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阈的测定

合集下载

无氧阈,代谢当量

无氧阈,代谢当量

无氧阈,代谢当量★⑴定义:体内无氧代谢超过有氧代谢的临界状态或血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没有持续增高状态下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吸氧量。

⑵达到AT时:①血乳酸含量增加;②肺通气量增加;③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④通气当量增加。

⑶AT测定方法:①血乳酸测定法(金标准);②V-斜率法;③氧当量法。

⑷达到AT标准:①VE与VCO2出现非线性增加的拐点;②VE/VO2%急剧增加,VE/VCO2%无降低。

⑸AT与VO2max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85-0.95)。

⑹AT正常值:①60%-70%最大心率;②4.5-6.5Mets。

⒒代谢当量(METs,梅脱):★⑴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

1MET= 3.5mlO2/kg/min。

★⑵代谢当量在康复医学的用途:①判断体力活动能力和预后:将运动试验所能达到的最高VO2折算为METs或采用间接判断方式确定METs,用以判断体力活动水平和预后以及是否手术治疗的选择参考。

<5METs:65岁以下的患者预后不良;5METs:日常生活受限,相当于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功能储备;10METs:正常健康水平,药物治疗预后与其它手术或介入治疗效果相当;13METs:即使运动试验异常,预后仍然良好;18METs:有氧运动员水平;22METs:高水平运动员。

②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由于心功能(NYHA)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最高METs的水平与心功能直接相关。

Ⅰ≥7携带24磅重物连续上8级台阶;携带80磅重物、铲雪、滑雪;打蓝球回力球手球或踢足球;慢跑或走(速度为5英哩/小时)。

Ⅱ≥5,7携带24磅以下的重物上8级台阶;性生活;养花种草类型的工作;步行(速度为4英哩/小时)。

Ⅲ≥2,<5走下8级台阶;可自己淋浴换床单拖地擦窗;步行(速度为2.5英里/小时);打保龄球、连续穿衣。

Ⅳ<2不能进行上述活动。

③表示运动强度,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强度——靶心率。

无氧阈的测定

无氧阈的测定

实验19 无氧阈的测定【目的】学习无氧阈的各种测定方法,掌握利用乳酸,气体代谢指标以及心率在运动负荷中的变化来判断无氧阈。

【要求】(1)掌握无氧阈的判定方法(2)了解无氧阈在运动中的应用与评价【器材与药品】功率自行车,心率表,乳酸分析仪,采血装置【内容】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强度时,由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转变的临界点。

无氧阈以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强度,通气量和心率来表示。

无氧阈用乳酸浓度来表示叫乳酸阈,用通气和气体交换改变来表示称为通气无氧阈。

用心率和心搏量的上升斜率变化,引出的心率拐点来表示称为心率无氧阈。

【内容】1乳酸无氧阈测定(1)受试者佩戴心率表(2)受试者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3)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4)蹬车过程中连续纪律每级实际完成的功率,心率,并在第2,3,4,5级末取耳血;(5)测出各级负荷时的血乳酸值;(6)根据血乳酸值以及对应的各项生理指标,画出各指标的曲线图。

找出曲线的拐点以及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功率,心率,即无氧阈的强度。

2 个体乳酸阈的测定法(1)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起始负荷为50w,每3min递增负荷50w,一般递增不超过6级;(2)分别测定安静,各级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第2,5,8,10,15min 的乳酸浓度;(3)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最后1级负荷后即刻的血乳酸定位A点,由A做水平线与恢复期曲线相交与B点,再有B点向负荷曲线做一条切线,切于C点,c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个体乳酸阈强度。

图7 个体乳酸阈测定示意图(引自Stegmarn,1981)3 心率无氧阈测定法(1)受试者佩戴好遥测心率表,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2) 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3)蹬车过程中连续记录每级的功率,心率指标;(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心率无氧阈的判定标准:i)心率与运动负荷呈非直线增加;ii)心率维持一,二负荷不变或呈非线性增加;iii)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却下降。

无氧阈的研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文献综述)

无氧阈的研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文献综述)

无氧阈的研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文献综述)无氧阈是指在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时,身体无法再从氧气中获取到足够的能量,而开始使用无氧代谢来提供能量的状态。

这一状态也被称为“乳酸阈”,因为在此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

无氧阈对于运动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了解自身的无氧阈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训练,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能量水平。

以下是针对无氧阈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的综述。

第一步骤:无氧阈的定义及研究方法无氧阈的定义取决于不同的研究者和实验条件,但一般来说,它是指肌肉乳酸蓄积的速率超过其清除速率的情况。

这是在高强度运动中产生的,通常用来描述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

研究无氧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采用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药物,并利用肌肉组织样本或呼吸测量来分析乳酸的生产和清除速率。

其他常用的方法包括进行心肺功能测试,例如VO2max测试和运动耐力测试。

第二步骤:无氧阈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表明,无氧阈与运动能力和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运动员的表现能力与其无氧阈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运动员通常有更高的无氧阈。

在体育比赛中,无氧阈也是个人表现的重要指标。

例如,一个足球运动员需要能够在比赛期间快速奔跑,进行快速加速和变向。

这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撑这些活动,如果他的无氧阈较低,他将很快疲劳并表现不佳。

第三步骤:无氧阈与运动训练的关系通过了解自己的无氧阈,运动员可以为其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来提高其有氧耐力水平。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训练以增加其无氧阈来帮助调整其训练强度,以更好地适应高强度运动的要求。

还可以通过进行训练来提高身体对乳酸的耐受能力,从而帮助延缓肌肉疲劳的出现。

对于越野滑雪、长跑等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运动员,通过增加有氧训练和提高无氧阈来提高身体的耐力,对他们的训练和比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来说,无氧阈是判断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无氧阈,运动员可以制定更好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从而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无氧阈的概念

无氧阈的概念

无氧阈的概念
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由于肌肉组织利用氧气有限,无法维持所需能量时,体内乳酸积累导致的不适感觉和疲劳感,也称作乳酸阈或者临界阈。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无氧阈的概念。

一、无氧阈的本质
在一定强度下,肌肉不再依赖氧气进行有氧代谢,而是采用无氧代谢途径,产生的ATP等能量物质需要依靠糖酵解形成,而糖酵解的副产物乳酸随之产生,如果其积累速度超过身体排除的速率,则会导致大量乳酸在肌肉和全身各个部位堆积,造成不适以及疲劳感。

二、无氧阈的测量
目前测定无氧阈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乳酸浓度测定法、运动折返测试法、心率测试法、VO2max测试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测量乳酸浓度的方法是比较直观的,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的过程中,每进行一定时间后刺激患者采集耳垂上的血脉,再经过离心分离得到血清,最后测定血清中的乳酸浓度。

乳酸阈是指乳酸开始明显积累的运动强度对应的心率、速度等运动参数。

三、无氧阈的调节
无氧阈的大小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提高。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混合训练以及连续的耐力训练等方法都可以增加无氧阈。

其中无氧阈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改变了相关调节因素的作用,比如肌肉组织的能力提高、糖原的储备量增加、血液中与乳酸代谢有关的相关物质的含量提高等,这些调节因素的作用可以使得维持糖酵解过程的ATP合成速度更快,产生的乳酸和其他代谢产物也可以更快地排出体外。

总之,无氧阈关乎人体能量代谢以及肌肉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深入掌握其本质及相关调节因素,对于我们进行科学化的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都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无氧阈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无氧阈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无氧阈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无氧阈是指人体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乳酸开始大量积累的临界点。

了解和掌握个体的无氧阈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试和调整无氧阈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等多项运动能力。

2. 应用过程2.1 测试无氧阈测试个体的无氧阈是确定训练强度和区间的基础。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2.1.1 血乳酸测定法血乳酸测定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

通过在运动过程中采集血液样本,测定其中乳酸含量来判断无氧阈。

一般情况下,当血液中乳酸浓度超过2-4mmol/L 时,即可认为达到了个体的无氧阈。

2.1.2 心率监测法心率监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通过监测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结合个体的最大心率来推测无氧阈。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无氧阈心率大约在最大心率的80-90%之间。

2.1.3 功率输出法功率输出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试方法,常用于有条件的实验室环境中。

通过测定个体在不同负荷下所能输出的功率,并观察乳酸积累速度来确定无氧阈。

2.2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测试结果,制定针对个体的训练计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训练强度和区间根据个体的无氧阈确定训练强度和区间。

一般情况下,训练强度应在个体无氧阈附近,以促进乳酸耐受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和时间,以提高无氧能力。

2.2.2 训练方式和方法根据个体的运动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例如,对于需要提高力量的运动员可以采用重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等方式;对于需要提高耐力的运动员可以采用间歇训练、阻力训练等方式。

2.2.3 训练周期和计划制定合理的训练周期和计划,包括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一般情况下,应分为基础期、提高期和稳定期,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来提高无氧能力。

2.3 训练实施根据制定的训练计划进行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3.1 训练监控对于运动员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心率、血乳酸浓度、运动状态等指标的监测。

习题集 第十三章

习题集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学习要求掌握:1、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3、评价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指标和方法。

4、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生理学基础。

熟悉:1、各种身体素质的分类。

2、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

3、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

4、柔韧、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1、力量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2、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3、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4、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的测定方法。

内容精要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

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第一节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活动时对抗或克服阻力的能力。

人体的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因此,力量素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一)按照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二)按照肌肉力量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划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

(三)按照肌肉力量的表示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

(四)根据力量与运动项目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辅助性力量、专项力量。

二、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一)骨骼肌的形态及机能特点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是指垂直通过某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积,它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肌肉横断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直径和肌纤维的排列方向。

通常情况下,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产生的力量也越大。

2.肌肉结缔组织:肌肉结缔组织是肌肉的弹性成分,主要包括肌纤维膜、韧带和肌腱三个部分。

结缔组织不仅能产生一定的弹力,而且具有传递肌肉收缩力量的作用。

3.肌肉长度:肌肉长度是指肌肉两端肌腱之间的长度。

在自然状态下肌肉的长度越长,所含的肌小节越多,故肌肉产生的力量越大。

此外,肌纤维的初长度也影响着肌肉的最大肌力。

通常肌肉在收缩前先做离心收缩而使其初长度增加,从而产生较大的肌肉收缩力量。

6-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

6-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

• (四)决定最大摄氧量的机制是:
• a. 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主要是心脏的泵血功能 (包括心肺机能、血红蛋白含量等。最大摄氧量 与血红蛋白总量之间相关系数高达成0.97);
• b. 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身体各组织细胞(主 要是肌细胞)摄取与利用氧的能力(包括肌纤维 类型、线粒体数量体积和毛细血管分布等)。
• FEO2=呼出气(in expired air)的O2分数, • FECO2=呼出气(in expired air)的CO2分数, • FIO2 =吸入气in inspired air 的O2分数, • FICO2 =吸入气的CO2分数
碳的含量,得出摄氧量、二氧化碳排除量 等各项气体代谢的参数。 • (1)标准气样校准O2和CO2测试系统 • (2)注射器校准通气体积 • (3)环境温度、气压计算――标准状态气 体体积
1、通气量的测定与计算
• 一般为利用流速式流量计测定,即先测出流经截 面积一定的管路的流体速度,然后根据时间求出 流量,也称为间接测量式流量计。
刻度值为 0.01ml。由此可见,这种仪器的最小检 测量为 0.1% ,因此,其分析准确度只能低于等于 0.1% 。 • 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做氧吸收剂; • 用氢氧化钾做二氧化碳吸收剂。
Douglas气袋采气
• 2、气体代谢仪
• 德国耶格(Jeager) • 美国Physio-dyne公司 MAX-II • 德国Cortex心肺功能测试仪 • 3、混合袋(室)到Breath by Breath • 经典方法为混合室法,特点是无论在小通气量还
• (4) 质谱仪:中性的气体原子在电子被俘 获后形成离子,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偏传, 不同的气体偏转角度各异。利用此原理可将 各气体组分分开并定量测定。

无氧阈的测定

无氧阈的测定

实验19 无氧阈的测定【目的】学习无氧阈的各种测定方法,掌握利用乳酸,气体代谢指标以及心率在运动负荷中的变化来判断无氧阈。

【要求】(1)掌握无氧阈的判定方法(2)了解无氧阈在运动中的应用与评价【器材与药品】功率自行车,心率表,乳酸分析仪,采血装置【内容】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强度时,由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转变的临界点。

无氧阈以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强度,通气量和心率来表示。

无氧阈用乳酸浓度来表示叫乳酸阈,用通气和气体交换改变来表示称为通气无氧阈。

用心率和心搏量的上升斜率变化,引出的心率拐点来表示称为心率无氧阈。

【内容】1乳酸无氧阈测定(1)受试者佩戴心率表(2)受试者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3)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4)蹬车过程中连续纪律每级实际完成的功率,心率,并在第2,3,4,5级末取耳血;(5)测出各级负荷时的血乳酸值;(6)根据血乳酸值以及对应的各项生理指标,画出各指标的曲线图。

找出曲线的拐点以及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功率,心率,即无氧阈的强度。

2 个体乳酸阈的测定法(1)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起始负荷为50w,每3min递增负荷50w,一般递增不超过6级;(2)分别测定安静,各级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第2,5,8,10,15min 的乳酸浓度;(3)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最后1级负荷后即刻的血乳酸定位A点,由A做水平线与恢复期曲线相交与B点,再有B点向负荷曲线做一条切线,切于C点,c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个体乳酸阈强度。

图7 个体乳酸阈测定示意图(引自Stegmarn,1981)3 心率无氧阈测定法(1)受试者佩戴好遥测心率表,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2) 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3)蹬车过程中连续记录每级的功率,心率指标;(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心率无氧阈的判定标准:i)心率与运动负荷呈非直线增加;ii)心率维持一,二负荷不变或呈非线性增加;iii)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却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学习无氧阈的各种测定方法,掌握利用乳酸,气体代谢指标以及心率在运动负荷中的变化来判断无氧阈。

【要求】
(1)掌握无氧阈的判定方法
(2)了解无氧阈在运动中的应用与评价
【器材与药品】
功率自行车,心率表,乳酸分析仪,采血装置
【内容】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强度时,由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转变的临界点。

无氧阈以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强度,通气量和心率来表示。

无氧阈用乳酸浓度来表示叫乳酸阈,用通气和气体交换改变来表示称为通气无氧阈。

用心率和心搏量的上升斜率变化,引出的心率拐点来表示称为心率无氧阈。

【内容】
1乳酸无氧阈测定
(1)受试者佩戴心率表
(2)受试者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
(3)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
(4)蹬车过程中连续纪律每级实际完成的功率,心率,并在第2,3,4,5级末取耳血;
(5)测出各级负荷时的血乳酸值;
(6)根据血乳酸值以及对应的各项生理指标,画出各指标的曲线图。

找出曲线的拐点以及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功率,心率,即无氧阈的强度。

2 个体乳酸阈的测定法
(1)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起始负荷为50w,每3min递增负荷50w,一般递增不超过6级;
(2)分别测定安静,各级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第2,5,8,10,15min 的乳酸浓度;
(3)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最后1级负荷后即刻的血乳酸定位A点,由A做水平线与恢复期曲线相交与B点,再有B点向负荷曲线做一条切线,切于C点,c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个体乳酸阈强度。

图7 个体乳酸阈测定示意图(引自Stegmarn,1981)
3 心率无氧阈测定法
(1)受试者佩戴好遥测心率表,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
(2) 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
(3)蹬车过程中连续记录每级的功率,心率指标;
(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心率无氧阈的判定标准:i)心率与运动负荷呈非直线增加;ii)心率维持一,二负荷不变或呈非线性增加;iii)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却下降。

4 通气无氧阈测定法
(1)让受试者带上呼吸面罩,先以相当于最大摄氧量50%的运动强度,做准备活动5-10min;
(2)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每2-3min增加负荷50-100w.(3)使用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运动中气体代谢指标,包括通气量,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呼吸商。

(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通气无氧阈的判定标准:i)VE, VCO2非直线增加的拐点;ii) VE/ VO2突然增大,VE/ VCO2不下降;iii)呼吸商出现突然增高的拐点。

【运动与评价】
1、无氧阈对耐力的评定及训练强度控制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主要应用于:1)
评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无氧阈负荷增大时,表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增强。

2)预测运动成绩。

3)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强度。

2、用无氧阈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以及选择有氧训练的适宜强度。

3、不同方法测定的无氧阈值有一定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