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谱效关系是2001年由中医药界研究者提出的全新的,处于学术前沿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谱效关系研究是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为基础,同时又比指纹图谱更深入一层的科学研究方向[14]。中药指纹图谱中变量参数包括顺序变量、数值变量和名义变量。谱效关系研究将标示物质群特征峰的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相对应起来,将中药指纹图谱中各种变量的变化与中药药效指标变量结果联系起来,并进行变量之间的模式聚类,从而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已知和未知药理作用的物质成分,为中药质控、分类和成药处方解析与优化、寻找新的药源植物与药物设计等提供借鉴[15,16]。

3.4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递增,但缺少对其科学、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是正确、全面认识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技术在不良反应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使不良反应信息分析与筛选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许多方法如贝叶斯网络、决策树算法和Aprior i算法等均可作为深入研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信息的有力工具。

但目前,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应用于不良反应信号的发现与筛选,其在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方面的应用研究尚报道不多[17]。

3.5 开发新药:中药经过中国历代医药学家的医疗实践,具有明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从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开发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增加在寻找新药过程中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18]。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百种、数千种药用植物中进行挖掘,可能对新药开发具有指导、启发作用。

4 结语

采用合理的数据挖掘模型及算法,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医药信息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实际应用领域中,该领域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有着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当然,同其他任何一种研究方法一样,数据挖掘不是万能的。数据挖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受数据库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研究结果也要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解释与评估,并需要在实践中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苏新宁,杨建林,邓三坞,等 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 秦剑波,李兆延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

(552):28

[3] 莫 楠,谢梦洲 浅论中医住处资源特点和数据库建立[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6):52-53

[4] 赖新梅,林端宜,杨雪梅,等 中药原植物物种数据规范化

研究的思考[J] 中草药,2009,40(7):1160-1162

[5] 王 耘,史新元,乔延江 中药复杂性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J] 中国天然药物,2005,3(5):262-265

[6] 姚美村,袁月梅,艾 路,等 数据挖掘及其在中医药现代

化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

20-23

[7] 李文林,段金廒,赵国平,等 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的研

究现状及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

92-94

[8] 刘齐宏,唐常杰,李 川,等 基于属性归纳的中药方剂数

据挖掘[J] 计算机应用,2007,27(2):450-452

[9] 陈学进 数据控制中聚类分析的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

展,2006,16(9):44-49

[10] 李力恒,张承江,闫朝升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挖掘初探[J]

中医药信息,2006,23(4):4-5

[11] 叶 亮,范欣生,王崇骏,等 方剂数据挖掘研究常用方法

探讨[J] 医学信息,2008,21(10):1734-1737

[12] 冯雪松,董鸿晔 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挖掘技术[J] 药学

进展,2002,26(4):198-201

[13] 邵建强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

(6):994-998

[14] 李 戎,闫智勇,李文军等 创建中药谱效关系学[J] 中医

教育,2002,21(2):62

[15] 李文林,赵国平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6):4-6

[16] 何毓敏,张长城,袁 丁 探讨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

的物元分析新方法[J] 中草药,2009,40(8):1182-1185 [17] 吴嘉瑞,张 冰 试论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领

域的应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85-487 [18] 廖正根,杨光华 药物发现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J]

医学与哲学,1997,18(8):438-439

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狄建彬1,2,顾振纶1,2*,赵笑东3,钱培刚1,2,蒋小岗1,2,郭次仪4

(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江苏苏州 215007;2 苏州中药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7

3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

4 香港保健协会,香港)

摘 要: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毒性低,耐受性好,由于其经济价值,已成为开发热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众多疾病的形成与自由基的形成、炎症反应的参与有关,姜黄素的多种药理活性与其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就近年来姜黄素在抗氧化、抗炎两方面的有关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抗炎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10)05-附18-04

收稿日期:2009-11-03

基金项目:香港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研究资助项目(HK20070908-1);苏州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YJS0939)

作者简介:狄建彬(1983 ),男,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

T el:(0512)65190599 E-mail:dijianbin83@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通讯作者 顾振纶 T el:(0512)65190599 E-mail:zhenlun gu.2003@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Advances in studies on antioxidant and ant-i inflammation of curcumin

DI Jian-bin1,2,GU Zhen-lun1,2,ZH A O Xiao-dong3,QIAN Pe-i gang1,2,JIANG Xiao-g ang1,2,GUO C-i yi4

(1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 y,M edical Scho ol o f Soochow U niver sity,Suzhou215007,China;2 Suzhou Inst itute

o f Chinese M ateria M edica,Suzho u215007,China;3 Suzho u Ho spital of T r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Suzhou215003,China;4 T he H ongK ong Associat ion for the Health Car e,H ong K ong,China) Key words:curcum in;antiox idant;ant-i inflam matio n

姜黄素(cur cumin)最早是在1870年从姜黄Cur cuma longa L 中首次分离出来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多酚类化合物,1910年阐明了其双阿魏酰甲烷的化学结构,随后有关其生理、药理作用的研究便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随着对姜黄素研究的日益深入,已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脂、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抗凝、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且毒性低、不良反应小[1,2]。在东方医学体系中对姜黄素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目前西方医学对姜黄素也越来越关注,姜黄素目前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多国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3]。吸引研究人员的不仅是姜黄素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而因为其所具有的化学预防特性,姜黄素对疾病具有广泛的预防特性[4]。鉴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众多疾病的发生与自由基形成、炎症反应的参与有关,姜黄素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姜黄素在抗氧化、抗炎两方面的有关研究予以综述。

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1.1 抗氧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是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基团。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簇(R OS),主要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和羟自由基( OH),以及它们的活性衍生物,如H2O2、RO RO O RO OH。此外,ROS还有磷脂酶A2、5-脂氧合酶(5-L OX)、环氧化酶2(CO X-2)诱导的诱导型NO合酶(iN OS)以及产生RO S的酶类。机体每时每刻都产生自由基,一般情况下,自由基的产生是人体必须的,它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抑制细菌和病毒等有益作用。但如果体内自由基累积过多时,RO S对细胞具有高度毒性,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与金属离子反应又能促进其他基团的产生,尤其羟基的产生。羟基能与细胞的所有成分反应,包括类脂膜、DN A和蛋白[5]。

NO由于其具有一未成对电子,所以也属于自由基。NO是一氧化氮合酶(N O S)催化L-精氨酸产生的。N O在生理上涉及血管舒张、神经传递、血小板凝集、免疫防御和胞内信号转导。NO和O2 反应形成强烈氧化性物质过氧化亚硝酸盐(O NO O-)。N O的生物活性与其活性中间体产物相关,活性氮自由基(RN S)能够损坏DN A或阻碍DN A修复。现在均认为氧化物的在体产生能对细胞造成显著的损伤。在正常状态下,生物体内的氧化物与抗氧化物防御系统是平衡的,从而保证机体代谢的正常运转。当氧化物与抗氧化物防御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时,就有利于氧化物、氧化应激的发生。细胞内氧化应激会造成严重的代谢障碍。由自由基介导的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以及DN A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与诸如癌症、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变性疾病和衰老等多种慢性病理状态都密切相关。姜黄素被认为在氧化应激介导的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2 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印度食物中的黄色香料姜黄素长久以来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姜黄素对某些疾病有效的预防或相应的治疗潜力也被认为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Benqmark[6]认为姜黄素抗氧化效应强于常规维生素。

姜黄素是含有许多功能基团的独特的抗氧化剂,从化学结构分析,姜黄素有2个如同肉桂醛的苯丙烯酰基骨架,两个苯环上各有一个酚羟基和一个甲氧基,丙烯基与一个 -双酮/烯醇式结构连接。很多研究确认:具有1,2-二羟基基团的酚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因为此类化合物在抗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稳定性很好的醌类物质。到底是酚基团还是中心的甲基氢对姜黄素的抗氧化功能起作用引起了人们的争论。P riy adar sini[7]指出酚基团对于姜黄素清除氧自由基是必要的,甲氧基的存在进一步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而M iriyala[8]认为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归因于酚基团和甲氧基团与1,3-二酮结合的双烯系统连接起来。

现已报道姜黄素在体内外可以直接清除自由基(RO S 和R NS),如超氧阴O2 、H2O2和N O。与其他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和槲皮素)比较,发现姜黄素在清除RO S方面更快。姜黄素降低R OS产生的原因是其能够增加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且与转录因子(N rf2)有关。此外,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还与其能够抑制脂过氧化反应,维持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 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T P)有关。脂质过氧化反应是由自由基介导的链式反应,造成细胞膜结构的破坏,姜黄素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主要是由于能清除那些参与过氧化反应的活性自由基。

姜黄素虽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但姜黄素有时却表现出促氧化作用。姜黄素能够通过过氧化物酶-H2O2系统产生苯氧基团,该系统可能是协同氧化细胞内谷胱苷肽或NA DH,伴随着通过摄入O2形成RO S。因此姜黄素在氧化应激形式下可能不是一个彻底的抗氧化剂[9]。Sandur等[10]报道姜黄素这种双向作用是由浓度调控的,从而使姜黄素的效应能从抗氧化到促氧化之间相互转换。

H atcher等[11]也指出姜黄素是一个自由基清除剂和氢供体,显示出了亲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双重活性。

2 姜黄素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个复杂过程,是由细胞感染和/或组织损伤引发的,产生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某些慢性疾病快速发展。鉴于炎症在大多数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抗炎药物来预防。尽管一些不同的甾类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塞米考昔、阿斯匹林、布洛芬、保泰松等)可以用来治疗炎症性疾病,但它们大多数都具有副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的抗炎活性可比拟甾体药物和非甾体类的药物,如吲哚美辛和保泰松,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12]。姜黄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主要炎症介质如环氧合酶(CO X-1、CO X-2)、脂肪氧化酶(L OX)、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干扰素 (IF N- )、诱iNO S,以及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 B(NF- B)和激活蛋白-1(A P-1)而发挥效应[13]。姜黄素类化合物与抗炎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苯环上4-羟基、3,5-供电子基、不饱和酮等是非常重要的[14]。

2.1 姜黄素对CO X和L OX的效应:前列腺素(PG s)在肿瘤生长和慢性炎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姜黄素能够抑制PGs的合成。许多研究显示由COXs产生的P G对致癌原新陈代谢、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明确的作用[15]。在许多肿瘤上存在COX-2和微粒体的前列腺素E2(PG E2)合酶-1过表达,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关的,因此在各种肿瘤上产生大量的PG E2。姜黄素通过直接抑制微粒体的P GE2合酶-1阻断PG E2生物合成[16]。由花生四烯酸衍生的与炎症密切相关的脂质介质的生物合成,依赖于CO X和LO X途径。姜黄素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能够调节许多信号途径,其中就包括CO X和L O X的途径。大量的研究证实姜黄素对CO X和LO X途径的调控,是姜黄素预防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肿瘤的一条重要机制[17]。CO X是负责把花生四烯酸转化成PGs 的关键酶类。它有两个不同的亚型即COX-1和COX-2。CO X-2的过表达与小肠、结肠、乳腺、胰腺疾病的发生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抑制CO X-2有益于预防或治疗肿瘤和炎症。进一步研究显示:来源于L O X途径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在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L OX和COX 亚型尤其是COX-2在炎症中的作用已得到详细的阐述。姜黄素是天然的COX-2抑制剂。姜黄素对5-L OX和COX-2的调节作用还没有阐明。然而,现有证据显示姜黄素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L OX和COX-2,某种程度上在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因此,姜黄素选择性调节COX-2活性以及对CO X/L O X的双重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合成的COX/L OX抑制剂,如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A nand等[18]发现姜黄素能够抑制白血病、淋巴癌、胃肠癌、泌尿生殖器癌、乳腺癌、卵巢癌、头与颈鳞状上皮细胞癌、肺癌、黑色素瘤、肉瘤,这充分显示姜黄素的多靶点作用。

2.2 姜黄素对于iNO S的效应:iN O S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的酶,iN O S催化L-精氨酸氧化成N O。大量证据显示通过维持和提高特定酶类的活化,就导致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大肠炎、胃炎以及一种肿瘤的发生[19]。N ishino等[20]在肿瘤组织中探测出大量的N O,说明iNO S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和迁移密切相关。姜黄素能选择性抑制iN OS的异常表达,说明iNO S也是姜黄素抗炎效应的重要靶点之一。

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物如IFN- 和IL-12以自分泌的形式诱导iN OS。同时,脂多糖(L PS)刺激的p38M A PK途径在稳定iN OS mRN A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报道,姜黄素能抑制由L P Ss或IN F- 诱导的RA W264.7细胞中N O产生的iNO S蛋白的表达。

K im等[21]发现姜黄素抑制RA W264.7巨噬细胞中iN-OS的表达与血红素加氧酶-1(H O-1)有关。低浓度姜黄素长期治疗可降低巨噬细胞中L PS诱导的N F- B水平,但H O-1抑制剂可以抵消姜黄素对L PS诱导的N F- B的活化。M o on等[20]报道对卵清蛋白(OV A)致敏小鼠ip姜黄素,可以抑制O V A致炎作用。姜黄素可通过诱导IN F- 降低肺上皮细胞A549中iNO S表达和N O的产生。

2.3 姜黄素对N F- B的效应:N F- B是细胞中的重要转录因子,通常情况下主要是p50/p65组成的异二聚体,与抑制性蛋白I B结合成为非活化状态。NF- B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抑制家兔主动脉壁粥样斑块中N F- B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I B的降解及p65亚单位的异位,从而抑制N F- B的激活。

针对外来刺激,NF- B的转录是经一系列精细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来调节的。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该转录因子的组成型激活与某些肿瘤细胞模型的增殖和生存相关,引起抗凋亡的作用。在不同的N F- B信号途径中,姜黄素能调节大量的N F- B基因,从而抑制N F- B的活化,因此可用于治疗受N F- B调节的各种疾病[23]。

姜黄素通过调节激活蛋白(AP1)和NF- B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强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另外,姜黄素能抑制T NF- 诱导的NF- B依赖性报告基因的表达,也能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 NFR-1和T NFR-2)、NF- B诱导激酶(NIK)以及-I B 激酶(IKK)诱导产生的NF- B报告基因活性[24]。

N F- B能调控多种参与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因此姜黄素在调控涉及NF- B信号途径的慢性炎症上可能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2.4 姜黄素对T NF的效应:T NF具有介导肿瘤诱发、启动和迁移的作用。由T NF诱导的促炎基因与大多数疾病有关。T N F的促炎效应主要是由于它对N F- B的活化。姜黄素能抑制套细胞淋巴瘤(M CL)细胞系T N FmRN A和T NF蛋白的表达,其对T NF的抑制可导致对NF- B和细胞增殖的抑制。

2.5 调控皮质类固醇的活性:炎症是以受促炎反应转录因子(如N F- B和A P-1)调控的多种炎症基因的表达增加为特征的。这些转录因子结合并激活协同活化物分子,使核心组蛋白乙酰化,接通基因转录[25]。皮质激素类是各种慢性呼吸性疾病,如急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PD)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皮质激素类不能完全改善症状,主要不能募集脱乙酰基酶-2(H DA C-2)或不能表达氧化性修饰的H DA C-2。由于其H DA C-2是皮质类固醇抗炎的一个关键

成分。CO PD一种对皮质类固醇不敏感的疾病,H DA C活性和H DAC-2表达都降低,这是由于对皮质类固醇的抵抗和炎症的放大效应造成的。在COP D病人中和吸烟的哮喘病人中,由于氧化应激/硝酸基应激作用,H DA C-2被显著削弱,所以对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产生抵抗[26]。

在氧化应激的反应中,NF- B依赖性促炎症基因的表达是通过组氨酸乙酰化-去乙酰作用与DN A结合来调控的。据报道在急性哮喘和COPD中,氧化应激不仅能激活N F- B途径,而且经H DACs的翻译后改变了组氨酸乙酰化和去乙酰作用之间的平衡。多酚类物质能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 MP S)、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并可上调肺HDAC-2的表达。姜黄素是一类天然多酚类物质,能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和NO,并调控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经NF- 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APK)途径介导的。因此,姜黄素对治疗慢性炎症肺疾病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抗炎作用[27]。

姜黄素在体外恢复吸烟提取物(CSE)或氧化应激对HDA C-2活性和皮质类固醇效率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是30nmo l/L和200nmol/L。CSE造成的H DAC-2蛋白表达的减少,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存在时,也可被姜黄素逆转。生物化学和基因片段分析显示姜黄素的这种作用与磷酸化-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姜黄素可能具有逆转类固醇抵抗的作用,说明其可用于对类固醇不敏感性疾病如COP D和哮喘的治疗[28]。

3 结语

姜黄素目前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它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基团,包括甲氧基、苯氧基以及C=C双键有关。但也有些观点认为姜黄素在氧化应激反应下可能不是一个彻底的抗氧化剂,而是一个促氧化剂。

数十年来,姜黄素在治疗炎症介导的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显示的抗炎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姜黄素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对CO X-2、L O X、iNO S、细胞因子产物(如INF- 、T N F)和其他一些转录因子(如N F- B)的抑制产生的。最近发现姜黄素能够调控炎症反应中皮质类固醇的活性,成为其抗炎作用的一个新靶点。

为了全面研究姜黄素的构效关系,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以姜黄素为先导,设计、合成和表征了大量姜黄素结构衍生物和类似物[13],并希望开发现更高效的姜黄素类新药物,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余美荣,蒋福升,丁志山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9,40(5):828-831

[2] 谌 辉,张景辉,刘文琪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

机制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2009,40(8):1274-1277 [3] S tig B,刘 青 植物源保护剂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 现代

药物与临床,2009,24(1):22-31

[4] M enon V P,S udheer A R Antioxidant and ant-i inflamm ato-

ry properties of cu rcumin[J] A dv E xp M ed Biol,2007,

595:105-125

[5] S harma R A,Ges cher A J,S tew ard W P Curcumin:Th e

s tory so far[J] Eur J Cancer,2005,41(13):1955-1968

[6] Benqmark S Curcumin,an atoxic antioxi dant and natural NF-

appaB,cyclooxygenase-2,lipooxygenase,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a shield against acute and chronic disea-

ses[J] J Parent Enter N utr,2006,30(1):45-51

[7] Priyadarsin i K I,M aity D K,Naik G H,et al Role of phe-

nolic O:H and methylene hyd rogen on the free radical reac-

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urcumin[J] F ree Rad Biol

M e d,2003,35(5):475-484

[8] M iriyala S,Panchatcharam M,Ren garajulu P Cardioprotec-

tive effects of cu rcumin[J] A d v E xp M ed B iol,2007,595:

359-377

[9] Galati G,S abz evari O,Wilson J X,et al Prooxidant activity

an d cellular effects of the phenoxyl radicals of dietary fla-

von oids and oth er polyphenolics[J] T ox icology,2002,177

(1):91-104

[10] Sandur S K,Ichikawa H,Pand ey M K,e t al Role of pro-

oxidants and an tioxidants in the ant-i inflam matory and apop-

totic effects of curcumin(diferuloylmethane)[J] F ree Rad

B iol M e d,2007,43(4):568-580

[11] H atch er H,Planalp R,Cho J,et al Cu rcumin:Fr om

an cien t medicine to cu rren t clinical trials cell[J] Cell M ol

L if e S ci,2008,65:1631-1652

[12] Aqqarw al B B,Hariku mar K B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curucm in,the ant-i inflamm atory agent,again st neurode-

generative,cardiovascular,pulm on ary,metabolic,au toim-

mune and neoplas tic diseas es[J] In t J B ioche m Cell Biol,

2009,41(1):40-59

[13] H anai H,Su gimoto K Curcum in has b right prospects for the

treatmen t of inflam matory bow el disease[J] Curr Phar m

De sig n,2009,15(18):2087-2094

[14] 赵承光,梁 广,邵丽丽,等 姜黄素类化合物抗炎和细胞

保护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8,39(4):

619-622

[15] Cuendet M,Pezzuto J M T he r ole of cyclooxygenase and l-i

poxygenase in can cer chemoprevention[J] Drug M etab

Dr ug I nte ract,2000,17(1-4):109-157

[16] Koeberle A,Northoff H,W erz O Cu rcumin blocks prosta-

glan din E2b iosynthesis th rou gh direct inhib ition of the micro-

somal prostaglandin E2synthase-1[J] M ol Cancer T he r,

2009,8(8):2348-2355

[17] Rao C V Regulation of COX and LOX by curcumin[J] A d v

Ex p M ed B iol,2007,595:213-226

[18] Anand P,Sundaram C,J hurani S,et al Curcum in and canc-

er:an old-age disease w ith an age-ole s olution[J]

Cancer L ett,2008,267(1):133-164

[19] M urakami A Ch emoprevention w ith phytoch emicals targe-

ting in du cible nitric oxide syn thas e[J] F oru m N utt,2009,

61:193-203

[20] Nish ino H,Toku da H,Satomi Y,et al Cancer preven tion

by antioxidants[J] Biof actor s,2004,22(1-4):57-61 [21] Kim K M,Pae H O,Zhung M,e t al Involvement of ant-i in-

flamm atory hem e oxygenase-1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ur-

cumin on the expres sion of pro-inflam matory in du cible nitric

oxide syn thas e in RAW264 7macr op hages[J] Biomed

P harmac other,2008,62(9):630-636

[22] M oon D O,Ki m M O,Lee H J,et al Curcumin attenuates

ovalbumin-induced airw ay inflammation by regulating nitric oxide

[J] Biochem Biop hys Res Comm,2008,375(2):275-279 [23] Reuter S,Charlet J,Juncker T,et a l Effect of curcu min on

nuclear factor kappaB sign lain g pathw ay s in h uman chronic

myelogenous K562leukemia cells[J] A nn N Y A cad S ci,

2009,1171:436-447

[24] Nan ji A A,Jokelain en K,T ipoe G L,et al Curcum in pre-

vents alcohol in duced liver diseas e in rats by inh ibiting the ex-

pres sion of NF-kappa B-dependent genes[J] J P hysiol Gas-

tr L ive r Phy siol,2003,284(2):321-327

[25] Barn es P J Corticos teroids:the drugs to beat[J] E ur J

P harmac ol,2006,533(1-3):2-14

[26] Barn es P J Corticos teroid effects on cell signallin g[J] Eur

R esp J,2006,27(2):413-426

[27] Bisw as S,Rahman I M odulation of steroid activity in chronic

inflammation:a novel ant-i inflammatory role for cu rcumin

[J] M ol N utr Food R es,2008,52(9):987-994

[28] M eja K K Rajendrasozhan S,Adenuga D,et al Cu rcumin

restores corticos teroid fun ction in monocytes exposed to ox-i

dants b y m aintaining H DAC2[J] A m J Resp ir Cell M ol

B iol,2008,39(3):312-323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陈雁虹,秦波,张媛媛,程伟,吕圭源,叶祖光【摘要】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结果80 V 乙 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结论该法提取 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姜黄;姜黄素;提取方法 姜黄(Curcuma longa L.)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姜黄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丁?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 [1]。姜黄的化学成分包括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s)、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留醇类化合物(sterols)、糖类化合物(Carbohydrates)及微量 元素等。其中姜黄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mmin) [2]。姜黄素(C21H2006)为醇溶性二苯基庚烃类化合物,不溶于冷水,微溶丁?乙醚和苯,加热时溶于乙醇、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姜黄素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光环境中稳定性较差[3],因此提取温度不宜过高。目前,其主要提取方法有甲醇、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水热提法、酶解提取法、外场辅助提取法

等,本实验选用碱水热提、酶解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温浸提取、乙醇渗漉提 取5种方法,对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进行了考察比较,为姜黄素 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仪器与试药 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KW-S-4电热恒 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 限公司);AB135-S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Agilent 1100高 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购于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四川产);姜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110823-200603);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 Sigma);其他所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HPLC分析所用试剂为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提取方法 2.1.1 姜黄碱水回流提取[2] 姜黄粉碎过40目筛,取50 g,加水,用1%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 2,丁-沸 水中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的10、8、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60、54、 30 min。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许东晖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许东晖,王 胜,金 晶,梅雪婷,许实波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姜黄素利用酚羟基捕捉自由基,对辐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起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IL-2、IL-4、IL-8、T NF- 等炎症因子表达起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开发姜黄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11173704 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urcumin XU Do ng-hui,WANG Sheng,JIN Jing,MEI Xue-ting,XU Shi-bo (La bo rat or y o f T r 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 and M ar ine Dr ug s,Schoo l o 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 Sun Y at-sen U niver sity,Guang zho u510275,China) Key words:curcum in;antiox idation;antitumor;anti-inflam matio n;antiviral activity 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黄Cur cuma longa L.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姜黄是姜科姜黄属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粉末称为姜黄根粉,可作药用。姜黄的研究历史悠久,印度传统医学按现代医学术语认为,姜黄根粉可治疗胆疾患、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疾患、风湿病和鼻窦炎。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姜黄可用于腹痛、黄疸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姜黄素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其近年国外有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作如下归纳、综述。 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物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不仅外源性氧化可以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 eactiv e ox yg en species,RO S)的堆积,而且细胞本身的有氧代谢过程中亦有RO S的产生。R OS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很容易与生物大分子反应,直接损害或通过一系列过氧化应激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生物结构破坏。为了减少有氧代谢过程RO S对机体的损伤,国内外学者设想用抗氧化药物抑制R OS的生物毒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 姜黄素经口服后,在肠管的上皮细胞被吸收并转换成四氢姜黄素,Sugiyama等[1]经分子水平研究确证,四氢姜黄素捕捉自由基后,自身会降解成2′-甲氧基邻羟基苯丙酸类化合物,此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都具有比姜黄素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r iy adar sini等[2]证实,姜黄素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在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1 对过氧化脂质的抑制作用:Sreejayan等[3]通过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通过超离心与微粒体合并,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kila等[4]通过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 (250mg/kg)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Wista r大鼠肝纤维化,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体内血清谷草转氨酶(GO T)、谷丙转氨酶(GP T)和碱性磷酸酶(A L P)。笔者认为,姜黄素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起到保护作用。Reddy等[5]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30mg/kg)能显著抑制Fe2+(30mg/kg,ip)诱导的Wist ar大鼠肝细胞损伤,降低F e2+诱导的肝匀浆和血清过氧化脂质,提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其抗细胞毒的作用。G r inber g等[6]通过姜黄素对人红血球细胞及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发现,4~100 mo l姜黄素抑制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物。虽然姜黄素单独应用不能改变血红细胞的F e2+/F e3+的比例,但可抑制Fe2+由于H2O2引起的再次氧化,因此姜黄素作为细胞膜抗氧化剂,能保护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由于铁刺激而引起的损伤。 1.2 抑制亚硝酸盐诱导的氧化作用:U nnikrishnan等[7]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亚硝酸诱导氧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保护血红蛋白不被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酚羟基乙酰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减弱,证实姜黄素是通过除去过氧化物、二氧化氮而发挥抗氧化作用。Br ouet等[8]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姜黄素能抑制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 O S)的活性,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并用内毒素激活N OS,经姜黄素处理后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 收稿日期:2004-07-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170105);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 T-04-0808) 作者简介:许东晖(1968—),男,博士,副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主任,从事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开展姜黄素增溶研究。 T el:(020)84113651 E-m ail:Lsdb@z 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 药学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学校:徐州医学院 院部:药学院 专业:药学 学号:09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刘毅 实习单位:徐州医学院论文工作时间:2012年09月至2012年10月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5) 致谢 (97)

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实习生:荣礼(0916111009)药学院药学专业 指导教师:刘毅徐州医学院药学院 摘要 目的:探究姜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方法: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结论:本文对姜黄素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姜黄素的抗氧化、降血脂、杭凝血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降血脂;抗凝;抗肿瘤 Jiang Huangsu's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Student: Rong Li(0916111009) Pharmacy Speciality, Xuzhou Medical College Tutor: Liu Yi School of Pharmacy,Xuzho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Curcumin. Methods: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 Results: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on Jiang Huangsu'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deep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ccess to Jiang Huangsu's antioxidant, hypolipidemic, hang coagulation and anti tumor effects of. KEY WORDS: Antioxidant; blood lipid; anticoagulation; anti tumor

生姜的综合利用及前景分析

生姜的综合利用及前景分析 姜又名地辛、百辣云,系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根茎,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原产于太平洋群岛,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广为栽培,在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种植较多,资源丰富,著名的品种有白姜、片姜、黄瓜姜、台姜、黄姜、白丝姜、黄丝姜、义乌生姜、贵州的生姜和四川的蜀姜等。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之一,在山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大量出口。国内姜产品在药用或保健产品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大力种植姜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生姜产品是一条致富之路。 1 生姜的药用价值 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临床药用多以复方为主,姜入药分为生姜、干姜两种。食用生姜及制品具有防癌作用,生姜能减轻晕车等产生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目前国外已研制防晕生姜胶囊,还开发有强心剂、抗肿瘤剂、防晕剂和抗过敏制剂外,还开发了姜在保健方面的应用,如制成脱毛剂、口腔卫生的制剂等。生姜油不但有独特的芳香,更有行气开窍、通血驱毒之功效。 2 生姜的食用价值 生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处,还含有蛋白质、多甙、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生姜利用部分为辛辣的根茎,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被广泛用于烹调和食用的加香,姜精油、姜抽提物、姜油树脂等是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的香料。 生姜油中含有多种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如姜辣素、姜醇、姜烯、姜酚类化合物、姜油酮、茴香萜、桉叶油精等有效物。用它可调味、腌渍、提取香精等。 生姜的综合开发利用 3.1 几种食用生姜制品与加工方法 3.1.1 糖渍冰姜 鲜姜-清洗-切片-煮沸-漂洗-沥干-加糖水-煮沸-浓稠-加糖粉-拌匀-摊晒-干燥-冰姜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 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 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 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 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但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无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仅能延长机体的存活时间。其体内外作用机制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抑制结肠癌的作用 姜黄素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在姜黄素对大鼠结肠癌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gr-1 与DNA 的结合活性,减低其对转录的诱导效应,而抑制癌症细胞中EGFR 基因的表达[7]。Kawamori 等[8]用雄HO H 3CO O O OH OCH 3

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谱效关系是2001年由中医药界研究者提出的全新的,处于学术前沿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谱效关系研究是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为基础,同时又比指纹图谱更深入一层的科学研究方向[14]。中药指纹图谱中变量参数包括顺序变量、数值变量和名义变量。谱效关系研究将标示物质群特征峰的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相对应起来,将中药指纹图谱中各种变量的变化与中药药效指标变量结果联系起来,并进行变量之间的模式聚类,从而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已知和未知药理作用的物质成分,为中药质控、分类和成药处方解析与优化、寻找新的药源植物与药物设计等提供借鉴[15,16]。 3.4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递增,但缺少对其科学、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最重要内容,是正确、全面认识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技术在不良反应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使不良反应信息分析与筛选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许多方法如贝叶斯网络、决策树算法和Aprior i算法等均可作为深入研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信息的有力工具。 但目前,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应用于不良反应信号的发现与筛选,其在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方面的应用研究尚报道不多[17]。 3.5 开发新药:中药经过中国历代医药学家的医疗实践,具有明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从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开发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增加在寻找新药过程中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18]。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百种、数千种药用植物中进行挖掘,可能对新药开发具有指导、启发作用。 4 结语 采用合理的数据挖掘模型及算法,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医药信息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实际应用领域中,该领域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有着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当然,同其他任何一种研究方法一样,数据挖掘不是万能的。数据挖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受数据库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研究结果也要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解释与评估,并需要在实践中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苏新宁,杨建林,邓三坞,等 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 秦剑波,李兆延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 (552):28 [3] 莫 楠,谢梦洲 浅论中医住处资源特点和数据库建立[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6):52-53 [4] 赖新梅,林端宜,杨雪梅,等 中药原植物物种数据规范化 研究的思考[J] 中草药,2009,40(7):1160-1162 [5] 王 耘,史新元,乔延江 中药复杂性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J] 中国天然药物,2005,3(5):262-265 [6] 姚美村,袁月梅,艾 路,等 数据挖掘及其在中医药现代 化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 20-23 [7] 李文林,段金廒,赵国平,等 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的研 究现状及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 92-94 [8] 刘齐宏,唐常杰,李 川,等 基于属性归纳的中药方剂数 据挖掘[J] 计算机应用,2007,27(2):450-452 [9] 陈学进 数据控制中聚类分析的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 展,2006,16(9):44-49 [10] 李力恒,张承江,闫朝升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挖掘初探[J] 中医药信息,2006,23(4):4-5 [11] 叶 亮,范欣生,王崇骏,等 方剂数据挖掘研究常用方法 探讨[J] 医学信息,2008,21(10):1734-1737 [12] 冯雪松,董鸿晔 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挖掘技术[J] 药学 进展,2002,26(4):198-201 [13] 邵建强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 (6):994-998 [14] 李 戎,闫智勇,李文军等 创建中药谱效关系学[J] 中医 教育,2002,21(2):62 [15] 李文林,赵国平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6):4-6 [16] 何毓敏,张长城,袁 丁 探讨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 的物元分析新方法[J] 中草药,2009,40(8):1182-1185 [17] 吴嘉瑞,张 冰 试论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领 域的应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85-487 [18] 廖正根,杨光华 药物发现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J] 医学与哲学,1997,18(8):438-439 姜黄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狄建彬1,2,顾振纶1,2*,赵笑东3,钱培刚1,2,蒋小岗1,2,郭次仪4 (1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江苏苏州 215007;2 苏州中药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7 3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3; 4 香港保健协会,香港) 摘 要: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广泛,毒性低,耐受性好,由于其经济价值,已成为开发热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众多疾病的形成与自由基的形成、炎症反应的参与有关,姜黄素的多种药理活性与其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就近年来姜黄素在抗氧化、抗炎两方面的有关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抗炎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10)05-附18-04 收稿日期:2009-11-03 基金项目:香港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研究资助项目(HK20070908-1);苏州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YJS0939) 作者简介:狄建彬(1983 ),男,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学。 T el:(0512)65190599 E-mail:dijianbin83@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通讯作者 顾振纶 T el:(0512)65190599 E-mail:zhenlun gu.2003@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核心提示: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 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 、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生姜的主要成分 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Citral) 、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 、壬醛(Nonyl aldehyde) 、d- 龙脑(d-Borneol) 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 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 、姜萜酮(Zingiberone) 的混合物. 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 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 生姜煎剂(10%)1.2mg/ 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 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 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B -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 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 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 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 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 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 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 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正常人口嚼生姜1g( 不咽下) ,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 1.489 kPa(11.2mmHg) ,舒张压上升 1.862kPa(14mmHg). 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 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 生姜属姜科,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木植物,生产上通常作一年生种植。生姜是家庭常用调味品,同时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在药用方而,具有祛寒防暑等功效,“一杯清茶一片姜,御寒健胃是良方”。经过中医传统炮制的方法可将生姜变成干姜等不同作用的中药材。 具体说来,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抗肿瘤。鲜姜含有多元酸人参菇醇,不但可抑制癌细胞扩散,而且可防止癌细胞增殖,常服生姜可以抗癌。 (2)抗衰老。医学家观察发现,生姜的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这种作用的机理是能防止脂肪食物的变质。同时,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达到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过氧反应,即可减慢其氧化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一过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褐质色素一中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 (3)止牙痛。生姜还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菇、姜稀、辣素、龙脑、柠檬醛等成分,这些物质还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嚼几片生姜,牙痛即可减轻。 (9)解芋头毒。芋头在手工剥皮过程中,手部皮肤奇痒难忍,如果用数片生姜涂擦痒处,痒感即可消退。此外,在煮芋头时,加入数片生姜,吃时舌头不会出现麻痒。 (5)预防胆结石。生姜中所含的大量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过多分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含V.,使胆汁中钙离子不至于因粘蛋白过多而与胆红素结合,从而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此外,生姜中含有较多的油树脂,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因此,胆囊炎患者常吃些生姜有益处。 (6)解毒和药用作用。生姜除解毒作用外,还有解表散寒、止呕祛痰的功效,用于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呕吐、咳嗽等症。

姜黄与姜黄素

姜黄 姜黄,属生姜科植物。姜黄能解酒、防宿醉在日本民间很早就广为流传,效果显著。江户时代,姜黄已作为中草药而大为盛行,古亚洲人将其视为一种万能药,如同珍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除了解酒、防宿醉外,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降脂、保肝利胆,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其中保肝、护肝功效又被广泛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花期8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前景。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 姜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华本草》:“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中国药典》:“用于胸胁剌痛,闭经,徵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那么姜黄到底作为药用价值主要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 姜黄的作用降压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抗菌的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

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解酒护肝的作用: 姜黄中含有的姜黄素具有抑制肝炎、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改善肝脏实质损伤等功效。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醇等,都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其中又以姜黄素的作用最强。 古药典中记载的姜黄在中国古药典中也明确记载姜黄的功效,《唐本草》记载"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也可明确看出姜黄的功效。新世纪姜黄也用于更广泛的用途。解酒护肝成为姜黄最具实用性的效用。姜黄中所含的姜黄醇、姜黄素和挥发油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肝胆固醇、B-脂蛋白的作用。姜黄素能降低肝重,减少肝中各种脂类含量,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姜黄素 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科植物姜黄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为酸性多酚类物质,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通常用作肉类食品着色剂和酸碱指示剂,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姜黄素是最主要的姜黄色素(curcuminoid)类物质,约占姜黄色素的70%,约为姜黄的3%~6%。除了姜黄素之外,这一类化合物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姜附御寒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干姜(炮)1钱2分,半夏(汤洗)5分,柴胡(去苗)1钱, 防风(去芦)半钱,羌活1钱,藁本(去土)8分,人参(去芦)半钱,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 李仁(汤浸,去皮尖)半钱,当归身6分(酒制),桃仁半钱(汤浸,去皮尖,与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药),黑附子(炮,去皮脐)4钱。 【功能主治】 中气不足,遇冬天寒气客于脾胃之间,相引两胁缩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浊涕不止,不闻香臭,咳嗽脑痛,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时作阵痛,或暴痛,两目中流火,视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鸣耳聋,喜晴明,恶阴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饮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肾膝足胻冷,阴汗自出,行步失力,风痹麻木,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上牵心而痛,

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气腹中腹鸣,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5大盏,煎至3盏,入黄耆1钱,橘皮5分,草豆蔻1钱,再煎至2盏,再入酒制黄柏3分,酒制黄连3分,枳壳3分,酒地黄2分(此4味锉碎,预1日先用新水多半盏浸1宿),蔓荆子2分(亦预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将前正药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注意】 忌肉汤,宜食肉。 【摘录】 《东垣试效方》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姜附御寒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姜附御寒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姜附御寒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日期: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工程论文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Study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Curcumin in Curcuma 牛睿NIU Rui;韩宁娟HAN Ning-juan;方欢乐FANG Huan-le;许乐XU Le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710125) (Xi′an Peihua University,Xi′an 710125,China) 摘要:从中药材姜黄中提取主要成分姜黄素的提取工艺及最优实验条件的研究,选择回流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进行比较,得出最优提取方案。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提取条件为浓度65%乙醇,提取两次,药材倍数为5—10倍,提取时间2小时;超声功率40W,温度控制在室温,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min,采用75%的甲醇作为溶剂时,姜黄素提取率较高。因此适宜的提取条件可提高姜黄素的提取量,简化实验操作,节省物料。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urcumin in curcuma 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refluxing extraction method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are compared to get the optimal extracting solution. It adopts ethanol heating reflux method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for four factors three levels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are: concentration 65% ethanol, twice extraction, medicinal herbs multiples

姜黄素逆转紫杉醇耐药研究进展

姜黄素逆转紫杉醇耐药研究进展 蒋洁敏,康向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 摘要:紫杉醇是从天然植物红豆杉属树皮中提取的单体双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被列为乳腺癌和卵巢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与其他化疗药类似,耐药性是限制紫杉醇临床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以姜黄素为代表的低毒高效中药单体成为逆转紫杉醇耐药性的研究热点。兹以姜黄素与紫杉醇用药间协同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寻找化疗辅助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姜黄素;紫杉醇;逆转耐药;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3.039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3-0129-05 Research Progress in Drug Resistence of Curcumin Reversing Paclitaxel JIANG Jie-min, KANG Xiang-d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Putuo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Paclitaxel is a kind of monomer diterpen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the taxus chinensis, which has good anti-cancer activity.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ovarian cancer,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It also has been listed as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medicine on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However, the drug resistance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similar to other kinds of chemotherapy medicine. The low toxicity and high efficient traditional medicine monomer, represented by curcumin,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n reversing paclitaxel resista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synergy between curcumin and paclitaxel,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inding clinical assistant chemotherapeutic medicine. Key words: curcumin; paclitaxel; reversing medicine resistance; review 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1]。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能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牢牢固定,抑制微管解聚。微管的破坏导致肿瘤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形成异常的有丝分裂纺锤体,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复制, 通讯作者:康向东,E-mail:xd_kang@https://www.360docs.net/doc/172550944.html, 最终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2]。然而,化疗耐药性的出现,使紫杉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克服紫杉醇耐药、增强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已成为紫杉醇用药新的发展战略。姜黄素是从姜黄、郁金、莪术、石菖蒲等植物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衍生物,可通过对核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C(PPARC)、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福州,2012. [17] 肖烈钢,何本夫,朱成全.加味四君固本汤与Iressa联合抑制肺癌细 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43-45. [18] KOBAYASHI S, BOGGON T J, DAYARAM T, et al. EGFR mutation and resistance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gefitinib[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5,352(8):786-792. [19] PAO W, MILLER V A, POLITI K A, et al. Acquired resistance of lung adenocarcinomas to gefitinib or erlotinib is associated with a second mutation in the EGFR kinase domain[J]. PLoS Medicine, 2005,2(3):225-235. [20] SATTLER M, REDDY M M, HASINA R, et al. The role of the c-Met pathway in lung cancer and the potential for targeted therapy[J].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2011,3(4):171-184. [21] TURKE A B, ZEJNULLAHU K, WU Y L, et al. Preexistence and clonal selection of MET amplification in EGFR mutant NSCLC[J]. Cancer Cell,2010,17(1):77-88. [22] 熊杏安,王梦,蔡志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 机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7):515-517. [23] 肖海娟,许建华,孙珏,等.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108-110. (收稿日期:2015-01-23)(修回日期:2015-05-27;编辑:梅智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