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羊_字族看华夏先民的审美观_李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
0引言“羊”古文字是羊头部的特写“”,是一只羊头的正面轮廓的象形。
“羊”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绵羊和山羊两大类。
绵羊体丰满,毛绵密,多白色,耐渴,胆怯,合群。
山羊体较狭,头长,颈短,活泼且喜登高,头上长角,下巴长须,颇有“绅士”风度。
除了绵羊、山羊之外,还有黄羊、羚羊、青羊、盘羊等。
羊是温顺、听话、善良、软弱受欺的象征。
“小绵羊”、“小羔羊”、“羊入狼口”、“替罪羊”都是来自羊顺从、温良、软弱的性格,成为温顺可欺的弱小羔羊和代人受罪的替身。
汉字中有很多以“羊”为基本部件构成的“羊”字族,反映出“羊”在古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华夏民族对羊的情感态度,价值认可以及审美观念。
1“羊”在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远古的动物名称中,只有“牛、羊”两字为正面头角象形,其他都是侧身象形。
“养”(、)繁体写作養,这说明我国牧羊历史悠久,羊、
牛在古代畜牧业中属于最早家养驯服的牲畜,也是与人类生活、生产、宗教、祭祀最密切的牲畜。
这两字也属于最古老的文字,处于结绳纪事的初期,由蓍草折成形,并置于绳结之中。
这种以典型特征替代整体的造字方法,是汉字象形造字的重要方式之一。
羊部的汉字,在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中收45字,居六畜部首汉字之首,说明华夏先民对羊特别关注,也使“羊”成为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对象。
“羊”的作用特点很多,皮可保暖,是皮裘主要原料;肉为鲜食美味;羊容易繁殖,象征兴旺,可用来交易,换钱换物;羊温顺群聚。
“群”(羣)《说文解字》说:“羊为群,犬为独”。
意思是说羊好合群,所以群从羊,犬好独行,所以独从犬。
羊是古代畜牲中最团结和睦、喜好群聚的动物,成为善良团结的象征。
“羊”在华夏先祖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祭祀、
日常生活、审美观念都与“羊”密切相关。
一个人、
一个部族,获得“羊”越多,就越富有,越吉祥。
在祭祀宗神时,“羊”作为吉祥物,是珍贵祭品,古人祭祀的“太牢”、“少牢”之中均有羊。
它折射出那个时代先民的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
2以羊为图腾的部族和姓氏“羌”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由“羊”和“人”两部分组成,《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从人,羊亦声。
”指明古羌族以牧羊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两字合成,故后裔有的便以羊为姓氏。
羌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部族,原始时期以牧羊为生,以羊为图腾。
“羌”就像是一个头戴羊角头饰的人。
《诗经·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意思是说:从前成汤时期,那边的氐族和羌族,没有谁敢
不进贡,
没有谁敢不朝王,全都臣服于殷商。
《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名句,反映了游牧羌族的生活环境以及羌笛悠扬哀怨的特点。
“姜”甲骨文写作“”“”,金文形体与此相同,从女羊声,像人头上有羊角之形。
也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商人从羌族俘获女俘,即“姜”,用作祭祀人牲的记载。
《说文解字》称“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
“姜”字是个
有丰富文化涵义的汉字。
即可理解为“羊母亲”,也可理解为“头戴羊角的女人。
”姜姓出自陕西岐山县西的姜水之滨,姜水西出岐山,东流入渭河。
学者认为,姜姓与古远西部的羌族有关,“羌”是一个广义的族名。
大概“羌”、“姜”只有性别上的区别,“羌”是男羌,“姜”是女
羌。
先有“羌”为标志的游牧部落,后有以“姜”为标志的族姓。
古文字
证明,羌族和姜姓都有头戴羊角的风俗,这种风俗叫“图腾风俗”,即
用某种装饰表明一个民族具有血缘关系或同某种动物具有某种密切关系。
“羌人”与“姜姓”的头饰图腾,足以证明他们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
从“姜”姓可以看出“羊”字与我们民族的繁衍相关,姜姓源于姜水,最具影响的人物是“神农氏”,又称“炎帝”,他是“农神”、“药神”,
开创了中华文明,炎黄子孙永远尊奉他为“祖宗”。
姜姓另一个著名人物是姜太公,名姜尚,字子牙,他见识卓远,才智不凡,辅佐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
姜姓氏族的支系如“羊”、“芈”、“羲”、“鲜”“公羊”、“羊角”、“羊舌”等多达数十个。
3“羊”是“吉祥”“福寿”的象征
《说文解字》:“羊,祥也,象头角足尾之形。
”“祥,福也,从羊声,一云善。
”许慎认为:“羊”就是“祥”。
出土文物《汉元嘉刀铭》上有:“宜侯王,大吉羊。
”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字样。
取其吉祥如意和美
之意。
“祥”是个会意并形声字,祭祀时把“羊”放置在“示”(神位)旁,祈神佑福,“吉羊”就是“吉祥”,表示吉祥如意。
以“祥”释“羊”是先民向往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物化表现。
“三羊开泰”语出自《易卦》:正月为泰卦,三阳生子下,取其冬去
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此语多用于岁首的祝颂。
“羊”也是“福寿”的象征,山羊温良慈祥,下巴长须,给人长者寿星的感觉。
慈禧属羊,忌羊字,宫中就把“羊肉”改称“福肉”、“寿肉”。
在我国有关“羊”的故事传说很多很多,广州的别名“羊城”,就来自吉祥物“羊”的传说:据说在商固当楚国丞相时,有五只羊衔着谷穗来到楚廷,商固请人在议事厅的梁上画了那五只羊的图像,于是“羊城”和“穗”就作为广州的别称沿传开来,故事中的羊显然是代
表丰收的祥瑞之物。
《春秋繁露》载:“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
”是说,
羊羔饮母奶是跪在母羊边的,表示对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无比感谢,人们认为羊是懂得礼仪和感恩之物。
因此,把羊作为子女孝顺———————————————————————作者简介:李建国(1955-),男,陕西汉中人,中文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及文字学。
从“羊”字族看华夏先民的审美观
On Chinese Forefathers'Sense of Aesthetic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oat"Symbolizing Goadluch
李建国Li Jianguo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723000)
(Hanzhong Polytechnic College ,Hanzhong 723000,China )
摘要:“羊”在华夏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祭祀、生活、审美观念都与“羊”密切相关。
本文从“羊”字族的探研中,体察华夏先民对“羊”的情感态度以及当时的审美观。
Abstract:It can be witnessed that "goat"—yang,in Chinese,played a vital part in sacrificial offerings to ancestors,a source of food in daily life and an evidence to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hinese forefathers ’life.The paper attempts to categorize as a group some of Chinese characters bearing "goat"as the basic structural part,and in succession makes an inquiry into their denotations and connotations,where Chinese forefather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goat"may be found both as a preference for goodluck or fortune and a criterion to sense of aesthetics.
关键词:羊;汉字;华夏先民;审美观
Key words:goat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forefathers ;sense of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300-03
·300·
Value Engineering
父母的标志,并引申到十二生肖之中。
4从“羊”字族看先民的审美观
4.1形象美“美”字由“大”和“羊”构成,许多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世界上不少原始部落民族都有头戴兽角(羊角、牛角、鹿角等)以为美饰的习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审美观念。
徐铉曰:“羊大则美”,古先民认为羊大毛密体肥,丰满高大,生命力旺盛,姿态可爱,在先民眼中羊具有形体美(从视觉会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
甲骨文的“美”是一个象形字,下半部是“大”就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上半部有点像“羊”,有的学者认为是“羊头”或“羊角”,有的认为是羊形的装饰物,即羊形冠或羊形头饰,是戴羊形冠或羊形头饰的“大人”。
“大人”就是原始社会里有权力,有地位的酋长或巫师,他们执掌着种种巫术仪式,在仪式上他们常常戴着羊头或羊角,以显示其神圣和权威。
在他们看来,那些牧羊部落的所扮演的图腾羊,跳的图腾舞,就是最美的事物。
4.2味觉美“美”《说文解字》释:“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
古人以“羊”为美食,认为羊愈大其肉越鲜嫩可口,美味佳肴“人之所欲”(从味觉会意);由此形成先民的审美观念。
《孟子尽心下》“脍炙与羊枣孰美?”“美”指味道甘美之意。
“色鲜味美”、“香美可口”都是味道好的意思。
羞(、),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手持羊形。
左边一头羊,右边一只手。
《说文解字》释:“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羞的本义指进献食品。
《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谷。
”这里的“羞”都是本义,进献的意思。
羊是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和礼品。
故进献食物皆选“羊”,这就是“羞”的来源。
“羞”又同“馐”,《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膳羞,指有滋味的美味食物。
屈原《离骚》“折琼枝以为羞”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斤,玉盘珍羞值万钱”。
“羞”“珍羞”,都指贵重珍美的食品。
杜甫《后出塞》有诗句“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庶羞”指多种美味佳肴。
《礼记·月令》:“群鸟养新羞”是说,冬天到了,群鸟把好食物积蓄起来,准备过冬。
羞惭、羞愧、羞耻、羞与为伍、闭月羞花、恼羞成怒等都是“羞”后来的假用或引申用法。
“羹”《说文解字》:“小篆從羔從美”。
“羹”在古文和籀文中,由表饮具的鬲和表示蒸煮食物时从鬲中冒出的热气,以及指代美味食物的羔三部分组成,或由羔和鬲两部分组成。
小篆以后由羔和美两部组成。
羔羊肉鲜嫩,味香美,故取羔、美为羹。
羊肉是先民的主要食物,因此“羹”的本义应指“以羊肉做成的一种带汁的可口的食品”。
后来引申为“用肉类做成的羹”。
据说“羹”有两种:一种是“大(太)羹”,是纯肉汁,不调五味,不和菜蔬,供食饮。
另一种是“肉羹”,是加上五味将肉纯烂的羹。
除羊肉羹外还有牛肉羹,猪肉羹,狗肉羹,鱼肉羹等。
不同的肉羹,配料不同:如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苦菜),豕羹用薇。
《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意思是我家中有老母,我的食品她老人家都吃过了,只是还没有尝过君王您的肉羹,请允许我将这些肉羹留给我的母亲。
文中的“羹”就指的是这种“肉羹”。
从肉羹的配制和为君王所食用,可以推断,上古的羹,是一种精美的高级食品,是一般平民难以吃到的。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这是一般的鱼汤。
后来又发展为用蔬菜或水果做成的带汁食品也叫“羹”或“菜羹”,这时的“羹”已是贫苦百姓用来充饥裹腹的粗劣食物了。
“闭门羹”,现在是指前往某家登门求助或拜访而被拒之门外。
典故出自唐冯《云仙杂记》:唐朝时,宣城有个名妓叫史凤,慕名找她的人络绎不绝,她便将客人按财产、官职、相貌分为三等。
对最下一等的一律拒不相见,只以一餐普通饭菜,即“羹”类食品招待。
妓院的人便称史凤安排给下等客人的饭菜为“闭门羹”。
“闭门羹”是待客而不见客的意思,后来只用作“拒绝”之意了。
“鲜”由“鱼”和“羊”组成,说明先民对食物优劣鲜美辨别非常准确。
4.3听觉美如果从听觉审美角度看,羊那“咩咩”的叫唤声,很像人在亲切的叫唤“妈妈”。
有这样一个谜语:“年纪不大,胡须一把。
爱吃青草,常叫妈妈。
”谜底就是“羊”。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大意是:孔子说《韶》乐它的旋律和内容美极了,又好极了。
说《武》乐它的旋律美极了,而内容还不够完善美好。
先民的审美观念源于羊。
“美”是最好的注释,由羊的外形美、味道美、声音美引申出“善、好”的义项,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战国策·齐策》:“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美”是漂亮,好看的意思,“美猴王”就取其头饰之美,成为有特殊意义的“美”。
美丽、美貌、美容,多指外形美,美人,则指自己怀念向往的人。
“美谈”谓事之难能可贵,为人乐于称道。
《荀子·致仕》“美意延年”(注:美意,乐意也,无忧患则延年也。
)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美满”指美好而圆满;“美名远扬”,指好的名声流传很广;“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好事;进而引申扩大“美言”,代人说好话,“美化”用在对外界事物的修整上,“美学”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
“美”是人类审美情趣、观念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人类物质生活追求“美味”、“甘美”、“美气”的需要,也是人类精神生活追求的目标。
4.4善良美“善”(、)铜器铭文中写为“”,是由“羊”和“誩”组成,《说文解字》:“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
段玉裁注:我部曰,義与善同意,羊部曰,美与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从羊。
意思是说:“祥”、“義”、“善”三个字都从“羊”,因此都是吉祥、美好、善良的意思。
属较早的同义词。
古人以“羊”为“美”,也以“羊”为“善”“”,从“羊”从“言”合起来表示吉利话,吉祥的言辞。
王充《论衡》载“皋陶办案,独角羊触判”的故事。
讲古代有一种独角羊,性正直,能辨识罪犯。
皋陶办案,对罪犯拿不准时,就令独角羊触之,羊所触者,毫无疑问是犯罪分子。
传说“羊”既是美好、吉祥之物,又是能判断善恶是非的动物。
而“”,从二言,饶炯部首订云:“言之通义为直言。
誩,犹二人直持其说,各不相让,盖争言也”。
意思是:两人争讼不已,而羊介于其中进行评判。
“善”的造字,显然受远古先民认为“羊”是具有判断善恶曲直特异功能的影响,加之“羊”是正直善良的象征,“羊”的温驯、善良,因而“善”有“吉祥”、“美好”、“善良”、“道义”等含义。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的善是好的有道义的意思。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
《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是高明有本领或擅长的意思。
勇猛善战,善骑善射,均为此意。
由善的本义正直善良引出一连串词语:慈善、善举、善事、善心、善意(良好的意愿)、友善(朋友、邻居的友好和睦),亲善(亲近而友好)。
“善”可用为动词:赞许,以……为善。
成语“善善恶恶”就是赞扬好的,厌恶坏的。
“善”还有副词,做状语的用法;如成语“善自保重”好好地自我保重;“善自处置”自己妥善地处理安排;“善为我辞”好好地替我辞谢;“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甘愿休止。
还引申为容易,易于之意。
“多愁善感”多愁思容易引发感伤,“善忘”,容易记忆,“善变”容易改变主张等等。
“善”还同“缮”《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善”是擦拭、治理、修理的意思。
4.5道义美义(、)繁体字为“義”,由“羊”和“我”组成,《说文解字》我部:“已之威儀也,從我羊,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
”是个形声兼会意字。
“羊”下的“我”本是一只有棱有角,有锯齿状的刃的“矛”的象形字。
兵器与羊,合起来表示要用兵器保卫自己的威仪。
“义者,宜也”(《中庸》)。
“裁制事物使合宜也”(《释名·释言语》)。
“宜”,适宜、合理的意思。
“義”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义、正义。
象“羊”一样与人为善,正直善良,一切好事、善
·301·
价值工程0引言钢琴的学习是一个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智慧技能的形成过程,它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每个学生在上完一节钢琴课后,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去完成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
所以如何有效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弹奏钢琴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练习新接触的作品,如何处理已经弹会的作品,如何把握每次的汇课,有效地上好一节钢琴课,下面就采用怎样的方法提高练琴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
1要有浓厚的兴趣,重视课堂的学习现代教育学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愉快时人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而苦恼时就会使智力活动迟钝、受阻。
兴趣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对于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还将影响其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
我们学钢琴的学生首先要有一个练琴的思想基础,即是否具备喜欢钢琴,喜欢练琴,喜欢音乐的素质,有了这种对自己钢琴专业的浓厚兴趣,就会把练琴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坐在钢琴前,就会心情愉悦、保持一种最佳的精神状态去练琴并持之以恒。
反之,学生对音乐、对钢琴缺乏兴趣,只是毫无目标的练琴,或者认为是家长、老师“要我学”,那他坐在钢琴前就会产生一种急躁情绪,觉得是一种负担,草草弹完几遍结束,或者纯粹是在应付、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下去,琴只会越弹越糟,得不到好的效果。
学习兴趣除了自发产生外,还需要进行诱发、培养和发展。
2练琴要有明确的目的,合理的计划钢琴的日常练习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基础练习、练习曲和乐曲。
练习时如何合理地分配上述练习材料也是很关键的。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忽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的学习。
只对乐曲感兴趣,总是喜欢“陶醉”在“演奏式”的练习中。
音乐表现由于没有必要的技术保证,必然是粗糙、粗浅、力不从心的。
反之,过分注意基本练习与练习
曲的学习也是不合适的,如果每天总是陷入相对枯燥乏味的基础练
习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则必然会影响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表
现力。
这就造成了技巧和审美的分离。
缺乏技巧的音乐是笨拙的,而
缺乏内部体验感受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二者是不能分离的。
在学
习的初级阶段要重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的学习,时间分配比例可大
一些,有了一定程度与技术能力后可适当在音乐表现、综合能力方
面多投入些时间。
由于有的学生练琴缺乏必要的计划性,练琴全凭
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种方法使大脑对所练内容不能很快地形成良好的“动作记忆”与“声音记忆”,破坏了练琴所必须的连续
性,效果常常也是不好的。
实践证明,每天持有规律,有计划地练琴
比一次练很长时间或练琴时常中断的人进步要更快。
所以要养成每
日练琴的好习惯。
3练琴要善于用脑,做到“心灵手巧”
钢琴演奏要求相当复杂。
练琴的过程,常常是演奏者根据音乐
效果的需要,积极寻找、
体验最佳演奏动作、演奏状态的过程。
所以练琴是一种较高的脑力劳动。
练琴时必须要用脑,确立脑指挥手的
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练琴者必须具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改变的能力。
不能盲目的弹音符,音乐是流动线条,音符是死
的,我们要把曲作者音符中美好的意图充分流畅地表现出来,就不
能仅仅是手的动作,要加上我们人性化的东西,尽可能地把作品中
的音符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人手指一遍遍无目的的机械重复,脑子却到处游荡,并错
误地认为“熟能生巧”,“只要肯加倍时间苦练,必然会进步”。
例如:
有的学生为了尽快练好曲子,练琴时间能连续一天一天地练,强度
很大,往往练着练着就迷了,成了无思考的盲弹。
想提高的速度是越
来越慢,并没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要求,这种练琴法确实不可取,
也是非常有害的。
所谓“熟能生巧”并不是重复多了就能“生巧”,而
是要在大脑的积极工作中,在一遍遍的重复中求得新的变化才可能
“生巧”。
这就要求“大脑一定要走到手的前面去”。
在练习各种复杂
技巧时,很多教师常强调“预备动作”的重要性,这种“预备动作”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大脑先行,是大脑“有预感地”提前发现的“指令”,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预备”。
——————————————————————
—作者简介:岳梦洁(1986-),女,辽宁丹东人,本科,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小
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育及钢琴。
怎样才能练好钢琴
How to Practice the Piano Well
岳梦洁Yue Mengjie
(大连市甘井子区郭家街小学,大连116033)
(Elementary School of Guojia Street ,Ganjingzi District ,Dalian City ,Dalian 116033,China )
摘要:钢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
练琴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钢琴课所学知识与技巧的一个自身
消化与领会的过程,正所谓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效率就高: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效率就低。
正确掌握练琴方法,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Abstract:Piano as a solo instrument gets of people love.Practicing the piano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for piano lessons,students learned knowledge and the skills of its own and a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so-called "master brought door,one".Proper methods,with high efficiency,and improper method:the wasted effort,efficiency is low.Correctly grasped practice method becomes urg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关键词:学习兴趣;上课;科学方法;练琴效率
Key words:interest in learning piano ;class ;scientific method ;piano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302-01
事应从“我”做起,于是把一个人为道义牺牲的精神称为“义”或“舍
生取义”。
古人把“羊”作为和善正直的象征,常常作为祭祀的“牺牲”祭
品,就是
“義”的化身。
“义”指公正,合乎正义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墨子·公输》“吾义
固不杀人”。
我是讲公正道义的本来就不愿杀人。
《孟子
·娄上》:“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追求正义,讲求道义,也是我相要做得到的,这二者
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义不容辞”: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无反顾”:在坚持道义上只许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
“义士”旧指能维护正义的或侠义的人。
“义师”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义战”正义的战争;“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义举”疏财仗义,合乎正义的行为;“义勇”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勇气;“义学”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免费学校。
这一个“义”(義),即有“大义灭亲”的正义与道义;又有与人为善,济世救人的义举上“仁义”与“仗义”;也有超越血缘的人间情义,如“义父”;还有保卫正义的“义士”、“义师”。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