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耳和听觉(一)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12.2(第2课时)耳的结构及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的形成)(共16张PPT)

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1、方法步骤:
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号、2号、3号水槽,再分 别依次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水、2号加入高于 室温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
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 10s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 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2、敏感性差别:
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 面比背侧面触觉敏感。敏感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密度 高,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也多。
五、温度觉
1、定义: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 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 “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2、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2号
3号
右手感觉
冷
温
左手感觉
冷
温
3、实验结论:
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 的刺激。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感受 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温”;感受 温刺激(皮肤温度升高)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总结——感觉及其适宜刺激
半规管
(三)听觉的形成
声音使空气振动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声波传导
机械震动
听觉感受器 位听神经
震动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听小骨
骨性传导
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二、嗅觉
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 2、嗅觉的形成过程:
挥发性 嗅黏膜 物质 (嗅细胞 )
嗅神经
大脑皮层 嗅觉中枢
第3章第2节耳与听觉(习题)

《耳与听觉》习题一、基础达标1.在耳的结构中,听小骨遗传导的是( )A.神经冲动B.兴奋C.振动D.电流2.耳内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B.鼓膜C.听小骨D.耳蜗3.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A.听觉器官损伤B.鼓膜、听小骨损伤C.听觉神经损伤D.大脑听觉中枢损伤4.奥运开幕式上二千零八人击缶而歌共颂论语千古名句.那么观众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在(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内D.前庭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耳道收集声波B.鼓膜把声波转变成振动C.耳蜗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D.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口腔6.下列关于耳的结构中正确的是( )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②耳郭能收集声波③咽鼓管将声波传到内耳④耳蜗形成听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7.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震动刺激的接受和听觉的形成分别是在( )A.耳蜗和听觉中枢B.鼓膜和耳蜗C.位听神经和大脑皮层D.听小骨和位听神经二、综合提升8.“总想听听你的声音…”人听到的声音,来处于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越剧烈声音越大.______把振动向内传送到一个很薄的膜,它就是______.它的振动被三块______传送到内耳.内耳有一个大约30多毫米长的叫做______的螺旋状的管子.内耳中,把振动变成神经冲动传入______,你就产生了听觉.9.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直接接受声波刺激的是[ ]______,它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 ]______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0.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①耳能感知一定声波信息的器官,当外界的声波信息由外耳道传到[ ]______,使其产生振动.②当呼吸道发炎时,病菌易通过[ ]______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③表演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员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人工耳蜗(电子耳蜗)的出现为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恢复听觉带来希望,请你猜测:人工耳蜗能让这些孩子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和舞台上优美的乐曲吗?答:______.(填“能”或“不能”)《耳与听觉》习题答案一、基础达标1.【答案】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答案】D【解析】在耳朵的结构中.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是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但不是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B.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故B错误;C.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故C错误;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3.【答案】B【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导致耳聋.可见B正确.4.【答案】C【解析】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错误;B.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B错误;C.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D.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D错误.5.【答案】B【解析】A.外耳道,有传导声波的作用.A错误.B.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B 正确.C.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D.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咽鼓管,D错误.6.【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知: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正确;②耳郭能收集声波是正确的;③将声波传到内耳的听小骨,③错误;④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④错误.所以①②正确.7.【答案】A【解析】A.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A正确;B.鼓膜能够接受声波的刺激并产生振动,耳蜗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B错误;C.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产生听觉的部位.C错误;D.听小骨的功能是将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D错误.二、综合提升8.【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解析】将空气的振动传入中耳的是外耳道;声波的刺激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三口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有个蜗牛状的结构叫耳蜗,能够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9.【答案】3鼓膜;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解析】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10.【答案】①.[5]鼓膜;②.[6]咽鼓管;③.不能【解析】图中结构名称;①半规管,②耳蜗,③听神经,④外耳道,⑤鼓膜,⑥咽鼓管.①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②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③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工耳蜗内没有听觉感受器,因此不能听到.。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教学内容:解剖耳部结构,探讨听觉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原理;
3.能够解答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耳部结构及功能;
2.听觉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听觉原理。
四、教学准备
1.投影仪、幻灯片资料;
2.解剖模型或图纸;
3.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取他们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的兴趣。
(二)呈现
1.对耳部结构进行解剖,介绍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功能;
2.播放视频,展示声波在耳部的传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听觉原理。
(三)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有关听觉原理的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声音是如何传入耳部的?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有何不同?
(四)实践
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声音频率对听觉的影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不同声音对耳部的刺激效果。
(五)总结
1.请学生总结耳与听觉的知识点;
2.回顾今天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声音如何传入耳部,并说明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七、板书设计
1.耳部结构: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
2.听觉原理:声音传入耳部的过程;
3.问题: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八、拓展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听觉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范本,供参考。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学案1(无答案)浙教版

【学习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2.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4.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听。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预习导学】:1.耳的结构(1)耳的结构:人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其中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 、 ;内耳包括__ __、 、 。
(2)耳的各部分功能: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咽鼓管: 。
2.听觉的形成(1)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便会引起鼓膜 ,听小骨将其放大再传入耳蜗,引起耳蜗内的液体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把这一信息沿 传给 ,引起听觉。
(2)听觉感受器位于 内,而听觉的形成在 。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耳朵,同时应迅速张嘴,是因为:能使 张开,使得 内外的压力平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4.列举能降低听力的可能原因: 。
5.内耳除了具有听觉感受器,还有位觉感受器,能够保持身体 , 通常晕车、晕船就是 感受器过于敏感造成的。
6.双耳效应。
声源产生的声波传到人的两耳时,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这种现象为____ ,人和动物利用双耳效应能够辨别声源的 。
【学习研讨】:[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及功能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2.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声波传人耳的通道。
鼓膜:随声音振动。
外耳 中耳 耳的结构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传递声音振动并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的听力。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听觉感觉细胞。
前庭 半规管3.耳的功能:(1)听觉器官,内耳的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等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七年级生物第六章第一节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归纳提升】 1.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中的耳蜗内,而听觉 的形成部位则是在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
2.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降低人的听力。 3.晕车、晕船与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有关。 4.鼻咽部感染,病菌会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5.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鼓膜的作用是( D )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 A ) A.听小骨 B.咽鼓管 C.半规管 D.耳蜗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解析] 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的形成 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 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鼓膜内外的气压要保持平衡,若一方压 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使鼓膜受损。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典例] 如“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下列对听觉的产生和 爱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C.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D.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主要对外耳道和听小骨造成损伤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易错提醒] 不要误认为听觉是在耳形成的,听觉是在大脑 皮层形成的。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点三 耳的卫生保健
初中科学精品试题:耳和听觉(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七年级科学下册2.3.1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2.现有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关于此耳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使用时更安全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士兵们感知声音的途径是()A.空气﹣﹣耳膜﹣﹣听觉神经B.空气﹣﹣头骨﹣﹣听觉神经C.大地﹣﹣耳膜﹣﹣听觉神经D.大地﹣﹣头骨﹣﹣听觉神经4.有时用力擤鼻涕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擤鼻涕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5.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振动传入中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6.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中耳的结构没有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7.进入夏季,白天时间变长,适当的午睡可以帮助同学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C.耳蜗和听小骨 D.前庭和耳蜗二、填空题8.声波先到达外耳,耳廓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生物《耳》听觉

咽鼓管
听觉的形成:
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耳郭(收集声波)→外 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 转换成振动)→听小骨(传导振动) →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传递冲动)→大脑皮 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朵的卫生和保健
1、噪声对听觉有什么影响? 2、怎样保护外耳道? 3、怎样预防中耳炎? 4、怎样保护鼓膜?
2、鼓膜的作用是 ( B )
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3.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 B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③→①→②→⑤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结构和功能 耳有听觉功能等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
鼓膜: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鼓室: 耳 中耳 听小骨:有音三放块大,并把传振到动内的耳声
咽鼓管:调节鼓室内压力,使鼓膜内
外气压维持平衡
内耳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半规管: 前庭: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③→④→⑤→②→⑥
4、听觉的形成是在 ( D )
A、中耳
B、耳蜗内
C、内耳
D、听觉中枢
5、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
( B)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2.质量优良的音响在播放立体声情景音乐时,虽然只有两个喇叭从左右两边发 出声音,但能产生声音远近、左右运动的感觉.因为( A、两耳都能辨别声音方向 C、右耳也能接受左面传来的声音 13.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 外界声音引起 到内耳,内耳中的 动通过 传到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8
C、中耳
D、内耳
8.与单耳听相比,双耳听的最大的优点在于( A、声音清晰 B、能辨别声音的方向
) C、音质好 D、声音响 )
备注:
9.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C、减少噪音 B、保持身体的平衡 D、防止呕吐
10.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它们飞行时发 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振幅 B、音色 ) C、响度 ) D、频率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感受声波振动,产生神经冲动 注:耳的结构中鼓膜属于外耳还是中耳,一般有两种分法,教材将鼓膜归入中耳.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 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中耳只起到传导声波和振动的作用,内耳的耳蜗会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经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耳蜗才是真正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对应的神经中枢. (2) 听觉的减弱与丧失: 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 年龄越大, 听觉能力越弱, 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 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 20 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 20000 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双耳效应:可辨别声源的方位.
备注:
【经典例题】
例 1.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觉感受器 ) C、听觉中枢 D、鼓膜 B、耳蜗
例 2.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 感受器位于( A、耳蜗 ) B、前庭和半规管 ) C、听小骨 D、大脑
例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A、声音 耳廓 听小骨 耳蜗 鼓膜 听神经 B、声音 耳廓 耳蜗 听小骨 鼓膜 听神经 C、声音 耳廓 鼓膜 耳蜗 听小骨 听神经 D、声音 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例 4.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 A、外耳道 B、鼻泪管 )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C、咽鼓管 D、半规管
1/8
科学广场 鼓膜外伤: 由于爆炸压力波的冲击直接使鼓膜破裂穿孔,或由于颅底骨折时波及鼓沟, 偶尔有弹片、金属屑、矿渣溅入外耳道损伤鼓膜,均可造成鼓膜外伤.平时多为 挖耳、外耳道异物或取异物、耵聍的损伤,掌击外耳,跳水时耳廓先着水面,咽 鼓管听张或擤鼻用力过猛,亦可使鼓膜破裂.受伤后突感耳内轰鸣,或有少量血 液从外耳道流出,随即出现耳闷、耳聋、耳鸣,严重可并有眩晕.症状数小时或 数日后减退或消失,少数可遗有耳鸣,影响工作与学习. 鼓膜损伤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取出外耳道内存留的泥 土、异物、血痂或耵聍屑等,并以消毒棉球置于外耳道口.耳内切忌冲或滴药, 以免把外耳道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禁止游泳,防 止污水入耳. 鼓膜穿孔小者多能自愈.如不能自愈可用 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表面 放置酚甘油小棉片、硅橡胶薄膜.如穿孔大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如有 继发感染,则按化脓性中耳炎处理.
例 9.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典型练习】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
2.小红一坐上长途汽车,就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你觉得他身 体中比较敏感的结构是( A、垂体 B、心脏 ) C、前庭和半规管 ) C、鼓膜 )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D、大脑 D、耳蜗
3.与产生听觉无关的是( A、咽鼓管
B、听小骨
4.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位于( A、听小骨 B、听神经 )
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A、听小骨 6.听觉感受器在( A、前庭 B、耳蜗 )
C、听神经
D、大脑
B、耳蜗
C、半规管
D、听小骨
7.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失,那 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 B、鼓膜
例 7.蝴蝶在空中飞行,双翅不停地振动,我们看到蝴蝶的双翅振动,却听不到 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蝴蝶的双翅振动的频率再大一点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B、蝴蝶的双翅振动的幅度再大一点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C、我们的听觉系统出了故障. D、蝴蝶是昆虫,它不会发出声音. 例 8. 外耳包括 内耳包括 、 、 . 中耳包括 、 、 . 、 、 ,
第三讲
姓名
【知识要点】
耳和听觉(一)
班号
备注:
1.耳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咽鼓管:与口腔相通 听小骨:把振动放大,传入耳蜗
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与保持身体 平衡有关
例 5.鼓膜的作用是(
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2/8
例 6.地震前老鼠会有预兆:从洞里跑出来.这是因为( A、老鼠能听到低于 20 赫的声音 B、老鼠能听到高于 20 赫的声音 C、老鼠能听到 20~20000 的声音 D、老鼠能听到高于 20000 的声音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