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茶叶加工与贮藏
茶叶风味科学Ⅱ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水溶性色素对茶汤的汤色起着决定性作用,()属于水溶性色素。
A:叶绿素B:花黄素C:叶黄素D:萝卜素答案:B2.使绿茶叶底呈现绿色的主要成分是()。
A:儿茶素B:叶绿素C:花黄素D:叶黄素答案:B3.感官审评记录表中香气因子的记录要素不包括()。
A:香气的纯异B:香气的浓度C:香气的类型D:香气的成分答案:A4.茶叶审评时,感官审评记录表中茶汤滋味的记录一般不包含()。
A:茶汤的浓淡B:茶汤的纯异C:茶汤的厚薄D:茶汤的香型答案:D5.茶叶审评时,香气的记录要包含()。
A:香气的高低B:香气的类型C:香气的纯异D:香气的持久性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萎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鲜叶均匀摊放,使其水分适度蒸发、体积缩小、叶质变软的过程。
()A:对B:错答案:A2.萎凋工艺因子包括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时间。
()A:对答案:A3.萎凋过程中有酶促反应。
()A:对B:错答案:A4.白毫银针总体品质特征表现是单芽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银亮;汤色杏黄,香气清鲜、毫香浓郁,滋味鲜醇甘爽。
()A:错B:对答案:B5.白茶是具有耐存储特性的。
()A:对B:错答案:A6.黄茶产品类型有芽型、芽叶型、多叶型、紧压型。
()A:错B:对答案:B7.黄茶的“黄汤黄叶”特征具体表现为干茶色泽金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
()A:错B:对答案:B8.“闷黄”工艺因子主要有闷黄温度、在制叶含水率、环境相对湿度以及通气状况。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茯砖茶中的“金花”是什么?()。
A:金黄色葡萄球菌B:黄曲霉C:根霉D:冠突散囊菌答案:D2.“川字茶”主要产于哪个省份?()A:四川B:西藏C:云南答案:D3.广西六堡茶是全国名茶之一,具有特殊的“槟榔香”。
()A:错B:对答案:B4.国家标准规定,普洱茶是以生长在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茶树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A:错B:对答案:A5.湖南黑茶的主要产品有()A:花砖B:千两茶C:贡尖D:金尖E:茯砖答案:ABCE第三章测试1.在我国,以下哪种花最常被用来制作花茶()。
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

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
它的质量和口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贮藏条件。
茶叶的贮藏不仅可以延长其保质期,还可以保持其口感和香气。
以下是一些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茶叶的贮藏温度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茶叶的存储温度应在5-25摄氏度之间。
高温会导致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过快挥发,使茶叶的香气丧失;低温则容易让茶叶受潮,导致霉变。
因此,茶叶最好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热源。
2.湿度控制:茶叶的贮藏湿度同样很重要。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茶叶变质、发霉,而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茶叶失水,丧失原有的香气和口感。
一般来说,茶叶的贮藏湿度应在50-70%之间。
可以使用干燥剂来吸湿,保持茶叶的干燥状态。
3.密封性:茶叶需要放置在密封良好的容器中,以防止空气中的湿气和异味进入茶叶,影响其质量。
最好选择能够真空封存的容器,尽量避免茶叶与空气接触。
一次只打开少量茶叶,不要将整个容器一次性打开,以免整体暴露在空气中。
4.避光:茶叶的贮藏容器最好是不透光的,以防茶叶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和香气,使其质量降低。
因此,茶叶应该存放在阴凉、不受光照的地方。
5.隔离异味:茶叶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因此在贮藏时需要与其他食品、香水等异味物品隔离开来,避免茶叶吸收其他味道。
可以用一层纸巾或保鲜膜将茶叶包裹好,以隔离异味。
6.定期检查:贮藏的茶叶应该经常检查。
如果发现有虫、霉变或异味,应立即处理。
另外,贮藏时间过长的茶叶,即使保存得很好,也可能会失去部分香气和口感,所以应定期品尝和消费。
7.分批贮藏:如果购买了大量茶叶,最好将其分批贮藏。
只打开使用一部分,其余的保持密封状态,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总之,茶叶的贮藏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选择密封、不透光的容器贮藏茶叶,隔离异味物品,并定期检查茶叶的状态。
这些贮藏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享受茶叶带来的独特体验。
茶叶的贮藏方法

茶叶的贮藏方法
贮藏茶叶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因此必须设法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叶贮藏方法:
1、茶叶密封贮藏法。
贮存大宗绿、红、青茶,用瓷坛或陶瓷,放入木炭等吸湿剂0.5公斤左右(用布袋盛装),茶叶用牛皮纸分装成0.15至0.5公斤左右一包,放在吸湿袋四周和上面,封严坛口。
每3~4月更换吸湿袋一次,霉雨季节则要多换一次。
贮存高级名茶,可用块状石灰尘作吸湿剂,石灰应装在布袋内,以防止与茶叶直接接触。
贮存花茶、红茶则不能用生石灰,以防香气散失。
各种不同品类的茶叶最好分开贮存,以防互相影响、串味。
硅胶的吸水能力是石灰的1000倍,且可反复使用,即吸湿后的硅胶经日晒、烘焙后可继续使用,是贮存茶叶的理想吸湿剂。
2、茶叶低温贮藏法:将茶叶装入密封的铁质、瓷质容器内,再套塑料袋防潮,放入冰箱,若温度在5℃以下,可贮存一年以上。
用这种方法贮藏名茶和花茶最好。
由于冰箱内较潮湿,放置各种食品容易串味,因此放置茶叶的容器,必须密封良好。
另外对于家居饮用的茶叶可放在双层盖的铁皮罐中保存,置于干燥的地方,不使与异味的物品相混杂.
- 1 -。
茶叶收藏怎么保存

茶叶收藏怎么保存
1、绿茶:家庭贮藏绿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
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坛或无异味的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2、茉莉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变质。
保管时应注意防潮,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
3、红茶与乌龙茶:相对于绿茶来说,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
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
4、红茶因为已经完全发酵,保存期限比绿茶要长,罐装或用铝箔纸包装的茶包,可保存三年,放入纸袋的茶包约为两年。
但是放置时间经过三年以后,香味就会消失,丧失原有的风味。
5、普洱茶: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会越陈越香。
目前较广为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
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
第 1 页共1 页。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农产品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材来源,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则是保证农产品新鲜、安全和长久保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
一、冷藏技术冷藏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贮藏方法。
它通过将农产品存放在低温环境中,有效延缓了农产品的新鲜度退化。
冷藏技术可分为低温贮藏和冷冻贮藏两种形式。
低温贮藏是指将农产品存储在0℃~5℃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腐烂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海鲜等。
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并且保持更好的口感和营养。
冷冻贮藏则是将农产品冷冻在-18℃以下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农产品,如肉类、禽类和水产品等。
冷冻贮藏可以有效避免农产品的细菌滋生和腐烂,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且保持更好的风味和质量。
二、干燥技术干燥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
通过将农产品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可以防止细菌滋生和腐烂。
干燥技术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形式。
自然干燥是指利用自然风力和太阳能将农产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腐烂的农产品,如谷物、坚果和茶叶等。
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然干燥,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人工干燥则是通过加热和通风等方式将农产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肉类等。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通风速度,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干燥,从而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三、真空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通过将农产品放置在真空环境中,并封闭包装容器,可以有效隔绝氧气和细菌的侵入,从而延缓农产品的氧化和腐烂过程。
真空包装技术适用于大部分农产品,如肉类、禽类和水产品等。
在真空环境下,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持。
同时,在真空包装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防腐剂和保鲜剂,进一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结语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是保障农产品新鲜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茶叶加工与贮藏技术

茶叶加工与贮藏技术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茶叶的品质与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与贮藏技术。
本文将探讨茶叶加工与贮藏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技术方法。
一、茶叶加工技术茶叶的加工是提高茶叶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和烘干。
1. 采摘采摘是整个加工过程中的第一步,采摘时间的选择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摘时茶叶的嫩芽含有最高的养分和芳香物质,因此选择嫩芽丰满、色泽翠绿的茶叶进行采摘能够获得更好的品质。
2. 杀青杀青是为了停止茶叶中酶类活性的过程,一般通过高温处理来实现。
常用的杀青方法有蒸青和炒青两种。
蒸青适用于绿茶,可以保留茶叶的养分和独特的香气。
炒青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可以使茶叶变得香气浓郁。
3. 揉捻揉捻是为了破坏茶叶细胞结构,释放出茶汁和香气。
揉捻的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形态和口感。
揉捻的方法有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两种,其中手工揉捻一般被视为更高品质的加工方式。
4. 发酵发酵是制作黑茶和普洱茶的特殊步骤。
茶叶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发酵,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味。
5. 烘干烘干是为了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防止茶叶变质和霉变。
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控制好,以免茶叶受到损坏。
最常用的烘干方法是采用传统的炭火烘干或者现代化的烘干机设备。
二、茶叶贮藏技术茶叶贮藏技术对于保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叶贮藏技术。
1. 打开贮藏在茶叶包装盒上打开适量的小孔,让茶叶在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储存。
这种贮藏方法适合那些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最佳品质的茶叶,如普洱茶和黑茶。
2. 密封贮藏将茶叶放入无氧气袋或密封罐中贮藏。
这种贮藏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茶叶氧化和吸湿,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3. 低温贮藏将茶叶放入冷库或冷藏室进行贮藏。
低温能够有效地延缓茶叶的氧化和衰老过程,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4. 避光贮藏将茶叶放置在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茶叶加工工艺规范手册

茶叶加工工艺规范手册茶叶加工是将鲜叶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转化为可食用的茶叶产品的过程。
为确保加工出的茶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口感,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茶叶加工的工艺规范,帮助茶叶加工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茶叶加工。
一、茶叶采摘规范茶叶加工的第一步是采摘合适的茶叶鲜叶。
合理的采摘规范有助于保持茶叶鲜嫩度和品质。
以下是茶叶采摘的规范要点:1.选择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采摘,天气晴朗且无雨水。
2.选用嫩叶为主,并确保部分含有茶芽。
3.采用手工采摘方式,避免机械损伤。
二、茶叶摊凉规范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适当的摊凉处理,以减少茶叶内部的温度,并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以下是茶叶摊凉的规范要点:1.将采摘的茶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石台或竹席上,避免茶叶相互压迫,保持其松散状态。
2.避免太阳直射,控制摊凉时间在1-2小时。
3.摊凉后的茶叶应该保持湿润度在30%-40%。
三、茶叶杀青规范茶叶杀青是将摊凉后的茶叶进行热处理,使其鲜叶内部的酶失活,制止茶叶发酵。
以下是茶叶杀青的规范要点:1.将茶叶均匀分布在杀青机上,避免拥挤和交叉叠放。
2.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80°C-220°C之间,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杀青后的茶叶颜色变绿,具有鲜香味。
四、茶叶揉捻规范揉捻是茶叶加工中重要的步骤之一,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独特的外形和释放香气。
以下是茶叶揉捻的规范要点:1.将杀青后的茶叶均匀分布在揉捻机上,避免叶片损伤和粘连。
2.揉捻时间和力度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进行调整,确保茶叶外形整齐、肥厚。
3.揉捻过程中需控制茶叶温度,避免茶叶发热过度。
五、茶叶烘干规范茶叶在揉捻后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并稳定茶叶品质。
以下是茶叶烘干的规范要点:1.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烘干机中,避免重叠和拥挤。
2.烘干机温度控制在70°C-90°C之间,时间根据茶叶种类和湿度进行调整,确保茶叶干燥。
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叶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1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西双版纳普洱茶原料、加工场地、加工设施、加工人员卫生、加工过程、普洱茶品质及形状、包装、贮存、运输、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普洱茶加工企业。
二、术语和定义1、普洱茶以云南省境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或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农户加工茶农自采或收购鲜叶, 经过铁锅、坩锅等杀青、揉条、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在家庭中加工茶叶。
三、原料要求1、原料采购。
采购普洱茶原料必须是符合GB9679《茶叶卫生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2、原料运输。
盛装原料包装物及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允许使用饲料、化肥、农药袋盛装鲜叶。
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原料贮藏。
原料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平整,排水良好,有防鼠设施,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
四、加工场地要求1、普洱茶加工场地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环境,有电力供应。
2、厂区周围不得有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有害气体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不得有昆虫大量滋生的潜在场所。
3、厂区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五、加工设施要求1、厂区应合理布局,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
2、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厂房宽亮、洁净、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
3、加工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等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法: 锅式杀青机 瓶式杀青机 滚筒连续杀青 槽式杀青机 汽热杀青机 干热杀青
(五)杀青适度的标准 水分指标:含水量:60%左右。减重率:
高级茶 30
-45% 。 A、适度:叶色暗绿,梗折不断,香气显露。 B、不足:梗能折断,有青草气,放置红变。 C、过度:叶色发黑,有焦边糊叶。
(二)影响失水的因素 1、温度
温度越高,水分蒸发越快
2、空气湿度 3、空气流通状况 流通速度快、蒸发快
二、酶的抑制与促进
茶叶中的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
化物酶、淀粉酶、蛋白酶等。
滋味:醇、 厚度
茶多酚
多酚氧化酶
多酚类氧化产物
滋味:甜 味
淀 粉
淀粉水解酶
可溶性糖
蛋白质水解酶 滋味:鲜味
“还阳”。在“还阳”过程中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由梗脉往叶肉细 胞输送的过程俗称“走水”。随后又由于叶片水分蒸发速度大于 梗的水分往叶片输送的速度,叶片又萎软下来,俗称“退青”。 这时就可进入做青间做青。
二、做青(摇青)用水筛或滚筒摇青机进行。 1.目的:破坏叶缘细胞组织,使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同
二、黄小茶的加工 (一)鲜叶要求
五、干燥
乌龙茶的干燥工艺与红茶加工类似,也包括毛火和足火两个过程。 毛火:高温快速。
足火:低温慢烘。
第五节 白茶加工工艺
白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为:
鲜叶-萎调-干燥 一、白牡丹的加工 (一)鲜叶要求 鲜叶原料为采自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
嫰梢,要求有“三白” (二)品质特征 由于成品茶形似花朵,绿叶夹银毫,故 称白牡丹。 “绿面白底”或“青天白底”
蛋白 质
氨基酸
酶活性受温度制约。 温度适宜时,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酶 活 性
如图所示,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超过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随 温度升高而减弱。 当到达一定高温时,酶的活 性消失。
各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不同的(见下表)。因此,在
茶叶加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利用温度对酶的两重 性来达到对酶的抑制与促进作用。
二、揉捻 1.揉捻目的:
A.卷紧条索,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
B.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2.揉捻技术要点:
A.嫩叶冷揉,老叶热揉;
B.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加压均要适当。
(三)揉捻的程度: 基本成条,三级以上的叶子成条率达80%以上,三级以下的不低 于60%。 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匀整度在70%以上。
时继续丧失部分水分。
2.适度的标志:
A.叶面青绿、叶缘朱红、叶脉透明,红变面积约占 30%。“绿叶红镶 边、三红七绿”;
B.青气消失,挥发出浓烈花香; C.茶叶柔软光滑、叶缘收缩,形似汤勺; D.含水量65~68%,减重率25~28%。
三、杀青 用锅式杀青机进行。“高温快炒、少抛多闷”。到
白茶和花茶含水量为10%
(一)失水途径
鲜叶水分通过叶背角质层而散失。由于嫩叶角质层
薄,所以失水比老叶快。 由于此原因,在加工造成的不良结果: 在绿茶干燥的过程中,常出现外干内湿的现象,造 成干燥不均匀。 解决方法: 在第一次干燥之后,要进行摊凉回潮,使水分重新 分布,有利于茶叶的品质。
酶活性
酶类 过氧化氢酶 多酚氧化酶 最适温度(℃)
小于最适温度
25 55 增加 增加
等于最适温度
最大 最大
大于最适温度
35℃降低 80℃消失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氧气是影响酶促氧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加工1Kg红茶,从鲜叶到发酵结束,
约需氧气35升。 三、叶组织的破坏 大多数茶类在加工过程中,都通过揉捻,破坏叶细胞组织,使茶汁 被挤出,利于冲泡。 红茶叶组织破坏率高达90%以上; 绿茶和乌龙茶叶组织破坏率在40~60%之间。 在揉捻和炒制过程中,既破坏了叶组织,同时也逐渐使茶叶成型, 或直如针、或弯如眉、或圆如珠,千姿百态,俨如艺术珍品。
促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 B.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C.改变内含成分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 D.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片柔软,增强韧性,便于 揉捻成条。
(三)技术因素和原则: A、技术因素: 影响杀青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投叶量、鲜 叶质量和炒制方法五个方面,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杀青的原则: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先闷后透、多透少闷、透闷结合。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三、发酵 1.发酵目的:
A.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适度氧化,使叶子变红;
B.减少青草气、增进茶香; C.减少苦涩味、增强茶汤浓度。
2.发酵方法:发酵是在发酵室或发酵机里进行。
3.发酵环境条件要求: 气温2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
供氧充分。
4、发酵程度:
叶色由青绿、黄绿、黄、红黄、黄红、红、紫红到暗
第五章 茶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鲜 叶 初 制
毛 茶
精 制
精 茶
一、去水
各大类茶叶的加工过程都包含着一个大量去 水的过程。
国家规定毛茶收购最高含水量≤9%
眉茶和珠茶(绿茶)含水量7% 加工 成 茶 5%~10% 茶鲜叶含 水量75% 红茶含水量为9%
乌龙茶(青茶)含水量8%
工艺参数:a、温度:110~120℃
b、时间:10min 适度标准:a、含水量为40%~50% b、叶子手捏不粘、稍有触手, 握可成团,松手后会弹散
(2)三青 目的:造型和蒸发水分 方式:锅式炒干机 工艺参数:a、投叶量:10公斤 b、锅温:100~110℃ c、时间:40min 适度标准:a、含水量:20%左右 b、手捏茶叶发硬,有触手感,但又不易断
三、干燥 1、目的有三:
A.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茶叶品质;
B.继续整理条索,改进外形; C.达到足干,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2、程序: 二青、三青、辉锅
3、工艺组合
二青用烘干机 三青用锅式炒干机 辉锅用瓶式炒干机
(1)二青
目的:a、散发水分
方式:烘干机
b、便于三青造型
碎
(3)辉锅 目的:a、继续整形 b、散发水分 c、提高香气 方式:瓶式炒干机 工艺参数:a、投叶量多 b、温度低,为60~80℃ c、时间要长,约100min 适度标准:茶叶足干,外观灰白起霜,条索紧结
第三节 红茶初制工艺
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火、足火) 一、萎凋 1.萎凋目的: A.蒸发一定的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 B.散发青草气,改善茶香; C.随着水分的散发,细胞质逐渐浓缩,酶活性增强, 为发酵工序中的酶促氧化打下基础。
(三)加工技术 1,萎凋 (1)室内自然萎调 (2)复式萎凋 (3)加温萎调 2,干燥 (1)烘干机烘焙 (2)烘笼烘焙
二、白毫银针的加工 (一)鲜叶要求 白毫银针是以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等品种 的肥嫩单芽加工而成。 (二)品质特征 外形芽头肥壮,满披白毫,银光 闪闪;内质香气清鲜,毫香浓, 味鲜甜,汤清亮呈杏黄色。 (三)加工技术 1,福鼎制法 2,政和制法
Ø二、揉捻 Ø1.揉捻目的: Ø A.卷紧条索,使烘干后的红茶具有美观的外形; Ø B. 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促使多酚类氧化,为 形成红茶特有的品质奠定基础。 Ø2.揉捻方法: 与绿茶相比,红茶的投叶量宜多、揉捻时 间长达90~120分钟。 Ø3.揉捻程度:要求条索紧直,成条率80~90%;细胞破坏率 达78~85%。
日光萎凋
将鲜叶薄摊在萎凋帘上,直接受日光照射散失水分。
照射时间长短视茶类要求、阳光强弱和鲜叶含水量
而定。(30~120分钟) 强烈日光下容易红变、失水不均匀,芽叶枯焦,因 此,下午4点以后的漫射光最好。 特点是香气高,尤其花香显露,但受天气制约、费 工。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的基本结构由槽体、盛叶帘、风道、鼓风
叶子柔软,发出清香,即可出锅。 四、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趁热揉捻。逐步加压,快揉、热揉。 五、干燥 毛火:高温快速,温度100℃以上,烘至七成干; 足火:低温慢烘,温度60~80℃,烘至足干。
四、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要趁热揉捻。乌龙茶的揉捻与绿茶的揉捻有显著
不同,所用机械也有差别。乌龙茶揉捻采用包揉机。采用逐步加 压,快揉、热揉的方法。
第四节 乌龙茶初制工艺
工艺流程: 萎凋---做青(摇青、做手、静 止)---杀青---揉捻---干燥 一、萎凋:包括晒青和凉青 晒青:将采回的鲜叶按品种、老 嫩、采摘时间,分别均匀地摊放 在水筛上,置于阳光下晒。 晾青:经晒青的叶子,移至室内 通风阴凉之处继续萎凋的过程。
在晾青过程中,晒青叶由萎软状态复苏呈新鲜状态的现象俗称
红色。 香气则由青气、清香、花香、果香、熟香以后逐渐低 淡。 叶温也发生由低到高再低的变化。 A、适度标准:叶子青气消失 ,显一种清新鲜浓的花果 香味,叶色红变(春茶略泛青),即为发酵适度。当 叶温达到最高峰并开始平稳时为发酵适度 B、发酵不足:干茶色泽不乌润,香气不纯,带有青气, 滋味青涩,汤色欠红,叶底花青。 C、发酵过度:叶色暗红,香气低淡,甚至有酸馊味, 则说明发酵过度。 发酵程度通常掌握适度偏轻。
四、干燥
1、目的 破坏发酵叶的酶活性,停止发酵固定品质; 蒸发水分,紧缩茶条,固定外形,利于茶叶保存; 散发青臭气,发展茶叶香气和滋味,提高品质。
2、技术 红茶干燥采用烘干方法,分毛火和足火两 次进行。 A、毛火 高温快烘,迅速破坏发酵叶的酶活性。一 般用自动烘干机,毛火进风温度为110—120℃,不 超过120℃。时间10—15 min,含水量达20%~25%。 B、足火 低温慢烘,促进香味的发展。足火进风温 度80—90℃,不超过100℃,时间15一20min,含水 量4%~6%。 在毛火与足火之间,要进行适当的摊凉,使 叶内水分重新分布,以利干燥均匀、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