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1/12/12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即时(jíshí)巩固:
写出下列(xiàliè)生物中的食物链.
草 草 草 2021/12/12
鼠 鼠 兔
蛇鹰 鹰
鹰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知识整合:
概念
生
(gàiniàn)
植物
态 系
生物 部分
动物
统
(shēn ɡ tài xì tǒnɡ)
组
成
(zǔ chén ɡ)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驶向胜利的 彼岸
预习 : (yùxí)
1.食物网的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jùyǒu)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2021/12/12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 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2、腐烂(fǔlàn)的杂草、落叶、动物的遗体遗物最终会消失吗。植物能够
No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来自阳光的能量。——分解者。分解森林中的树桩和枯枝
落叶,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阳光、温度、水等。在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如温度、阳光、水等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2021/12/12
池塘 生态系统 (chítáng)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任务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思考 : 1.以上三(sīk个ǎo) 生态系统中相同的生物种类有哪些
(nǎxiē)(按形态结构分)?非生物因素有哪些(nǎxiē)?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环境名师优质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13.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 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 ) 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
14.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 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 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 B )
3.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在生
态系统中被称为( B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摄食者
D. 分解者
4.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常是( A )
A. 水生植物
B. 浮游动物
C. 鱼、虾
D. 微生物
5.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这主要是因为
(A) A. 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吃与被吃 的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起始环节是 生产者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
食物链 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 断 积累 ,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B. 生产者总是被其他生物捕食
C. 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D. 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
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D )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真菌
D. 太阳
7.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 者不仅要把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袋带离南极,还 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D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练习:
生物 环境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和__所 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 生物 2、生态系统包括___部分和___部分.前者 水 如___、___、___等.后者包括______ 、 阳光 温度 生产者 消费者 _____ 、 分解者 . 相互依存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___的 关系. 二 选择 1.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细菌和蘑菇 C.老鼠和黑尾鹿 D.蚊子和跳蚤
第二课时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11条 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吗?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 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 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 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 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kg
0.05
7
0.51
68
0.35
那么,最有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 ) A. D B C B E A B. D B
C
E D A
C. A
C
E
D
D. A
E
C
B
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和_ 食物网 流动的. __
尝试连接观察与思考中的食物链,数出食物 链的条数。
被吃者
吃者
请写出书21页谚语所包含的食物链 树 蝉
螳螂 黄雀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总结: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小组讨论交流 : (jiāoliú)
1、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 的?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中的物质和能量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 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植物
生产者(producers)
动物 生物(shēngwù)部分
生
消费者(consumers)
态 系
细菌、真菌 分解者(decomposers)
统
非生物部分(bù fe:n) 阳光、空气和水等
第七页,共十七页。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zhìyuē)的关系。
第八页,共十七页。
(人类在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中扮演的消 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 ,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 是有一 (nénglì) 定限度的!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 规律办事(bàn shì),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组成(zǔ 生态系统 chénɡ)
第一页,共十七页。
1、生态系统 的概 (shēnɡ tài xì tǒnɡ) 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shēngwù) 与外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
你还能举出其他(qítā)例子吗?
第二页,共十七页。
草 原 生 态 ( c ǎ o y u á n ) 系统
树
生产者
3、(1)食物链:
左图中树皮里有昆虫(f的oo幼d 虫ch。ain)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概念:
资料分析:
讨论: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水族箱中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以青鱼为例,分析一下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微生物
浮游植物和植物
浮游动物
各种鱼和其他动物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空气、温度、池底泥沙
影响青鱼的生物因素
主页
思考:若把大鱼缸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析与思考?
2、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非生物因素,草原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
主页
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一部分草场罩起来,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结果导致加罩区的草场昆虫的大量繁殖,造成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分析与思考?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生产者分解者Fra bibliotek消费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三者关系: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难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能否简单地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且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的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9页“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未加罩网的草要比加罩网的草生长得好,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word教案 (21)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PPT课件学生方面:自学教材,收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图,出示思考题。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非生物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组织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复习旧知观察、思考、交流并回答1、(2)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牧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概述本节课是以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为核心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编排上缺乏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条理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容易造成理解混乱。
教师应该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通过概念图还原其内部的逻辑。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情感和行为特征:好动、好奇心重。
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动物与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对细菌和真菌有浅表的了解;接触过光合作用这个科学概念,不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本节课待学的科学概念: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化传统的讲授为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本节课包含大量的科学概念。
如果教师一味的运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
通过图表演示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接受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1、能复述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区别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并能
运用概念来判定生态系统。
2、知道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四
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能结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正确书写出食物链,并知道食物链与食
物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能说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并能说
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说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间的
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及相互关系。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的概念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间的区别与联系
3.食物链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
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问题:生态系统与群落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归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
问题: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空气、水、温度、阳光等。
强调: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问题: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那么,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不会存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呢?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活区域大小不同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含: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上限可达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12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者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
思考:离地约10千米高空中以及距海平面约12千米处的生物可能有哪些类型?为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补充。
较小的生态系统:一块草地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差异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练习:观察相关生态系统的图片(p85),通过比较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解释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学生读图,比较,思考,回答交流。
归纳:
1.各个生态系统尽管外形或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其组成要素都包括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因素两方面是肯定相同的。
2.非生物因素的不同(如气温、降水),会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从而进一
步影响到动物的不同,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
问题讨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请具体说说其组成要素各有哪些?
演示:观看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问题讨论:
a.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b.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因素之间有何关系?
c.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 而不是简单的拼凑,试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补充,归纳:
a.归纳: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组成生物包括植物(乔木、灌木、苔藓等)、动物(草食和肉食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b.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乔木、灌木、苔藓等)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生物与生物的关系-------(营养关系)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又以草食动物为
食;各种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又可以通过寄生或腐生的方式从植物或动物中摄取营养,从而使各种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问题:其它生态系统也有类似的特点吗?
问题:比较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说说它们生物复杂性的差异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补充。
(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简单、数量少)
引导学生讨论:p53三个讨论题。
问题: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更多? (森林)
问题: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在农田生态系
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人,农田生态系统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
思考:
1、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桦树
c.一个花坛 d 一个蜂巢 e 一个池塘
问题:
1.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蜂巢却不能呢?
2.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
分也有类似之处吗?
3.读图分析资料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及腐食性动物)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
思考、表达交流,补充:
结论:生产者主要功能之一是制造有机物,为其它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
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要使一个生态系统持久稳定,两种成分缺一不可。
(有
些生态系统中可能没有消费者)。
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
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
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
消费者和生产者
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提出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写出课文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教师与学生一起点评学生书写的食物链,强调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
教师: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在食物链和
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
生
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进入生态系统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解释
能量的流动)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回答: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结: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堂练习:
1,下面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 青蛙→蛇→猫头鹰
b 水→草→兔→黄鼬
c 松树→松毛虫→啄木鸟
d 狼→鹿→草
2,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含ddt最多的()
a 浮游植物
b 小虾
c 鱼
d 企鹅
3,在由草、兔、狼、羊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你认为数量最少和最多的
生物是()
a 狼羊
b 兔狼
c 狼草
d 草狼
布置作业:生物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1、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2、特点:
能量流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流的特点:反复循环。
有毒物质:稳定难分解,随食物链富集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动态平衡。
2、生态破坏。
课后反思:
本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给自己一个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