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药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

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

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

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

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

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

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

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

姜黄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7No.20July 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2344);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18KJXX-096);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JK1221)。

[作者简介]宋莉平(1991-),女,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系2018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分子遗传学。

[通讯作者]王宇(1982-),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遗传学。

中药姜黄最早记载于《唐本草》,其性辛味苦温,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

而姜黄素(curcumin )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耐光耐热性差,毒性极小。

同时也是一种容易渗透细胞膜的亲脂性分子,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分子式为C 21H 20O 6,相对分子质量368.38。

本文拟就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及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1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姜黄素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往研究显示[1],其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毒性作用。

姜黄素的抗肿瘤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阻遏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提高化疗敏感性等,提示姜黄素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治疗潜力[2]。

1.1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一个由原有血管网络形成新血管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如伤口愈合和胚胎发育,也发生在病理过程,包括关节炎、糖尿病、癌症等。

恶性胶质瘤是人类肿瘤中血管化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其生长和存活依赖于足够的血液供应[3]。

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是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策略,而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4]。

Perry 等[5]研究显示,姜黄素有抑制无胸腺小鼠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神经胶质瘤诱导的血管生成有关。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已成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阻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已迫在眉睫。

姜黄及其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证实,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并能通过与体内不同分子靶标相互作用在细菌介导的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色素,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

自1910年首次从姜黄根茎中分离提取出其活性成分后,许多研究者对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姜黄在古亚洲被用作香料、食用色素、食品保存剂及传统药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数十年前有学者指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近期研究发现其还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2-4].有研究报道,即使姜黄素摄入达到12g/d的高浓度对人体几乎无副作用[5].但姜黄素水溶性差,组织生物利用度低[6],近年来通过在基本结构上改变部分侧链合成衍生物,再与纳米粒子结合制成纳米颗粒,或通过不同方式给药以克服这些缺陷,同时增强其抗菌抗炎活性[7-8].2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菌作用姜黄素可以抑制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细菌的生长,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增加机体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并能通过减少炎症细胞聚集、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及增加活性氧清除能力减少机体损伤,经常被用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9-10].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细菌生长。

研究表明,细胞分裂蛋白丝温度敏感蛋白Z(FtsZ)及其类似物的初级纤维稳定性在细菌细胞分裂和形态多样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1],表明FtsZ是药物治疗的靶点。

Diptir等人[12]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布拉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FtsZ初级纤维类似物,并抑制FtsZ类似物的GTPase活性,从而对细菌造成致命伤害,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姜黄素 抗衰研究报告

姜黄素 抗衰研究报告

姜黄素抗衰研究报告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姜黄中的活性化合物,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认为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衰老的潜力,并在许多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首先,姜黄素被发现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自由基的过度积累和炎症反应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细胞损伤、组织退化和器官功能下降。

姜黄素通过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其次,姜黄素被证明对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与血管内皮功能退化、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

相关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减轻心肌纤维化,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都表明姜黄素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潜在的益处。

此外,姜黄素还显示出在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潜力。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与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累积有关。

许多研究显示,姜黄素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

这表明姜黄素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来说,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草药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潜力。

其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姜黄素还展现出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益处。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姜黄素的抗衰老机制,并开发更加有效的姜黄素衍生物作为抗衰老药物的候选。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文雪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34期【摘要】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酚类色素。

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降脂、抗肿瘤、抗氧化及抗炎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因此,姜黄素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姜黄素;药理作用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物质,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理作用。

有研究显示,姜黄素具有降脂、抗肿瘤、抗氧化及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在这篇综述中,将讨论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1 降脂作用在大量动物实验中发现,姜黄素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其中对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肝胆固醇(CH)中TG含量,且对肝肾无毒副作用。

有关姜黄素降脂机制,一部分人认为是姜黄素通过加速肝和肾上腺对脂蛋白(a)和LDL的代谢而加强胆囊对LDL 排泄,同时抑制脾脏对LDL的摄取,从而达到降低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Asai等[1]认为姜黄素通过增强肝酞基辅酶A还原酶活性而改变脂肪酸代谢,最终降低血脂。

Rukkumain[2]等研究发现姜黄素降脂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干涉外源CH的吸收。

总之,姜黄素在治疗人类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2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及转移,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姜黄素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或阻断细胞DNA将细胞阻滞在G2/M期[3],从而在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与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姜黄素通过激活caspases-3和caspases-8最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Choudhuri等[4]研究发现姜黄素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依赖于p53基因相关途径。

此外,有研究发现线粒体是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5]。

姜黄素通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来抑肿瘤细胞增殖。

姜黄素研究进展

姜黄素研究进展

姜黄素提取纯化应用研究进展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植物Curcuma longa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酚类物质,通常认为它是姜黄中的最有效成分,在大多数姜黄制剂中含有2%~8%。

姜黄(Curcuma longa L.)是姜科姜属植物,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是国内外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姜黄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树脂、胶质、淀粉和纤维素等约占80%,水分约占10%,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姜黄素与姜黄挥发油,前者占3%~5%,后者占4%~8%。

姜黄的黄色物质姜黄素为略带酸性的酚性物质,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混合体,称之为姜黄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而姜黄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姜黄素溶于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其分子式为C21H20O。

大量的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近年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1 姜黄素的理化特性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这些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而姜黄素则在姜黄素类化合物中约占70%,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姜黄素分子式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和碱液中,不溶于水,微溶于苯和乙醚,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1]。

2 姜黄素提取工艺姜黄素的提取工艺报道较多,主要有醇提法、酸碱提取法、酶法、水杨酸钠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

2.1醇提法在常温或中高温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常用70%~80%)提取姜黄素[2~4],即采用浸提法、渗漉法[5,6]等,并可使用超声波[7~9]、微波[10,11]、表面活性剂[12]等辅助萃取。

醇提法提取率较高,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容易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姜黄素是姜黄植物中的一种化合物,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

近年来,姜黄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被发现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本文将总结近年来姜黄素在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姜黄素被广泛研究其抗肿瘤活性。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

其中,姜黄素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

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和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此外,姜黄素也被发现可以增强常用化疗药物的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

其次,姜黄素还具有抗糖尿病的潜力。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提高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来减少血糖水平。

此外,姜黄素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服用姜黄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

此外,姜黄素也被证明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血管功能。

姜黄素还展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保护作用。

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服用姜黄素能够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最后,姜黄素对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显示出潜力。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神经元。

姜黄素还具有抗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作用,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异常蛋白的聚集,减少细胞毒性和降低炎症反应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总之,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在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尽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阶段,但姜黄素的临床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姜黄素可行性研究报告

姜黄素可行性研究报告

姜黄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的多酚化合物,来源于姜黄根茎中的姜黄素。

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活性,并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近年来,关于姜黄素的研究逐渐增多,而且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进行姜黄素的可行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姜黄素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

2. 探讨姜黄素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 研究姜黄素在不同领域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三、研究内容1. 姜黄素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1)姜黄素的分子结构(2)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2. 姜黄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姜黄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2)姜黄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3)姜黄素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3. 姜黄素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1)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2)姜黄素的美白和祛斑作用(3)姜黄素的抗炎和抗敏作用4. 姜黄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1)姜黄素的防腐和抗氧化作用(2)姜黄素的调味和增香作用(3)姜黄素的功能性食品开发和市场前景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关于姜黄素的文献资料,了解姜黄素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2.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深入研究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验证姜黄素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3. 专家访谈: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姜黄素在不同领域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五、研究进展1. 文献调研: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已经初步了解了姜黄素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以及其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2. 实验研究:正在进行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初步验证了姜黄素对肿瘤、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在化妆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效果。

3. 专家访谈:已经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姜黄素在不同领域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黄 素 (u c mi ,C c ru n UR)是一种 多 酚 化 合 物 ,多 产 于 日本 、 印度 、 中 国等 热 带 和亚 热 带 国 家 。
它 在 自然 界 中有多种 不 同结构 ,主要 是 由姜 黄 I( 7 ) 约 7 、姜 黄 I 约 1 ) I( 3 、姜 黄 II( 7 )组 I 约
究 中 ,用 MT T法 测定 不 同时间 点 C UR对 2 3细胞 的细 胞毒性 ,随 C 9 UR浓 度 的增加 ,细 胞存 活率 逐渐
下 降 ,呈 明显 的量 效关 系 ;且 给药 时 间越长 ,细胞 的生 长抑 制率 也 越大 ,呈 时 间依 赖 性 ,提示 C UR对
2 3细胞具 有 时间和 剂量依 赖关 系 的细胞毒 性作 用 。实 验 结果 表 明 C 9 UR 的细胞 毒 性 是 由超 氧 化 物 的 阴 离 子 的增加造 成 的 。王 牧等 [ 1 进行 了 C K- C 8实验后 用 AF 探测 细胞 ,测定 C M UR对 肝癌 He G p 2细胞 生 长增 殖 的影 响 。实验 结果 表 明 ,C UR可 明显抑 制 肝癌 He G p 2细胞 的 生长 ,细 胞存 活 率 与 C UR 的作
法 测量 其在 甲醇 中 的最 大 吸 收波 长 为 4 0 m,在丙 酮 中为 4 5 4 0 m。其 熔 点 是 1 3 ,分 子 量 为 3n 1~ 2n 8℃ 3 8 3 g mo ,生 物半 衰期约 为 1 4 ht。C 6 .7 / l . 5I ] UR在 强碱性 水溶 液 中稳定 性增 加 ,在 强酸 性 环境 中降解 极 度 缓慢 ,其 主要代 谢产 物 四氢大麻 酚在 中性 和碱 性环境 中 比较稳 定 ,但仍 有抗 氧化 活性嘲 。
d i 1 . 9 9 j is . 6 3 1 0 ( o : 0 3 6 /.s n 1 7 — 4 9 R) . 0 2 0 . 3 2 1. 70 5
姜黄 素药 学研 究进 展
覃小 艳 ,徐 智 ,陈军 宝 ,龚 权 ( 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 荆州 442) 303
[ 要 ] 姜 黄 素 (uc mi,C 摘 c ru n UR) 是 从 姜 科 姜 黄 素 属 姜 黄 、 莪术 、郁 金 等 植 物 中提 取 自 一 种 能 溶 于 有 机 溶 剂 的 多 酚 类 化 合 物 , 其 酚羟 基 及 二 酮化 学结 构 决 定 了其 在 体 内吸 收 率 低 和 代 谢 快 的特 性 。C UR 具 有 抗
单 核 一巨噬细 胞- 1 自然 杀伤 细胞 _ 的生 成 与改 变 对 TNF T 、 1等 。 / RAI [] 白介 素受 体 L ¨ 和 L 】 达 和 活 化 妇表
的作 用 等途径 发挥其 免 疫抑制 作用 。
4 姜黄素在体 内最大耐受量的研究
C UR在 人体 内 具 有 良好 的 耐 受 性 李 然 等 ] 验 结 果 表 明 ,给 予 雌 雄 大 小 鼠 各 1 . g k 实 2 0 / g的
5 3 姜 黄素 的其 它毒性 .
C UR还具 有 其他 的毒性 作 用 。早 在 1 8 9 7年 报 道 有 人 接 触 C UR 后 出现 皮 肤 毒性 。T n ee o n sn 纠于
18 9 7年发 现 低 浓 度 ( . 81 . v lL) C 0 6 —3 5t / mo UR 即 对 伤 寒 沙 门 菌 ( .y hmu im) 和 大 肠 埃 希 菌 S tp i r u
活性及 脂 质过氧 化物 的产 生 。另有研 究[ 通 过 He G2细 胞 中微 核 结构 研 究 了 C 2 妇 p UR 的基 因毒性 ,实 验
证明 C UR在 低剂 量 ( mg m1 时 He G2 胞 中微核 结 构 出现 的 频数 并 未增 加 ,更 高 剂 量 ( mg m1 2 / ) p 细 8 / ) 时可显 著增 加 ,这表 明 C UR在 低 剂量 时具 有 抗 基 因 毒性 作 用 ,而 高剂 量 时 C UR 本 身具 有遗 传 毒性 ,
痛 等作用 ,可 用来治 疗伴 有鼻 炎 、腹痛 和黄疸 等 疾病 ,而 C UR细胞 毒 性 、基 因毒 性 、光 毒性 等潜 在 毒
性 作用在 临床 中也不 容 忽视 。
1 姜 黄 素 的 理 化性 质
C UR是一 种黄 色粉 末 ,不溶 于水 ,可溶 于 甲醇 、二 甲基 亚砜 、丙酮 等 有 机溶 剂 ,用 分 子光 谱 光 度
口服 固体脂 质姜 黄素颗 粒 ,发现 L 超 过 2 0 mg k 。进 而 分 别 对雄 雌 小 鼠观 察 了 9 d D。 00 / g 0 ,发 现小 鼠颜 色 、外 形 、p 值 、 比重 、酮含 量 、胆红 素 、 白细 胞 ,脓 细胞 、上 皮细 胞 、硫 胺 钠 ( P )等 值 并没 有 H T P 表现 出任何 统计 学差异 。
用 时 间和作 用浓 度呈 明显 的依赖关 系 。 5 2 姜黄 素的基 因毒 性 .
C o等口 实 验表 明 C a 们 UR是从 核基 因组 ( DNA) 和线 粒体 基 因组 ( D n mt NA)两方 面 诱 导 D NA 损 伤 ,而 对 mt NA 损伤 范 围 比 n D DNA损 伤范 围广 。低 剂量 C UR不 会 导致 D NA 损 伤 ,并 且致 癌 试 验 中 表 明其 发挥 着抗 氧化作 用 ,而在 高剂 量时可 导 致 氧化 应 激 及 D NA 损 伤 ,其 机 制 是 C UR 的 高水 平 氧化
C UR对 各种 炎症均 有抗 炎作用 ,CUR可 抑制 肺 泡 炎性 细 胞 的促 炎 因子 TNF a L l — 、I —p和 I 一 L 8产生 , 可通 过抑 制炎 症细胞 和炎 症介 质 的产 生发 挥抗 炎 作 用L 。 1 。有 大量 研 究 表 明 C 。 UR 是通 过 抑制 淋 巴细胞 、
的理 化 性 质 、代 谢 过 程 和 药理 作 用 , 主要 综 述 了姜 黄 素 的毒 性 作 用 研 究进 展 , 期 待 能 为 C UR 在 临床 应 用
研究提供新思路。
[ 键 词 ] 姜 黄 素 ;酚 类 化 合 物 ; 药 理 作用 ;毒 性作 用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R 6 91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7 1 0 2 1 )0 一R 7 —0 文 6 3— 4 9 l0 2 7 O 7 4
h o c m . no o. o c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 医 学 * 述 与讲 座 自 综
21 0 2年 7月
因子 、细 胞 因子 、生 长 因子 、激 酶 等 ] UR 可 以通 过抑 制诱 变物 的代谢 活化 、抑 制 环氧 合 酶 、抗氧 。C 化损 伤 、诱导 肿瘤 细胞分 化 、诱 导肿 瘤细 胞凋 亡 、抑制 肿瘤 的侵 袭 和转 移l 等 多种 机 制控 制 肿 瘤发 展 , = _ 9
5 姜 黄 素 的毒 性 作 用 研 究
国内外 大量研 究表 明 ,治 疗剂 量 的 C UR有 抗肿 瘤 、抗 炎 、抗氧 化 、免疫 抑制 等作 用 ,大剂量 或长 期 用药 具有 潜在 毒性 ,相 继报道 C UR有细胞 毒性 、遗 传毒性 、抗基 因毒性 、光 毒性 及皮 肤毒性 。
炎 、 抗 氧 化 、 清 除 自由基 、抗 肿 瘤 等 药理 作 用 。实 验 表 明 C UR 小 剂 量 时 未 见 任 何 不 良反 应 ,大 剂 量 时 有
明 显 的 毒 性 作 用 。研 究表 明 不仅 C UR 本 身 具 有 潜 在 毒 性 作 用 ,构 效 关 系 改 变 亦 具 有 毒 性 。 介 绍 了姜 黄 素
成 。研究 发现 C UR具 有抗 炎 、抗 氧 化 、清 除 自由基 、抗肿 瘤 等 多种 药 理 作用 。 目前 C UR临 床应 用 较
多 ,既可 以 当药物使 用 ,又可 以作 为调 味剂 、防腐 剂 和 着 色剂 。C UR在 医药 上 具 有芳 香 兴奋 和 通 气作 用 ,中国传统 医学认 为姜 黄素 有治疗 胸肋 刺痛 、风 湿肩 臂疼痛 、闭经 、行 气 、驱虫 、散 风活 血 、通 经止
5 1 姜黄 素细 胞毒 性 . 近些 年来有 关 C UR 的细胞 毒性作 用 已有 不 少报 道 。C UR广 泛 的 细胞 毒 作 用 是 其抗 肿 瘤 作 用 的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个 主要方 面 ,但是 其 机制 尚未完 全清楚 。研 究发 现在体 外 ,C UR 对乳 腺 、肝 脏 、肾 脏 、骨髓 、 口肠 上 皮 和皮 肤等 各 种组 织来 源 的 细胞 株均 有 细胞 毒性 作 用 。曹 军等 I 1 对人 胚 肾 2 3细胞 具有 细 胞 毒性 研 阳在 9
C UR,观 察 1 d 4 ,未见 大小 鼠死 亡 ,可 以认 为 C UR 经 口最大 耐 受 量 超 过 1 . g k 。李 庆 等口 2 0/ g 研 究 显 示 C UR对小 鼠的 急性经 口 L > 2 5 0 / g D。 1 0 mg k 。在 急性毒 性研 究 中 ,使 用大 白鼠和瑞 士 白化小 白 鼠
半 衰期 。有 研究 L 表 明 ,C 5 ] UR分 子结 构 中的酚 羟基 通 过共 价 键 连接 配 体形 成 生 物 配合 物 ,提 高对 细 胞 膜 的通透性 ,可 增加 C UR 的生物 利用 度 。Ieo rsn等 研 究 C ] UR在 人 和 小 鼠肝 肠 中的代 谢 情 况 ,发 现 它在 肝 、肠 的线 粒体 中转化 为姜 黄素 葡萄糖 苷酸 ,而在细 胞质 中代谢 为硫 酸化 姜黄 素 、四氢姜 黄素 以及
2 姜 黄 素 的 代 谢 过程
在 过去 的 3 O年 中已有 大量研 究发 现 C UR在体 内吸收 率低 ,新 陈 代谢 快 ,此 种 特性 严 重 缩减 C UR
生物 利用度 [ ] 1 。Ma [ 认为 ,C 。 等 4 UR 的不 同形 态 ,如 多 聚微 粒 姜 黄 素 、脂 质 体 姜 黄素 等 ,可 以提高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