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高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它是指有性生殖细胞在体细胞分裂之外经历的一次细胞分裂过程。

下面对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特点减数分裂,也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一种有性生殖细胞分裂方式。

它的特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叉、同源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形成一个重组体、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排列在细胞赤道面、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阶段。

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前期、减数分裂中期、减数分裂后期)-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凝聚,成为可见体。

同源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换,形成交换体。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形成染色体板。

纺锤体形成,纺锤丝与染色体连接,将染色体拉向细胞赤道面。

-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都含有一对染色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类似,但它是从前一次分裂的两个细胞入手。

它的特点是分裂产物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半数,每个细胞只有一对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的作用1.保持染色体数目稳定:有性生殖细胞产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有性生殖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避免染色体数目过多。

2.产生遗传多样性: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和随机分离使得有性生殖后代的染色体组合和基因组合多样化,增加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交换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中交换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增加了基因的复合度,促进了物种进化。

四、减数分裂的调控减数分裂的调控主要通过激素和基因表达来实现。

前列腺素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Cdc2的活性,促进减数分裂的进行。

内质网和囊泡系统参与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氧化还原、离子平衡等的调控。

同时,有多个基因参与减数分裂的调控,例如SPO11、Zip1等基因。

减数分裂(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减数分裂(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N N→2N 2N→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0
0
DNA 2a→4a 4a
4a
4a 4a→2a 2a
2a 2a
2a→a
注意:
曲线:抓住某物质数目 增加或减少的时期。比 如 DAN 间 期 加 倍 , 细 胞 分裂减半。
图像:通常有同源染色 体的为减Ⅰ,无同源染 色体的为减Ⅱ
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数为2a,请完成下表,再绘制曲线
4n
3n 复制 2n
n
细胞一 分为二
着丝 粒分裂
细胞一 分为二
染色体数 核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间期
MI前期
MI中 期
MI后期 MI末期
MII前 期
MII中 期
MII后 期
MII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2N 2N→N N
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中的异同
01 Part One 精子形成的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阅读课本第19页,回答)
减数分裂概念
1.形成场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
•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精原细胞
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
这个天才的预见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魏斯曼预言的这个特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父亲 减半 (46)
精子 (23)
母亲 减半 (46)
卵细胞 (23)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一个四分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四个着丝粒B.有四条脱氧核苷酸C.有四个染色体D.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一个四分体有两个着丝粒,A错误;一个四分体有四个DNA分子,有八条脱氧核苷酸,B错误;一个四分体有两个染色体,C错误;一个四分体有一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2.下图(甲~丁)是某动物(2N=4)体内发生的某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细胞两极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同时发生在乙细胞中C.丁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1D.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为极体【答案】C【解析】图甲有8条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为复制而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A正确;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同时发生在乙细胞中,B 正确;丁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1,除细胞核之外,细胞质也含有DNA,C 错误;由图乙不均等分裂,上方极体染色体组成为“大黑”“小白”,判断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为极体,D正确。

3.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分裂装片时能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B.使用洋葱的根尖制作装片,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分裂装片时,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D.统计多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答案】B【解析】蝗虫精母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设正常体细胞数目为2N,不进行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就是2N;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为N;因此能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A正确;该实验中,所有细胞都进行了解离,因此细胞已经死亡,是看不到细胞持续分裂过程的,B错误;蝗虫精母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C正确;统计多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才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D正确。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动态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动态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动态变化过程本讲课程包括3个考点和1个实验,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图像的辨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和差异;遗传物质含量的变化;染色体,甚至联系其上的基因综合考查。

这部分内容最常见的命题角度是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染色体、DNA等的数量变化。

各种题型均有出现,难度较大。

知识梳理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睾丸(曲精细管)*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互换。

二、卵细胞形成过程场所:卵巢精子、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小细胞叫极体,不久之后,这些极体都会退化消失,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四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无需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形成。

三、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及受精作用为什么同一双亲的后代会呈现多样性呢?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所以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关于配子的种类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1)若该生物为雌性,则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卵细胞只有1种。

(2)若该生物为雄性,则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两两相同,故产生的精子有2种。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

(1)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2)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有m对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m种配子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高一必修二中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减数分裂的定义、应用以及解题技巧,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是指将一个减法式子中的减数分成两个数,从而改变运算形式,使计算更加简便。

减数分裂的基本形式为:A-B=A-(C+D),其中C和D是减数A的分裂数。

二、减数分裂的应用减数分裂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减法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借位运算的题目。

减数分裂可以使计算过程更加简单明了,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三、减数分裂的解题技巧1. 观察减法式子的特点:在遇到复杂的减法题目时,首先要观察减法式子的特点,判断是否适合应用减数分裂的方法。

2. 确定分裂数:根据观察到的减法式子的特点,确定减数的分裂数。

一般来说,分裂数会使计算更加简单,减少借位运算的次数。

3. 进行减数分裂:将减数分裂成两个数,并在原减法式子中应用减数分裂的形式。

4. 进行计算:根据减数分裂的形式,进行计算,借位运算和减法运算。

5. 检验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应及时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错误答案的出现。

四、减数分裂的例题例题1:计算48-26。

解:首先观察减法式子48-26,可以发现26可以分裂成20和6,即48-26=48-(20+6)。

然后进行计算,48-20=28,再减去6,最终结果为22。

例题2:计算97-58。

解:观察减法式子97-58,可以将58分裂成50和8,即97-58=97-(50+8)。

然后进行计算,97-50=47,再减去8,最终结果为39。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减数分裂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使得减法运算更加简单明了,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五、减数分裂的注意事项在应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减法式子的特点,确定是否适合应用减数分裂的方法。

- 确定减数的分裂数时,要选择使计算更加简单的数。

生物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它在有性生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高一必修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减数分裂,也称为减数减母细胞分裂,是生物中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它是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少染色体数量的细胞分裂,从而形成配子的过程。

二、减数分裂的阶段和过程减数分裂包括两个阶段: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分裂)。

1. 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是指减数分裂的第一个阶段,也被称为减数分裂前期。

在减数第一分裂中,一个有两倍染色体数量的细胞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

减数第一分裂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和缠绕,核膜分解,染色质显现为交叉互换的四分子链结构。

(2)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对在细胞中排列,发生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单体染色体。

(3)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

2. 减数第二分裂:减数第二分裂是指减数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也被称为减数分裂后期。

在减数第二分裂中,两个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分裂成四个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

减数第二分裂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凝缩,核膜消失。

(2)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成对分离,形成单体染色体。

(3)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细胞。

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细胞中常见的两种分裂方式。

它们在细胞周期和分裂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1. 细胞周期不同: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只有有丝分裂的一半左右。

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4小时。

2. DNA复制不同:有丝分裂进行前,细胞的DNA会经过一次复制,从而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而在减数分裂中,细胞的DNA不发生复制,直接进行减数分裂。

3. 分裂次数不同:有丝分裂进行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染色体数量相等的细胞。

减数分裂高中生物PPT课件

减数分裂高中生物PPT课件

减数分裂高中生物PPT课件目录•减数分裂基本概念与意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准备•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至后期变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及特点•减数分裂在生殖过程中作用•实验观察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PART01减数分裂基本概念与意义定义及生物学意义定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后,恢复了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过程简述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第一次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第二次分裂前期Ⅱ无同源染色体;中期Ⅱ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Ⅱ细胞质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一系列特殊的行为变化,如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等。

遗传规律减数分裂与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密切相关。

这些规律揭示了生物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的分配和组合方式,从而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

PART0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准备染色体复制与DNA合成染色体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NA合成DNA在复制过程中,以亲代DNA分子的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和能量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

纺锤体形成和核膜破裂纺锤体形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核膜破裂随着纺锤体的形成,核膜逐渐破裂,核仁逐渐消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这个细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 单体的数目变化
精原 细胞
染色体 2N
初级精 母细胞
2N 4C 4N
次级精母细胞
前中期 N 2C 2N 后期 2N 2C 0
精 细胞
N C 0
DNA 2C→4C 分子数 染色 0→4N 单体数
若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注意:只是减数分裂(或仅受精作用)不能维持 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受精过程中 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体现有性生殖 的优越性(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和变异的主要来源)。
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4 变 个 形 精 子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 卵原 细胞 1个 初级 卵母 细胞
细胞质不 均等分裂
1个次级 卵母细胞
不均等
1个卵细胞1个 极体
1个极体
均等
2个极体
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卵原 细胞
染色体 复制
减数分裂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初级卵母 细胞
次级卵母 细胞
极体
减数分裂-呆瓜小贼
听 歌 填 词
你数染色体 要数几个着丝点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就不能再叫单体
间期 前|中|联会在哪个时期 每个四分体有几个染色体和单体 经过了整个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在赤道板的两侧排列整齐
当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后|就开始自由组合和分离
识图: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一种方式的 细胞分裂,试说明理由?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4n
B
C
Q 13 14 R
D
2n
E
56 FG
O
10 9
P
11
S
T
A1
2
3
减(1)
12 15 16
4 7
减(2) 受精作用
新个体发育
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
(1)前期
判断依据是什么?
有丝分裂中期
三图的主要差异
减Ⅰ中期
减Ⅱ中期
三图的主要相同点:排列规则
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行为变化。 减Ⅰ中期:有同源染色体,而且配对存在。
卵细胞
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极体 极体 极体 退化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2.动物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比较
形成场所
精子形成
动物精巢(睾丸)
卵细胞形成
动物卵巢、输卵管
细胞质分裂方式
两次分裂中细胞质都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是均等分裂,产生 均为不均等分裂,产生一 等体积的子细胞 大一小细胞 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不需
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维持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 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2n→4n→2n→n
0→4n→2n→0
联会后形成四分体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使上下代生物 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时基 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七.个体发育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产生的生殖细胞数 4个精子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三.几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 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②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着丝点 染色体复制 高度螺旋 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染色体数 4n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2n
n
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数第二次分裂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在坐标系中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并标明发生变化相应的 时期。
如果是有丝分裂呢?
对位训练
1、人的体细胞内有 46 条染色体,人的一个卵原细胞,一个初 级卵母细胞,一个次级卵母和一个卵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数目依 次是( ) A、46 46 23 23 C、46 92 46 23 B、46 46 46 46 D、23 46 23 23
染色体复制
1个 1个 精原 细胞初级精母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过程小结)
1.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 1个 精原 染色体 初级 精母 细胞 复制 细胞
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
2个 次级 精母 细胞
4 个 着丝点分裂 精 姐妹染色单体 细 分开 胞
精 子 形 成 的 过 程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什么时候减半? 6、为什么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第二次不减半?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如何变化?
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
变形 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 细胞 2个 次级精母细胞 4个 精 细胞 4条精子
2、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 分子之比为 0:0:1:1 ,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间期。 C、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对位训练
3. 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 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能 有的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单体数、 DNA数是 A .4、0、8、8 B.2、0、4、4 C. 8、0、0、8 D. 4、 4、 4、8
五.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的实质: 精子的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的过程 2.受精作用细胞学基础
(1)细胞膜的识别功能(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直接接触)
3.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但细胞质 辨析: (2)生物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结构特点)
中的遗传物质几乎来自母本
1.受精卵的 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注意:不能认为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本 ,一半来自母本 ( 2.减数分裂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1、精子形成过程具体包括哪些过程? 2、在减数分裂和变形过程中细胞名称如何变化? 3、在减数分裂和变形过程中细胞数目变化?
精子的形成过程
形成场所:
睾丸
变形
1个 1个 精原 细胞初级精母
细胞
2个 次级精母细胞 4个 精 细胞 4条精子 变形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怎么变化?
点裂数增 均两极
两消两现 重开始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间 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染色单体、中心体
1.下图是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模式图,下列 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从起始到终止的 全过程的是 ( )
A.甲→甲; B.乙→乙 C.甲→乙;D.乙→甲
有丝分裂
分裂细胞类型 细胞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体细胞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细胞(特殊的体细胞) 复制一次分裂二次 1或4
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2 2n→4n→2n
染色体数目变 化 DNA 分 子 数 变 化
染色单体数目变 化 同源染色体行为 可能发生的变异 意义
2n→n→2n→n
2n→4n→2n
0→4n→0
例2.X和Y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等 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属于一对( ) A.同源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B.非同源染色体 D.非姐妹染色体
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2. 重要概念
3.什么是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
同源 染色体
的 非姐妹 染色单体 间发生交换现象。
判断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情况?
) )
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高等生物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
高等动物( 2 n )
有丝分裂
(雄)减 数分裂 变形
受精卵 ( 2 n ) 受精作用
(雌)减 数分裂
精子 ( n )
卵细胞 ( n )
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每种生 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三.几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个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 = 2条染色体 = 4条染色单体 = 4个DNA分子
例1(广东2002高考)同源染色体指 (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注意:成熟的生殖细胞本身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 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 了一半。
作业1:
请画出右图精原细胞 (2对)减数分裂的过程。
要求:
1.标明减Ⅰ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 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画出中期、后期、末期)。 2、注意细胞名称及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在各个时期的图形下面用文字描述(染色体行为)出该时期 的主要特点。
1个无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1个有2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三、几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完全一样的染色 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 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