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

合集下载

对2009年思想品德中考说明的说明

对2009年思想品德中考说明的说明

对2009年思想品德中考说明的说明一、指导思想1.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和内容,适度兼顾在我省范围使用的相应版本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科版、湘师大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制定考查的内容、要求、原则、目标等。

2.思想品德命题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融入生活、主题贯穿、和谐创新、孕育情感、加强整合、突出特色”的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努力使试题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课标内容标准共59条,列入考点45条,与去年相比删、移、合后,少3条。

(考点的变化,相应的观点也有一些调整)⏹删:(括号内课程标准相应序号)⏹由八部分组合为四部分:“心理与品德”、“法律与秩序”、“国情与责任”、“时事政治”。

原“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30.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删)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并)⏹3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拆)⏹32.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删)⏹3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移)⏹34.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并)⏹35.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移)(一)心理与品德(自尊自强)⏹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价表【模板】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价表【模板】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价表
课程名称
“课程思政”
案例名称
负责人姓名
专业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等级
得分
优秀9-10分
良好
8-9分
一般
7-8分
1.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思政元素引领
1.1课程标准能体现OBE教育理念,有思政价值引领。
1.2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思政元素和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融入案例之中,能突出育人内涵。
1.3对应育人目标,教学设计有明确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与方法。
3.课程评价
3.1课程目标与考核环节相对应。
3.2课程评价科学、合理、形式多样、有效。
总分
2.案例内容与教学
2.1案例知识点清楚,并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2.2案例教学内容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2.3教学方法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推进教学及育人目标达成。
2.4教师课堂教学流程清晰,课堂管理育人。
2.5教学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价表

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价表
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要求
满分
得分




1.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落实“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教学能促进学生品行的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教和学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4.遵循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它教学资源。
10




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体现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准确设定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成长要求及思维趋向为参照,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3.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4.问题和情景的设置符合教学内容标准的需求。重视自主探究性作业的设置。
5.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特点。
15




1.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效性。教学情景的创设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思维空间。
2.教学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教学方法、手段、方式灵活实用,重视教学空间的拓展,教学内容的丰富,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促进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4.教和学两方面关系和谐民主、教学相长,教师表现出良好的教学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
5.教学各要素之间展开有效的多维互动,学生参与度广。
20




1.教师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和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

初中道德与法制优质课评价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制优质课评价标准
10
8
5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10
8
5
七、综合得分
八、综合评价
1.突出的优点:
2.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评价标准
5
4
3
2.课堂整体结构严谨合理、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过渡自然。
5
4
3
3. 选材典型、新颖,关注热点,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材料处理得当,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体现思品课的教育价值。
5
4
3
4.难易适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
4
3
5.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学生学习行为
20分
1.学习习惯良好,能有效地倾听、表达、思考和质疑。
5
4
3
2.参与面广,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5
4
3
3.善于探究与合作,主动感知、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5
4
3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5
4
3
五、教师素养10分
1.教育理念新,学科理论素养高,知识丰富功底深厚。
项目
指标要求
赋分标准
评分
随记
A
B
C
一、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有机融合。
5
4
3
2.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生活)优质课评价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生活)优质课评价标准
附件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生活)优质课评价标准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教学
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
2.教案预设合理,教材处理得当,能将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3.板书设计合理,对学生有引导作用.
0。2


行为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精当,教学活动生动,教学方法恰当,问题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和时间,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1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0.2
学生行为来自8.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得主动、积极,快乐,表达和展示精彩。
9.思维活跃,大胆质疑,能借助已有经验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方法。
10.学习方式有创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规范、有实效。
0。3




11.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参与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能生成新的问题,并获得一定的体验和感悟。
5.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学习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创设了师生互动共进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形成。
6.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启发、点拨、引导,并能运用随机评价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和矫正,鼓励学生创新,增强学生自信。
7.能合理、高效、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0.3

政治优课评价标准

政治优课评价标准
政治学科德育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项目
得分






教材处理
(10分)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方面表现出创造性 。
教学过程
(30分)
情境导入:遵循“三贴近”原则,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
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思维状态
(15分)
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兴趣,情绪饱满、兴奋。
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对问题的回答体现出创造性,“质疑”踊跃、有效,思维活跃。
目标达成
(20分)
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转变,综合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
总分
问题设置:基于情境,立足学情,指向教学目标,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共同探究:依据问题,合理安排并有序组织课堂探究,探究具有有效性,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情境回归:及时将经历探究形成的知识回归具体情境,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灵活处理,教师介入及时有效,点拨、讲解、总结精到,主导作用适当。
评价: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素养
(10分)
熟练、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清晰、富于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个人教学特色



习与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学生游离于课堂。
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

高中政治课堂评价标准

高中政治课堂评价标准

高中政治课堂评价标准
高中政治课堂评价标准包括: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应与课程大纲紧密结合,着重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深度与广度适中:教学内容应深入浅出,涵盖知识
点的各个方面,同时保持适当的难度和广度。

3.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
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课堂氛围积极:教师需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
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5.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与反馈及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
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2009年广东中考思品答案及评分标准教程

2009年广东中考思品答案及评分标准教程

2009年广东中考思品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42分)22.BCD 23.ABD 24.BC 25.ABC 26.AC 27.BD三、简答题(6分)28.答:(1)作为新同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要树立自尊,增强自信,走向自强,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友善待人,主动融入新集体。

(2分)(2)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列新同学打招呼的同学是尊重她、理解她、宽容她、包容她,平等待她的表现。

(2分)(3)个别同学对新同学冷眼相看是不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的表现,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主动与新同学友好交往,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分) 评分细则与要求:第一点:如能答“自尊、自强”可赋1分;如答“主动交往或沟通”等可赋1分。

它只要符合材料均可酌情赋1--2分。

第二点:如答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基本权利(1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1分)”。

如答出:“尊重她”、“理解她”、“宽容她”之一者均可赋1分;如答出:“做到热情礼貌待人”、“平等待人”、“友善待人”、“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任意一点均赋1分。

如答出:“做到与她文明交往”、“不歧视她”、“与她为善”、“主动与她沟通交流”、“诚信待人”等均可赋1分。

其他结合材料具体的做法,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但总分不能超过2分。

如答出:“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人格平等的”、“只有宽容才能共处”、“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礼仪是交往的名片”等教材上的原始观点,均可赋1分。

只要学生能从理解、尊严、宽容、平等提高道德修养等方面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

四、辨析题(8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29.答:(1)上述看法不完全符合漫画所表达的含义(1分)。

(2)公共场所的规则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规则,遵守规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
项目
评价标准要点
教学
目标
(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
2、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
过程
(20分)
1、教学内容充实、准确,教材处理得当,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统一。
2、课堂整体结构严谨合理,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节奏适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3、选材典型、新颖,关注热点,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材料处理得当,说服力强。
4、难易适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生生之间友好合作。
教师
教学
行为
(20分)
1、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教师
素养
(10分)
1、教育理念新,学科理论素养高,知识丰富。
2、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准确、规范。
3、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具有爱心和耐心。
4、组织和应变能力强,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局面。
教学
效果
(10分)
1、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各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学参与度高。
2、时间利用有效,学生知、情、意、行得到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得分
2、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
3、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重视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4、注重学法指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
学习
行为
(15分)
1、学习习惯良好,能有效地倾听、表达、思考和质疑。
2、参与面广,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3、善于探究与合作,主动感知、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