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课大自然的语言新人教版ppt

,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不真实了。
素 3. 分析动词的使用与搭配。
在说明文中恰当地使用动词,能使说明的对象
更加准确、生动,能使读者更好地把握说明对
象的本质特征。 2019年5月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
5
语文要素
4. 分析关联词语的使用。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 语 更严密,可以更好地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严 文 密性。 5. 分析确数、约数的使用。 要 说明文中有些事物的特点表现在数量上,这就 素 需要运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数字有确数和 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达到全面而又精 确的地步,应用确数予以说明;对客观事物的 了解和认识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地步,则应 2019年5月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 6
语文要素
典型例题: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语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_____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文 的物候知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许多”表示很多,但不 要 是全部。若删去了,就与原文意思不符。使用 “许多”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素 和严密性。 技法点睛: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
2019年5月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 4
语文要素
1. 分析具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
语 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文 2. 分析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的作用。 准确恰当地使用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正体
要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若不使用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要读经典、读名著。
(在句末加“的习惯”)
D.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市政府做出了不准销售、使用、
生产一次性筷子的9年5月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 12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共63张ppt)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 ,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 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说说其作用 .
答复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 ,〔准确/具体/生动/清楚〕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科学/更容易
让人理解/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文学性 .〞
逻辑顺序:
按照影响程度大小 ,由主到次 .
前三个是空间因素 ,最||后一个是时间因 素 ,由空间到时间
提出说明对象
说明它的重要性
它取决于什么因素
研究的意义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 ,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 候现象 - -作出科学解释 - -追究因果 关系 - -阐述研究意义 .
探究方法 ,分析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 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 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 比方、摹状貌等 .
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 , 夏天就到了 .
"只〞 "就〞二字可删除吗 ?
"只〞突出相差较少 ,不可删除 . "就〞表示春天短促 ,也不可删除 .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区别读音
衰草连天 shuāi
- - - 鬓c毛uī衰
连翘 qiáo - - -翘尾qi巴ào
差异 chā - -派ch遣āi
-chà-差劲 cī
- -参差 guān
guàn
观测
- -道观
zhǒng
zhòng
播种
耕种
luò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自然奥秘,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通过讲述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语言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相关术语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
5.实践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大自然语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提醒学生关爱大自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 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 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 家听听。的来自理因 素 古今差异
次清
时间
晰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 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 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 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一词是否可去掉?为什么?
“左右”一词不能去掉。“左右” 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 如果去掉了它,就成了刚好“十天”, 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第2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
合作交流
将自己不懂的 地方提出来, 与小组同学做 进一步的探究。
集体探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决
定 纬度的差异 物
主
逻 辑
候
顺
现 经度差异
空间
序
象
使
来 临 高下差异
文 章 条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高下差异
文本解读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 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 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 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
整体感知
2.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 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感知
3.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读读写写
多音字
补充
簌簌(sù)
连翘(qiáo)
连翘(qiáo) 纬度(wěi)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周而复始 年年如是
翘起(qiào)
风雪载途 载重汽车 (zài) 载歌载舞 千载难逢 记载 (zǎi) 刊载
词语解释
注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 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 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文本解读
10.“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 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 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 内容和目的。
“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 照应“候鸟去来”。
文本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科学事理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 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 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 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件第二单元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28张PPT)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研读课文
1.看注释①想: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 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 言”有什么好处?
明确: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 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课外阅读竺可桢的另一篇文章《沙漠里的奇怪现 象》看看两篇说明文有什么异同。
退出
2.语言生动。
例如:文中写山峰的连绵起伏,用“波涛起伏”;写 “淡云”,用“薄纱”来形容,生动逼真,让人如身临其 境。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说明文,但并没有板起面孔来 讲解科学道理,而是把景物描写得美不胜收,让人在赏心 悦目中自然接受其中的自然知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衰草连天 (shuāi) 鬓毛衰 (cuī)
观测 (guān) 道观 (guàn)
播种 (zhŏng) 耕种 (zhòng)
差异 (chā) 差遣 (chāi)
差劲 (chà) 参差 (cī)
销声匿迹 : 没有了声音,藏起了踪迹。本文指消失了鸣 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草长莺飞: 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载途: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孕育: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次第: 一个挨一个地。
杏花 传语 耕地
草木荣枯
时
间
桃花 暗示 种谷子 顺
序 候鸟归来 布谷鸟 唱歌 割麦插禾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本文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2课时)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A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并改正。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校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 )________ ( )________(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必露D.令人喷饭( )________ ( )________(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 )________ ( )________(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 )________ ( )________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4.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望C.预测D.观测(3)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果实的时期。
A.孕育B.培育C.酝酿D.发育B组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
课内精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1) (A. 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萌发,各种花 (2)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 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 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 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3) (A.纷纷B.刷刷C.
A.天轮之乐 迫不及待 人声鼎沸 张皇失措
B.无动于衷 惟妙惟肖 袖手旁观 通宵达旦 C.相得益章 因地制益 妇孺皆知 历尽心血 D.正襟危坐 顾名思义 暗然失色 穷困潦倒
2.(北大附中中考模拟)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C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 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
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 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主要内容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 物候学 研究 的对象, 物候学 现象来临的有关
因素
以及研究物候学的 意义
观测 农业 ,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
得多。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 候是 A.观测 B.观测 的。 灵验 灵敏 观察 观测 必需 必要
C.观察
D.观察
灵活
灵验
观望
观看
必然
必须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 里形容大地昏迷后醒过来)
• •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
3.(南开中学中考模拟)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 夕拾》。 B.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 婵娟”“丝竹”“鸿儒”来指代家乡、学生、月亮、音乐 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 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个个身怀绝 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
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
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 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
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
8.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植物“出汗”的原因,第⑤ 段介绍植物“出汗”对植物本身的好处,符合人们 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所以不可调换。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 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 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 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 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 ,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 。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 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 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 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 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6.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 怕热”而“汗如雨下”。 植物叶面的气孔在晚上全部关闭,其根部在
夜晚吸来的水分就会在体内过剩,需要寻找 出口,于是在春末、夏日、秋初清晨温度不 高时,会看到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出水。
7.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数据是个约数, 说明植物一夜“吐”出的水滴在一百五十滴上 下,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表示有且正好是 一百五十滴,与事实不符,“左右”一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4.(2018深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 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 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
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 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 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 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 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 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 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 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 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 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 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 • • 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 “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 《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 《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 :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 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 到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 《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 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的原因造成的。
5.(2018重庆A)综合性学习。 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 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 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 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 感召力,20字以内) 示例: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学名 家诵读,赏经典魅力;跟随名家读经典,启 迪智慧悟人生。
与 知识 和研究,促进
生产的大丰收。
基础过关
1.日积月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衰( shuāi
( cuī (2)翘 ( qiào (qiáo (3)观 ( guān
)(衰老
)( 等衰
翘起 )(
)
) ) ) )
)( 连翘 )(观赏
道观 )(
6.揣摩选文重要句子的含义,回答后面
括号里的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次第,一个接一个。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 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 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 B
)(2)(A
C )(3)(
)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 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 ”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 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 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 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 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 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 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 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 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 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
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 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 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 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 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 是: 是 。
时间顺序
;主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5.第一段画线句中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
里”这几个字行不行,为什么 ?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则变成地球上所有区域
里都有上述变化,这与自然规律不符,“温 带和亚热带区域里”限制了范围,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guàn
(4)落 ( luò ( là
)
) )
)(落水 )( 落下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草木荣枯
风雪载途 A.光荣 B.茂盛 C.光荣
• •
周而复始
•
形影不离 充满 充满 载重 形态 形体 形状
•
又 又
复习
5.填入下列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B ) (1)物候 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 家、 地理学
家。浙江上虞人。1918年
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选聘为 中央研究院院士。1966年当选为罗马尼亚 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自 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