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平面镜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
物体在凸面镜中成正立缩小的虚象. 利用凸面镜可以视察到更大的范围.
应用:
汽车观后镜
弯道视察镜
2.凹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可以把平行的光 会聚在一点上
应用:太阳灶
可以把焦点处发出的光 变成平行光
应用:手电筒,汽车灯, 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小结: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用尺子量距离. •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记录数据
物到平面镜 像到平面镜的 像与物大小比较 的距离/cm 距离/cm (放大或缩小) (物距) (像距)
第一次
8
8
相等
第二次 16
16
相等
第三次 24
24
相等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_的_虚__像___。若小明同学身高1.6m,他站 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 像高__1_.6__m;像与他相距_2__m;若他 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 ___不__变。 ( 选 填 “ 变 大 ” 、 “ 变 小 ” 、 “不变”)
5、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 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1)手影
光的直线传播
(2)水中倒影 光的反射
(3)吹糠见米 光的直线传播
(4)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跟踪练习:
1.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0.5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 __m;此时像与平面镜相距__m;当他远离平面镜又走 了 0.5m,这时像与他相距___m
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将( ) A.远离平面镜且像变小; B.靠近平面镜且像变大; C.靠近平面镜且像不变; D.远离平面镜且像不变;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第3节平面镜成像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平面镜是指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平面镜能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物与像相对于镜面对称.3.凸面镜和凹面镜工作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将一束平行光照在凸面镜上,使平行光束发散;照在凹面镜上,使平行光束会聚.备课笔记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1: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生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作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这种表面水平的镜子叫作平面镜.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实验过程:(边示范边讲解)(1)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4)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5)把测量结果填写到下表中.备课笔记小组问题讨论: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板能否用平面镜替代?不能,实验中用透明薄玻璃板,一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二是可以排除玻璃板前后两个反射面形成重像的干扰.思想方法: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采用了替代法,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一定要垂直;(2)用于与像重合的物体一定要与原物体完全相同;(3)测量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时,一定要注意与替代玻璃板位置的线垂直.进行新课2.学生分组实验.把教材P99图4.3-2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平面镜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教师提问:(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例1】(多媒体展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镜面的大小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无关.答案:(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教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P100图4.3-3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边板书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向学生提问:(1)点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2)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学生回答:(1)点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2)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教师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教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1)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2)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处发出的.小组问题探讨:我们知道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可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这是为什么呢?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到水面的距离相等.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特别提醒: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放置的位置等均无关,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近大远小”是因为视角发生变化.2.无论镜子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规律总结: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反射定律法(即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光的传播路线)步骤如下:如图1,①从发光点S 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 ′即为发光点S 的像点.方法二:对称法(即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步骤如下:如图2,①过S 点作镜面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所在直线);②取S ′点,让S ′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画出像点S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进 行 新 课教师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 4.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图4.3-3,随即指出:(1)S ′是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 ′叫虚像.(2)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虚像.【例2】(山东泰安中考)如图所示,A 、B 是镜前一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两条反射光线分别反向延长交于一点,该点就是光源的像点S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光源S 的位置,将光源S 分别与两个反射点连接作出入射光线,并标注箭头.答案:如图所示.平面镜的应用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生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生3:古人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同学们回答得好,你们所说的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平面镜改变光路的事例.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如图乙所示)原理与之相同,它们都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当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船员便可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情况.甲潜望镜 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 教师总结并板书平面镜的应用.板书: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特别提醒:被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的所有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进 行 新 课凸面镜和凹面镜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101“科学世界”,教师再分析归纳. (1)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①凸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激光器平行射向凸面镜. 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教师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 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演示实验2:如图所示,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生: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 ②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2)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①凹面镜的性质: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生:我们猜想光应该是会平行射出的.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3: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 ②凹面镜的应用:a.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进行新课b.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面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这部分光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几何光学的学习要突出几何作图,同学们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作图格式进行训练,紧紧抓住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思考.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02“练习与应用”】1.解: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能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也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解: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若她远离平面镜0.5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3.解:如图所示.4.解:如图所示.5.解: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2.7 m+2.7m-0.4m=5m.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节省空间.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规律方法: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扩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的利用一般是为了聚光,使观察点更明亮或温度更高.教 材 习 题 解 答6. 解:水平射出.光路图如图所示.难 题 解 答【例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 是为了比较像与 的大小. (2)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蜡烛A ,小红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解析: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将蜡烛A 点燃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此时蜡烛B 的位置就是蜡烛A 的像的位置,因为蜡烛B 与蜡烛A 等大,所以比较蜡烛B 与像的大小即可判断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由于小红同学是在桌面上移动蜡烛,因此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其像要高于桌面或低于桌面,此时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 ,也找不到蜡烛B 与像重合的位置. 答案:(1)物(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例4】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常用凸面镜,而不用同样大的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A. 使观察到的范围更大些 B.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C.使观察到的物体更大些 D.使观察到的距离更远些 解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知,同样大小的凸面镜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更大些,因此,常用凸面镜做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主要是为了使观察到的范围更大些. 答案:A。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成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节 平面镜
第1课时
镜子
玻璃板
光亮的金属
倒 影
平静的水面
一、什么是平面镜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
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平面镜的符号: 反射面
平面镜里的像有何特点的?
像 物
平面镜所 成的像与物体 之间有什么关 系?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
1、看一看 平面镜中的物体
提出猜想:
(1)像的位置在平面镜 后 (上/前/后) (2)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不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相等/不相等)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
2、做一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2)在玻璃板前面放物体A,看一看,它的像 是在镜前还是镜后? (3)将另一个相同的物体B放到镜后,使它与 物体A所成的像重合,此时物体B的位置就是物 体A的像的位置 (4)观察并比较物体A的像与物体B的像的大小
检测达标
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
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 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到___平___面___镜__的___距_ 离
的关系。
二.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像叫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
能被光屏接收到,在作图时虚像用 虚线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35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35张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塔在水中的倒影
一、平面镜
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像 平静水面
像 玻璃面
像 漆面地板
想一想,如何看到它本来的样子?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可以在玻璃板两边划上等间距 刻度)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面 的像。(成怎样的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后面有像吗?是否能用 纸接到像?)
s’
虚像用 虚线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会聚形成的像叫虚 象.
虚象可以用眼 睛观察到,但不能 被光屏接收到,在 作图时虚象用虚线 表示。
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1、作垂线
M A
2、取等距离 A’ 3、画虚像
B
B’
N
四、平面镜的作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为什么要用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 物体?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可以反射成 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靠得越近,可 以看作一个像。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
s
s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
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虚线。
数 /cm /cm 小关系
面的夹角
1
2
3
㈤分析论证、得到结论
★ 像与物体的大小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__直_
★ 像与物左右__相__反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件(31张PPT)

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件(31张PPT)

新知讲解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特点
四、实验步骤: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 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新知讲解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特点
五、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1 2 3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解析: 作图方法: 1、作垂线 2、取等距离 3、画虚像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平面镜的应用
2. 改变光路
潜望镜
塔式太阳能电站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平面镜的应用
例题3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以前,小明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不
到自己所开车的车身,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B )
汽车观后镜
弯道观察镜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凸面镜和凹面镜
2.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可以把焦点处发来自的光变成平行光。太阳灶
手电筒、汽车灯、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课后总结
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平静的水面也可以看作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新知讲解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图
光源发出的发散
光线进入人眼
s
s
经过镜面反射后, 人感觉这些光是光 线反向延长线的交 点S '发出来的。
s'
新知讲解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小孔成像光路图
1.作出箭头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 A 点的像 A′ 点。 ——垂直、等距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 B 点的像 B′ 点。 ——反向延长线
uA A
B
A′ B′
注意: 1.光线用带箭头
的实线。 2.法线、延长线、
辅助线用虚线。 3.虚像用虚线。
2.平面镜成虚像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虚像的成因和辨别方法
4.球面镜
凸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凹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趣味制作 潜望镜 要求: (1)制作一个潜望镜。 (2)画出人眼看到的像的位置。
等效
棋子 A 和棋子 A 的像比较大小。
B
等效替代法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板竖立在桌面上作为平面镜,把棋子 A 放在玻璃板的前
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②把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比较棋子 B
和棋子 A 的像的大小关系,观察二者是否能完全重合(从各个方向观
x = 0.5 m u = 1 m
v=1m
2.假设一厚玻璃板的厚度为 1 cm,则物体在玻璃板中的两个像的 位置相距__2__cm。
Δx = 2( u+d )- 2u = 2d
u u+d
交流与讨论 我们能看到平面镜里的像,是因为像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吗?
实验与观察 1.用光屏在镜面后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仍然能看到像。 2.用光屏在镜面前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不能看到像。 3.进入眼睛的光来自哪里? 进入眼睛的光来自镜面的反射。 4.能否像小孔成像那样,用光屏承接到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荌苒将头埋于膝盖上漠然的流着泪,她想不明白他明明那样在意她,却为何在一瞬间就可以拒她于千里之外。
庄逍遥帮她包扎好伤口之后便拿来吹风机给她吹湿漉漉的头发,尽管她神经大条,没心没肺,但是在那样的一种气氛下,她也 是没有办法像平日里一样安心的睡下去。 庄逍遥抱她走向卧室的时候,她并没有睡着,只是合上了眼睛而已,未等庄逍遥将她全然放下之际,她便已然伸手去拦住了庄 逍遥的去路,她仍旧是不明白“你明明很关心我?”她看向他的眼睛,想要从中寻找答案,可惜她太笨,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任 何她想看到的答案。
三、作图题 1.作出图5中平面镜内物体所成的象。 2.图6中一点光源S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 面镜反射后刚好通过B点,画出光路图并找出 入射点的位置。
课外探究:平面镜的应用
画画
拍电影
艺术涂料 / 艺术涂料 涂料,在中国传统名称为油漆。所谓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 白荌苒哭到累极的时候,便走向了浴室,变成了默默的流泪,她不太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她内心中越发扩张的不安让她 感到恐惧极了,那是她第一次那般没有脸面的在庄逍遥面前哭,虽然觉得自己已然十足的丢脸、但是更多的却是对她所不能掌 控的这氛围的一种担忧。 她裹了浴袍出来的时候庄逍遥正在厨房倒水喝,看到她之后居然想要转身离去,她哪里肯轻易让他逃离她的身边,疾步走向了 他的身前,不解的看向他的眼睛,她想知道答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庄逍遥并不看她,只是想要绕过她,白荌苒情急之下便将他抱住了,她真是讨厌极了现在的这种别捏的氛围,她真的害怕他就 此真的离开了她的身边,她想撕碎这种令人讨厌的氛围,她在他的身侧不解的发问“你怎么突然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是不是我 哪里说错了话?”。 庄逍遥却并不看她,只是决绝的想要挣脱她的拥抱,大概是用力过度,一不小心便将她推倒在餐桌跟前,白荌苒不曾想过他会 那般决绝的待她,就连手被自己打落下来的玻璃杯的碎片割伤了也不曾察觉。 庄逍遥心急的抱起白荌苒便冲向了客厅,将她放在沙发上后便去找来急救箱,神情焦灼的给她包扎伤口,并轻言软语的叮咛她 “消毒会有点疼,你要稍微忍耐下”一边不停地帮她吹气,似乎那样就可以减轻她的痛楚。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 【解答】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根据 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 【说明】在图中AA'、BB'、CC'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 、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 ]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 相反的吗?
p 平面镜成像规律分析 i
n g
小结
通过上述活动可知: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虚/实 〉像;像的大小与 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信息快递
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 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
例题解析
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与思考: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1>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什么 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呢?
等 大
等距
交流与评价
1 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 关于平面镜的特点你还有哪些猜平面镜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