决定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解冻 、 ㈠中美破冰之因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处于孤立地位
扩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国际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 )
时间
建国第一年
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 国建交
意义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帝国主义
1953年 年 1954年 年 1955年 年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成熟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
1、中国1971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 创始国之一 任理事国之一。 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 重要贡献。 过重要贡献。 新中国初期美国与新中国政治、 (2)新中国初期美国与新中国政治、经济和 军事上处于孤立、封锁和包围状态。 军事上处于孤立、封锁和包围状态。原国民 政府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政府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 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背景 制订外交政策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有利形势: 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壮大)
国际环境
不利形势: 不利形势: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 ⑷新中国的成立 美国与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最大特点: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基本方针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另起炉 灶”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屈辱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的地位, 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独立自主 外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