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地理区域 (1)
第五章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 河,并说明秦岭—淮河 一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 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 分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 ,地理 解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 。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 的南北两侧, 、 和 等 有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为 水系与 水系的重 要分水岭。 知识点二: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线、 等降水量线和 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 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 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 侧减弱。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 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 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C
A B
观察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 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或降水)因素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B
观察00C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的关系。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 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其主导 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地理区域和界线

同 学 们
好 !
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
第一节 地理区域
一 、区域的划分
自然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区域可划分为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广东省。
经济区域: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文化区域:北方文化 、江南文化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二、三 阶梯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可达0℃以下,属于暖温带; 年降水量在800㎜一下,属于半湿润地区; 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可达0℃以上,属于亚热带; 年降水量在800㎜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属于亚热带常经济区域
二、区域范围
三、区域界线
Ⅰ: 大兴安岭 Ⅱ:昆仑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Ⅲ:秦岭—淮河
四、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一、 重要的区域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二中国温度带图
三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四、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耕作制度、 农作物种类明显不同。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 主要糖料
作物
作物
秦岭—淮河以 北地区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秦岭—淮河以 以水田为主 南地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甘蔗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地理区域》 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地理区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理区域》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地理区域的特点: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3.地理区域的意义:了解地理区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针对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地理区域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容易与地理界线混淆。
2.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了解不全面,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对地理区域的意义认识不足,难以理解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特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
2.地理区域的意义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区域的意义及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设计案例分析题目,准备讨论话题。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区域的划分。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地理区域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分别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用于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资 源,其数量有限,分布不 均。
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 或自然因素导致水体污染, 从而影响人类和生态系统 的健康。
地形地貌
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包括山地、平原、高原、 盆地等。
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特征, 包括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岩溶地貌等。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的 基本特征和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具体的自然地理现 象,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地形、气候、水 文、植被等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
0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2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种植的作 物类型、生长周期和产量等都有重要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 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 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 性原则。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地 理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农业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农业结构能够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农业政策能够促进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_1_八下地理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以畜牧业为主。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东临黄海和渤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3.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6.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耕地类型:旱地。
7.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
8.著名的东北“三宝”有人参、鹿茸和貂皮,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枣、葡萄等。
9.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3)陕西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0.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初中地理_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一)秦岭—淮河线1、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八年级下册32页图2-22、34页图2-24、35页图2-25、37页图2-27、38页图2-28等,找出那些重要的界限通过?师生总结。
3、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4、角色扮演: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秦岭淮河两侧的居民介绍各自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特点。
(二)、四大地理区域1、观看视频。
2、活动:(1)找到“秦岭—淮河线”,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走向。
2.认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分析此线南北两侧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差异。
3.阅读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范围,分析其划分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1.在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中找出秦岭—淮河线,说明其地理意义。
2. 在教材P4图5-8“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描画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标注其名称。
3.通过比较说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课堂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看看这些区域都有哪些差异!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秦岭—淮河线一、秦岭—淮河线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观察南北两侧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活动一:读教材P2图5—1“秦岭、淮河位置示意”,阅读教材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此学生就会生发出“为什么?”,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欲。
(续表)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分步导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秦岭—淮河线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学生] 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定稿)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的显著特点: 区域间的差异性 也是划分不同区域的根据
二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西双版纳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南京
宁波
上海
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有:
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工业区等等
十堰: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西部,它位于亚热带,气候湿润,是 湖北主要的山区,农业发展以林业为主,是湖北主要 的林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城。旅游资源 丰富,风光旖旎 ,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 元。海拔高,气候寒 冷
注意!
思考?? 那个省区跨四大地理区域:
甘肃省
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 大致与 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
(×)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东南部 临东海、南海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 沿海和 西南各省(市、 自治区)
西北 地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 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青藏 地区
位于横断山,喜马 拉雅以北,昆仑山 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动动脑,动动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新课导入
活动探知
课堂练习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可以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吗?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1、[多媒体展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①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中找出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说出其划分的依据;②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区,并说出其划分的依据。
能通过读图指出大的区域里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区域。并能说出其划分依据
通过读图知道区域界线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并能说出原因
【完成学习目标三】
目标
检测作业
导学案的相关练习。
教学
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八年级的初中生,现阶段的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基本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对中国的行政区域的划分和气候类型分布有了详细的介绍,并了解了他们的划分依据。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区域划分的基础知识。
确
立
目
标
1、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类型。
2、学生能运用地图分析与归纳区域的概念。
3、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地图认识不同区域划分的条件。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区域界线的划分有的明确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界线不明显,如气候区界线等。
评价标准
1.学生能通过读图不同区域的划分标准。
2.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并记住他们的大致分界线。
3.知道区域界线划分有的明确,有的不明确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
题目
第一节地理区域
时间
1课时
节次
第1节
来源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科书/地质出版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所处的位置,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中国幅员辽阔,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将我国划分成多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按不同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地理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同时,同一地点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多个地理区域、由于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差异显著。因此,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对认识我国的区域特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节教材从不同标准与条件的区域划分为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区域的过程中,理解区域的概念,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区域的类型和地理区域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所在的地理区域。因此,本节的重点区域的划分,难点是区域的概念。
[学生活动]对比、归纳
[得出结论]有的区域界线明显,有的不明显是逐渐过渡的。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第6页的“活动”练习题。
1、中国的地形区界线:①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的界线——秦岭;②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界线——古长城;③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的界线——大巴山、米仓山。
2、中国河流界线:①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怒山;②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和包含关系怎样?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大小和包含关系怎样?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区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
4、[读图指导]指导学生阅读第3页,找出我国的国界和省界的图示;
[学生活动]画一画国界和省界的标识图。
[读图指导]请同学们阅读第4页5.2图及第6页图5.5,看看能否找出我国几大气候区的划分线,能否找出我国四大地区的明显分界线?对比国界线和省界是否也有具体的标识图?
2、[多媒体展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南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图。
[提问]谁能指图说出广东省和四川省所属的行政区域、气候区、经济区,分析不同区域划分的条件,并归纳区域这一地理概念,。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读图5.3和5.4,比较南方地理和珠江三角洲,四川省和成都平原等区域的大小关系。
第一节地理区域
一、区域的划分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划分的条件
二、区域范围
大区域{若干个小区域}
三、区域界线
1.明显——国界、省界(原因?)
2.不明显——气候区界线、植被区界线(原因?)
能通过读图说出不同区域的类型和依据
【完成学习目标一】
能通过读图说出不同区域的划分条件,得出区域这一地理概念
【完成学习目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