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科医师训练课程基准

合集下载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方案表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方案表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方案表一、培训目标培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儿科专科医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儿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工作,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同时,培训后的儿科专科医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培训(1)儿科基础理论:包括儿科学基础知识、内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新生儿护理等内容。

(2)儿科专科知识:包括儿科内科、儿科外科、儿科急救等专科知识,重点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病理学基础:学习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变化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1)疾病诊断与治疗:学习临床常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用药原则、手术技巧等内容。

(2)技术操作实训:包括导尿、吸引痰液、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

(3)临床实践:在临床一线进行实际医疗工作,包括门诊接诊、病房查房、手术台辅助等实践环节。

3. 科研能力培养(1)文献查阅:培养儿科专科医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效率。

(2)科研设计:学习科研课程和科研方法,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科研实践: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能力培养(1)教育心理学基础:了解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掌握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临床教学技巧:学习如何进行临床教学,包括病例讨论、临床演示等技巧。

5. 职业道德与医学伦理培养(1)医德医风:培养儿科专科医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规范,强调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医学伦理:学习医学伦理知识,了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三、培训方案1. 培训模式本培训方案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带教实习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的培训,全面提高儿科专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培训周期本培训方案采取三年制的培训周期,其中第一年为基础理论知识培训阶段,第二年为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阶段,第三年为科研能力培养和教学能力培养阶段。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表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表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表第一部分:培训目标1. 了解儿科专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儿科诊断及治疗的基本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3. 培养专科医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4. 增强对儿科专科医学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专业素养和医学伦理修养;5. 促进专科医师的进修学习,培养儿科专科医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部分:培训内容1. 儿科专科的基础知识1.1 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生理生长发育规律- 常见生长发育异常及诊断治疗1.2 儿童常见疾病- 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儿科急救知识和技能- 儿科重症监护- 儿童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3 儿科常用检查和辅助诊断技术- 儿科体格检查- 儿科实验室检查- 儿科影像学检查1.4 儿童心理行为- 儿童心理发育- 儿童行为问题及治疗2. 儿科诊疗技能2.1 体格检查技能- 儿科体格检查方法- 儿科体格检查技巧2.2 实验室检查技能- 儿科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方法- 儿科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2.3 影像学检查技能- 儿科影像学检查项目及方法- 儿科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解读2.4 诊断和治疗技能-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儿科急救抢救技能3. 专业素养和医学伦理3.1 医学伦理修养- 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在儿科专科工作中的应用3.2 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更新- 科研能力培养- 学术交流4. 团队合作、沟通和人际关系4.1 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意识培养- 进一步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4.2 沟通技巧- 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 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第三部分: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 组织儿科专科领域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 鼓励医师通过报告、论文、专题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2. 实践操作- 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病例研讨等形式培养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鼓励医师参与医院医疗工作,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4儿科医师培训标准

4儿科医师培训标准

儿科医师培训标准儿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它的服务对象是从胎儿到青少年,因此其生理、病理、疾病表现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具有动态的特点。

专业范围包括:儿童保健、围生医学、新生儿、感染、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血液及肿瘤、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免疫、遗传代谢、急救、康复、营养等。

儿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儿科医学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训目标本阶段为基础培训,要求掌握儿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在巩固大学理论知识的水平上,阅读儿科的经典著作,学习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按要求完成门诊及住院病史的规范化书写。

熟练地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预防、治疗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能独立处理。

对轮转科室各专业的内容有基本了解,熟悉其诊疗常规。

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

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

到第3年结束时能够具备独立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能力。

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

二、培训方法各专业轮转:1.儿童保健3个月(自第3年开始,其中1个月在基层)。

2.新生儿、产婴室、儿内科(心血管、肾脏、神经、血液及肿瘤、消化、呼吸、传染病、内分泌等每专业各2~3个月),共21个月,视受训者培养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轮转(儿内科未设置的专业在成人科室轮转)。

3.ICU2个月。

4.门诊、急诊6个月。

5.辅助科室心电图、检验科各1个月,医学影像科(含超声、核医学)2月。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儿童保健轮转时间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发育评价的方法;小儿营养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计划免疫的内容及其禁忌证、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儿童四病(佝偻病、贫血、肺炎、腹泻病)的防治方案。

营养不良、锌缺乏症、肥胖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遗尿症等。

儿科医师教学大纲和计划

儿科医师教学大纲和计划

儿科医师教学大纲和计划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1. 掌握儿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熟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学会儿童检查和体征观察等儿科术语和技能;
4. 掌握儿科急诊处理和常见病的处置;
5. 培养正确的医德医风和协作能力。

授课计划
第一章儿科概论
- 重点内容:儿科学的发展历程、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发展、儿童营养学基础
-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
第二章儿科常见病诊治
- 重点内容:呼吸系统常见病、消化系统常见病、泌尿系统常见病、免疫系统常见病等
- 授课方式:讲授,病例讨论
第三章儿科体格检查和常见病处理
- 重点内容: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常见病的处理方法、常用检查手段
- 授课方式:讲授,模拟操作
第四章儿科急救处理
- 重点内容:窒息、溺水、休克等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
- 授课方式:讲授,实际操作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平时成绩(40%)
- 出勤率(10%)
- 课堂表现(10%)
- 作业和小测验(20%)
- 期末考试(60%)
- 笔试(40%)
- 实操(20%)
参考资料
- 《儿科临床学》
- 《儿科诊断与治疗》- 《儿科急诊手册》。

儿科全科医生培训计划

儿科全科医生培训计划

儿科全科医生培训计划第一部分:儿科全科医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内科学知识:儿科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内科学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管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内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儿科学知识:儿科全科医生还需要学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健康问题。

3.小儿外科、小儿神经病学、小儿眼科学、小儿耳鼻喉科学等相关知识: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儿科全科医生必备的。

因此,在培训计划中应该安排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对这些领域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儿科全科医生的实践技能培养1.临床技能:儿科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临床诊疗技能,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病情观察和监测,以及复杂病例的处理等。

因此,在培训计划中应该安排临床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诊疗工作,锻炼他们的临床技能。

2.沟通交流技能:儿科全科医生需要善于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情、传达治疗方案、解答疑问等。

因此,在培训计划中应该加强相关的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学会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

3.团队合作能力:医生是一个团队工作的职业,儿科全科医生也不例外。

培训计划应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其他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合作,共同为儿童健康服务。

第三部分:儿科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培养1.医德医风:作为医生,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计划应该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让他们明白做医生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在诊疗过程中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先。

2.持续学习意识和能力: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培训计划应该加强学生的持续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让他们习惯于使用各种方式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了解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儿科的专科培训计划

儿科的专科培训计划

儿科的专科培训计划一、前言儿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诊疗方法复杂,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儿科专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儿科医生,我们制定了本儿科专科培训计划。

二、儿科专科培训目标1. 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2. 精通儿科临床诊治技术,包括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技术、护理技术等;3. 熟悉儿科急救技术,包括儿科急救常见疾病的现场急救、院内急救等;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医疗伦理素养,能够与团队成员、患儿家长有效沟通、协作,尊重患儿及家长,严守医疗纪律。

三、儿科专科培训内容和方法儿科专科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听课、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学习儿科基础理论知识。

2. 儿科临床诊治技术的学习: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儿科临床诊治技术。

3. 儿科急救技术的学习:通过模拟急救演练、专题讲座、院内急救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儿科急救技术。

4. 医疗伦理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培养培训生的医疗伦理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培训内容和方法,将在以下一年内进行。

四、培训计划具体内容1. 媒介资料学习:提供媒介资料,包括各类专业书籍、期刊、视频等,培训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媒介进行学习,了解儿科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2. 临床实习:提供实习机会,培训生将有机会在医院内的儿科门诊、急诊、病房等科室进行实习,亲身参与儿科疾病的诊治。

3. 技能培训:组织技能培训班,邀请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培训生将近距离接触专家,学习儿科诊治技术。

4. 模拟急救演练:组织模拟急救演练,让培训生近距离接触急救场景,提高培训生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医疗伦理与团队合作培养:安排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培训生的医疗伦理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普通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第二部分普通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

第二部分普通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试行)儿科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它的服务对象是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因此其生理、病理、疾病表现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具有动态的特点。

专业范围包括:儿童保健、围生医学、新生儿、感染、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血液及肿瘤、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免疫、遗传代谢、急救、康复、营养等。

为切实提高上海市儿科专科医师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利益,特参考国内外相关的培养计划,并根据本国国情及上海实际情况,制定儿科专科医师培养细则。

通过规范化培养,要求培训对象达到能独立诊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能独立诊治儿科常见急诊和危重症的水平。

儿科专科医师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取得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

儿科专科医师培训的时间为3年。

一、培训目标儿科专科医师培训主要培训儿科医师对儿科急诊、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及常见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和处理流程,并完成半年总住院工作。

完成专科医师培训后,具备独立处理儿科急诊和危重症的能力,达到儿科主治医师水平,为向亚专科医师方向发展做准备。

二、培训方法(一)儿科专业范围内轮转1、第一年普儿科轮转(1)新生儿、PICU:各2个月,合计4个月。

(2)儿童保健、感染、呼吸、消化、肾脏、心血管、神经、血液及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遗传代谢等专业选择性轮转,视受训者培养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轮转,每专业2个月,合计8个月。

2、第二年完成总住院门诊和急诊6个月;总住院6个月,包括PICU、NICU、普通儿科病房总住院各2个月。

3、第三年儿科亚专科方向。

对申请博士学位者,需完成第三年的培训,选择导师及亚专业方向,完成亚专科轮转和学位论文。

不申请博士学位者,不需要参加第三年培训。

亚专科轮转,包括专科病房、专科门诊、与专科相关的辅助科室轮转,及科研机动各3个月。

儿科亚专科分为:儿科全科、儿童保健、新生儿、重症医学、感染、呼吸、消化、肾脏、风湿免疫、心血管、神经、血液及肿瘤、内分泌遗传代谢等13个专业(见表1)。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项目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项目

儿科专科培训计划项目一、培训目标1、全面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治疗儿童疾病的技能和水平,改善儿童的护理服务水平。

2、了解婴幼儿早期发育规律和特点,提高对儿童的重点关注,加强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干预和治疗。

3、加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儿童家长的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

4、规范儿科专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培训内容1、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通过培训课程和讨论交流,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常见生长发育异常、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婴幼儿营养与常见疾病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儿童早期发育知识和干预方法通过专业讲座和实践操作,了解:婴幼儿早期发育规律和特点,儿童早期发育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提高医生对儿童早期发育的重点关注和干预能力。

3、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和互动交流,宣传:儿童保健基本知识、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提高对儿童保健的重视和预防意识。

4、临床工作操作规范和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讨论,规范:医生的临床工作操作规范、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医生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培养、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等内容。

三、培训方法1、专家讲座邀请儿科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系统传授儿科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实践操作组织医生实际操作儿童诊断和治疗技术,并结合真实病例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3、案例讨论邀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案例分享和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交流组织医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讨论临床经验和问题,促进医生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培训评估1、通过考试评估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培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及時間辦理(詳如附件)
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訂定)
6


(一)診治常見之小兒科疾病,參與小兒科普通病房工作,以訓練正確的病歷詢問、如何與家屬溝通應答,理學檢查、鑑別診斷,並在主治醫師督導下熟練各項處置步驟流程,開立處方及醫囑。﹝續﹞
以一般兒科為重點
1.主要照顧大於一個月以上之兒科病患。
2.執行靜脈注射。
6個月
1.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予以考核。
2.學習護照。
(一)參加下列各項討論會:
1.參加朝會討論出入院病例。
2.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
3.雜誌文獻討論會。
4.各相關科聯合討論會。
5.醫7.實證醫學。
(二)需於第一年訓練期間完成兒童高級救命術(PALS)
(三)兒童高級救命術(PALS)
(六)於急診室參與急診診療工作。
(七)執行下列的處置與技術,例如:
1.執行靜脈注射。
2.腰椎穿刺。
3.恥骨上穿刺。
4.胸部穿刺。
5.硬腦膜下穿刺。
6.腹部穿刺。
7.頸靜脈穿刺。
8.臍動靜脈之導管插入。
9.橈骨動脈之導管插入。
10.中央靜脈導管插入。
11.執行高黃膽病兒之換血工作。
12.執行心肺復甦術。
訓練。
訓練。
第2年
一般兒科疾病的照護、新生兒照護、兒科急診訓練(急診室)、兒科加護病房訓練(下半年)。
(一)診治常見之小兒科疾病,參與小兒科普通病房工作,以訓練正確的病歷詢問、如何與家屬溝通應答,理學檢查、鑑別診斷,並在主治醫師督導下熟練各項處置步驟流程,並開立處方及醫囑。﹝續﹞
(二)嬰兒室訓練,照顧嬰兒室之正常新生兒。認識早產兒與足月新生兒,了解正常與不正常之嬰兒反射動作與如何餵養早產兒與新生兒。
(八)每三至四天輪值一次夜班工作。
12個月
1.嬰兒室1-2個月
2.兒科病房2-4個月
3.健兒門診1-2個月
4.急診2-4個月
5.加護病房1-3個月
6.新生兒中重度病房1-2個月
1.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予以考核。
2.學習護照。
參加下列各項討論會:
1.參加朝會討論出入院病例。
2.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
3.雜誌文獻討論會。
3.雜誌文獻討論會。
4.各相關科聯合討論會。
5.各次專科討論會。
6.醫學倫理

7.醫病關係及病人安全。
8.實證醫學

註:
一、各訓練醫院可衡量自身可提供之訓練師資及設備,採取與其他醫院聯合訓練方式,以提供高品質之訓練內容,培訓高品質之住院醫師。
二、醫學中心級之住院醫師每年應至具教學資格之區域或地區醫院交流受訓二至三個月,反之亦然,其訓練資歷可合併計算。
4.各相關科聯合討論會。
5.醫學倫理

6.醫病關係及病人安全。
7.實證醫學

第3年
(一)指導資淺兒科醫師各項病房作業。(續)
(二)兒科急診訓練(急診室)。﹝續﹞
(三)兒科加護病房訓練。﹝續﹞
(四)執行下列的處置與技術,例如:
1.負責高危險新生兒的輸送。
2.執行心肺復甦術。
3.照顧急診室病兒。
4.置放胸腔引流管。
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本課程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3年
訓練年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評核標準
(方法)
備註
第1年
(PGY1)
3


一般醫學實務訓練
社區醫學基本課程
社區醫學相關選修(精神科優先)
依本署訂定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內
學習護照(由衛生署委託財團法人醫
3


一般內科、一般外科、兒科擇一訓練(兒科優先)
(九)參與一般兒科門診工作。
12個月
1.兒科病房1-3個月
2.急診1-3個月
3.加護病房1-3個月
4.新生兒中重度病房1-2個月
5.擔任指導醫師、其他科照會及論文寫作
1-3個月
6.一般兒科門診1-2個月
1.由指導之主治醫師予以考核。
2.學習護照。
參加下列各項討論會:
1.參加朝會討論出入院病例。
2.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
5.學習骨髓穿刺及判讀。
6.腦室內穿刺。
7.輔助主治醫師完成各種活體檢視(Biopsy)。例如:
(1)Liver Biopsy
(2)Kidney Biopsy
(3)Skin Biopsy
(4)Muscle Biopsy
(五)每四天輪值一次夜班工作。
(六)指導協助資淺住院醫師。
(七)其他科照會。
(八)論文寫作。
(三)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訓練,照顧四個月以下之嬰兒病患。
(四)參與健兒門診工作,學習兒童正常生長、發展、營養〈含母乳、配方奶粉與副食品〉和發展過程、熟悉兒童疫苗接種時程、副作用與禁忌,加強小兒預防醫學常識及一般醫療照護常識。
(五)兒科加護病房訓練,學習危急兒童病患之診斷與處置。照顧小兒加護病房(PlCU)、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
3.在資深醫師指導下,執行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4.在資深醫師指導下,執行下列診斷程序,例如:
(1)腰椎穿刺。
(2)恥骨上穿刺。
(3)胸部穿刺。
(4)腹部穿刺。
5.隨同資深住院醫師,每三天輪值一次夜班工作。
(二)小兒科各項臨床檢驗檢查結果之正確判讀與處理。﹝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