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姜黄素对家禽的药理研究

合集下载

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 药学论文

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 药学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学校:徐州医学院院部:药学院专业:药学学号:09XXXXXXXX姓名:XXX指导教师:刘毅实习单位:徐州医学院论文工作时间:2012年09月至2012年10月目录摘要 (3)ABSTRACT (3)正文 (5)致谢 (97)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实习生:荣礼(0916111009)药学院药学专业指导教师:刘毅徐州医学院药学院摘要目的:探究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方法: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

结果: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

结论: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降血脂;抗凝;抗肿瘤Jiang Huangsu's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tudent: Rong Li(0916111009) Pharmacy Speciality, Xuzhou Medical CollegeTutor: Liu Yi School of Pharmacy,Xuzhou Medical College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Curcumin. Methods: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 Results: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KEY WORDS: Antioxidant; blood lipid; anticoagulation; anti tumor姜黄为传统常用中药,姜黄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对机体各系统作用广泛。

姜黄素主要生理功能及在家禽中的应用研究

姜黄素主要生理功能及在家禽中的应用研究
中显 红 色 。对 还 原 剂 的稳 定 性 较 强 , 着 色 性 强 ( 对 于蛋 白质 则相 反 ) , 一 经 着 色就 不 易 褪 色 , 但 对光 、 热、 铁 离子 敏感 , 耐光 性 、 耐热性 、 耐 铁离子
物质 。此 外 , 由于其 色 泽 稳 定且 毒性 极 低 、 耐 受 性好 、 经 济价 值高 , 具有 很大 的开发应 用前 景 , 已 成 为研 究 热 点 ¨ J 。姜 黄 素 作 为 天 然 、 营养丰富、
姜 黄素 是姜 黄色 素 的主要组 成部 分 , 是 一种
黄 色 略带酸 性 的二苯 基庚 烃物 质 的统 称 , 是大 自 然 中极 为稀 少 的二酮 类有 色物 质 , 姜 黄素 为橙 黄
色 结 晶粉 末 , 味稍苦 , 几乎 不 溶 于 水 , 易 溶 于 乙 醇、 碱、 醋酸 、 丙 酮 和 氯 仿 等 溶 剂 。在 酸 性 和 中性溶 液 中显黄 色 , 在 p H值 大 于 9的碱 性 溶液
了姜 黄素 的理 化性 质 、 生理功 能及 在 家禽 中的应 用现 状 , 为其 在禽 业 生产 中的推 广应 用提 供
理 论 基础 。
关键词 : 姜黄素; 着 色; 抗 氧化 ; 抗 茵 Ma i n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u r c u mi n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P o u l t r y
C a i J i n g j i n g L i J u n
A bs t r ac t:Cu r c umi n i s a na t u r a l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whi c h h a s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a n t i o x i d a n t , a n t i -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

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

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

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

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

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

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

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

姜黄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姜黄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广东饲料 第 1 7卷第 8期 2 0 0 8年 8月
姜 黄 素 的 生 理 作 用 及 其 在 养 殖 中 的 应 用
卢婉 怡 ,罗立新 。 陈兴发 。 ,
(. 1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 , 心 广州 509 ;. 1 12 0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00 ) 广东 106
黄 素约为 1 % 。 O
亦可当作着色剂 、 调味品 、 香料及 防腐剂 。传统 医
药 学认 为 姜 黄 素 能 行 气 、 虫 、 风 活血 、 经 止 驱 散 通
痛等 , 具有 良好 的医疗保健作用 ; 常常用于治疗厌 食、 鼻炎 、 肝胆疾患 、 风湿病等疾病 。 姜黄素 目 前是 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 。早在 2 世纪 7 年代 ,姜黄素就被 E S F OWH E O O E 、A / O、l 本 、美国等组织或 国家列为准许使用的食 品添加 剂之一。 黄素不仅应用在食 品中, 姜 还广泛涉及 E l

趸吼 嘶 m 晖
平 。姜黄素具有 的抗炎活性 、 抗氧化作用 、 抑癌作
[ 稿 日期10 8 0 — 7 收 20 — 6 2
图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姜 黄 中色 素 结 构 式

2 ・ 9
维普资讯
广东 饲料 第 1 7卷 第 8期 2 0 0 8年 8月
姜 黄 素 是 二 苯 基 炔 类 物 质 ,有 酚 性 和 非 酚 性 成
鱼 肉的品质和风味的下降 ,严重威 胁着集约化养
殖业 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 全 和 生态 环 境要 求 的不 断提 高 ,抗 生 素 的使 用 在 世界各国越来越被严格限制 。 因此 , 开发一些效果 良好 又 能 避 免 抗 生 素 弊 端 的 替 代 品 具 有 重 要 意

基于姜黄素对机体的药理研究及应用前景

基于姜黄素对机体的药理研究及应用前景

基于姜黄素对机体的药理研究及应用前景谢海潭1袁雅佳21.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002.湖南株化集团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关键词:姜黄素;药理研究;应用前景【摘要】植物提取物是生物医药的核心原料和产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生产领域。

随着21世纪生物医药迅猛发展,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具备活性或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备受青睐、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有效推动了医药对外贸易发展。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其中,姜黄约含3%-6%,是植物界很稀少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微苦,不溶于水。

在食品生产中主要用于肠类制品、罐头、酱卤制品等产品的着色。

现代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类风湿的作用。

姜黄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抗炎、抗凝、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抑制肿瘤生长等。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的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对动物营养、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缺乏充分的科学指导,以致生产中经常出现强化投饲、滥施药物、饲料营养组成不平衡以及添加变质(如酸败油脂和霉变原料)或禁用成份(如某些激素和抗生素)等诸多问题,造成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损伤肝脏和诱发肝脏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危害甚大。

动物肝脏病变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脂肪肝,尤以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突出。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改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饲料中营养过剩(如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或糖类含量过高)、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如胆碱、磷脂、蛋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影响、脂肪氧化、长期的滥用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

姜黄素在禽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姜黄素在禽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 中图分类号】8 67 S 1 _ 【 文献标识码】 C 【  ̄ -1o — 6 3 2 1 )2 02 — 2 ]o 5 8 1 (0 0 1— 0 4 0

n o
姜黄素( u u i) C r mn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 、 c 莪术 、 郁金等的根茎 中提取的一种天然 的黄色酸性
2 ・ 4
广东饲 料 第 1 9卷第 1 2期
21 0 0年 1 2月 肝脏中 P A P R仅mR A水 平 呈增 加 的趋 势 ,P R^ N PA y
具有免 疫调节作用 ,不但 可 以提高机 体 的特 异性 免 疫能力 , 而且也 能够提高 巨噬细胞 的吞 噬功能 。
24保 肝 利 胆 .
和 M Hm N D R A水平呈降低的趋势 。提示姜黄素可
能通过调 控 P A P R仅、P R 、 H N P A MD mR A表 达 来 影 响 肉鸡脂 肪 的沉 积 。祝 国强 等 (07 也 有报 道 , 20 ) 在 肉仔鸡 日粮 中添 加 适量 姜 黄 素 能 显 著 降低 肉鸡
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可以治疗皮肤病或改善肠道菌群。 有研究表 明, 姜黄色素对多数细菌抑制效果好 , 特别是 对枯草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从姜黄 中提取 的姜 黄素制 品为橙黄色 结 晶性 粉
【 稿 日I 1O O 1 — 2 收 12 l一 1 1  ̄

更强( 马庆一, 0 2。关于姜黄素的抗菌机理可能与 20 ) 其苯环上 4 一位酚羟 基有关 。酚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 细菌的酶 系统 和生物膜 系统 ( 张桂芝 ,0o 。姜 黄素 20 )
脱甲 氧
姜黄素有降低高脂饲料所 引起的高血脂 、 高胆 固醇 作用 , 其机 理可 能是 姜黄 素 能够 增加 载 脂蛋 白 A (pA) 量 、 进 HD ao 含 促 L的代 谢 、 降低 载 脂 蛋 白 B

姜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姜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在集约化养猪过程中,利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比较普遍。

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属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酸碱度敏感的天然酚类色素[1]。

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病原微生物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功能[2]。

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姜黄素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3]。

因此,姜黄素可以开发为一种替抗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应用。

本文就姜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姜黄素在猪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姜黄素的生理功能1.1抗氧化功能作为一种亲脂多酚,姜黄素的结构中含有2个邻甲氧基酚基和烯酮基以及1个酮烯醇基。

姜黄素通过与细胞内自由基结合形成稳定性强的醌类物质来清除活性氧(ROS),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4]。

Yu等[5]研究发现,热应激能够诱导骨骼肌细胞ROS升高,而姜黄素能够显著降低热应激诱导细胞的ROS浓度。

在氧化应激过程中,Nrf2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Nrf2和Keap1结合成二聚体,当发生氧化应激时,Keap1被修饰而使构象发生改变,促使Nrf2解离,并进入细胞核与ARE结合,激活调控II相代谢酶、抗氧化酶或药物转运体等的转录,从而发挥抗氧化功能[6]。

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够提高肠道SOD1、HO-1、CAT和Nrf2等基因的表达,提高肠道GSH-PX和T-AOC的活性,提高ROS的清除[7-8]。

说明姜黄素能够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来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来保护肠道免受损伤。

1.2抗炎症功能NF-κB信号通路在调控炎症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够通过调控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环氧化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来促进炎症反应。

姜黄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COX-2来降低IL-1β、IL-6和TNF-α的生成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9-11]。

姜黄素在饲料中应用

姜黄素在饲料中应用

姜黄素在饲料中应用姜黄素是由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为原料,经粉碎、提取精制等过程而得到的一类酸性多酚类黄色物质。

由于其色泽稳定且几乎无毒。

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肿瘤、抗菌消炎以及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近年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既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又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还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给药方便等优点,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773号公告,规定了饲料原料目录,将姜黄归类为饲料原料。

作为一种有效的新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用机理产品中的姜黄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姜黄素对病毒、真菌和细菌都有抑制作用,能强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并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健康水平,达到理想的抗病促生长效果。

姜黄素提取物的优势:1:抗菌消炎;抗菌消炎,饲料中可部分及全部代替抗生素。

2:抗氧化;抗氧化能力远大于生育酚(VE)和胡萝卜素类成分。

3;能强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4; 促消化,促生长:护肝利胆,促进营养吸收。

5:工业标准制剂化生产,解决直接喂养的原材料的不稳定问题。

饲料专用姜黄素(粉体型)外观:自由流动的黄色粉末姜黄素含量:3-10%水分:10%细度:60目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及客户要求建议添加量150-200mg/kg体重。

特别注意:1:姜黄素并不是对鸡肉,鸡蛋黄,还有鱼虾等直接染色。

这区别于叶黄素等染色剂。

2:区别与喂养姜黄提取的下脚料,下脚料有效成分太低3:区别与合成姜黄素,在天然姜黄中,有许多未知成分协同作用效果更好。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姜黄素对家禽的药理研究谢海潭1肖恩来2陈逸凡31.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002.湖南省微生物实验中心,湖南长沙 4100003.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0【摘要】植物提取物是生物医药的核心原料和产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生产领域。

随着21世纪生物医药迅猛发展,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具备活性或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备受青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有效推动了医药对外贸易发展。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其中,姜黄约含3%-6%,是植物界很稀少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

在食品生产中主要用于肠类制品、罐头、酱卤制品等产品的着色。

现代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类风湿的作用。

姜黄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抗炎、抗凝、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抑制肿瘤生长等。

2010年以来,姜黄素价格不断上扬,主要原因原料购买渠道不畅,价格上涨致使国内主要生产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我国姜黄素提取资源基本来自三种渠道,一种为国产温郁金,一种为缅甸进口姜黄,另一种从印度少量进口。

我国主要生产企业基本以前两种为主。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的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对动物营养、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缺乏充分的科学指导,以致生产中经常出现强化投饲、滥施药物、饲料营养组成不平衡以及添加变质(如酸败油脂和霉变原料)或禁用成份(如某些激素和抗生素)等诸多问题,造成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损伤肝脏和诱发肝脏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危害甚大。

动物肝脏病变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脂肪肝,尤以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突出。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改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饲料中营养过剩(如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或糖类含量过高)、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如胆碱、磷脂、蛋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影响、脂肪氧化、长期的滥用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

动物营养性脂肪肝在各养殖鱼类中已广泛存在,在生产中常常能够看到“油肚鱼”、“大肚鱼”和鱼体畸形等现象。

淡水鱼中的鲤、鲫、草鱼、加州鲈、塘鲺容易出现脂肪肝的现象, 而海水鱼的脂肪肝现象则相当普遍,如军曹鱼、真鲷、牙鲆、大黄鱼等。

脂肪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鱼的生长,而且鱼肉的品质和风味的下降还严重影响到了鱼的商品价值。

同时,肝脏是动物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损伤或者病变往往导致水产动物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和抗病力降低,极易造成继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综合症的肆虐,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防治肝脏疾病的主要还是依靠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这一方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许多弊端,如抗生素破坏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造成微生态平衡失调,引发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促进耐药菌株增加,使治疗用药更加困难;抗生素在畜产品(肉、蛋、奶等)中的残留,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抗生素的使用在世界各国越来越被严格限制。

因此,开发一些效果良好又能克服抗生素上述弊端的替代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作为中草药提取物的姜黄素就是其中极具开发、应用价值的一种。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ong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黄色酸性酚类物质,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最主要的活性成分。

姜黄素多产于日本、印度、中国等热带、亚热带国家。

在亚洲各国,其应用历史悠久用处广泛,一直以来,姜黄素既可用来当作药物,亦可当作着色剂、调味品、香料及防腐剂。

在印度和我国的传统医药学中,都认为姜黄素能行气、驱虫、散风活血、通经止痛等,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常常用于治疗厌食、鼻炎、肝胆疾患、风湿病等疾病。

姜黄素目前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姜黄素就被EES、FAO/WHO、日本、美国等组织或国家列为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姜黄素还具有特殊的芳香和口味, 东南亚国家的人们喜欢用其来制备咖喱、萝卜干、人造奶油等。

现代,姜黄素不仅应用在食品中,还广泛涉及日用化学品和医疗领域。

1970 年后,国内外关于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有了更多的研究报道:抗炎活性、抗氧化作用、抑癌作用、抗肿瘤作用等,特别是其保肝利胆的作用,使其在当前动物生产中肝胆相关疾病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三、研究类容3.1、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姜黄为姜黄属植物,姜黄属植物主要含精油(4.2-14%)、脂肪油(4.4-12.7%)等挥发油及姜黄素类成分,此外还有树脂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多肽类、生物碱及微量元素,其中类姜黄素类是二苯基炔类物质,有酚性和非酚性成分,现已分离出20 多个类姜黄素化合物。

姜黄的黄色物质为略带酸性的酚类物质,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混合物,称之为姜黄色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而姜黄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姜黄中色素类化合物除了姜黄素之外,还含有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去二甲氧基姜黄素(Besmethoxycurcumin)、六氢姜黄素等。

姜黄中各种黄色素的存在含量比例如下:姜黄素的含量约占70%,作为微量黄色色素的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约为10-20%,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约为10%。

从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制品,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呈特殊臭味。

熔点为179-182℃,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醋酸乙酯、冰醋酸以及碱液。

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

酸性条件下呈浅黄色,可与金属离子(尤其是铁离子)形成螯合物而变色。

姜黄素的化学结构是由两个邻甲基化的酚以及一个β-二酮组成。

姜黄素在中性介质中不稳定,分解产生香草醛、阿魏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阿魏酰甲烷(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酰甲烷)。

pH7.4 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5μmol/L 的姜黄素很快降解,426nm 处的吸收值5min 在后降低约50%,10min 后只剩10%,最后溶液变成无色的。

降低pH 值可显著增加姜黄素的稳定性,如在pH6.5 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放置30min 吸收值无变化。

3.2、姜黄素的生理作用及机制3.2.1、姜黄素的抑菌(替代抗生素)作用姜黄素不但可以调节吞噬细胞的活性,还可以抑制病毒、真菌、细菌。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强烈的广谱抗菌作用,对红色毛癣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可以治疗皮肤病或改善肠道菌群。

姜黄素对细菌的调节作用也表现为免疫功能的变化,同时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剂量有关。

胡忠则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发现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

M.Churchll 等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提高动物的CD4(+)T 细胞和 B 细胞,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活性。

现代医药证明:姜黄素及其去甲氧基衍生物具有降低胆固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脂的作用,特别是能降低主动脉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可增加胆汁的分泌和生成,并能增强胆囊收缩;有强力的抗真菌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此外有改善生物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其中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效果最佳。

3.2.2、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具有邻-二羟基基团的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因为此类化合物在抗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稳定性很好的醌类物质。

而姜黄素也是具有邻-二羟基基团,因此姜黄素也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

姜黄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抗氧化机制姜黄素的抗氧化的捕获自由基阶段与其它酚类一致。

1998 年,Schneider 等采用脂氧化酶(LPO)的氧化反应体系,分析并确定了姜黄素的许多氧化反应生成物,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后,Masuda 等(1999)采HPLC 和GPC 分析研究了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发现姜黄素经过氧化反应后会产生诸多产物,它们分离并鉴定了三个成分即香兰醛(1)、阿魏酸(2)、一种姜黄素二聚体(3),该二聚体具有稳定的二氢呋喃结构,结果还显示该二聚体是姜黄素抗氧化过程中止自由基阶段的初期产物。

姜黄素氧化反应生成物姜黄素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自由基的效应。

姜黄素对高脂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表现在降低血清、TBArs,提高肝T-AOC,SOD,GSH-Px 活性,进而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肝血管的损伤。

姜黄素同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对抗铜离子引起的LDL 氧化,显著减少血浆和肝脏中的过氧化脂质含量。

在清除超氧阴离子方面: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稳定细胞膜作用,并可抑制黄嘌呤脱氢酶向黄嘌呤氧化酶的转化,从而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谷胱甘肽的水平。

姜黄素具有抑制成年小鼠和老年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该作用除了与其本身的抗自由基效应有关外,还与其增强机体的SOD 活性有关。

有报道认为,姜黄素在体内外均能抑制Fe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姜黄素浓度为8.51μmol/L 时即可抑制铜离子诱导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R.Motterlinni 等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体内外的抗氧化活性。

其机制主要是使肝内环氧化物水解酶、谷胱甘肽S 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

另外,姜黄素还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姜黄素具有抗空气氧化脂质作用。

Toda 等报道用亚油酸空气氧化作用来检测姜黄素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它的亚油酸空气氧化IC50 为 1.83×l0-2%(硫代巴比妥酸值)和 1.15×l0-2%(过氧化物值)。

姜黄素抗氧化作用IC50 高于羟苯丁酸酯而低于DL-α生育酚。

3.2.3、降脂肪作用早期试验表明,姜黄素具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姜黄素对高脂模型大鼠在继续饲高脂饲料情况下有降低高血脂作用,姜黄素降血脂机理可能是增加apoA 含量,促进HDL 的代谢和降低apoB,进而降低LDL-C 水平。

沃兴德等研究发现,姜黄素可降低食饵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 和TG 浓度,增加HDL-C 含量,显著降低LPO 含量,并且呈量效相关关系。

姜黄素能够降低高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尤以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更为显著。

姜黄素可能通过促进醇合成而具有降血脂作用。

还有研究认为,姜黄素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向糖转化和抑制胆固肝和肾上腺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的代谢,增加胆囊对低密度脂蛋白排泄,抑制脾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的含量降低,从而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