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电学院模板(1)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1)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1)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总学时:60 学分:3.5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实验纳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开课学院:物电学院适用专业:物理学大纲执笔人:凤尔银大纲编写时间:2007年元月教研室主任审核:凤尔银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原子物理学为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实验事实为线索,了解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和变化规律,揭示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

介绍有关问题所需要的量子力学基本概念,阐述物质微观结构三个层次的物理过程、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使学生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理解适应微观世界的新概念,掌握处理微观世界物理问题的新方法,为后续《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讲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内容加以选择,尽量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既能较全面,又能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适当将一些背景材料和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以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通过介绍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决经典物理学应用于微观粒子体系遇到困难时的大胆探索、勇于出新的思想脉络,使学生受到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活跃、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掌握描述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认识原子世界的基本规律,以便从思想和方法上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量子力学打下基础。

难点:由于原子物理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的近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许多概念、观点与学生长期形成的观念不相符合。

太原理工物电学院2..

太原理工物电学院2..
科研
科研合同经费:1470.01 万元 进 账 经 费: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1237.65 万元 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项, 省部级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14 项) 发表学术论文:70 篇(SCI 收录 38 篇;EI 收录 46 篇;2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发明专利:授权 6 项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 34 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一个交叉学科博士 学位点, 六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一个工程硕士学 位点。拥有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两门精品课程, 一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一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 396 名, 硕士生 206 名, 博士生 21 名。
凝聚态物理 39 人;光学工程 41 人;控制科学与工程 36 人; 集成电路工程 31 人;控制工程 5 人) 博士研究生: 21 人 博 士 后: 4 人
教学
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45784.92(含三本教学工作量 13941.92) 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545.06;人均本科教学工作量:463.03 承担的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教学班:253 个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2 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院行政
院党委
院 长:王云才 副 院 长:郝玉英 院长助理:张明江
杨毅彪
书 记:李建明 副书记:彭彦彬
办公机构
党务行政办公室:张 莉(主任) 教学科研办公室:甄 炜(主任) 学生工作办公室:冯志宇(主任) 院 团 委:秦莺莺(书记)
刘小平 李维强 周颖娟
2012 年, 学院科研合同经费共计 1470.01 万元, 进账经费 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 1237.65 万元。 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 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 17 项, 省部级项目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 14 项。获山西省科学技 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太原市科技奖优秀科技项目奖一等奖 1 项, 中 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1 项, 2012 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一 等奖 1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6 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 发表学术论 文 70 篇, 其中被 SCI 收录论文 38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论文 2 篇), 被 EI 收录论文 46 篇。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目录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3)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4)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5)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6)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8)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8)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0)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0)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2)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2)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3)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15)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4) 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团队导师介绍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

物电学院09级电子(2)学号 200940620219 姓名 刘杰阜阳师范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电表原理与万用表设计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电表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双积分模数转换芯片外围参数的选取原则、电表的校准原则以及测量误差的来源。

2、了解万用表的特性、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分压、分流电路的原理以及设计对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多量程测量。

4、了解交流电压、三极管和二极管相关参数的测量。

5、通过数字电表原理的学习,能够在传感器设计中灵活应用数字电表。

【实验仪器】:1、309FB 型数字电表原理及万用表设计实验仪;2、四位半通用数字万用表;3、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一、数字电表原理:常见的物理量都是幅值大小连续变化的所谓模拟量,指针式仪表可以直接对模拟电压和电流进行显示。

而对于数字式仪表,则需要先把模拟电信号(通常是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显示和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不同,其幅值大小不是连续的,就是说数字信号的大小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所以需要进行量化处理。

若最小量化单位为∆,则数字信号的大小是∆的整数倍,该整数可以用二进制码表示。

设mV 1.0=∆,我们把被测电压U 和∆比较,看U 是∆的多少倍,并把结果四舍五入取为整数N (二进制)。

一般情况下,1000≥N 即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量化误差%1.01000/1=≤)。

所以,最常见的数字表头的最大示数为1999 ,被称为三位半(213)数字表。

如U 是∆(mV 1.0)的1861倍,即1861=N ,显示结果为mV)( 1.186。

这样的数字表头,再加上电压极性判别显示电路和小数点选择位,就可以测量显示mV 9.199~9.199- 的电压,显示精度为mV 1.0 。

1、双积分模数转换器(7107ICL )的基本工作原理:双积分模数转换电路的原理比较简单,当输入电压为X V 时,在一定时间1T 内对电量为零的电容器C 进行恒流充电(电流大小与待测电压X V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量将随时间线性增加,当充电时间到1T 后,电容器上积累的电量Q 与被测电压X V 成正比;然后让电容器恒流放电(电流大小与参孝电压Vref 成正比),这样电容器两端之间的电量将线性减小,直到2T 时刻减小为零,结束时刻停止计数,得到计数值2N ,则2N 与X V 成正比。

物电学院情况介绍(燕山大学)

物电学院情况介绍(燕山大学)

2013年我校申报/批准国家基金项目统计
单位
申报数
获批数
获批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6/29 23/33
6+11=17 5+6+2=13
37.8% 23.2%
矿业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17/24
23/12
59/8 59/2 5/9
5+7=12
师资队伍
年份 教授 副教 授
2010 7 10 2011 9+3 13
2012 11+3 20 2013 13+5 27
讲师
28 43 52 57
教师 职工总 博
总数 数

45 63
19
64 87
38
83+3 108+3 53
98+5 125+5 74
硕导 博导 数量 数量
50 4+3 83 4+3
光电工程研究所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技术研究所 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 稀土发光材料物理研究团队 新型低维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 多尺度激光研究团队 ………
研 究 方向
半导体激光器及光纤激光 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研究在
外光反馈或者外光注入的微 扰下,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 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光纤环形激光器非线性克尔 效应作用下输出的动态特性 和混沌带宽特性。
3+5=8
4+3=7 6+0=6 2+2=4
29.2% 22.9% 10.4% 9.8% 28.6%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32/4

长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静电场模拟

长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静电场模拟

长安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静电场模拟实验一模拟法描绘静电场报告范例实验名称: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同组人:X X X 实验窒:物电学院电磁实验窒xxx 时间2012.XX.XX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参阅《大学物理》实验教材p104面所述撰写实验器材:参阅《大学物理》实验教材p106-107面所述撰写实验原理:参阅《大学物理》实验教材p104-106面内容简要综述撰写,要求画出图画-28(b)。

写出公式(2)图一实验步骤:参阅《大学物理》实验教材p107面内容和QQ群共享中的精简讲义综合简要叙述。

数据记录与处理及结果讨论(数据处理范例,仅供参考)数据记录与处理: 12在测量静电场电势的打点记录纸上,定出圆心,测量出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由r1--r8的记录值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并算出相应的对数值,本实验的U0为10伏,由此可算出各组的U(r)与U0的比值。

3.以U(r)/U0为横坐标,ln为纵坐标作图,先绘出各点,再描直线。

并作延长线,读出直线的截距,并计算斜率的绝对值。

ln(r)/U04.按照公式算出同轴圆柱体内外半径对应的测量值ra,rb,并与其标准值比较,计算出误差。

同轴圆柱体的内外半径标准值分别为ra0=0.50cm,rb0=7.50cm a)由U(r)=U0lnrbrU(r)rb/lnb,可得:ln=lb-ln (以厘米为单位计算),rraU0raU(r)=0令U(r)=0,可得lb=ln=B。

由图知,此时ln函数值对应纵坐标截距值,约为B=2.02。

即lb=2.02b)由图中量出截距值计算斜率,。

由ln=lb-,则有:rb=7.60cm。

rBU(r)rbln知,k=lnb==2.73,raAU0ralnrb=2.73,则la=lb-2.73=ln7.60-2.73=-0.702,可得:ra=0.49cm ra c)误差处理。

同轴圆柱体内外半径标准值ra0=0.50cm,rb0=7.50cm,?ra=ra0.01c,m?rb=rb0.10c m0-=0-=测量结果为:ra=0.49cm±0.01cm,rb=7.60cm±m0.1c05.将打点记录纸上(同轴圆柱体电势)的测量点复制到实验报告上,用虚线画出同轴圆柱体间的电位线簇分布,用实线画出同轴圆柱体间的电场线分布,大致如左下图所示。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英文名称】 Signal and System Experiment【课程编码】 09C005050【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时】 32学时【学分】 1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信号与系统》理论课程配套的一门实验课。

(教学目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是为了配合《信号与系统》理论教学而开设的,它是以信号特性和处理等工程问题为背景,经数学抽象及理论概括而形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

(教学要求)熟悉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输、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信号分析,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分析线性系统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实践技能的能力,培养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信号的波形、信号的频谱和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学会简单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加深理解与巩固理论教学知识,为网络理论、通信理论,信号处理与信号检测等学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内容重点】一、(实验1 函数信号发生器)1、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3)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的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三种波形。

(2)调其中电位器、拨位开关,观察三种波形的变化,了解其中的一些极限值。

3、实验仪器设备(1)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二、(实验2 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1、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单片机产生低频信号源(2)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2、实验主要内容(1)信号的种类相当的多,这里列出了几种典型的信号,便于观察。

(2)这些信号可以应用到后面的“基本运算单元”和“无失真传输系统分析”中。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目录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4)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5)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7)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8)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11)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12)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9)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21)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4) 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团队导师介绍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设计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课程名称
课程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6年 月 日
学号: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书
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空2行)
1 课程设计目的(宋体小四号字) (x)
2 课程设计要求及课程设计指标(宋体小四号字) (x)
3设计方案(宋体小四号字) (x)
3.1 方案比较(宋体小四号字) (x)
3.2 总体框图设计(宋体小四号字) (x)
3.3 技术指标分配(宋体小四号字) (x)
4功能模块设计(宋体小四号字) (x)
4.1电路设计(宋体小四号字) (x)
4.2 参数分析与仿真(宋体小四号字) (x)
4.3P C B图(宋体小四号字) (x)
4.4 电路组装和调试(宋体小四号字) (x)
5设计总结(宋体小四号字) (x)
6 心得体会(宋体小四号字) (x)
7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 (x)
(另:目录整体分散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3磅或1.5倍左右,只列到二级标题,页脚不加页码,附录部分可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添加。

该目录也可通过word自动生成。


标题 XXXXXXXXXXXXXX(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1 课程设计目的(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
2 XXXXXX(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
2.1 XXXXXX(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顶格)
2.1.1 XXXXX(三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顶格)
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不加粗,行距为固定值23磅,段前段后为0)
图表说明(宋体小五号不加粗),格式如:
表1 串行口工作方式(位置居中在表格上)

图1 主要设计流程图(位置居中在图下)
注意不要用表1-1,图1-1之类的编号
6 设计总结和体会(总结或结束语)(宋体四号字加粗顶格)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粗顶格)
(参考文献数量为4-6篇,内容用宋体五号不加粗,英文符号用半角,标点用全角)详细格式参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要求: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文字末、句号前,加[]标于右上角。

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

序号以在文中出现先后为序。

引用期刊文献的格式为:
[编号] 作者姓名(3名以内全部列出,各姓名间加逗号,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引用专著的格式为:
[编号] 作(编)者姓名.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社),年份:起页-止页.
引用析出文献的格式为:
[编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引用专利文献的格式为:
[编号] 所有者.专利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引用学位论文的格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题名[D].论文保存地:论文保存单位,答辩年.
引用国内、国际标准的格式为:
[编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社),年份:起页-止页.
电子文献的格式为:
[编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样例)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粗)
[1] 惠晓实,王凯航,陆舟,等.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
17(1):84-86.
[2] 廖清胜.科学文化传播与先进文化建设[J].探索,2004,(1):77-78 .
[3] 强文久,元章,雯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3-167.
[4] 詹东风.中国漆树酶分离制备及反映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81-89.
[5] Wayne C.The toxins of cyan bacteria[J].Scientific American,1994,270(1):78-86.
[6] Buchberger B,Collins G E.Computer Algebra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M].New York:Springer
Versa,1998:58-76.
说明
1、报告的字数应在2000字以上;
2、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此时装订线为0);字间距:为“标
准”;段前、段后不空行;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数字格式为1、2、3),第1页从正文起始。

3、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23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