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手段和方法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0.06.2020
.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10.06.2020
.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动力特征:力的支点、大小、方向 动作构成: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 力量、节奏 动作过程: 开始、进行、结束
10.06.2020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10.06.2020
.
18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10.06.2020
.
19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0.06.2020
.
16
三、重复法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1.科学训练计划:现代体能训练强调科学性和个性化,根据个体的体能水平、目标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首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运动测试和训练需求评估,然后制定个体化和阶段性的训练方案。

2.多样化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包括爆发力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各项体能水平,并提高其在比赛中的表现。

3.高强度训练:现代体能训练注重高强度的训练,通过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适应运动员的身体,促进身体的适应性和进步性。

高强度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应速度。

4.功能性训练:现代体能训练注重功能性训练,即模拟比赛中的动作和运动要求进行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技能和效果,并提高其在比赛中的表现。

5.应用科学技术:现代体能训练借助于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训练效果,如心率监测、运动生理学测试和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及时监测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了解其训练效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6.营养和恢复:现代体能训练注重科学营养和有效恢复。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为运动员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能量供给。

同时,通过恢复训练、放松和休息,消除疲劳,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适应。

7.全面评价和反馈:现代体能训练注重全面评价和反馈,不仅仅关注训练结果,还包括对训练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评估,了解运动员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和改进训练计划。

总之,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非常丰富多样,既包括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也包括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表现,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过程,它要求合理安排训练方法和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1.循序渐进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使运动员逐步适应训练,并逐步提高训练效果。

循序渐进法可以分为量的循序渐进和质的循序渐进两个方面。

量的循序渐进是指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而质的循序渐进是指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和要求。

2.阶段性训练法:这是一种根据运动员的训练需求和目标,将训练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的训练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运动员在不同的阶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常见的阶段训练包括基础训练阶段、提高阶段和竞赛阶段。

3.反复训练法:这是一种重复进行同样训练动作和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通过反复训练,能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动作的条件反射,提高技术水平。

反复训练应该注意动作规范和技术细节的训练,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4.变化训练法:这是一种通过改变训练的方式和条件,刺激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提高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

变化训练可以通过改变训练的强度、时间、方式和环境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负重训练来提高力量水平,通过改变训练地点来让运动员适应不同的竞赛环境。

5.系统训练法:这是一种整体性的训练方法,它将训练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系统训练法要求训练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例如,在系统训练法中,可以将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以提高整体素质。

运动训练的手段包括器械训练、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1.器械训练:通过使用各种器械和设备来进行训练,如力量器械、速度器械、灵敏器械等。

器械训练能够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的特定能力和技术要求,提高其运动能力。

2.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包括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一般地说,程序训练中训练内容的逻辑性、 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 利于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科学编制训练程 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9
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 方法四种构件组成。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 系形式三个要素组成。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25%等长练习;
耶西斯组合 75%等张练习+15%退让练习
+10%等长练习。
负荷安排:参照相应的力量训练法负荷安排
(二)最大力量训练
影响最大力量的因素:肌肉的体积;用意志支配肌肉
活动的能力;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
最大力量训练的途径:
增加肌肉的体积;提高用意志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
改善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
(四)专项体能训练要求
突出发展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起主要作用的器 官和肌肉;练习性质与专项比赛性质相吻合;练习 时间与专项比赛持续时间相适应。
二、力量素质训练
(一)力量训练方法
1. 等长力量训练法
概念: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使人体保持在某一特定位
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
功能:快速发展最大力量;提高支撑性用力的能力。
三、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或者,运
动员的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
(一)速度在竞技运动中的表现形式:
1.简单形式:反应速度(人体各种刺激产
生反应所需的时间)、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的
某部分完成某动作所需的时间)、动作频率(单
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数量)。速度的简单形式相
对固定,没有必然的联系,应分门别类采用手段
1. 力量练习的动作方向力求与专项动作方向
一致;
2. 力量练习的动作速度力求与专项动作速度
一致;
3. 力量练习的动作幅度力求与专项动作幅度
一致;
4. 力量练习的用力程度必须超过专项动作的
用力程度;
5. 在完成专项动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
,要承担主要负荷;
6. 根据不同项目对力量的需求程度,合理安

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依在训练活动 依练习手段的 中的应用价值 动作结构特点
发 展
改 进
提 高 战
改 善 心
体技术 理
一 般
能术能 状 训
训训力 态 练
练练训 训
手手练 练


手 段
手 段
手 段
专 项 训 练 手 段
基 本 训 练 手 段
辅 助 训
周期性 练习和 混合性
固定性 练习及 变异性
练 手 段
练习的 单一结 构训练 手段
1、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动力特征
动作构成
动作过程
力力 的的 支大 点小
力 动动动动动动动 动 动 动 的 作作作作作作作 作 作 作 方 姿轨时速速力节 开 进 结 向 势迹间度率量奏 始 行 束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2、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分类
基本分类
依练习的目的
依训练手段 的效果对专 项能力的影响
各种跑+跳+投(挥、踢)+滚翻等动作的 组合、游戏练习
思考题 试述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分类体系?
Company
LOGO
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 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2、运动训练手段作用 (1)具体手段完成训练任务,提 高竞技能力 (2)根据不同手段的功效和特 点, 完成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 练任务 (3)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 的各类竞技能力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二)运动训练手段体系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
2、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分类
依发展竞技 能力为目的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一、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高度代表行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其操作程序为:▪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检查性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是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一)程序训练法的应用: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程序训练方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分解训练法:1、分解训练法解释: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者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分解训练的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二、完整训练法:1、完整训练法解释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完整训练法的应用(略)三、重复训练法:1、重复训练法解释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2、重复训练法的类型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表1-1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四、间歇训练法(一)间歇训练法解释: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从结构角度上看,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最大的不同 之处是控制依据,程序训练法则以训练程序为控制依据。
➢至于程序训练法中的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及训练手段等 构件的组织特点及具体功能可参见模式训练法中相应的 内容。这里集中讨论的是程序训练法结构中的训练程序。 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系形式三个要素组 成。
➢也可以用于在分别掌握不同技术动作后进行的串联技术 的训练。(运球急停投篮)
➢还可以用于一些战术配合的整体训练。主要标准是战术 的效果和质量。(排球的快球战术)
多元动作训练时注意
在单个动作基础上,特别注意掌握多个 动作之间的串连和衔接
个人成套动作训练时注意
1.如果着重于成套动作质量时, 可以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2.如果提高成套动作参赛能力, 强度动作的流畅、连续性,不 拘泥细节
➢训练程序表达了训练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训练内容 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地说,训练程序中训练内容的逻 辑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利于 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
➢科学编制训练程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二)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
构成要素:单次(组)负荷量、负荷强度、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静止、肌肉按摩、散步
(二)重复训练法的类型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基本内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释义(重点)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类型 ➢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特点(难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操作方法类别
➢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 持续训练法 ➢ 变换训练法 ➢ 循环训练法 ➢ 比赛训练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手段和方法
3.1生理依据:
3.1.1 中跑时的肌肉活动的强度仅次于短跑,是属于次最大强度的工作。

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机能稳定性。

3.1.2 每分需要氧量也比短跑少。

呼吸和循环机能也达不到最高水平。

3.1.3 中跑结束后,脉率每分钟可以200—220次,收缩压可以升高到185mhg,舒长压明显下降。

3.1.4 中跑时的肌肉活动强度既小于短跑,也小于中跑,但由于其工作持续时间较大,工作强度仍然很大,因此,长跑是属于大强度工作,长跑中中枢神经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机能稳定性。

3.1.5 长跑开始后2—4分钟,呼吸和循环的机能达到了最大强度,呼吸频率每分钟可达50次左右,氧吸收量达到最大水平,虽然如此,仍然积累一定数量的氧债,占总氧需量的15—22%。

3.1.6 长跑后,脉率每分钟可达200—220次,收缩压上升到150——180mhg,舒张压降低,约为50mhg。

3.2 练习手段:
在处理量和强度的关系上,要根据具体情况与个人特点进行安排,波浪式地上升,防止过渡训练。

中跑侧重良好的速度,长跑侧重良好的耐力。

中长跑都要围绕本质的专项耐力进行训练。

训练的实质在于提高身体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采用较多次数重复短距离快跑的练习方法,是无氧代谢为主的练习,心率控制在180次/分钟左右。

采用较少的匀速持续跑,则属于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其心率控制在150—170次/分钟左右。

距离越长、有氧代谢的比重越大。

3.3 练方法:
每周安排二次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课,主要内容是间歇跑,重复跑,较长时间的快跑,跳跃练习,力量耐力练习等,每次课约1.5—2小时。

跑的专门练习有,高抬腿、一般一次200米左右。

如1500米项目,采用200米—400米不等的高抬腿跑。

3.3.1间歇跑:
快跑30秒左右,使心率上升一180次/分钟,然后紧接的是走或慢跑一段距离,待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即开始下一次快跑。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严格控制跑的程序和恢复和时间。

具体有二种方法,一种是用慢于比赛的速度快跑较长的距离,间歇时间休息较短,在心率还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开始下一次慢跑。

另一种是快于比赛的速度跑一定的距离,用较长的时间休息到心率接近120次/分就进行下一次快跑,本人训练中侧重后一种的训练方法。

3.3.2 重复跑:
中跑一般采用1000—1200米的距离进行匀速跑,并且结合最后的冲刺发展专项耐力。

长跑一般采用几个2000米段落的匀速跑,并且结合最好的冲刺发展专项耐力。

心率一般在100次/分左右。

心率不能太高。

3.3.3 较时间的快跑:
跑速一般是最好成绩的85—90%这种练习对身体的影响比较激烈,要求是很高的,练习次数不能过多。

3.3.4 跳跃练习:
跨步跳200米、300米、单脚跳200米—300米,在沙坑原地向上双脚收腹跳1.5—3分钟。

以上各种练习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组,每次课可作3—4组。

当然,男女运动员有所区别,根据项目适当增量或减量。

3.3.5 力量耐力练习:
采有各种连续的、大幅度的摆腿与腿部绕环,较长时间的跑与跳交替,较长距离的跑、跳等专门练习,多次重复较重量与中等重量的练习等。

女运动员应经常做一些发展1腰、背、腹、肩带与两臂肌肉力量的练习。

4、技术训练
训练中,要注意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消耗较少的体力,提高运动成绩。

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针对性的专门练习。

如:小步跑、高抬腿、侧重体会与改进腿的前摆与着地动作。

后蹬跑侧重腿的后蹬以有前摆动作和后蹬的时机。

为了掌握和改进摆臂动作,可采用原地摆臂,并配合呼吸。

训练中教会学生采用二、三步一呼气,二、三步一吸气,并有适宜的呼气深度,呼吸是利用鼻和半张开的嘴进行。

因此,庆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选择练习,改进技术。

训练后,一定要重视整理活动,可采用轻松的慢跑,走与跑交替,轻微地伸展肌肉与拉韧带,按摩以及呼吸运动等放松练习。

总之,训练中的一切练习与方法都要为形成合理的技术创造条件。

5、战术训练
在训练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感觉,以使在比赛中合理分配体力。

一般对耐力好而速度差的运动员,采用领先跑的战术。

而速度好耐力差的运动员,采用跑随跑的战术,到最后再以速度的冲刺战胜对手。

应学会在比赛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