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训练5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2、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3、下列现象中,哪个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树的影子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4、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5、如图是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用照相机拍摄的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镜子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C.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D.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运动治疗技术》第四章 肌力训练(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运动学概要
膝部肌群运动学概要
伸直:股四头肌收缩可使膝关节伸直
屈曲: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通过膝关 节屈伸轴后面的肌肉收缩可以使膝关节屈曲 内旋:半腱肌、半膜肌、腘肌、股薄肌和缝匠 肌收缩引起
外旋:股二头肌,阔筋膜张肌可起到协助膝关 节外旋的作用
踝部肌群的运动学概要
跖屈: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趾长屈肌 背屈: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及趾长伸肌 内翻: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 及 趾长伸肌收缩引起 外翻: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拇 长伸肌及趾长伸肌收缩引起
踝部肌群
足肌
足背肌:在趾长伸肌腱深面,包括短伸肌和趾 短伸肌,分别助伸拇趾和第2~4趾 。 足底肌:与手掌肌相似,分3群。内侧群3块, 为拇展肌、拇短屈肌和拇收肌。外侧群2块, 为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作用各如其命名。 中间群分3层(略)。
髋部肌群的运动学概要 前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 张肌收缩引起 后伸: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 半腱肌收缩引起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臀 大肌上部纤维收缩可使髋外展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 和大收肌同时收缩可使髋关节内收
髋后伸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及前 臂放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放在大腿远 端腘窝上并向下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后伸髋。
髋外展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1~3级: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坐立在床边,一手放
肌力1~3级:
踝内翻或外翻肌群肌力增强技术
患者体位:仰卧位,踝关节中立位(内翻)或轻度跖屈(翻)。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坐位,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固定在桌面,内翻时另 一手握住足内侧缘,外翻时另一手握住足外侧缘。 方法: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内翻或外翻踝,2~3级肌力时只 固定小腿远端,不予内翻或外翻踝助力。 肌力4~5级: 患者体位:坐位,小腿垂于床沿,足放在治疗者的大腿上。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坐位,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当增强内翻肌群肌力 时,另一手握住足的内侧缘并向下施加阻力;当增加外翻肌群肌力时, 另一手握住足的外侧缘向下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内翻或外翻踝。
第四章 第五节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解析:第5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必然使该染色体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变异。
答案:D2.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解析:亲代正常,子代患病,为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的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有关的为伴性遗传病,仅仅男传男的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C3.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
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b B.X b YC.X B Y D.Bb解析:根据此图不能判断显隐性,也不能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如果Ⅱ1的基因型是X B Y,则Ⅰ2一定是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因此,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 B Y。
答案:C4.在右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析:①患者男女均有,则可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②此病的遗传在三代间有明显的连续性,则可粗略判定为显性遗传;③观察患者的前后代关系,图中患者1号、4号、6号、10号、11号间的关系: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则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或者从6号与10号、11号的关系符合“父病女必病”的特点也可以推知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C5.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或血涂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A.苯丙酮尿病携带者B.21三体综合征C.猫叫综合征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现镰刀状,也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苯丙酮尿症携带者不表现出症状,且属于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所以利用组织切片难以发现。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

注意: 1.红外线、红光、紫外线、紫光是不同的,红外线、 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而红光、紫光是可见光。
2. 红外线和紫外线也是光,也遵循光的传播规律。在 均匀的同种介质中,红外线和紫外线也是沿直线传播 的;若遇到反射面,也会发生反射,且反射时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色散的概念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
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在太阳光下吹出的 泡泡是色彩缤纷的
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 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 这些小水珠上,经反射、折 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绚丽的彩 虹。
如果这些色光刚好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 看到彩虹了。
做一做:太阳光的色散 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 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 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 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墙壁或 白纸上反射光的颜色。
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 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 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 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 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 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 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 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新知探究 跟踪训,它们按照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 的可见光谱。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 外线,人眼都看不见,这部分光叫做不可见光。
1.概念:
六年级下册毕业总复习第四章常见的量综合训练人教新课标

(
)
3小时45分钟○225分钟
14立方米照5立方这分米样=( 的速)立度方分,米 如果锯成6段,需要(
)。B
A. 12分钟
B. 15分钟 C 10分钟
4. 一部电影上午10时50分开始放映,中午12时
零5分结束,这部电影放映了( A )。
A. 1小时15分钟
B.2小时15分钟
C. 1小时25分钟
5. 7小时15分钟=( B )。
A. 7.15小时 B. 435分钟 C. 7.12小时
6. 下面表示时刻的句子是( A )。
A. 中午11点20分放学 B. 用20分钟吃早餐
C. 看了2小时电视
7. 张明3小时行15千米,李军10分钟行800米,
( A )的速度快。
A. 张明 B. 李军 C. 无法确定 D. 同样快
8.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它的全长约为6300( B )。
(
)
(
)
一把直尺长20(
)
96<100 每年3月的下旬都是11天。
答:这瓶药够吃16天。
2. 刘东家书房的顶灯需要更换一个灯泡,已知 灯泡距地面2.5米,爸爸身高170厘米,刘东拿 来一张6分米高的凳子,爸爸能换成灯泡吗?
2.5米=25分米170厘米=17分米 17+6=23(分米)25-23=2(分米)
月有( 30 )天,( 2 )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
( 小 )月,平年2月有( 28 答:这瓶药够吃16天。
一块玻璃约厚3(
)
)天,闰年2月有
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操场的边长是( )。
( 29 )天。 每年3月的下旬都是11天。
把这些小正方体连成一串组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或366天。
物理高一教科版2课后训练:第四章5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1.下列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被平抛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B .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 .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D .物体以4g /5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2.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 0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 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而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正确的是( ).A .物体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mghB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C .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2012mv mghD .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2012mv3.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A .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B .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C .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D .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4.在足球比赛中,甲队队员在乙队禁区附近主罚定位球,并将球从球门右上角贴着球门射入,如图所示.已知球门高度为h ,足球飞入球门时的速度为v ,足球质量为m ,不计空气阻力和足球大小,则该队员将足球踢出时对足球做的功为( ).A .212mvB .mgh +212mvC .mghD .212mv -mgh5.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 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 点无初速地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 点摆向最低点的过程中( ).A .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B .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大C .重物的机械能不变D .重物的机械能减少6.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达B 点时与弹簧接触,到达C 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 至B 到C 的运动过程中( ).A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 .小球在B 点时动能最大C.小球由B到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7.如图所示,上表面有一段光滑圆弧的质量为M的小车,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B自弧上端自由滑下的同时释放A,则().A.在B下滑过程中,B的机械能守恒B.轨道对B的支持力对B不做功C.在B下滑的过程中,A和地球系统机械能增加D.A、B和地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8.如图所示,质量为0.2 kg的小球从高处落到轻质弹簧顶端,然后压缩弹簧直到速度为零,开始下落时小球离弹簧顶端0。
《第四章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12七年级下册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概念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技巧,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知识回顾:要求学生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断方法,如SSS、SAS、ASA等全等条件,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2. 基础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训练学生判断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实践操作:提供具体的测距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地测量或绘图,利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测量指定距离。
具体可以设计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测量校园内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学生需要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实地情况确定两个点,并利用三角形全等原理测量出距离。
- 活动二:绘制图形并标注数据。
学生需根据所给条件绘制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并标注出必要的测量数据,以验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通过多边形中某些边的关系求证多边形内的两点间距离等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回顾部分要求学生务必熟悉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 基础练习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对每一道题目都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计算。
3.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实地测量或绘图,并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同时,学生需在作业中附上详细的步骤说明和解释。
4. 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尝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如有困难,可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老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思路的正确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2.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第一册训练:第4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训练:第4章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解析第四章 5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9]合格考训练(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 m/s,则F的大小为(A) A.2 N B.1 NC.4 N D.8 N解析: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错误!=错误!m/s2=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2×1N=2 N。
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
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B)A.7 m/s B.14 m/sC.10 m/s D.20 m/s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错误!=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错误!=14 m/s,选项B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在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t2+t,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取10 m/s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BD)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1 m/sB.物体的位移为12 m时速度为7 m/sC.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4 ND.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12 N解析:根据x=v0t+错误!at2对比x=t2+t,知v0=1 m/s,a=2 m/s2,故A正确;根据v2-v2,0=2ax得,v=错误!=错误!m/s=7 m/s,故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F=ma+μmg =12 N,故C错误,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5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题]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可以互相抵消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一物体受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运动,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3.一本书静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书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书所受的重力与它对地球的吸引力是对平衡力
4.运动员在长跑时与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为()
A.一对B.二对
C.三对D.四对
5.关于车拉马、马拉车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车是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D.马拉车不动或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才大小相等
6.如图1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两边通过定滑轮各挂一个质量均为m的重物,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为()
图1
A.2mg B.mg
C.0 D.无法判断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B.人匀速游泳时,人在水中的运动是对水向前用力,水给人的阻力,方向向后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因有重力,才有对桌椅的压力,才有桌面的支持力出现,即压力先产生,支持力后出现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变化,反作用力随后跟着做相应变化
8.如图2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
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图2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能力题]
9.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探究与拓展题]
10.为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某同学把两只力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上,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将两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用力拉另一只传感器,如图3甲所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到了这对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将一个力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另一个力传感器钩住它向右变速拉动滑块,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这对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所示.
图3 分析两图线可以看出: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怎样的关系?
(2)此规律适用于怎样运动的物体之间?
答案
1.AC 2.D 3.A 4.C 5.C 6.B7.A
8.BC9.AB
10.见解析
解析分析题图可得:(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2)此规律在任何运动情况下都适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运动情况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